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陈德只得言道:“蜀地虽然向称富庶,但富者田亩千顷,贫者无立锥之居,宋军入蜀以来,州县大都残破,原本蜀地的官绅富户家产被抄者无数,民间更多卖儿卖女以求温饱。那些女儿入得青楼,若是强颜欢笑,讨好恩客,还可以苟延性命,若是稍有霁色,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被卖作营妓,大兵交相摧残之下,恐怕活不过旬月。”说到这里陈德略为顿了一顿,偷眼看了一眼上面那位,只见他眉间深蹙,颇有感同身受的神色,便又接道:“是以小民以为,家国破碎,乃是男子汉大丈夫之责,妇人孺子,受害居多,就不必苛责了。”
“是啊,”上首当中那人轻轻点头,看向陈德的目光多了一丝温润的神色,又问道:“你很会说话,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陈德忙拱手道:“小民也是有感而发,在成都时曾听到人吟诵过一首花蕊夫人的诗词,不敢有污众位大人清听。”
“哦?想不到今日竟是遇到了一位雅人,你快给我等说来听听。”中间那位一听诗词便兴致勃勃,刚才神色中的悲戚之意居然也淡了不少。
陈德不敢抬头,缓缓道:“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怎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第十一章 斩案怒
一时间在座人等竟张口结舌,其中左首高坐的那名将领更是脸色发白,半晌,中间那人击掌长叹道:“好诗,好诗,这花蕊夫人不但艳名远播,做诗的气概却也不让须眉。”
他转过头去对左首那将领意味深长地说道:“皇甫将军,宋国虽然兵马精良,但江东子弟如果同心协力,加上长江天险,未必不能保全这半壁江山吧。”
那皇甫将军闻言当即下跪言道:“国主言重,继勋就算肝脑涂地,也要为国尽忠。”
陈德闻言更是一惊,原本他心中隐隐有些思量,只怕是撞上南唐朝中的权贵在巡看江面,谁知竟如此凑巧的遇到了自称江南国主的南唐皇帝李煜,这可是名垂千古的词帝啊,要早知道当面是他,陈德也不敢拿那首花蕊夫人的哀怨诗出来献丑了,不过,好象历史上只记载了李煜在金陵被围时惊慌失措,并未记载他居然亲自巡看江防啊。想到此处,陈德不禁又抬起头来,仔细打量这被誉为千古词帝的后主李煜。
李煜见平时似乎对宋军有所危惧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有所激奋,不禁心中高兴,又低头看着躬身站在下面的陈德,忽然说道:“孤看你言语谈吐,也不似那普通的商贩,你到底是何身份,何不从实道来?”
听李煜这么单刀直入的问话,陈德心道这词宗皇帝的智商也不是盖的,不管心中如何窘迫,只得重新行大礼后,运气沉声道:“臣,大汉国使,吐浑军指挥使卫倜大人麾下,都虞侯陈德,觐见江南国主。”
此言一出,整个船舱内好像空气被抽干了一般寂静,不但南唐君臣完全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遇见北汉来使,而且同行的刘景等商人也没想到同行许久的陈德竟然还有这样一个身份。最后还是李煜打破沉默,道:“陈德,你自称汉国来使,可有凭据?”
陈德拱手答道:“卫指挥使将证明使臣身份的国书交与末将,一路上为躲避宋军搜索,我将蜡丸藏在同来的小童发髻之中,陛下可派军卒随我去取,片刻便可呈上审阅。”
李煜闻言,左右环顾片刻,便让四名军卒陪着陈德去取国书。待陈德走出船舱后,几个商人也被带了下去,李煜方才对右首的老者说道:“陈辅政,孤看这陈德言语不似作伪,只是现下如他真是北汉的使臣,却又该如何相待?”
那老者沉声言道:“陛下,自周至宋,北国南征不断,现下又在江陵屯兵造船,训练水师,显然不日又将挑起战事,我国一意委曲求全,但北国辱我过甚,直欲亡我而后甘心。昔年徐相苦劝北国,称我江南以小事大如子事父,赵氏竟说父子岂能分家。以老臣之见,倾国力事北国如以肉饲狼,契丹人又狡诈不可信,莫若结好太原刘氏,以为南北援应。”
“陈相此言大谬。”坐在下首的一名青袍官员言道,“北汉与宋乃是世仇,我国既已称臣于宋,再结好北汉,岂不是言而无信,且受人以柄,若是惹怒北国,大兵压境如何抵挡。”
“大兵早已压境。”左首最下那疤脸将领亢声道:“宋军在江北屯兵十万,江陵水师旦夕可至鄂州,皖口驻屯行营意在使我湖口与金陵王师首尾不能相顾,更有钱王助纣为虐,一旦西北两面有事,必有吴越兵会攻金陵。若不早结强援,只怕难以抗衡北兵。”
“当真是小人重利。”先前发言的青袍官员不屑的打断将领发言,拱手向李煜进言道:“国主,邦国之交,必以信义,万万不可先背与大国之盟,结不测之祸。”
“张佖莫再出此误国之言。”辅政陈乔愤声道:“君子可欺以之方,兵行诡道,焉能拘泥于信义。”
李煜再看左右官员,却再无人敢出声议论,不禁长叹一声:“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孤不能让一介女流看轻了。”言罢长声而立,伸手接过身后侍者递上的天子剑,一剑斩在身前几案上,砍出一个深深的凹槽,高声道:“孤意已决,宋人若是渡江来攻,必将与之周旋到底。”
待拔剑坐下,又言道:“方才张御史所言也不无道理,国家当取信于天下,若是连接北汉,未免显得我江南无信。不过我看那陈德倒是一个人才,卫倜素称良将,土浑北国雄兵,他既能做到土浑军都虞侯,想必是有些本事的,更难得文武双全,眼下是用人之际,我想将他留下,陈相你看如何?”
陈乔拱手道:“陛下圣明,这陈德若是果真允文允武,倒可以一用。”
话音刚落,陈德便步入船舱,当众将卫倜交托的蜡丸捏碎取出丝绸质地的国书,然后由护卫转呈后主李煜。
李煜略看一遍后,便将北汉国书随手交与陈乔。陈乔先将国书浏览一遍,然后仔细察看了一番笔迹和国玺印迹,对李煜微微点点头。李煜方道:“陈将军乃国使身份,不可慢待,来人,给陈将军搬张凳子。”
陈德端然坐正后,李煜才道:“陈将军此次出使途中辛苦,此刻船上简慢,待到金陵可少住一段日子,孤派人陪将军好生游玩一番江南的温山软水。”
见陈德躬身答是,陈乔便接着问道:“将军此番出使,所为何事?不知国书上所说称的使臣卫倜将军为何没能亲自前来?”
陈德答道:“卫大将军亲身出使便是为促成两家共结盟好,但半路遭遇宋兵截杀,卫将军负伤不能急速赶路。然而,一路所见宋军正在厉兵秣马训练水师,不日即将出兵江南,故特派小将转告江南国主,若汉唐南北援应,共抗强宋,便可保境安民,否则便将被各个击破,唇亡齿寒。”
话音刚落,张佖便“哼”了一声,抢先道:“在下张佖,敢问陈将军,宋军几番围攻太原,几乎破城,贵国全仗契丹人援救方得以苟延残喘,有何实力与我江南结盟。”
陈德看了他一眼,坦然答道:“不错,宋国凭借地大兵多,屡次欺辱邻国,不光我国,贵国不也多次为宋军所欺吗?”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见南唐君臣都脸现尴尬之色,陈乔也狠狠的瞪了张佖一眼,说起来,北汉虽然屡次被宋军围攻,但并未失却国土,南唐反而失去了争霸中原的所必需的两淮之地,更不得不向宋称臣。对这些经历过南唐一度鼎盛时期的老臣来说,这些年来被宋军压着打的感觉,实在是有些不堪回首。
陈德又接着道:“然则我北汉数万壮士众志成城,屡挫强锋于城下,乃是不争的事实。众位都是明白人,南唐也曾于契丹有过联络,应该明白契丹人向来欺软怕硬,如果不是我北汉数十万军民奋力拼杀使宋军钝兵城下,契丹人又怎会出头做为他人火中取栗之事?”
见李煜若有所思的点头,张佖不禁有些恼羞成怒,喝道:“太原成日在宋军围攻下惶惶不可终日,生灵涂炭,百姓流离,亏你还有脸自恃强兵。”
陈德看了他一眼,冷然道:“张御史不可轻侮我国,我国虽小,西北两面接契丹、党项蛮夷、南面当宋师,尤能抗拒外敌,自立于群狼之间。江东霸王故里,当年八千子弟何等威风,怎么会有你这样的软弱之辈?我看假若有一日宋师南下,你定是那卖主求荣之辈。”
张佖不想这武夫说话毫不留情面,脸涨红着,一时竟然说不出话。坐在对面的皇甫继勋便接着说到:“北汉兵精将勇,我等都是知道的。但是不瞒陈将军,江南风和日暖,不比北地苦寒,是以兵民皆惜命畏死,这就是所以我江南军往往不敌宋军的症结所在?非不为也,实是力有不逮啊?”
陈德见南唐诸人大都露出同意的神色,笑道:“贪生怕死乃是人之天性,不瞒将军,我也是很怕死的。”话音刚落,座中哗然,虽然南唐在座的诸位大都深以为然,但毕竟无人敢将自己内心这点畏惧宣之于众,特别是陈德身为将军,如此面无愧色地坦诚自己怕死,给这些人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就连李煜和陈乔也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注意倾听陈德的下文。
见到众人的反应,陈德点点头继续道:“孟子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圣人尚贪生恶死,何况末将,只是义之所致,不得不舍生忘死而已。兵民亦如此,若明赏罚,严号令,晓大义,定能上下一心,不避艰险,所谓南北勇怯之异不足为虑。”
他这番话引经据典,说得一众文臣不住点头称是,李煜也频频点头,左侧的武将却坐不住了。坐在皇甫继勋下首的一名武将拱手抢先道:“在下讼江巡检卢绛,江南缺少战马,与宋国交战,胜则难继,败则覆亡,敢问陈将军,如何是好?”
陈德心道可算遇到硬茬了,关于南方少马所以战事不利的争论即便在现代也是打得一团乱麻,总算自己看过不少相关的资料,于是理了理思路,笑道:“卢将军此言差矣,以在下之见,有马无马,并非胜败之机,原因有三。其一,南人善舟北人善骑,江南多水泽丘陵,宋人纵然马军强盛,未必能纵横驰骋;其二,南方草木茂盛,未必不能养马,不过民间以粮为本不务畜牧而已;其三,沙场决胜,在人不在马,一马之费可当步卒五人,若将步卒善加教训,攻虽不足,守当有余。自汉至唐,汉人人多于马,胡人马多于人,然则汉胜胡多,胡胜汉少矣,盖因如此。”
卢绛仔细听过之后若有所思,便不再说话,他下首那名疤脸悍将却接道:“在下江州指挥使胡则,敢问陈将军,以步制骑都有何方法?”
陈德见他问得甚是诚挚,便沉声道:“马乃牲畜,虽然性情灵敏,却是天性畏火,畏尖锐之物,只要步军成阵,以戈矛向外,外布陷阱蒺藜便可令战马趋避犹恐不及。”
听到陈德答案,在座的武将还好,文臣皆现恍然之色,可江州胡则仍然不依不饶的问道:“若是敌骑蒙*强行冲阵,或是以游骑奔射与我步军战阵之外呢?”
陈德心道问得正好,答道:“若是敌军蒙*强行冲阵,可于步军阵外多设陷马坑,外依步军所持之拒马长槊,内以连环强弩射杀敌马,若敌军以连环游骑奔射,可令步军以大盾结阵,弩手五人一组射杀敌马,当可御敌。”
正当胡则与众南唐将官凝神思索之际,船身忽然剧烈的晃动了一下,不久一名军卒闯进船舱向左首大将禀道:“启禀大人,发现六艘宋军水师战船向我驶来。”
第十二章 逐樯橹
闻听此言,在座的南唐众臣尽皆变色,那左首腰围鱼纹革带的将官忙道:“宋人水师来者不善,国主万金之躯当速回金陵,令贇当率水师战舰誓死断后。”坐他下首那将官也应声道:“末将当追随朱节度誓死断后。”
听闻宋军来袭,右首文臣全都惴惴不安,左首的武将则各个脸色凝重。李煜心中惊惶又不知如何应对,只得道:“不知宋军意欲何为?孤等全凭朱卿相救了。”
那水师将领朱令贇叩谢国主信任之后便出舱去指挥战斗,未几,舱中众人只觉船行骤然加快,当是南唐水师橹手在加速摆脱宋军,忽而船身倾侧摇晃,似有滚石击中座船,众人不知所以,只听船舱之外官兵大声呼喝。
胡则首先按捺不住,上前向李煜禀道:“末将在清淮军中也曾习得水战,愿出外与宋兵一战!”李煜强笑嘉勉道:“胡卿果然豪勇,然则军中贵在号令专一,卿在此为客将,无兵无勇,不如稍待朱节度破敌。”胡则只得退后。
众人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儿,镇南节度使朱令贇才跌跌撞撞奔入船舱,跪地禀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