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赵炅将荆嗣好言宽慰一番,钦赐伤药,命卫士将他带了下去,沉声对帐内道:“前朝丞相王朴言,并州乃必死之寇,不易征伐,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朝廷禁军虽然奋身报国,不惜性命,但禁军选练不易,若是强行攻城,折损必大,众卿有何良策可此坚城?”他顾虑着攻下太原后立刻要转攻幽燕,是以不欲在太原城下折损太多军马。
诸将正思索间,潘美出列秉道:“可征发河东民夫,环绕太原四周修筑长堤,决汾水灌城。”见官家似有犹豫,潘美道:“先帝征伐河东时,亦曾决汾水浸泡城墙,撤军之后,城墙受烈日暴晒,顿时崩塌,若官家不忍水淹满城百姓,可依照此法,毁了太原城墙。且看河东凶寇,如何以坚城自恃。”
曹翰在旁道:“城中哪里还有百姓,刘继元将拿得动兵刃的男丁都已征召入军了。”他顿了一顿,又道:“只是灌城之法耗费时日,”他抬头瞥见赵炅脸色似有所动,又道,“为了防止城中军兵有余力冲出来毁坏长堤,须得一边发力攻打城池,一边修筑长提,城内军兵眼见我军修筑大堤,城墙早晚不保,必无斗志,也许大堤还未修筑成功,这城池便先给打下来了。”
赵炅征询曹彬、崔翰等大将意见,尽皆赞同潘曹之说,禁军大将几乎都参加过前几次攻打太原的战斗,对于攻城的艰难知之甚深,于是,便定下了一边发民夫修堤决汾水灌城,一边攻打太原四面城墙的计策。
安西节度使陈德回到营帐中,一边将盔甲解脱,一边听张仲曜禀报道:“于伏将军率两千白羽军已经渡过黄河,不过夏州衙内李继奉不欲与北汉军交战,自损实力,只一味放任军兵在黄河东岸各州府劫掠百姓。”
自从禁军主力从汴梁开拔之后,陈德与安西军各部一度中断的联系又有所恢复,承影营军士来自朝廷边镇精锐,在禁军中亦有人脉,大军一动,各部交错行进,总有渠道向陈德禀报请示各种情势。
陈德笑道:“见小利而亡命,干大事而惜身,用在这李继奉身上再合适不过。如此小肚鸡肠,畏畏缩缩,怎能成事?比之李继迁远远不及,对了,李继迁可有消息?”
此时夏州李氏叔侄当中的翘楚大都各掌一州,李继迁不过在羌族藩部中有不低的人望罢了,还隐隐为他的叔叔哥哥所排斥不齿,张仲曜一直不明白陈德为何如此重视李继迁,只是安西军的将军大都对陈德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有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是无足轻重,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陈德信手布下闲子,却往往能相互呼应,最终却有大用。
“李继迁自从上次在草原上被辛将军击破后,铁鹞子损失了很多,加上受到其他李氏族人的猜忌,实力已大不如前,不过他还经常出没在地斤泽中,接好羌人部落,但与白羽军的声势却无法相比。”张仲曜沉吟着说道,按照于伏仁轨的说法,地斤泽如今日益控制在白羽军的掌中,李继迁频繁出没于地斤泽,假以时日,必有机会将他除去。于伏仁轨从陈德的指示中感到了陈德对李继迁极深的忌惮,按照这时代的习惯,斩草除根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因此他也不遗余力地派出军中细作查探李继迁的行踪。
陈德抿了一口茶,听出于伏仁轨与张仲曜的言外之意,沉声道:“告知白羽军,定难节度使李继筠若是身故,李继奉必有动作,届时夏州大乱,如有机会解决李继迁,便不须犹豫。”张仲曜点点头,陈德还是首次针对敌人首领下达格杀令,可见他对李继迁的不放心。就陈德而言,这李继迁在历史上的表现确实太过出色,倒不是他的统军能力和势力有多么厉害,而是这个人对党项羌部的感召力,简直就是后世精神领袖一类的人物,此后屡次逃脱宋军的追杀,运气犹如打不死的小强,所以当得趁他羽翼尚未丰满,党项羌各部尚未完全受他蛊惑的时机,及早除去。只是现在夏州名义上都奉李继筠为主,若是白羽军杀了他的弟弟,激怒李继筠,恐怕招致李氏各部联手来攻,最终无法再立足定难五州。
张仲曜又道:“辛将军来报,宗教裁判所诸长老达成协议,凡人但有自称神祗,迷惑众生者,一律皆是邪魔外道,当处以烈火焚烧之刑,请军府协助,还有宗教裁判所诸长老请求开设学校,传授神旨。”
陈德思索半晌,点头道:“宗教裁判所确认神旨的事情进展缓慢,不过这一条倒是不错。让各军府准许宗教裁判所按照此条捕拿邪魔外道,但是如果要动用军府的力量,需得被捉拿的人同时犯了国朝刑律才行。火刑太过残忍不宜提倡,上天有好生之德,准许宗教裁判所协调诸正教在各州建造镇魔石塔,将认定的邪魔外道囚禁在石塔之内,终身不得与外人接触,但禁止肉刑拷打。”
张仲曜记下陈德的吩咐,又道:“宗教裁判所还要求,由裁判所派出神职人员向军士和百姓讲解神旨,以防他们被邪魔外道所迷惑。”
陈德皱了皱眉,沉声道:“这个暂缓,现在神旨就那么两三条,且都用意高深,而且许多问题众长老还在争执不休,有什么好讲的?”他顿了一顿,对张仲曜道:“宗教裁判所所传播的乃是神旨,务必去芜存菁,没有众长老充分讨论便开始向百姓宣讲,必定错误丛生,相互矛盾,反而使裁判所声誉扫地。告知众长老,各正教各自传道吾安西军是支持的,但要借用裁判所的名义,还得等待众长老们钻研出更多关于如何体察神意的学识,使它适合普通军士百姓,安抚心灵,再安排他们阐发神旨宏论不迟。”
待张仲曜记下后,陈德又道:“跟随商队去巴格达的智慧之馆取经的使者,去大食和更西方诸城市寻访知识渊博的智者的使者团出发了吗?”张仲曜秉道:“萧将军,李将军传来的消息,三队使者各携带大批黄金、丝绸和茶叶,一批前往大马士革求购书籍,一批前往大食各城市寻访延聘知识渊博的智者,一批前往更西方地中海各城市寻访和延聘智者。目前均已出发。”
陈德点点头,沉声道:“这桩事虽然不急迫,却是头等重要的事情,让使者们注意多与大食城市里的精诚学园,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宗教智者接触。这些智者们虽然在信神上各执一端,但正可以宗教裁判所的长老们互相砥砺,好叫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陈德言罢,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此时古希腊的科学理论,大都掌握在一些波斯和西方的宗教智者的脑子里,他们信奉的原则是“科学是神学的女仆”,陈德处心积虑要从继承了古希腊科学理论传统的波斯和地中海地区引入科学及思辨传统,就必须引入此时掌握着科学的宗教智者。
另一方面,宗教裁判所的各正教长老在安西军的保护和支持下,确实认真地进行了大量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神意的辩驳,裁判所和梁左丘所执掌的学校目前是安西军辖境内思想最开放的所在。宗教裁判所的各教门长老除了中原原有的,以及中亚神秘主义宗教之外,便主要受印度佛学的影响较深。新的宗教思想引入,对宗教裁判所原有的正教长老来说也是一种冲击,思辨和理论越多,对神意的解读也就越容易脱离“形而下”的阶段,产生纯粹“形而上”的神学,这样下来,宗教裁判所就不易与世俗政权发生冲突,而且间接倡导了理性思辨的风气。陈德是不介意宗教领袖们整天为“一个针尖上能站立多少个天使?”“神是否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这样的命题而终日辩驳的。而在这样精通神学、擅于思辨的宗教长老面前,迷惑世人的异端邪说便如同薄纸样一戳就破。
张仲曜记下诸般事项后,叹道:“今日观看禁军攻城,以中原人力物力之丰,以天下攻一隅的威势,这太原城确实是旦夕可下。”陈德道:“不然,诸军苦无减少伤亡的攻城法,乃打算修筑长堤,引汾水浸泡城墙。”张仲曜讶然道:“筑堤浸泡城墙耗时甚久,二十万大军在外,粮草消耗不在少数,陛下既然有经略幽云的想法,怎能同意如此迁延时日的战法?”
陈德道:“兴许是官家初领兵,对大军持久作战的疲敝之处没什么实际感受。而重臣要么不知情,要么心中反对攻略幽燕,存心在太原便将粮草消耗掉。”
注1:智慧之馆:阿跋斯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建都于巴格达。为了仿效波斯人于五世纪在钟底沙普儿(Jundishapur)设立医学院和天文学院的先例,阿跋斯第二代的哈里发阿尔-曼苏尔(Al-Mansur)招罗了许多科学家到巴格达来。印度科学书籍如数学的《悉昙多》和《苏色卢多》与《闍罗迦》当时都译成了阿拉伯文。第三代哈里发诃伦·阿尔-拉希德(HarunAl-Rashid)下令翻译了许多希腊的典籍,第四代哈里发阿尔-马蒙(Al-Mamun)约于公元828年建立了一个名为“智慧之馆”的机构,继续进行这种翻译事业。主持翻译工作的人是景教徒胡那因·伊本·伊舍克(HunaynibnIshaq,约公元809-877),他把盖仑的医学著作大部分译为阿拉伯文,同时还翻译了托勒密的天文著作。他的工作为他九十多个门人继续下去。这些人当中主要的有他的儿子伊舍克(公元910年卒)和他的外甥胡拜悉(Hubaysh),前者翻译了托勒密和欧几里得的著作,后者翻译了希波克拉底和底奥斯可里底斯的著作。
注2:伊斯兰教国家的炼金术是在九世纪兴起的,其首创人被称为“神秘主义者”扎比尔·伊本·海扬(Jabiribnhayyan),在中世纪西方人把他的名字拉丁化为格伯(Geber)。他遗留下来的著作据说是十世纪的一个神秘主义学派“精诚兄弟会”成员们所汇编的。炼金术从来就具有一种“非官方”学术的性质,它一方面和神秘宗教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和工匠的化学传统有关系。这种关系在伊斯兰教国家的炼师中尤为显著。正统的穆斯林教派是官方的逊尼派(Sunni),而在一般伊斯兰教徒中,广泛流行的则是苏菲派(Sufi)的教义学说。苏菲派中较激进的一翼是所谓夸尔马蒂(Qarmati),这一教派主张人人平等。他们兴办学校并编纂百科全书,企图通过这样的启蒙工作实现平等的理想。他们特别对工匠感兴趣,伊斯兰教国家中的行会便是由他们发展起来的。他们在一些城市中开设了“精诚学院”来传布他们的思想。
二十八章 宿敌
由周入宋,汴梁禁军已是第四次攻打太原。唐末帝室衰微,两大枭雄朱温与李克用争霸天下。在太原兵户口口相传的故事里,河东军总是扮演了不畏强权的悲剧英雄的角色。在太原城中,骂人为汴梁子,便是指斥其好吃懒做,背信弃义。
中和四年,汴州宣武镇为流寇黄巢所迫,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援,五万河东子弟誓师出征勤王,连败黄巢,大局已定之时,孰料乞师求援的汴州宣武军突然反戈相击,派人包围李克用所住的上原驿,四面纵火,乱箭齐发,李克用死里逃生,从此拉开驻守汴州的宣武军与驻守太原的河东军长达百年相互攻杀的序幕。
此后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毕生忠于唐室,死时赐三支箭给儿子李存勖,一箭讨刘仁恭,因幽州不平,河南不可图;一箭击契丹,因阿保机背约附贼;一箭灭篡唐自立的朱温,状志未酬,遗恨绵绵。其子李存勖励精图治,最终灭亡后梁,建立后唐。
此后百年,河东军屡屡自太原出兵讨伐中原朝廷的都城汴州,在频繁的改朝换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开运三年,开封兵三十万不战而降,契丹人大举入寇中原,是河东镇首倡义旗,中原各镇群起攻击契丹军,迫使如日中天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仓皇退出中原。直到郭威代汉自立之前,河东镇兵对汴梁朝廷禁军保持着从道义到胜负比上的绝对优势。高平之战,河东军刚刚开始攻击,汴梁禁军便无愧于他们墙头草本色,冲着刘知远三呼万岁解甲归降,但周世宗凭借他堪比李克用那种暴烈的不世帅才扭转了战局,世宗殁后,赵匡胤继起,中原国运,河东与汴梁之间,斗转星移。
虽然汉皇隐帝残暴不仁在先,但占据河东自立北汉的刘崇亦无负于郭威,北汉据太原自命为正统,与汴梁朝廷相抗。只是,天下大势所趋,即便有中原最好的坚城和精兵,在大宋禁军地全力攻打之下,太原的沦陷,只是时间的问题。
从南面城头望出去,一道黄土夯筑的土堤正在逐渐形成,宋军征发了数万民夫,采取分段包干的法子,每段向左右延伸,直到最后全部合拢。土堤还未建好,从汾水饮水的渠道已完工了大半,河东军屡次出城破坏宋军修筑土堤,却总被在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