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5钕略蛴杏啵崾χ眨钦庞赖隆⒘跹尤枚钕律肀咭延械昧Φ那妆拔溃仓挥姓嘈Яτ谇埃桓倚值钕拢卸俊⒉懿僦隆!?br /> 赵德昭得王侁点拨,一边思索,一边迟疑着问道:“以王大人所言,张、刘二将若果真心怀异志,他二人兵力远远超过杨延昭,为何会忌惮他这五千兵马,甘愿为吾前驱。”
王侁点点头,沉声道:“刘延让自不必提,张永德貌似忠厚,但周世宗何等样人,他若是毫无异心,岂会因为一句‘点检做天子’将他开革。”这二将与赵德昭的父亲,太祖皇帝赵匡胤都关系匪浅,王侁也是怕赵德昭轻信二将,铸成大错,这才将话点出,见赵德昭缓缓点头,王侁才继续道,“谋大事者,必因势利导,张、刘二人已经富贵无比,为何甘冒大险,愿意拥立殿下,无它,厚利也。太祖驾崩已久,殿下羽翼单薄,一旦夺位成功,必然不得不倚重他二人,裂土封王可期,若是大势推动,更进一步,也未尝不可能。”
“若殿下孤身前往张、刘二将军中,若绵羊自投于虎狼之间耳,就算不被这两人挟持,日后他们挟功邀赏起来,也不易应付。天下归赵久矣,若是先收服了杨延昭为心腹拱卫着前去与这两人合兵,因为大义在殿下一身,这两人虽有重兵,却无法随意加害殿下,就算加害。”
杨延昭虽然兵不过五千,他所代表的,却是河东折杨诸镇将门对殿下的支持,张永德、刘延让与河东军交锋也有几十年了,对彼此之间的实力一清二楚,若是谋反作乱,仓促间未必能灭掉折家杨家,大义又在殿下这边,天下乱起,他二人得不到丝毫好处以杨延昭之勇,护卫着殿下突围逃走,这两人失却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力,没有大义名分,兵力虽劲,却难以服众,是否自相攻战不说,外面辽人虎视眈眈,内里州县藩镇不服,谋朝篡位成功的机会不过十之一二,那就不如干脆辅佐殿下,博一个位极人臣的尊荣了。“
“待汴梁光复,殿下荣登大宝,殿下可封张永德、刘延让高官显爵,令张永德为太原留守,刘延让为河北诸路都部属,让这二将去防御契丹,令曹翰为西京留守,让他防御夏国入寇关中。以一员老迈宿将为殿前指挥使,任杨延昭为铁骑四厢都指挥使,实则让他统领京师禁军,折杨家的根基都在西北,用禁军中羽翼全无的杨延昭来统领汴梁的殿前、侍卫两司的禁军,不易生乱,殿下更可以徐徐以自己的心腹将领遍布殿前、侍卫各军,待张永德老迈,杨延昭又对殿下归心,令杨延昭为太原留守出镇,他是西北将门,到了河东,自然有办法与张永德的旧部相抗。”
“宿将悍卒出镇于外,忠臣勇士宿卫于内,陛下励精图治,以中原民力之丰,不出数十年,盛世可期。”王侁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见赵德昭颇为用心地听自己解析天下大事,他不禁有些莫名的激动和兴奋,这些时日以来,王侁越来越有种当初自己父亲尽心辅佐周世宗的感觉,居于朝堂之上,为帝王师,谈笑间,治国安邦,平定天下,致百年太平,至于当初因为复兴祆教而转投赵德昭的初衷,却已渐渐淡薄了。
“得先生之助,真如汉高之遇张良,请受德昭一拜。”赵德昭到此站起身来,作势要向王侁做一长揖,王侁忙侧身避过,叹道:“万万不可,”他顿了一顿,又道,“此诚危急存亡之计,殿下如欲成大事,当礼贤下士,只需如此对待那杨延昭便可,他父宁死不降,在辽人营中绝食而死,一门忠臣孝子,若得杨家死力相助殿下,乃是社稷之福。”
二十二章 天时
“经略关中有三个要点,一是要骑军大胆穿插进去,压制和孤立各州县寨堡驻泊禁军,二是步军要快速推进,夺取大散关、函谷关、黄河西岸各处关隘,割断关中与中原、蜀中的联系,三是要在最短时间内争取关中民心倒向我方。”陈德站在关中地图前,面色沉静地向诸将交待道。
自从张永德、刘延让拥立后,陈德亲自带着龙牙军和军情司来到灵州。曹翰率军离开萧关大营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到了灵州。而骠骑军、的卢军、白羽军、花帽军、练锐军、锦帆军、踏燕军、虎翼军、同仇军、止戈军、横阵军已经陆续聚集在灵州附近,只待战机出现,便挥师关中。今天是发动战役前最后一次聚将议事。
“突破萧关之后,骠骑、的卢、踏燕、止戈四军游弋于庆州、秦州、渭州、延安府与凤翔府之间,监视和压制宋国在边境驻泊的禁军堡寨,由辛古上将军协调率骑兵集群,只要有宋军敢于出寨向我军挑衅,就要迅速将他们粉碎。罗佑通上将军率踏燕、锦帆两军威胁京兆府,若是京兆府禁军敢于出城,就与辛将军协力将之击败。”行军司主事张仲曜缓缓重复着各军的任务,而辛古、于伏仁轨等宿将都注意地在听。
“与此同时,吾率领花帽军、横阵军倍道兼行,夺取函谷关,封锁关中与中原的通道,”张仲曜沉声道,函谷关虽然号称天险,但因为深处腹地,根据军情司的情报,平日防备极为松懈,又经历了曹翰经函谷关回师汴梁,在夏国军队出其不意地纵深突袭之下,很可能一举夺下。而花帽军和横阵军更重要的任务则是,“夺下函谷关后,两军要日夜不停加固关隘,防备宋国禁军主力对关中的反扑。白羽军、同仇军负责监视黄河沿岸其它关隘,防止宋军绕道偷袭,同时监视折家军的动向。”
“萧将军率练锐军、锦帆军夺取大散关,封锁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陈仓道、金牛道、米粮道和荔枝道,经略汉中,切断蜀中平乱宋军回师关中的道路。”萧九闻言点了点头,原先驻屯蜀中的宋军大部分已经被义军击败,后来的禁军粮道和退路一旦被切断,军心崩溃也是迟早之事。陈德用他去攻战大散关,也是让他最后为蜀中故国尽一点心力,同时以萧九在锦城营中的威望,和蜀国打交道相对要容易很多。
“由李朗率虎翼军留守灵州,防备塞外蛮人的骚扰,”张仲曜微微一笑,虎翼军是质子军,这些河中贵胄子弟,陈德在河中完全汉化之前,不能让他们承受重大伤亡。虽然李朗代表虎翼军向陈德和张仲曜、萧九、辛古都请战过多次,最后还是决定将他们留在后方,不过宋人少骑兵,几乎全是具装甲骑,机动性不够的虎翼军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请陛下亲自帅龙牙军在京兆府扎下大营,坐镇指挥各军,以应缓急之需。待局势稳定,协调各军逐一拔除宋军坚守不降的城寨。”
陈德点了点头,见众将都清楚作战计划,示意军情司主事勾落安将一些安民告示发给众将军传看。
这传单全都是用宋国通行的繁体字印刷出来的,内容丰富,花样繁多,不但有对夏军善待百姓基本政策的宣传,而且还有对夏国皇帝陈德的一些奇闻异事,涉及各个方面,例如江南山中射虎,箭入石棱,这是让某些迷信天命的百姓看的,又如勇救故主李煜,数年来对周后秋毫无犯,助他夫妇二人破镜重圆,这是告诉百姓陈德不是残暴的胡虏之主,又如陈德亲领大军回复大唐西域、河中版图,播华夏国威于万里,这是激发曾经有过大唐盛世的关中百姓对夏国的认同感的。为了与传单相配合,军情司还招募了一大批说书先生,将陈德和夏国的故事编程二十几个折子的话本,一旦拿下来地方,便由军士保护这些说书先生免费为百姓说书。
陈德站起来沉声道:“我军要达成攻略关中的任务,争夺关中民心与在战场上奋勇作战同样重要。”他手拿起一张传单,皱着眉头看了看。众将也拿着传单看得津津有味,许多故事他们都是亲历其事的,一边看一边相互谈笑。
这一天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大地,关中北部锁钥萧关北数里之外,夏国大军在野地里寂静无声地等待前面偷关的锦城营和军情司的讯息。自从曹翰离开萧关以来,在夏国骑兵的严厉压制下,宋军已近不敢出萧关北面哨探。这几年来,夏国军情司对萧关的渗透可谓无孔不入,上到禁军军官们中间勾心斗角,下到都头校尉的婚丧嫁娶,事无巨细,都有专人分析整理,行军司关于如何夺取萧关的计划制订了几十套。
入夜,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忽然,萧关方向响起号炮,跟着火光冲天,诸将脸色一喜,辛古率骠骑军当先进发,来到萧关之前,只见萧关城楼上已然换成夏国的旗帜。“驾!”辛古一声暴喝,骠骑军毫不停留地从城楼下穿城而过,紧跟在后面的练锐军才是巩固萧关胜果的主力。而分属骠骑、的卢、踏燕、止戈、龙牙、白羽六军的三万骑兵,则是如同奔涌的洪水一样冲入了关内,先将宋军驻扎在萧关南面环州地界的泾延环庆都部属大营围了起来,防止留守的禁军主力增援萧关或是向南撤退。
一发现萧关方向的动静和火光,留守大营的宋军便似炸了窝的马峰一样,闹嚷起来,各指挥,各都头都忙不迭地将睡得实沉的军兵叫起来,点名的点名,列队的列队,校尉们到处找指挥使请示对策,将军们则在曹翰留下的中军帐里面面相觑的争执不下,还未有个方略拿出,外间来报,夏国数万骑兵,居然已经将大营团团围住。这夜黑风高的,又没有领头之将,谁也不敢冒夜率兵逆袭夏军,到了天明时候,往外一看,不但有密密麻麻地骑军,夏国的步军已经架好了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还有的再挖掘壕沟和堡垒,摆开一幅大打出手的架势。
终于,驻守萧关南面,大宋在西北边境最大一支机动力量,环庆泾延都部属大营内留守一万五千余禁军精锐,在夏军围困和抛石机弩箭攻打三日之后,决定投降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夏国军队,关中的大门,彻底向夏军敞开了。
夏军数万步骑大军,自萧关鱼贯而入,避实击虚,骑兵长驱直入,数日之内,关中到处风声鹤唳,每一处宋军营寨都感到自己遭受了夏军的攻打。
相州州衙后院亭,纷纷扬扬地飘洒着细沙般的小雪,已经下了起来,外面不断传回消息,各支拥立大军距离汴梁越来越近,而赵炅却束手无策,这两年又是北伐,又是调兵入蜀平乱,汴梁实在空虚之极,倘若派军出击,那守城的兵力就捉襟见肘。当朝官家越是慌乱,赵德昭与王侁心情就越佳,所以畏寒冷,这后院亭台之中,悠然自得的赏雪品茗。
直到一名仆从将一卷鸽书交到王侁手上,王侁混不在意地展开一看,眼神却骤然凝固,大惊失色。
“曹翰居然擅离职守,回师汴梁!夏国军队已经夺取萧关!”平常风度翩翩的王侁接到消息,瞬间便反应过来,颤声道,“曹翰误国,关中危矣!”他近日来尽心竭力地为赵德昭谋划,原以为万全之策,大事若成,大宋只需励精图治,国势日涨,讨平燕云河西自然水到渠成,眼下曹翰擅离关中,而夏国觊觎关中已久,以陈德之能,焉能坐失良机。眼看天下大局转瞬崩坏,王侁不禁喉头一甜,强行将气血咽下肚去,眼前一黑,竟然坐了下来,喃喃道,“棋局已乱,时不再来,奈何?”
赵德昭犹豫片刻,终于道:“曹翰将军遣人来报,他已经誓师出征,将在汴梁城下与张、刘二将会师,拱卫吾讨逆定乱。”其实这消息是赵普秘密传递给他的,赵普在信中还叮嘱道,身为君王,无论文武,国家大事不可专委一人之身,曹翰这支奇兵可以先不告诉王侁。
王侁没有理会赵德昭的话,脸色惨白地摇了摇头。他更为担心的是,陈德夺取关中后更生得陇望蜀之意,甚至韩德让辅佐辽人趁机再出兵争夺中原,,若是三家都做了火中取栗的打算,数十万大军在中原腹地交错攻杀,只怕刚刚安定不久的天下又要重回战乱之局,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似自己这等做局之人,都是百死莫赎的千古罪人。
见王侁脸若死灰,赵德昭不免觉得他有些小题大作了,笑道:“曹将军的想法与王大人相似,只带了一万精兵出函谷关,仍有数万禁军精锐由部将统率着在西北防备夏国,若是朝政能很快安定下来,吾当以先生之策,尽快命曹翰为西京留守,添加人马驻屯关中。”以他的意思,既然张永德、刘延让都能放着契丹人大军压境不管而回师汴梁,曹翰自然也可以如此,却不知王侁料定契丹人就算入寇,不过是烧杀抢掠一番而已,而陈德却是既有肯能在关中立足生根的。
王侁见他如此轻描淡写,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赵德昭虽然长在军中,但未尝领军,不知潘美、曹翰、杨业这等统兵大将对一军之重要,不过此节未曾亲身体验,说也是说不明白的,而且,谋朝拥立之军,如同开弓之箭,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