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有杨家在,契丹人也不敢随意越界来打草谷。”李铁匠插口道,在这些边地百姓心目当中,斩获多少契丹首级,扩张了多少土地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契丹人越境打草谷的时候保护百姓,而在这一点上杨家军做得比任何朝廷军队都要好。
插了这句,便又是孙狗子的茶壶嘴唱独角戏,李铁匠一边听他讲这些五湖四海的消息,一边暗暗琢磨着军械司里打造冷锻板甲的悬赏,安西境内所有铁匠铺子谁先成功,就可获得专利,等若整个安西境内所有的铁匠若用此法冷锻板甲,都要向有专利的人交学徒钱,这还不提辎重司本身就有巨大的冷锻板甲的订单在后面等着。一方面是巨大的重金悬赏,一方面还有所有其他铁匠的师傅名义,比鲁班先师也就是只差着几步。
“不能先铸成薄铁板,那样做出来的铁甲太脆,用力一敲就会碎成几块,别说防御刀砍枪刺。锻造的时候炭火热度不能太高,那样做出来的铁甲太软,容易被长矛刺穿。要做到党项瘊子甲那样的坚固,普通铁料是不行的,必须先把铁料炼成好钢,咱家祖传下来的是百炼钢的手艺,于那党项人造瘊子甲的程式相类,辎重司大人发下来的册子里面的炒钢和灌钢,那是偷懒的办法,弄出来的钢远远不如百炼钢好。”
“军械司匠师册子里讲天竺人的炼钢手段,若是炉料选用得法,炉膛的热力足够高,而且这么高的热力不会把炉膛烧坏的话,炒钢弄出来的钢水能够和百炼钢相媲美。钢都烧成了水啊,这该是多么高的热力,还有什么东西能受得了的,不过看西方传来的波斯宝刀,倒确实是不逊于百炼钢刀的,说不得什么时候要试试看,炉料,热力,还有耐热的炉膛,这三样东西如果都备齐的话,是不是能炼出上等的钢坯。不过练出来钢坯又怎样呢?不加猛火,光凭铁锤敲打的话,越是好钢越难成形啊。”
李铁匠的眉头几乎都快要打成结了,愁眉苦脸地盯着面前那茶壶,那热腾腾蒸汽几乎将茶壶盖子都要掀开,发出叮叮的声响,叹道:“唉,若是能把钢坯搓揉捏扁,就仿佛这热气儿把茶壶盖轻轻易易的顶起来就好了。”
孙狗子正说得眉飞色舞,忽然听李铁匠这么前言不搭后语的一句,不禁笑道:“倘若那样,老哥就不要做铁匠,也跟主公做个将军去,一手抓过那蛮将的宣花斧,在手里一卷,便成了麻花。”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孙狗子和李铁匠在这里喝茶畅叙,离这客栈两三里之外的一家农舍中却是愁云惨淡。
王老头脸色铁青地望着跪在地下的两个儿子,指着堂屋里的祖宗牌位,骂道:“要滚就滚,当真是白白生了你们这两个崽子。”他妻子王周氏在旁抹着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大儿子王保在旁劝道:“两位弟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家里还有老父老母,你二人就不能留下来,与大哥一起侍奉父母吗?”
二郎王庆还没说什么,三郎王幸闻言却道:“大哥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官府颁布了这《长子继承令》,日后爹爹过世,这家大业大的都有你承继,我二人若不早些某个生路,落得个寄人篱下,还是为你帮佣?要不然如今你便立下个契据,若是将来你承继了爹爹的田产,还要平分给我俩兄弟。”王保被他一句话噎着,脸色难看。王老头气得重重拍了桌子,王家迁来灵州已经有好几代了,总算扎下了根基,这一代更是子孙旺,得了三个男丁,原指望着开枝散叶,逐渐发展成一个乡里的大家庭,但安西军颁布了《长子继承令》,使得普通农家的田园只能由嫡长子继承。由于传统的观念,在大多数家庭中嫡长子本来就是继承家长的当然人选,此时得了安西军法令的支持,更加不愿将田产分给弟弟们,而被剥夺了田产继承权的其它儿子,则要早日分家单过,乘着年轻力壮的时候挣一份家业。
王周氏望着执意要分家出去的两个儿子开口说话,一边哭,一边低声道:“二郎,三郎,你们就狠心舍得下娘,去外县?”王老头原本就忍着火气,闻声一拍桌子,吼道:“让这两个狗杂种走!就当没有生他两个罢了。”王周氏平日里都有些怕丈夫的,今日却只顾着哭道:“他爹,你就不能和大郎打个商量,让这两个兄弟些?朝廷正在授田,家里有三口男丁,田亩也该多授给我家。”
“住嘴!糊涂婆姨,”王老头喝道,官府的这个法令,他从心里是认同的,田产不能分,一分这家势便弱了,到得后来,还是要传给大儿子的,只是气不过这两个小的,居然拉得下脸子现在要分家单过,二十三十年的饱饭都喂狗了。
“娘,官府的规矩,授田只认户不认丁,若是我兄弟两不自立门户的话,咱家三口丁也只授60亩地,还要扣除咱家原先就耕种着的亩数。再者,官府颁布了”植草畜牧令“,不得砍伐山林,坡地只许植草放牧,我家附近也没有太多可以开垦的田地可授。官府为了保持地力,又颁布了‘休耕轮作令’,这田亩需得休一年耕一年,现在田地也用不着三口丁耕种了,我和小弟这番出去自立门户,也不和大哥争这家产,只求请爹爹让我们把祖宗牌位带着身边,等安顿下来了,我等还会回来看望爹娘的。”二郎王庆是个孝子,见母亲落泪,就耐着性子解释道。
“这不是剜去为娘心头的肉么?”王周氏想不明白这官府的法令和儿子要分家有什么关系。王庆王幸直愣愣地跪在祖宗牌位面前,等着父亲发落。
屋内只闻王周氏的抽泣声,沉默了半晌,王老汉终于闷声道:“既然你们两个执意要走,那便走吧,只是到了哪里也不能作奸犯科,让王家祖宗没脸。”
三日之后,王庆王幸带着媳妇孩子在堂屋拜别了父母,各人背着一个装着祖宗牌位的包袱,踏上了的通往未知的远路。他们怀里揣着军士老爷开的荫户路引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凭着这路引,目的地的军士老爷会给他们发放农具和牲畜,还有粮食,然后便去授田附近搭个棚子,一手一脚重新建设家园。
走到半途,小孩哭闹,王庆媳妇于氏让丈夫将包袱里的面饼子拿出来掰碎了,和水喂给孩子吃。
“哦,哦,别哭啦,宝宝别哭,”于氏转头催促道,“他爸,快点儿啊,小孩子不经饿啊。”却见王庆呆呆看着展开的包袱,于氏凑过去一看,觑见祖宗牌位旁边,竟然还放着半截金簪子,这簪子于氏认得的,是王家最值钱的东西,一直都保存在婆婆手里,代代相传送的宝物啊,可如今居然斩成了半截,被偷偷塞到了王庆的包袱里面。“爹爹,娘啊!”王庆终于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放下包袱,跪在道旁的尘土之中,朝着家园的方向叩首不止。
“自从《长子继承令》和《授田令》颁布以后,现在我安西境内聚族而居的汉民纷纷开始分家和迁徙,地方上大家族和人丁众多的农户对军士…荫户制的抗拒也越来越弱。”萧九向陈德秉道,“但是最近有些本地的大族和寺庙向军府抱怨,自从授田以来,为他们耕地的佃户也纷纷离开,要出去自立门户。”
“哦?”正在看军械司呈上来的一张改良的肩甲图样的陈德抬起头来,“这些大族和寺庙可是有表现出很不满么?有没有什么异动?”“那倒没有,现在得力的勇士都被招纳到了军府,佃户家丁纷纷出走,世家大族和寺庙的庄园,人手也越来越缺,所以有些怨言罢了。”张仲曜见陈德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忙解释道,不少沙州本地的大族向他诉苦,也被他劝解回去。
陈德放下图样,沉声道:“若是这些地主肯降低佃农的地租,自然人家就不会跑了,自己开垦授田很容易么?吾安西境内百业待兴,而且会越来越兴旺,人力自然会越来越贵。现在佃农劳力的价钱还不如大牲口,过去那样的情形,可是一去不复返了。地主们看看舍得用牲口犁地,还是舍得让佃农和雇农挣到更多的钱粮。”他顿了一顿,又道:“若是大田产经营难以为继,可以卖给官府,合伙经营商帮,对了,三个月内,浮海行会扩充一些股份,方便他们按市价九折入股,机会难得,可要抓住了。”
第十三章 香饵
从前厅回到内室,黄雯与艾丽黛正并头观看一本书籍。平常两女并不住在一起,虽然相互以礼相待,却总有些隔膜,除了陈德甚少分享其它东西,今日这番景象倒是罕见。陈德微觉奇怪,道:“看这么书,如此津津有味的?”“《赫扎尔…─艾福萨那》”艾丽黛答道,见陈德一头雾水,黄雯笑道:“又叫《一千个故事集》,可惜这本书里只有几个故事。”“哦,”陈德拍着脑袋,恍然大悟,随即讶然道,“这本书已经出来了么?我也看看。”挤到两女中间,翻阅着那书的第一页,“果然是它。”他喃喃说道。“夫君以前看过这书吗?”艾丽黛好奇地问。“嗯,”陈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军队怛罗斯之战已经过去了两百年,现在的阿拉伯帝国已经度过了最初野蛮拓展的阶段,现在正是哈里发被架空,诸侯林立,军政腐败不堪,文化科学却极度兴盛昌明的时期。两女交换了一下眼色,黄雯笑道:“正巧这残卷中里有几个有头无尾的故事呢。”
汴梁禁中昭文馆,晚间照例灯火通明,赵普、曹彬、王侁等臣子侍立在侧。自高粱河败回后,赵炅意识到殿前班亲信将领中没有可靠大将之才,曹翰潘美在诸将拥立赵德昭时游移不定,便重新倚重曹彬,依靠他来节制禁军诸将。而赵普因为在兵败之后稳定汴梁接应官家有功,获得赵炅信任。王侁因为敬献疗伤灵药,且经略幽燕还有依仗他处,赵炅仍旧视为心腹,但倚重却不似从前。
王侁自那日决心辅佐赵德昭之后,教赵德昭以“李代桃僵”之计避祸,暂且隐藏锋芒,除了时常入宫请安之外便是深居简出,暗中鼓动朝中臣僚拥戴投靠魏王赵廷美,在民间散步谣言,诈称依据金匮之约,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当传位于赵廷美,继续兄终弟及之誓。汴梁城内本来有无数闲汉,这帝王家的八卦尤其刺激,开封府尹赵廷美的声望越来越隆,竟似有当年赵光义的势头,很是吸引了一批朝官投效,就连赵炅昔日晋邸心腹,当朝平章事加兵部尚书卢多逊也和赵廷美勾勾搭搭。
而赵德昭则在庆幸官家的矛头转向的同时,暗地里与石守信刘延让等老将继续联系,等待时机。赵炅在高粱河之败以都督前军不力的罪名将西京留守石守信贬为崇信军节度使,又因后阵险被契丹军突破,致使官家陷入险地的缘由,将彰信军节度使刘遇贬为宿州观察使。但禁军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岂是一纸圣命便可铲除的。王侁料定,东面辽国与大宋已经结成死仇,西面陈德自立之意昭彰,只需再有几次大败,形势便会逼迫赵炅启用这些昔日宿将,到那时,也许会有一举扭转乾坤的时机。
“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身故,其弟李继奉自任留后,上表请封节度使,众卿以为如何?”虽然腿上箭创已经痊愈,但每逢阴雨潮湿天气仍然会恶痛不止,赵炅的脸色也一直如高粱河战败之后那般苍白,脸颊也凹陷了下去,“还有,安西节度使陈德目无朝廷,擅自引军回到河西,陈德已经遣使向朝廷请罪,并愿意每年进贡河西良马五千匹,美玉三万斤,众卿以为如何处置?”
“陛下,安西军跋扈已非一日,陈德乃窃据边塞的贼子无疑,朝廷当派遣大军讨伐,以儆效尤。”枢密使曹彬道,他几乎不再掩饰对陈德的恶感,特别是在官家隐隐鼓励的情况下,“当下禁军主力驻屯于满城一线,以防备契丹军南下报复朝廷对幽州之围,可以支持李继奉钱粮,命定难军讨伐安西,若是立功,便加封定难节度使,兼朔方节度使。”
“这个不妥当吧,李继奉乃是蛮夷,焉能身兼两镇节度使,前朝安禄山之乱不就是因为如此而起么?”赵普当即反对道。
曹彬沉声道:“丞相此言差矣,本朝秉持守内虚外之策,朝廷精兵悍将归于禁军,云集汴梁左近,不过授予那李继奉一个虚衔罢了,待他定难军与安西军战得两败俱伤,也好方便朝廷经制西北蛮部。眼下契丹人正厉兵秣马欲入寇中原,让李继奉攻打灵州,也好牵制一下河西陈德。”
“荒唐,陈德已经向朝廷进贡称臣,左右不过是希图如同昔日吴越钱氏、定难李氏一般的地位罢了,朝廷正好借此机会将他稳住,待东面事了再行经制西北,似曹枢密这般处置,只怕那陈德不反也要反了。”赵普脸色一变道,“陈德据有河西陇右之地,压制河湟青唐吐蕃,近来更又挥师西域的动向,只需安抚与他,他自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