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无可奈何,费立国手下的弓箭手便开始和海盗隔着木栅对射。十几回合下来,官军和海盗都各自倒下了几个。但官军们剩下的箭矢,却不足以再射上十几回合了。
费立国举起左手向前一压,一直注视着他手势的两个押官,就指挥着整个官军阵列缓缓前移。山道狭窄,每行十步,便要停步整队,以防落进两旁的竹签地里。两次下来,就被海盗抓住机会伤了几人。但此时,官军的前列刀盾手已经抵到封住山口的鹿角前。
双方箭阵的距离缩短到三十步,弓箭的命中率和杀伤力都迅速升高,两边中箭受伤的人数也开始增多。费立国一声令下,几个斧手在盾牌的掩护下开始砍着堵路的鹿角。
镇鳌山下的木栅绵延两里,唯独在这入山小道前留下了丈多宽的豁口,以供进出。这豁口,一里一外有两重鹿角封住。两道封路的鹿角一人高,两丈长,上面荆棘缠绕,又被铁链隔着木栅牢牢锁定。手腕粗细的铁链,面盆大小的铜锁,非钢锯铁斧花上半日不能开。
费立国却不费那个力气,铁链砍不动,下面的鹿角还砍不了吗?花上一刻钟,把鹿角劈碎,铁链自然会掉下来。
看见官军开始破坏路障,海盗弓箭手的目标立刻转到了几个斧手的头上。一拨羽箭落下,却大半被鹿角所阻,剩下的也被盾牌挡住,竟无一支落到斧手身上。见此一幕,斧手们如受鼓舞,手起斧落,劈砍得更加迅疾,木屑横飞,带得鹿角上的铁链哗哗作响。
对面的海盗又射来一拨箭雨,这次终有一斧手应声倒地。他捂着脖子,张大嘴却喊不出声,只挣得几下,就一命归西。不过此时无人有暇为他哀悼,一土兵受命上前把尸首从阵中拖走,另一人弯腰捡起利斧,又继续抡起。
尸首被抛在官道旁,仰天躺着。费立国斜眼望去,竟没在斧手尸身上看见伤口。他心中一奇,再定睛细看,却发现斧手捂住颈部的右手指缝中,露出了一截一指长的木质翎尾。
是木羽箭!
费立国很吃惊。木羽弩箭只有五六寸长,不可能搭在弓上。但他并没有在对面阵列中看到弩手:“哪儿来的?”
他双眼在木栅对面扫视一下,仍没发现那个弩弓手的踪影。收回视线,他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指挥上,这才是正事。
这时,鹿角前又是一阵骚动,那个刚拿起斧头的土兵瘫倒在地,一动不动,却是死了。费立国看过去,死去的土兵全身无伤,只有右眼正流出一道血痕。显是弩箭直贯入脑,毫不外露。以这力道,必是四石以上的军用弩无疑。
还是那个弩手!他连续两箭,都透过鹿角和盾牌的空隙,射中斧手的要害,射术确实了得。
吩咐两个押官继续督促作战,费立国持弓搭箭,视线在木栅对面各个能够藏身的地方转着。神射术,持劲弩,这个弩手……
……留不得!
看着目标倒地,赵武满意的退离窗边。
这是看守山口的土兵日常起居的小屋。不大,只有前后两间。不过后间卧室有扇窗户正对山口,从窗中可以清楚的看见山口处的一切动静。这本是守门土兵为了偷懒而设,现在却成了赵武狙击官军的平台。
赵武坐在地上,脚蹬踏环,给神臂弓上弦。如不在意形象,坐着上弦的确要比站着轻松得多。由于接下来要连续使用这把四石六斗的强弩,为了省力,赵武自然要选择轻松点的方式。
赵文在外带兵奋战,但赵武并不打算凑过去。他发射弩箭的速度无法跟上长弓节奏,而且箭阵要求弓箭手排列紧密,若他强留在阵中,上弦时反会搅乱阵型。
小心翼翼地把木羽弩箭放入箭槽,赵武站起身,站回窗口。神臂弓搭在窗棱上,瞄准鹿角前的挥斧土兵又是一箭。
“第三个。”
赵武舔舔嘴唇,连杀三人直如饭前的开胃小菜,让他更加饥渴。正欣赏着鹿角前官军的混乱场面,赵武却突的一下心悸,只见一点精光直奔面门而来。他下意识的把头一低,一支翎尾箭就穿过刚才赵武头部所在,深深地扎进不远处的地面。
赵武看得倒抽一口凉气,背上的汗毛都竖起来了。他忙离开窗边,一支利箭又接踵而至,擦着他后颈飞进屋内。
躲在屋中死角,赵武冷汗涔涔。一阵湿暖的感觉从脸颊上滑下,他一摸,满手的鲜红,却是被第一支箭划开了头皮,他竟一点也没发觉。
赵武伸出舌头舔了舔,一股又咸又腥的感觉在舌尖化开。沾了血的嘴唇露出狞笑,有来有往,这一箭他绝对要还回去。
用衣袖擦掉脸上的血迹,赵武从怀里的暗袋中掏出一卷白色细麻布和一小包金疮药。碱水煎煮过的细麻布,配上和剂局【注2】官造的金疮药,用来包扎伤口,再适用不过。上岛前由赵瑜亲自发了下来,奇袭队中人手一份。
熟练地包扎好头上的伤口,赵武顺手脱下皂色外袍,用神臂弓架着,装出个人形,慢慢探到窗口。只一息,又一支利箭呼啸而至,洞穿外袍,深深地嵌入墙角中。赵武乘机闪到窗边,向山口处望去,他要先看清到底是谁射了他三箭。
山口处厮杀依旧,两边的箭阵依然在对射着。只有官军阵列之后,一个军官打扮的家伙手持长弓,正看着他这里。赵武看过去,两人的视线正好对上。不知为何,那军头突然杀气毕露,发出一声震慑全场的大吼:
“赵武!!”
他拉弓搭箭,狠狠的第四箭又疾射而来。
这次有了准备,赵武轻易的闪过。避开窗口,他头靠在墙上,皱眉搜索着记忆。却怎么也想不起那个看起来有些面熟的军官,到底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
“算了,”赵武晃晃脑袋,想不清楚的事就不去想,“杀了他便是。”
赵武坐回地上,右脚蹬住踏环,双手勒住弩弦,便要给神臂弓上弦。刚一用力,只听得“噌”的一声响,弦突然断了。弯曲的弩臂一下绷直,带着弩弦从他掌中极速抽出。赵武一声痛叫,忙把弩弓丢开。他摊开双手一看,右手还好,可左手指腹已被粗糙的弩弦擦得皮破肉烂,暗红色的血正顺着伤口不住往外流着。
赵武看着手上的伤口,心中凶厉之性大起。丝麻绞成弩弦足有小指粗细,坚韧无比,否则也吃不住上弦后弩臂几百斤的张力,可这个弩弦竟然就这么断了。
无缘无故怎生会断?
他扯出麻布伤药,几下包扎好,试着弯了两下。有些痛,但很灵活,尚幸没伤到筋。伸手把落在地上的神臂弓扯过,拈起断掉的弩弦仔细看去。果然,弩弦的断口一半平整一半毛糙。当是方才用神臂弓撑住衣服时,被那个官军军头射出的第三支箭划开了一半。等赵武上弦时再一使力,便整个就断了。不过幸好是刚上弦时就断的,要是把弦拉满后再断,那弩臂反弹回去的力道能把整张神臂弓都扯碎掉。
轻轻地放下损坏的弩弓,赵武提起进屋后就靠在门边的战斧。既然无法再用弩箭,那就用斧头砍罢。
右手抓着斧柄,左手把掌心的血涂到斧刃上。赵武面色如常。神臂弓断弦虽然因于他思虑不周,但他没有把怒火对着自己燃烧的习惯。现在的他,只想把那个军头切成鱼脍。
不过,首级倒是要留下的,赵武还想知道他到底是谁!
【注1:】小使臣:即三班小使臣。供奉官(从八品)以下的低阶武官。
【注2:】宋官署名,神宗时称惠民局,徽宗崇宁年间改为和剂局,南宋后又改为太平惠民局。属太府寺,掌配制药品并出售,同时编修民间验方,即《和剂局方》。可以说是宋代的国有垄断型制药企业。
初九之卷 第10章 守城(下)
申时五刻。
西门城楼。
掌中板斧反撩而上,锋快的斧刃轻而易举地就把身前的敌人开膛破肚。赵瑜趋前一步,抬起右脚,把惨叫着的土兵踢下城头。
从腹中破口流出的肠子在空中散落,正巧勾住城头上的雉堞。人落下,青紫色的肠脏被拉得笔直,却仍未断,坚韧得超乎想象。那土兵如同房梁上挂着的咸鱼般打横挑在半空中,五脏六腑有一多半被带出体外。饶是如此,他却还活着,声声凄厉的嘶嚎,在城头上下回荡着。
可怖的景象让周围的官军为之却步,这时城下适时的传来几声锣响,城上仅剩的十几名土兵如释重负,忙顺着搭在城头上的竹梯滑了下去,逃回本阵,走时还没忘把云梯一起捎上——如果留在城下,海盗们不介意丢根火把上去。
看着土兵们逃走,海盗们也无力追击。他们的箭矢早已用尽,而官军见城上开始捡拾刚射上城头的箭矢回射时,也很聪明地停止给他们提供弹药,转而直接登城。
两道竹排同时架在壕河上,百多名土兵踩着竹排冲到城墙下。没有弓箭,海盗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十几具云梯立起,并靠上城头。这种用粗麻绳穿在两个竹竿之间充当横杠的简易云梯,足以让人稳稳当当地攀上两丈高的城墙。
不过两刻钟,官军已经三次攻到城上,虽然海盗让他们留下了多一倍的尸体和再多一倍的伤员,但赵瑜身边仅剩的三十多名部下也大半带伤。他心中清楚,如果官军再来两次同等强度的攻击,他肯定撑不住了。
赵瑜向东边望去,不知派去东门、北门的人到了没有。战况如此不利,再让两队生力军无所事事地看守城门,无疑是自杀。赵瑜给那两座城门的守兵下了命令,命他们即刻前去支援赵文在镇鳌山口的战斗。两处敌军,先集中兵力解决其中一处是兵法正道。相比之下,与其添油似的来南门跟敌军主力对耗,不如先消灭那支人数较少的奇兵。
不过现在赵瑜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命令的正确性,官军的攻击如此猛烈,以至于他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撑到陈五、赵文他们赶来支援的时候了。
帮着把几个重伤的喽罗包扎了一下,略尽人事,赵瑜直起腰,喘了口气。城下吊着的倒霉鬼还在惨叫着,多许时间,音量也不见降低。海盗们只顾着把仍留在城上的官军伤兵逐个送走,却还没轮到照顾他。
“属蟑螂的吧,命还真长。”赵瑜想着。他被聒噪的不行,弯腰拾起一杆落在地上的长枪,走到城墙边,用力向下搠了过去,结束了那个土兵的痛苦。
“终于清静了。”
赵瑜这样说着,也是这么想的,但壕河对面的官军却不打算配合他的希望。
号角声响起,又是一队官军扛着云梯冲了过来。
赵瑜苦笑,这种没有鼓、没有钲【注1】,只能撵在蟊贼身后跑的地方杂牌,竟然把他逼入如此绝境,不知道是对方实力太强,还是自己太无能。
“应该是后者吧!”赵瑜自虐地想着。
肖白朗走在队列前,身后跟着七十名巡检司土兵。他身上的鱼鳞甲光亮如新,身后的披风整洁舒展,腰背如手中的长枪般挺直,一步一步走得也极是沉稳,但他的脸上却不见早前的锐气。
前次攻城,投入进攻的官军人数是城上的两倍还多,但在城头上三上三下之后,贼寇仅仅少了三分之一,而官军这边却有了近六十人的伤亡,最后还不得不狼狈不堪的退回来。
败得如此之惨,指挥进攻的都头若不是已经战死在城上,肖白朗肯定会亲手把他搠死,用他的脑袋把王启年的嘴堵住。
肖白朗现在对那个什么都不懂、只知指手画脚的痨病鬼烦透了,仅有的一点敬意早抛到不知何处去。可他还必须忍着,忍着王启年指着他鼻子,忍着王启年对他乱喷口水,谁叫人家是文官,是新科进士,是忠献相公话里的好男儿【注2】。狄武襄当世武圣,照样被文官弄死【注3】,他肖白朗区区一个三班奉职【注4】,脸上刺字的赤老,哪里敢跟琼林宴中人放对。
“狗日的文官。”他咕哝着,第一个踏上竹排浮桥。
几个海盗趴在城头上张望着,其中一个向下吐着口水,其他几个则把长矛用力掷下,试图给正在过河的官军造成一点麻烦。肖白朗长枪一荡,奔着他而来的长矛就滴溜溜的落进河里。身后的土兵看得齐叫了声好,肖巡检却连眼皮也没抬。长矛重心太过靠后,若是当标枪使,半点威力也无。
薄底快靴踩在河对岸的泥土上,两丈高的城墙遮住了肖白朗全部的视野。停住脚,右手微一用力,长枪枪尾就牢牢地夯进土中。他抬起头,看着城上。
城头上冒出了一溜脑袋,所有人的视线都聚在肖白朗的身上。他的鱼鳞甲太过扎眼,以至于被人一看,便能知道他的身份。城上几只手对着他指指点点,肖白朗甚至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在昌国巡检司干了七八年,肖巡检的一杆大枪在两浙外海还是有些名气。
衣甲鲜明的肖白朗成了众矢之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