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洪水
υ谒沃小@肟宓檀υ剂饺锏氐谋Ω诖澹腥丝醇蟮檀Φ乒饴一危虏獯蟮炭赡芪O铡R晃恢心旮九诎阎硗疗律细希笏恪盎┗├怖病逼频潭搿F孪旅CR黄簧淼乃幻畔肫鹞莺蟮穆砘刮此煽稚赝芬豢矗乙丫皇O挛荻ァ?br /> 在抢救决口的时候,一位河南司机刚从广州回来,空驶的“东风王”平柴被指挥部叫祝此时大堤被冲出一个涵洞,卡车被推到堤下涵洞处,但迅即被水冲得无影无踪。
1时25分。当与孟家溪一桥之隔的虎渡河东岸夹竹园镇5万村民含泪舍家的时候,该镇忽然接到报告,说洪水退下一寸,干部与村民知道哪里肯定垮堤了。一些搬出去的村民又回来说“分洪了,分洪了,我们可以不搬了1。镇干部又赶紧紧急通知:所有安置工作照常进行!
凌晨4点30分,夹竹园镇通知老师转移学校财产。
4点40分。夹竹园镇接到省防指的传真文件,通知迅速转移村财务档案。
4点50分。长江北岸江陵区接移民的船只已到江边,2000多瓦池村人没抢粮、没带锅,转移出公安县,全镇有1。1万人渡江出县。与此同时,黄金乡仍有1500多头生猪关在栏内,没有办法转移。镇政府派一校长到黄金口大桥与松滋县接洽。黄金口是安全区,已转移2万人,这里是过去的县城,地名是三国时期刘备赐的。当年刘备夫人得病,3月讲不出话,被此地一名医治好。刘备大喜:“黄金口开了1 5点10分。荆安村村民不想走,想进躲水楼,镇政府告诉他们要丢掉幻想。
5点20分。夹竹园镇要求各村小学将学校财产、仪器、课本等转移到三楼。
7点。沙市水位达到44。77米,比昨日上涨0。12米。
上午8点。孟家溪大堤上,解放军舟桥旅1100多人、50艘冲锋艇在溢满洪水的垸内进行拉网式搜索。一船一船的灾民穿着桔红色救生服在堤边登岸,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在战士的搀扶下走下来,眼里噙着泪水。几位小伙子只穿3条内裤,一上岸便找遮羞的地方。
大堤上一辆接一辆停了上百辆军车,堤坡上坐着几群焦虑的妇女,她们伸长脖子,望着水的尽头。她们因昨晚修堤,半夜忽然听见垸子垮了,家都在里面,孩子、老人、丈夫都在睡觉,现在是死是活,没有一点音讯,她们在大堤上守望了一夜。
3架直升飞机在水面超低空飞行。它们从武汉来,向被围困的人群投掷国家防总从天津调运来的救生衣。坐上冲锋舟,向远处被淹的楼房群驶去,洪水清凉,电线悬头而过,成千上万只栖身于电线上的燕子一哄而散,在水面搜寻着落脚点。近处的楼淹至2楼,房内门窗整洁,家具历历在目,人去楼空,阳台底下浮着一只死猪。远处一高地,依稀有屋,有人群晃动。
这是一个大约一个山头大小的孤岛,岸边茂密的桔树成了水上丛林,大约10多个人正在搭吊脚楼,家具器物,满地狼藉,一口棺材放在显眼之处,水边杂草里昆虫如织,偶尔有逃命的蛇在此出没。这里的人都想留下,看守他们半生积攒的家当。冲锋舟向岸边驶去,“解放军与灾民人民心连”的横幅格外温暖人心。一辆美式卡车的车顶,几名战士正在风中树起军旗,迎着朝阳,剪影格外象“美军战领琉球群岛”的经典镜头。
上午9时。在孟家溪缺口处,从长江流向洞庭的虎渡河滚滚而下,缺口朝东,水流在这里形成一个惊涛拍岸的激流。溃口已经8个小时了,大堤被拉开200米的缺口,脚下的大堤断裂带形成悬崖,离岩边半米处有一大裂缝,就在人们说话的时候,又垮下去一部分,巨大的水流将堤内防护林冲开一个缺口,带着旋涡和泡沫溶进已经灌满的垸子。洪水底下,昨天还是茂盛的棉田。
10点时分,夹竹园镇的街道上仍然是匆忙的人群。该镇结构与县城一样,大堤环城,堤内的灾民房建于1956年,年久失修,灾民住进去的很少。大堤上家具、农具堆成山,没有人家清理,生猪和人混在一起。此时艳阳高照,人站着都汗流不止。
镇委朱书记是个1。80米的彪形大汉,说起昨晚搬家,有老人跪在地上的,有把碗筷摆立桌上没吃就走的,村里哭声一片。“从昨晚到现在,全镇5万人滴水未沾的不知有多少。”
说话时,他的眼睛仍有点红、有点湿。“一位女干部一边帮人搬,一边哭了一晚上,没有人不落泪1他说,”镇里没有准备,很多群众没有抢粮食,没带锅盆碗灶,镇里也缺油、缺蔬菜、缺柴、群众全在露天,坚持一两天还可以,搞长了还不知该怎么办。“
8月7日中午12时,分洪区52万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区。
下午1时,湖北省人大张副主任和朱书记深入农户,查看是否还有未走的村民。
离开安全区,喧嚣的气氛完全甩在身后,村子里安静异常。朱书记说:“好像都睡着了一样1路两边是茂盛的棉田、葱绿的水稻和大片盛开的荷花。农舍周围,偶尔有一群鸡在追逐,几头猪在拱食,村里没有一个人,有的大门紧锁,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门内还有家具顶着。大多数房屋没有关门,前后门对开,以防洪水将墙冲垮。在渔码头村3…20号,家具一点没动,房内晾着衣服。厨房里的两口锅被下走,灶台上放着一篮腌辣椒,猪圈里还有两头猪。在观音寺村,一匹马被拴在路边,朱书记下车,把缰绳解开,放它逃去。一户两层楼的人家,家具转到二楼,所有的课本都清得整整齐齐,放在空空的柜子的顶上。”这里住着一个中学生1有人猜测。
家家户户大致如此,每个村子,都悄无声息。偶尔几个村民从大堤上骑车下来,想回家再搬点东西,朱拿出了话筒,猛地一喊:“都不要命啦?”眼睛瞪得溜圆,吓得来人一哆嗦。
3点,指挥部内,人们在等待着最后的决定。
公安县最终没有分洪,但是,50多万群众在预定的时间内全部安全转移,这是一次多么惊人的成功“演习”啊!谁都知道,分洪意味着自我牺牲,然而,在大家与小我之间,50多万普通百姓没有犹豫和迟疑。
第四节 分洪前夜
整个1998年抗洪的漫长过程中,最让人难以作出决择的是什么时候?
——是8月16日夜间。
最难作出的抉择是什么?
——是第六次洪峰到来时,决定是否实施荆江分洪。
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顺流而下。中午11时,沙市水位暴涨到44。75米,远远超出保证水位44。67米。洪水到来时卷起的巨浪,溅到了荆江大堤的堤面。此后,沙市水位一路攀升,以每小时0。2——0。5米的速度扶摇直上。
14时,44。77米。
16时,44。82米。
18时,44。84米。
21时,44。95米。
23时,45。05米,超出国家抗洪预案的荆江分洪水位45米。而1954年三次动用荆江分洪工程时,水位都没有达到45米。当年荆江分洪及各大堤开口分洪总计分洪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专家估计,如不分洪,沙市水位将比44。67米高出1——2米。水情消息迅速通报到沿江各地和北京,数百万军民、各级防指和国家防总,都紧急行动,作好了继续严防死守和实施分洪的两手准备,各级防指分洪准备的实施情况和进展不断报到上级防指。
次日上午9时,沙市水位45。22米。
根据湖北省防总命令,荆江分洪区在8月6日、12日之后,第三次进入准备分洪的紧急状态。
16日晚10时,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内气氛紧张,电话、手机、对讲机响个不停。转移分洪的一位负责人正在用电台呼叫22个安全区内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在11点之前全部撤离,一个不留。他说:“1954年第一次分洪是在7月22日凌晨2时20分。目前我们已经做好所有准备,一旦下达分洪令,县人武部将由北向南,顺着分洪方向鸣枪示警,各村报警器也将同时鸣叫。由于时间太急,原定由直升飞机放红色信号弹的计划已取消。”
16日下午5时,荆州市防指第三次发出《荆江分洪区群众紧急转移令》。7两广播车和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滚动播出转移令。分洪区只能出不能进,公安干警、解放军部队以每个村使用一个排的兵力立即出动,配合当地干部对分洪区遗留人员进行拉网式搜索。紧随其后的30部卡车,负责收容输送遗留人员。分洪区内漆黑的公路上,偶尔可见少量群众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架在板车匆匆向安全区转移。路边民房,人去楼空。
搜索发现,分洪区仍滞留不少群众。晚7时40分,指挥部再次发布《特别公告》。前方报告,在分洪区南端南线大堤上还滞留着一两万群众。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指挥长王平命令副指挥长黄建宏,迅速把群众转移到黄山头镇。黄汇报说,那里已挤满了群众,再进一两万人,连站脚的地方也没有了。王平接通石首市委书记易法新的电话,要求石首市安排接受这一两万群众,易当即表示接受。
在公安县杨公堤路口,16日晚9时30分,最后一批分洪区内的群众正在往安全区转移。在10分钟里,约有十多家村民拉着板车向堤内跑来。还有一些人试图往外跑,取回家里最后的一点财产,被戒严的武警阻止。路口电杆上的广播一直在滚动播出县委书记的分洪转移命令。
一个50多岁的村民拉着一辆板车气喘吁吁地过来,他叫万永超,是离县城11里地的瓦池村人,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搬上来了。头一次是6日,拉上来两车东西和4头猪,不想热死了一头。由于惦记着家里的庄稼,9日他赶着猪拉着东西回了家。第二次分洪准备令下达后,他又拉着家什赶着3头猪回到了堤内。15日见没有水来,便搬回了家。结果发现家里的80只鸡活着的只剩45只了。今天转移只来得及带一车东西。他还记挂着留在家里的三头猪,直后悔不应该搬回去。他说:“要是分了洪,儿子女儿回来就没有肉吃了。”说着,他还想往家跑。
晚9时20分,王平下令拉响警报。警报一直要求响到10时为止。一旦开闸后用以通知分洪区内干警最后撤离的鸣枪报警的子弹,下发到每隔5公里一人的鸣枪人员手中。
与此同时,150艘冲锋舟、100艘民船备足油料,待令救援落水群众。国内外约700名记者到达荆州。这一时刻,《中国青年报》在公安县分洪指挥部、分洪区北闸、分洪区西大堤、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武汉市、岳阳市、九江市、南京市一线部署了20多名记者,作好了全线报道分洪的准备,其中荆江分洪区3名记者、荆江分洪口——北闸爆破线附近另有3名记者均在冒雨守候。国内外各界人士关注着长江水情和荆江分洪的决策,荆州市邮电局开设的水位查询热线,当晚查询沙市水位的电话8000多次。
按照分洪的准备预案,防止北闸被泥沙淤埋的2800米防淤堤要按时炸开。当天下午3时45分,武警荆州支队1000多名官兵紧急向防淤堤扛送20吨炸药,协助解放军某部工兵连挖开预留炸药室,放置炸药,安装引信。设计炸开口门2200米。晚9时30分,作业完毕。10时15分,工作人员撤离警戒区,爆破工作准备就绪。
荆江分洪指挥部的气氛几乎凝固,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桌上的一台传真机,最后的分洪命令将由这里接收。此时沙市水位已突破45米,达45。07米,以平均每半小时1厘米的速度上涨。平时一小时一报的水位情况,也改为半小时一报。
16日上午45分钟后,国家防总来电,要求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预报处立即核实清江隔河岩水库的入库洪峰。因为隔河岩的水量直接影响到沙市水位。清江大雨滂沱,隔河岩水库无法再冒险超高蓄水。长江委水文局接电立即部署荆江行洪水文测验工作,各路测量技术人员分赴各个处于风口浪头的测量点。下午17时30分,长江委水文局预报处根据变化了的隔河岩泄水量资料,预报8月17日8时,沙市将出现洪峰,最高水位达45。30米左右。
一分一毫,事关全局。分与不分,一字千钧。中央领导同志再一次让水文局拿出最准确的预报,并要求专家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回答6个问题。长江委副总工程师陈雪英说,当晚专家们分析沙市44。67米的保证水位是1954年定的,1972年、1980年长江中下游五省市座谈会决定将此提高到45米,目的是可以减少分洪2亿立方米。而根据现实的雨情、水情、工程情况预报,近年来荆江大堤堤身、堤顶都已达标,堤基也进行了部分修理,沙市超过45米的洪峰量只有2亿多立方米,而且持续时间只有几天,因此荆江大堤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承受趋于极限的压力。
专家的这一结论,为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