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注:见《三国演义》,在袁术最后四面楚歌、只剩一千多老弱残兵之时,欲回寿春,又被群盗所袭,只得住于江亭。止有一千余众,皆老弱之辈。时当盛暑,粮食尽绝,只剩麦三十斛,分派军士。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
作者:这个故事如果只从正面去看,是批判袁术奢侈的,但从反面去看,侍奉上位者,细节决定成败啊!林中武艺好,本来是聪明之人,被高琼压抑许久,几番死中求活,百炼钢成绕指柔,若是单凭一腔热血意气,早已死过无数次了。
第三十九章 城下
这一路逃奔,只顾马快,丢盔卸甲不提,连造反的锅子也没曾携带一口,众禁军正取出干粮和水吞咽,忽然西边烟尘滚滚。“不好,汉军追来!”已成惊弓之鸟的军兵们不顾饥肠辘辘,晓武都虞侯姚继勋更将手中捧着的炒面糊糊胡乱拿块破布一裹塞进怀里,奔到董遵诲面前道:“大人,我们还得快走!”
董遵诲尚且没有进食,见军心沮丧,难以一战,只得站起身来,勉力骑上马匹,他已是年过五十的老将了,气血衰竭,这一路奔逃下来,又苍老了十岁。
白羽军都指挥使于伏仁轨却是精神健旺得很,追到离凉州大约百里远的时候,于伏仁轨本有回军之意,谁知陈德又派轻骑从后面追了上来,称董遵诲此番将精锐带出,灵州空虚,机不可失。陈德命于伏仁轨一路衔尾追击,骠骑军作为大军先锋已经出发,跟在后面,陈德本人则会在收拾凉州部众后即刻率领大军出征,围困灵州。当前宋军正在日夜不停地攻打岚州,萧九那里情况危急自不待提,为了早日和朝廷和谈,于伏仁轨不敢耽搁,一路紧紧跟着董遵诲退兵的痕迹追踪过来。他心中计较,最好在灵州之前生擒董遵诲,然后使个计策拿下灵州,再和朝廷谈判。
“他奶奶的,又晚了一步!”于伏仁轨气哼哼的骂道,绿洲地上的马尿还散出一股热乎乎的骚臭味儿,看样子宋军离去不久,“打水,上马,马上啃点干粮!”于伏仁轨简单地下达了命令,汉军中的干粮是用盐、丁香、肉桂和胡椒腌制的肉干,虽然也难以下咽,却比宋军的炒面稍好一点。三百多个骑兵无声的执行着命令,这其中不少人都有家眷在岚州。
就这样,宋军和汉军相互追逐着穿越了茫茫沙漠、戈壁、草原,偶尔汉军都能够看见宋军的尾巴了,可总是相差那么一线的机会。
巍峨高耸的灵州城池,就这么突如其来地出现在于伏仁轨的面前,眼看着董遵诲等宋骑一溜烟地跑入城里,吊桥缓缓拉上,白羽营骑兵都有些沮丧,马匹也乏得不行,个个看着于伏仁轨,要他拿主意。
“找个村舍扎营,哨探,准备围城!”于伏仁轨面无表情的颁下军令后,一瞬间,有几个老兵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不过,阵前没有质疑指挥使的规矩,众军士便在灵州旁边一处村庄中安顿下来。这灵州坐落黄河河套平原上的,处处是沃野良田,有塞上江南之称。众军士在村庄中找寻了一处干净的大宅,将主人叫过来问话。
“老丈莫怪,我等乃是大汉白羽军,与灵州董遵诲相战,无事便不干犯你等百姓。我且问你,城中尚有多少兵马?”于伏仁轨和颜悦色地问道,岚州军士料理民户已成了一种本事,打家劫舍或是恶言相向,惹得能耕织的荫户投奔他人,本身就和自己的利益不符合,所以在初次接触岚州系统军队的汉地百姓眼里,这支军队军纪颇好。
万俟丁年纪约六十左右,一身粗布葛衫,面目苍然,垂手答道:“上官,灵州城中军兵多少,我这农夫怎生得知?不过前些时日,倒是有不少军马从东面开进灵州城里,说是要向西北番部大动刀兵,这旬日来,还向我等种田汉征集了不少粮草,可怜我一家七口,连越冬的口粮都被收罗了去。”他一边说,一边以手拭眼,仿佛涕泣。
于伏仁轨不虞有它,低头沉思,灵州乃是西北第一雄城,城高池深,既然来了援军,只怕就算主公大军赶到也是仓促难下,想起被困在岚州的家眷,不由得优从心起,拧紧眉头。正在这时,一名军士匆匆进来,附耳禀报,于伏仁轨起身转到外间,只见一名做脚夫打扮的男子已在等候,见他进来便躬身秉道:“军情司饶启军参见于伏将军。”
于伏仁轨抬手道:“自家兄弟,不必客气。”这个饶启军乃是李斯亲自发展的兄弟,负责灵州的军情刺探。于伏仁轨问道:“饶兄弟,这灵州城中有多少兵马?存粮可充足?今日可曾有东军来援?”他们言语中所称的东兵,便是汴梁禁军,相对西北本地的土兵而言。
饶启军早有准备,沉声道:“灵州原有禁军五千,厢军五千,董遵诲出兵凉州带走了三千禁军,四千厢军也都随军输送粮草,眼下城里兵力空虚,粮草倒是积储得不少。”于伏仁轨奇道:“当真不曾有援军前来么?”饶启军肯定地点点头,道:“吾在城内外多处安插了眼线,宋军不擅保密,若果真有东兵来援,那这些日子怎么也会有些生面孔士卒出营来吃酒耍钱。”于伏仁轨松了一口气,叹道:“多亏了军情司早有布置,若是军情不明,当真要误大事。”
向饶启军了解清楚灵州军情,于伏仁轨按剑回到正屋,那老者万俟丁还在垂手侍立,晃眼看去,怎么也看不出此人居然是在说谎。于伏仁轨大步上前,怒道:“你这贼老头,这旬日来明明没有宋军来援,我好言相问,你竟然欺瞒于我?”
万俟丁见谎言拆穿,却不惊慌,神色凌然,脱口骂道:“鞑子,要杀便杀,你等反穿羊皮,秃发左衽之辈,居然还冒充汉军,可笑啊可笑,欺瞒老汉我眼花了么?”原来这灵州一地与四周的蛮夷相互之间攻战数百年,军民上下都是同仇敌忾,白羽营吸纳了大量地斤泽左近党项羌部落勇士,这些军士仓促从夏州集结出发,除了派发的铠甲之外,发型和服饰还都是党项人的打扮,难怪灵州城外的百姓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汉军。见左右军士已经将那万俟丁扭住,于伏仁轨沉声道:“不用打骂,先看押起来吧。”他本来就是吐谷浑族的人,也懒得和万俟丁多说,只是心下感叹着中原汉人民气之烈,难怪以大辽军力之强,趁四方板荡之际,尚且不能立足于中原,辽国耶律德光感叹道:“想不到中国人如此难制!”最终暴死杀胡林。
既然知晓灵州左近都充满敌意,于伏仁轨便叮嘱白羽营军士不得单独外出,这些灵州百姓男丁大都习得弓箭,若是军士落了单,被抽冷子干掉一个两个,那就太可惜了。幸好董遵诲退入灵州城后,也没有派出骑兵分队前来扫荡这股一直尾随在后面白羽营骑兵,反而是连续派出了十几队军使向汴梁告急。于伏仁轨对这些军使全部放行。“让朝廷知道,我岚州汉军不是好惹的!”他吩咐麾下勇士说。
两日以后,辛古率领五千骠骑军赶到,于伏仁轨长出了一口气,汉军终于在兵力上再次对灵州城内宋军取得了压倒优势,四面同时放开百人队侦骑,也不用担心董遵诲弃城而逃。又过了十日,陈德亲自率领两万大军穿过腾格里沙漠,赶到了灵州城下。
陈德这次带来的是锦帆军、练锐军、教戎军和白羽军。六谷部大首领折逋葛支在兵败之后弃守凉州城,带领残兵败将和尚且追随他的部众退到青唐城去了。陈德便命罗佑通率领驰猎军安抚原本在凉州为奴隶的汉人农户,继续在凉州扫荡吐蕃余部,同时警戒着青唐城方向的吐蕃军卷土重来。
陈德这两万兵开到凉州城下,声势一下子便煊赫起来。而且各军大量的河西出身的军士,有的还和灵州城外的村庄沾亲带故的。直至此时,灵州附近的百姓才终于相信了此刻包围着城池的乃是一支汉人的军队,对他们消除了不少敌意。不少大户人家开始试探性的向住在附近的营头送些牛羊酒肉之类犒军。本来嘛,城头变幻大王旗,干平头老百姓甚事。
“打造攻城器械,派出军使联络汴梁朝廷,他们撤回围攻我岚州的军队,我们便放开灵州。”陈德遥望着灵州城头大宋旗帜,颇有些意态萧索,灵州雄城乃是帝王基业,眼下兵力空虚,城内人心惶惶,可是自己偏偏不能将它一口气攻陷。自黄雯以下,近万军人眷属陷在被宋军团团包围的岚州,萧九传出来的消息一次比一次危急。太原朝廷见死不救,杨继业企图从代州发兵驰援还给刘继业申斥了一顿,要他谨守本镇即可。看来陈德擅自发兵取了河西,眼下占领地盘比整个北汉朝廷还要辽阔,真真是得罪了刘继业这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了,可惜陈德原本还打算继续向他称臣呢。“告知董遵诲,若是朝廷愿意放我岚州军眷属一条生路,我陈德愿意仿照夏州李氏,府州折氏成例,率河西百万军民向汴梁称臣。”陈德沉吟着划出了自己的底线。
注1:历史上,至道元年(995年),继迁断宋粮运,包围灵州城,城中的粮草已空,军民饿死的为数不少。第二年,宋太宗为救援灵州,命白守荣、马绍忠等率兵护送四十万粮饷赴灵州。继迁伏兵袭击,粮食全部为李继迁所获,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咸平五(1002年)初,李继迁占灵州,杀死宋守裴济。宋初西北灵州守城战,前后长达六年,军民壮烈已极,堪与后来的襄阳城相比。
注2: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为借口又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但是中原的百姓并没有屈服,各路武装纷纷抗击契丹侵略者,小股辽兵不断遭到歼灭,令耶律德光发出“我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难制”的感叹,不得不下令撤退。
第四十章 权衡
通远军使,灵州巡检董遵诲面带着不可置信的神色,又将陈德以箭射上来的军书读了一遍,然后将它交给林中。自从逃回灵州城之后,董遵诲日夜都担心陈德大军攻城,城内现在可战之兵不足两千,而且对陈德汉军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派往汴梁求救的信使已经有十几拨,回来的消息却是赵光义严厉的申斥,朝廷禁军正在全力以赴准备攻打太原,怎么可能为了灵州掉转矛头向西,契丹人驻扎在燕云十六州的数万铁骑难道是吃素的吗?
“大人,看来这陈德是真心想要求和的。”林中细细地读完了陈德的修书,沉声道。董遵诲兵败凉州后,部下心腹将领非死即降,这林中恰好一路追随保护,董遵诲回灵州后,逐渐对他加以倚重。“灵州兵少,陈德大兵压境,在朝廷旨意下来之前,当与之虚以逶迤,免得激怒于他,玉石俱焚。”林中小心地建议道,私自与敌方媾和乃是大罪,可形势比人强,陈德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激烈的攻城动作,但从城上看,河西军日夜都在城下打造攻城器械,大小石弹堆积如山,据来回信使禀报,陈德还派出骑兵控制了灵州向东向南数百里的广大地方,若不是他投鼠忌器,只怕灵州早已不是大宋疆土。
“他是担心留在岚州的眷属安危罢了。”董遵诲叹道,“弃岚州而取河西,以小搏大,居然让他成事。此人若是不除,只怕从此蛟龙入海,再不可制。朝廷是不会轻允和谈的。”他转头向林中苦笑道,“那领兵围岚州的田钦祚是个刻薄之人,如今情势,岚州必不可保,田钦祚若是接下来做出什么过分之事,只怕我灵州数万军民,就要为陈德留在岚州的眷属陪葬。罢了,我且修书一封,先将陈德的求和信报知朝廷吧。”董遵诲行伍出身,自然是不通文墨的,原先的负责为他写东西的属吏陷在凉州没有跑出来,便由林中捉刀,奏折中苦口婆心地向朝廷陈诉了西北情势,吐蕃、回鹘、党项各部都已被陈德收拾过一遍,眼下朝廷如果一意与之决裂,则无异于将西北拱手让人,陕西五道立刻成为前线,将要遭受陈德所部长年累月的骚扰。
为了说动朝廷,林中还刻意加上了自己的分析,眼下朝廷将要大举用兵于太原,进而收复燕云,实在没有必要在西北树下陈德这个宿敌,既然他有臣服之心,不妨姑且优柔,待得东面平太原,败契丹之后,朝廷禁军转而向西,凭借着灵州的有利地势和中原朝廷在西北各番部中间的巨大威望,平灭陈德所部汉军乃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完书信后,林中给董遵诲读了一遍,董遵诲点点头道:“未想到林校尉倒是个秀才,把话说得这般通透。这军书便这样发出吧。”居然一字未改,便取过自己的大印,小心翼翼地将奏折用过了印,然后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