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艽酉艟怕柿斓牡谌又谐槌鍪孔涮畈挂蛭送龆目杖保耸贝驳恼蕉芬讶怀晌教畛淙嗣慕嗜饣?br /> 如此血战让两世从军的陈德也杀发了性,一直杀得微微有些力乏才挥手让辛古率领第二队上来接替,退到第二线后,环顾四周,剩下的士卒只有二十多人了,每个人身上都是或多或少带着伤,不知是自己还是敌人的血将盔甲本来的颜色都染污了。不过今此一番狠杀,众军卒都已绝了逃生之念,只是抓紧时间恢复体力,陈德满意的点点头,沉声说道:“若此番杀退宋军,众位就是生死兄弟,若有封赏,德当与大家同进退,共富贵。”
这句话却比什么诺言都有效,时值五代末年,这些南唐的士卒既是精兵,又是老兵油子,一方面,每次激战,伤亡的是小兵的性命,当官的却将好处拿了大头,另一方面兵骄逐帅之事各地都有发生。是以主将要谋办大事,往往就和士卒相约共富贵,像陈德这般和普通士卒约为兄弟也不是罕见之事,这种不拿架子的将帅尤为精兵悍卒所喜,跟着这种人打仗往往好处也是最大。众军先是见了他是个有本事的将领,又见他似乎说出了这般好似表白心迹的话,当场已有好几个人暗暗生了报效之心,生逢乱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见北国赵氏连同其麾下的义社十兄弟,哪个不是刀头舔血的出身,最后称王称霸位极人臣,至于成王败寇,那也在五五之数。
陈德等人抓紧歇足力气,正待上前厮杀时,忽然船身又是巨震不止,船楼上的士卒都欢呼了起来,原来战棹都虞侯王浑竟然将底舱的外壁凿开两个大洞,原本将三艘船拉得紧紧的铁索瞬时便缩了回去,连带粗大的弩箭将一名闪避不及的南唐士卒钩出船体,惨叫着落入水中,王浑趁机命底舱士卒一边用钩拒将宋船撑开,五层船楼上的士卒抓住时机将擂石和猛火油罐猛掷下去。趁宋军忙着用灰土救火,南唐战船的橹手加紧摇橹,将船体横了过来,竟生生的从两艘宋军战船的中间挤了出去,顺风向东驶去。
其实这艘南唐楼船所载的士卒远较那两艘宋军战船士卒之和还要多,宋军战船经过刚才那番接战,心知即便追上也讨不到什么便宜,只是奇怪为什么有这般能战之军,这南唐的庞大楼船还要摆出一副逃之夭夭的架势,于是也不追赶,只一边命士卒加紧救火,一边准备回头去堵截那三艘被留下断后的南唐战船。
见宋军不再追赶,南唐士卒全都震天般的欢呼起来,陈德环顾身边的士卒,也全都是一副死里逃生的欣慰表情,受身边情景所染,也哈哈大笑起来。
等了一会儿,确信宋军确实是打消了追上来的念头,陈德才彻底松懈下来,还未来得及解甲,便有一名军卒上来禀报国主有请汉国陈将军舱内叙话。陈德向左右士卒拱拱手之后,便随着军卒去参见李煜。
在船舱门口陈德解下腰刀交与李煜的护卫保管时碰上了从船首赶来的胡则,看样子船首的战斗也不轻松,胡则满身鲜血不说,身上所穿的明光凯也被砍出几道深深的刀痕,陈德心想这几刀若是看在自己这身士卒的铠甲身上,自己就铁定挂了。
胡则见到陈德除了满身血迹外,居然穿戴得盔甲还算整齐,一点没有杀得仓皇失措的样子,不禁有些意外,还来不及向陈德询问船尾的战抗,便被李煜叫了进去。
一进门,便看见兴奋得满脸通红的李煜,未等陈德和胡则行叩拜之礼,李煜忙道:“免礼,免礼,二位将军击退敌军,功劳甚大,救驾之功,应该重赏!”
胡则当即躬身道:“微末之功,末将不敢邀赏。”陈德也随他一起躬身谢上。
李煜却笑道:“要得,要得。”他看了一眼陈乔,见陈乔没有反对的意思,便朗声道:“赏江州指挥使胡则,北汉国使陈德金器各两床,另赏陈德金陵大宅一处,庄园一处。”
又回头来看着陈德,笑道:“陈将军勇力过人,孤欲留你在江南为臣,未知陈将军可否愿意?”陈德见李煜确是动了留人之心,恐怕自己就算不愿意,也不是那么好离开的了,便躬身道:“既入江南,末将唯陛下之命是从,恳请陛下派使臣通知我家卫将军一声。”
五代时臣子改换朝廷之事甚为普遍,是以陈德这番表态在南唐君臣看来也极为自然,李煜当场答应。心花怒放之下,李煜突发雅兴笑道:“众位臣工,今番打退宋军袭扰,乃是一大喜事,由此可见,南北勇悍不同乃是虚言,不知众卿可否作些诗文,抒此豪情。”
众武将忙了半天,眼下便不是自己的事便乐得看热闹,只苦了那些文臣,未曾想李煜的头脑转换来得如此之快,这些人平日里迎风弄乐赏可,此时大都惊魂未定,哪里作得出好的诗词来,全都皱眉思索。
那张佖自己苦思不得,见对面陈德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甚是讨厌,出言道:“陈将军既为国使,想必是文武双全之人,刚才又亲历战阵,不知有甚好词?”他算准陈德这般勇将必然只是粗通文墨,存心想要他难堪。
几个文臣闻言都看向他俩人,在这个时代有良好的诗文素养是一种身份的标志,也是一种特权的体现,众人大都体会到了张佖的不善之意是存心想要陈德在文采风流的李煜面前出丑,看向陈德的大都是怜悯的眼光。
李煜对张佖如此明显的为难陈德不禁有些吃惊,责备的看了张佖一眼道:“陈将军适才征战劳顿,急切之间如何有我等这般闲情弄文。”
也是李煜平日驭下甚宽,这张佖正待回口,陈德却接道:“末将谢过陛*恤,刚才偶得了一首词,不敢有污各位大人清听。”
一听陈德居然真能做出词来,李煜不禁兴趣大增,笑道:“不妨不妨,你且念来,必是好的。”
陈德感激的向不断回护他的李煜拱手行礼后,沉声将后世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念了出来,心中暗想老苏啊老苏,打打杀杀才是我的本行,这可不是有意要抢你的饭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记忆力惊人的李煜带着沉浸的表情将这首词再念了一遍,看向陈德的目光比刚才有了很大的不同,意味深长的说道:“张卿,你倒是言中了,陈将军果然文武双全。”
第十四章 半日闲
身旁的长案上摆放着糕点和果子,一棵槐树的树荫慷慨的遮住了炎炎烈日,只洒下满地摇漾的光斑,陈德惬意的躺在一张矮榻上,舒服的简直要呻吟出来,心想那此间乐不思蜀的感觉大约也不过如此吧。
自从李煜将陈德带回金陵之后,似乎决心要收服陈德,于是效足了明君礼贤下士之举,陈德不但立马得到了赏赐给他的房宅庄园,而且还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请陈德入宫议事。李煜本来想授予陈德一军指挥使的实缺,可军方重臣皇甫继勋以诸军都有宿将统御,没有多余的实职安置陈德为由阻止,李煜只好授了陈德散骑常侍的官职,又加上将军的虚衔,让他招募民间义兵白甲自行成军。这样一来正中陈德的下怀,他首先请求李煜将上次随他参加江面战斗幸存的七十余名士卒都调过来给他作新兵。其时李煜已经意识到了宋军南下不可避免,北宋攻打南唐以来,南唐几乎竭力扩充军队,几乎征发了南唐境内所有男丁参加军事训练,加上江南经过数十年生聚,百姓远比久经战乱的北方更为殷实,所以对北方的军队都有很强的排斥心理,甚至在朝廷未曾征发以前,民间就以保境安民为口号,自行组织“以纸为甲、以农为兵”的义军抵抗宋军南侵,李煜就是要陈德在这些人当中挑选精壮训练成军。
在上一场战事中见识过宋军的勇悍之后,陈德不禁暗暗骂那些将宋军描绘的有如病猫一般地历史学家,他认为如果要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南方如果要在短时间训练出一支能够上战场的军队,特别是想要一只训练出类似于近现代水准的军队,从水手当中招募成员应该是一条捷径。俗话说能上山莫下海,在航行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发生海难的概率高的吓人,这时代水手就是勇敢者的职业。而且和缺乏纪律性的农夫相比,水手们的船上生活更有利于培养一种服从权威和协作的精神。南唐的水运业极为发达,李煜仓促招募的民军当中就有大量的水手,于是陈德就在南唐的杂牌民军中专门选拔精悍的水手大约有3000人,因袭当年江东悍将甘宁麾下精兵的名号,向李煜求得了锦帆军的番号。
考虑到弓箭手的训练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作为新成立的军队也不可能得到充足的强弩,陈德让辛古重点对这些水手进行了短剑大盾的格斗训练,预备采取快速突击贴近敌军,然后靠肉搏取胜的战法。当一切交待下去之后,陈德就陷入了除了向兵部要装备就无事可做的状态,在这个时代的水上讨生活,水手们其实大都会一些短兵刃格斗的技巧,和陈德相比,辛古、萧九的格斗技巧更加简单实用,很适合担任教官的角色,除了要求辛古每天要对选拔的士卒进行两个时辰的队列训练外,陈德还放心的让辛古按照他的认知安排其它训练内容。萧九和李舜也理所当然的成了辛古的助手,三个人完全将新兵的训练承担了下来,陈德所作的不过是根据训练的效果适时地指导干预一下而已。
“刘承勋和皇甫继勋这两个龟儿子,硬是不把甲胄配发给我们。”萧九操着粗俗的川音大剌剌的坐在锦帆军指挥使乘凉的竹榻上,顿时把干净的榻席坐出一片汗乎乎的的污渍。
辛古也跟着坐下,狠狠道:“这两个喝兵血的豺狗子,哪天战事起来,定要死在乱刃之下。”
陈德见他二人为给新军配发甲胄的事情又在刘承勋和皇甫继勋那儿碰壁,不禁也有些着恼。上次他跟李煜提给新军配发甲胄的事情,德昌宫使刘承勋,也就是南唐的仓库总管推搪说新造的甲胄大都配发给了神卫、黑云等精锐军队,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满口答应将换下的旧甲转给锦帆军,但事后却以各种理由加以推托。不要说盔甲了,就连军饷,都是陈德亲自带了100多个人到刘承勋府上讨要出来的,为此还被监察御史张佖以“跋扈不臣”的罪名在李煜面前参了一本。
“这笔账且先按下,一旦战事打起,用人之际还怕他们不将我军的甲胄补充完全。”陈德拍拍辛古和萧九的肩膀笑道:“训练士卒的事情还顺利吧,绑上沙袋训练体力以后是否有怨言?”
“哪里会没有?”一提起训练辛古就来劲,大声说道:“不过老辛一顿刀鞘劈下去,又都老实了。”他一边说,一边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让陈德怀疑他有某种虐待狂的倾向。
“指挥使上次训话时已经明言,每队的队长都要从这些训练的科目中比武产生,这些家伙中但凡有点向上之心的,即便有些怨言,也都拼命训练,倒不完全是畏惧我等责罚。”萧九解释道。
“这就好,要教他们知道,在这乱世之中,练好武艺才是立身之本。”陈德微笑着接过侍女递上来的香茶,闭上眼睛,带着陶醉的表情抿了抿。旁边辛古和萧九自行拿过茶水就着桌上的糕点大吃大嚼,陈德也不以为忤。
“待兵练熟了,可裁汰骄横跋扈或体力跟不上的五百人,在新兵中选拔五百性情坚韧之人作为精锐,勤加练习结阵刺击和阻拦之术。”听陈德叮嘱,辛古和萧九嘴里塞满食物齐声答是。陈德在练兵方面的想法层出不穷,例如格外重视队列和口令训练,按照实际兵刃和盔甲重量的两倍在士兵训练时加挂沙袋等等,要求士兵按照十人一队每天自行总结和讨论训练的效果,请读书人教士兵认识书写军令所需的文字等等,并且一开始就告诉他们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他二人也是在实际训练士兵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这些方法的妙处。
萧九这人看似二郎教中一个无足轻重的随从,但经过这段日子相处,陈德发现他其实很有统御士卒的经验,甚至在陈德按照自己知道的现代方法训练士卒的时候,萧九除了有些惊讶之外,未尝没有看热闹的意思,只是随着训练效果的日渐达成,这萧九才对自己心悦诚服,只不过这人的忠心却一直在蜀中二郎教那边,现下愿意帮着自己,不过是为他所着紧的李小祈伯寻个依靠罢了。萧九倒还罢了,辛古呢,一门心思要报答卫倜对他的救命之恩,不过实在是缺乏统御下属的经验,陈德每次面授机宜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