大宋帝国征服史
看着两个行商远走,与他俩同桌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摇头叹道:“都是蔡太师的盐钞法累人!”他指着门外,“那两人是兄弟,十年前家中还是楚州有名的盐商,家财以十万计。但蔡太师一行盐钞法,几十万贯的家产转眼就打了水漂,一下就破败了!他兄弟俩当年锦衣玉食,现在却在江湖上风吹雨淋,造化弄人呐!”
矮胖商人听了,便问道:“老丈,那兄弟俩可是宝应李家的?”
老汉摇头:“不是!”
“上游陈家?”
“也不是!”
“山阳吴家?”
“都不是!”老汉直摇头,笑道:“楚州盐商,被盐钞法害得倾家荡产的有几十户,你慢慢猜去罢!”
小店中一下又静下来。好半天,不知从哪里传出一句:“姓蔡的福建人没一个好货!”
蔡姓官人脸色不变,但他身后小伴当却发了火,“是谁说的!有胆子的站出来!”
他话音刚落,不待别人理会,蔡姓官人拿着筷子反手一敲,正正凿在小伴当的脑门上,训斥道:“看你能的!门外蹲着去!”小伴当揉着脑门,叽叽咕咕,却真的出门蹲着去了。
一个坐在角落里、两浙口音的年轻人笑道:“蔡忠惠蔡学士【注4】也是福建仙游人,他可是仁宗朝的名臣,欧阳文忠公、大苏学士,也都对他赞不绝口,是有名的正人君子。天下人本就有正有邪,岂能以偏概全?”
“说得也是!”众人纷纷点头,欧阳修、苏轼的名号如雷贯耳,天下无人不知,被他们夸奖的自然是好人。
只有蔡姓官人,却是在暗暗摇头苦笑。不过那年轻人为他解围却是好心。蔡姓官人转头看过去,见那年轻人相貌普通,但嘴角含笑,正朝他微微点头,蔡官人顿时好感大生。他起身走过去,年轻人和他身边的两个十三四岁的小子连忙站起候着,极是有礼。
走到近前,蔡姓官人抱拳一礼:“在下蔡倬,敢问几位小舍人如何称呼?”
“不敢!”三人连忙躬身回礼,年轻人道:“小人姓高,双名明光,明州人氏。”他指着身旁圆头圆脑胖乎乎的小子,“这是舍弟明辉!”再一指另一个略瘦略高,看起来甚是稳重的小子,“这是小人表弟……丁涛!”
【注1:】广济军:宋代水利兵的一支。任务是防洪、筑堤、疏浚、清淤。当然,也包括拉纤。其余水利兵还有:关河、堰军、捍江、防河等。
【注2:】汴河:“……以孟州河阴县南为汴首,受黄河之口属于淮泗,每岁自春至冬,常于河口均调水势,止深六尺以通重载为准……故于诸水,莫此为重。”
【注3:】纲船:宋代运送粮草、税赋、贡品的官方船队。通常以十艘为一纲。
【注4:】即蔡襄蔡君谟。谥号忠惠,曾任翰林学士。
九三之卷 第2章 夜话(中)
几人通了名讳,蔡倬与高明光的同桌之人换了位子,坐下来絮话。
略作寒暄,蔡倬见高明光谈吐不俗,腹中像是有些墨水的样子,便问道:“高小舍今次入京,可是要入国子监求学的?”
高明光摇头失笑:“官人却是猜错了,我一奔波江湖的行商,哪有当太学生的资格?此次去东京,只是贩货罢了!”
“贩货?”蔡倬打量着高明光和他两个兄弟的穿着装束,虽非绫罗绸缎——出门在外,为防盗匪,也没哪个商人会穿丝织衣物——但布料厚重,针脚细密,裁剪亦极精当,这一套行头置办下来,绝不会比普通丝衣便宜,应是商业世家出身:“不知高小舍家中是作何营生?”
高明光不露口风,谦道:“也只是贩些明州土产杂货的小商号罢了!”
“明州土产?!”一旁的矮胖商人耳尖,走过来打了几个躬,脸上堆笑问道:“敢问小官人,贵号所售土产里可有东海产的玉露香精?”
听到玉露香精四个字,众人一阵骚然,皆竖起了耳朵,静听着高明光怎么回答。明州土产,原本不过是绢、瓷之类,各地都有,也不出名。但这两年,打着东海名号的商品以明、泉二州为源头,在大宋一下热了起来,其中就以玉露香精最为出名。众人都曾听闻,在京中,上至天子、嫔妃,下至百官、豪商,都对这种号称洒上一滴,便可留香十日的香水疯狂追捧,价格已炒到一小瓶香精能换得等大黄金的地步。对这等奇珍异货,人人都想见识一下。
但高明光摇头:“东海的玉露香精价比黄金,比之大食玫瑰水、蔷薇露尤要贵上数倍,虽然在每月初在衢山港都有一批扑卖,但总给几家大商号揽了去,鄙号本小利薄,哪里争得过。”
矮胖商人一阵失望,又提起精神问道:“那糖霜、冰糖,玻璃器皿,贵号可有得发卖?”
高明光点头道:“这些货倒是有!”
矮胖商人眼睛一亮,但高明光接着道:“不过皆是代京中所购,并非自家之物,却是不能转售,还请勿怪。”
心情一起一落,矮胖商人拱了拱手,低着头回到自己的座位,抓起碗喝起闷酒来。
蔡倬看着那商人的样子,摇头失笑。继而感叹道:“香精、冰糖、玻璃,东海赵二,倒是越来越富了。”
“富有屁用!”那个京城口音的瘦高汉子闻言嗤之以鼻,说道,“听说朝中已有议论,拟仿香药制度,对香精、冰糖、玻璃等物禁榷,不许私家贩卖,而以市舶司出头和买【注1】。到时,官府三文不值两文把香精、玻璃什么的强购来,再翻了几倍卖出去,利润归了官家,东海赵二……就去喝海风罢!”
突闻此事,高明光忍不住眼皮一跳,高明辉也面色微变,倒是丁涛不动神色,在桌下踢了两人一脚;高明光惊觉,暗嘲了一下自己的定力连小孩子也不如,转而笑道:“官家吃肉,小民喝汤,这也没什么。何况这些货色都是东海一家独有,若是市舶司给的价钱不合意,不卖便是,官府还能把他怎么着?”
“喝汤?”瘦高汉子嘲笑,“再过个半年,就吃草喝水罢!赵二左不过一个豪商,真惹翻官府,随便找个罪名把他下了狱,夺了家产工坊,你以为那些鸟官想不到?干不出?!”
“噗!”高明辉差点把嘴里的酒喷出来,他低着头,强忍着笑,憋得好不辛苦。不但是他,高明光、丁涛都暗暗嗤笑。而蔡倬也端起碗,遮住了脸上的表情。
“哇哈哈哈!”一人突然大笑出声。众人看去,那人一副僧人装束,圆脸大耳,帚眉虬髯,鼻直口方,青茬茬的一头半寸短发,看起来甚是凶恶。他独据一桌,桌上横摆着一把戒刀,一条禅杖靠在墙边,桌上酒水淋漓,一只烧鸡吃得只剩骨架,哪里有半分出家人的样子。
瘦高汉子被他笑得羞恼,怒道:“你这个破戒和尚,却笑个什么?”
“洒家笑你!”那和尚满嘴关西腔,出口便是无礼,“你们这些京里的狗才,抬头只看到五十里大的天,全不知天下有多少豪杰。那赵二郎赵大当家乃是东海上第一条好汉,他一张口,便能聚起千条战船,数万儿郎;一跺脚,就能掀起一阵滔天巨浪。海外几百个大岛上,数十万人被他养着。哪个官儿不长眼,想虎口夺食,惹得赵大当家翻了面皮,举旗挥兵,把东南打得稀烂。看赵官家杀不杀那些挑事的官儿?!”
“你就可着劲吹罢!”瘦高汉子嘲笑着,脑袋摇
得拨浪鼓似的,半点也不信。
“这位师傅还真不是在吹!”前面说话的老汉插言道,“现下东海上,南来北往的船只有一半挂着东海的旗号,去高丽、日本的航路也都是赵家一家独占,要说他能聚起千条船、几万人,那是一点不假。”
瘦高汉子笑声一滞,但仍不服气,强辩道:“西虏带甲五十万,这些年照样损兵失地;契丹精兵百万,却也撑不了几年了。赵二不过几万乌合之众,能成什么大器!”
老汉摇头叹道:“如果只是几万乌合之众,的确成不得大气候,不过现在东南一带,被花石纲、应奉局、盐钞法糟践得民生凋敝,破家荡产的百姓数都数不清。江南各路,没有大灾,却有流民在道。要是有人当先举旗,揭竿呼应不知会有多少!”
瘦高汉子无话可说,他这一路也是从两浙、江东走过来的,于路的流民也见了不少。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一直对那些官吏语带讽刺。他一拍桌子,“唉!这天下真要乱了。”
蔡倬脸色数变。他今次从福建回京,走得是海路,经扬子江直入运河,没经过两浙,根本想不到江南诸路的局势竟然已是恶劣。他问高明光道:“高小舍,你于路走来,看得情形却是如何?”
高明光笑了笑,轻描淡写的说道:“两浙路上也就苏州……哦,现在是叫平江府,流民多些,其他地儿也还好。”他不想说得太严重,这蔡官人明显有着极深的背景,要是他把江南诸路的实情捅上去,换了批好官来,有些事可就不太妙了。
但蔡倬却眉头紧锁,现在刚过秋收,却依然有流民在道,等到过了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那还不知又会有多少流民。
这时,那和尚却又说话了:“这还要多谢赵二郎,若不是他替赵官家收拢流民,江南半年前就乱了。”
高明光眼皮一跳,向和尚瞪了过去,“日他娘的,添乱呐!”
而蔡倬追问道:“收拢?怎么个收拢法?”
和尚道:“赵大当家在各州县港口都派了人手招募流民,他在海外有多少岛屿,却缺人垦荒,这些流民正好派得上用场。”他抬起手,一二三四扳着手指,“一个人,两头牛,三年免租,四十亩地!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人,都是这个待遇!”
“莫不是在诓人,这条件未免也太好了罢!”京城的瘦高汉子叫道。
“不是!”说话的是那个白净的苏州后生,“俺有几个亲戚,也是被朱勔害得倾家荡产。一年前,上了东海的船,去了什么台湾岛。前些日子,有一个回来了,说他家剩下的三口人在岛上分到两顷半【注2】的好地,也有了六头牛——这牛钱日后可用粮食还,也可用牛犊子还,过得甚是惬意。他回苏州来,却是把乡里的穷亲戚都招了去,也想招俺。只是俺做了行脚商,也有了些本钱,没有跟去罢了。”
和尚得意道:“洒家说得没错罢!赵大当家可是一口吐沫一个钉,一言九鼎的人物,岂会诓骗于人。俺今次去台湾贺赵大当家的长子周岁,亲眼看到的。基隆堡外,几十个村寨,家家牛羊成群,粮食满仓,论起富庶,这天下,没一个地方比得上!”
高明光眉头微皱,而高明辉听了,用手肘挤了挤丁涛,声音压得低低的,问道:“说得倒像是真的,只是俺在外面宴席上倒了一天酒,怎么没见过这和尚?他也不像是能进内堂的样子啊?”
丁涛低头吃喝,却用眼角余光盯着蔡倬,见他没有反应,才在下面踩了狠狠高明辉一脚:“闭嘴,吃菜!”
【注1:】即强制收购。宋代政府通过和买、抽解,攫取了大部分海贸利润。
【注2:】宋代一顷合五十亩。
九三之卷 第3章 夜话(下)
蔡倬的心神都被和尚的话吸引了,根本没注意到两个小子的动作,问道:“敢问师兄,这台湾真的如此富庶!”
“那还有假?!”和尚道:“像洒家就只从五台山文殊院带了串乌檀数珠当贺礼,值不得几文。但赵大当家的回礼,可就骇人的紧!一瓶花露香精,一盒龙涎香烛,一柄镔铁戒刀,还有一些盘缠。”
一众哗然,这回礼确是骇人。纷纷道:“还请师兄拿出来让大伙儿开开眼界!”
和尚一拍手,无奈道:“洒家回程时,在灵隐寺喝醉了,损了佛像,香精香烛都赔了人,就剩这柄戒刀!”
“哈哈!”众人摇头大笑,笑那和尚牛皮吹破。高明光表情放松下来,高明辉也轻声笑道:“这和尚果然是在吹牛!”
和尚涨红了脸,眼冒凶光,满脸的络腮胡子都炸了起来,手扶上刀柄,想要抽刀。但下一刻,他却从怀里掏出个紫绸织就的钱囊,松开系绳,向桌上一倒,叮叮当当,钱币撒了满桌。他从桌上钱币中拈出一枚来,出示给众人,“赵大当家给的盘缠,洒家都换了酒了,就剩了这一枚金钱。这便是证据!”
众人再次哄堂大笑,一枚钱币当得什么证据。但高明辉却脱口而出:“如意金钱!”
虽然他一出口,就低头闭嘴,但蔡倬还听到了。他瞥了高明辉一眼,对那和尚道:“师兄,可否让在下一观!”
和尚听了,就手一抛,丢给蔡倬,“官人你仔细看看!”
蔡倬一把接过,入手一沉,比寻常钱币要重上许多,有半两重。他就着火光,看着钱币,钱币在火光中熠熠生辉,散着柔和的金色光芒,竟是真金打造。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