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亲卫道:“让他等一等。”然后又对范田道:“你带领手下兄弟在城中各处神卫军产业里面准备好硝石硫磺柴草,一旦有变,全城点火,务必要让金陵城乱得不可开交。”
“遵令!”各亲卫齐声答道,这便下去安排行事。陈德单单叫住李斯,问道:“通往宫中之地道进展如何?”
李斯面露难色,答道:“熟悉土工的兄弟估计,日夜不停的挖掘,尚需十日才能挖掘到宫墙之内。”
陈德有些失望,道:“那就来不及了,先让兄弟们停工吧,你先去安排随一下,然后随我觐见国主。”
注:五代十国的大时代里有殉国之臣,南唐并非失德而亡。冯道并不卑鄙,甚至很崇高。陈乔也是。乱离的年代就是将太平岁月的躯壳打碎,刀光剑影里折射出人心的多面。
第七十四章 托孤
安排完应变诸事,陈德又亲自巡视了一遍留守金陵的百名亲卫,对每个人都说上了几句话,感觉虽然眼前局势不佳使得亲卫门心情都不轻松,但至令行禁止,可以放心,才带着李斯出府乘上宫中车马,跟随那宦官往宫城驰去,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打算如何趁乱将黄雯从宫中救出。
因为想着心事,陈德对待宫中宦官的态度有些简慢,和平常的殷勤亲热也大不相同,那素日有些得宠的宦官却也不以为意,反而加倍的恭敬,盖因人心皆知大乱降至,未来未来不短的一段日子能否活下去,大都取决于这些军爷的心情。前些日子盛传陈德与宋军有染,宫中也传的沸沸扬扬,他又有万余忠心敢战的部属在外,是以陈德乃是此时金陵城内最不敢开罪的有数几人。
透过车窗往外望去,大街上一片狼藉,金陵城中乱象比几个时辰之前有增无减,各处商铺大门紧闭,但仍有许多被散去的乱兵和城中无赖砸开,大街上分外湿滑,偶尔见到半匹被扯烂的绸缎泡在泥水里,想是抢掠商铺的乱民无意中掉落的。
此时天色已然破晓,昨夜的小雨已经停了,天空却重重阴霾,让人只觉得憋闷,喘不过气来。一些临街居住的百姓偶尔打开二楼的窗户,探头探脑的窥探一下外间形势,见到有车马驰过又飞快的将窗户关上,一家人躲在单薄的板墙后面瑟瑟发抖,祈祷佛祖保佑,乱军千万不要闯进来行凶,要抢也去抢别家去。有些不得不出门的行人形单影只,如同鬼城里游荡的亡魂一般。
走不了多久居然碰到一群乱兵,有的士卒认得马车上皇家的徽记,站到街边躲避,更多的士卒却嚷嚷着想要将这辆马车截下来,吓得那随行的太监脸色煞白。
李斯见众军似有不测之意,拍马赶到马车之前,大声喝道:“神卫军陈节度虎驾在此,汝等退后!”
神卫军与陈德在唐军中威名甚高,那些乱军一听是陈德的车驾,倒也不敢乱来,纷纷退避道街道两旁,更有不少曾经跟随陈德作战过的士卒眼望着陈德的车驾,眼中神色复杂。
陈德透过车窗,看着这些昨夜还在为大唐、为江南而浴血奋战的军卒,今晨却是一幅衣衫褴褛的乱军模样,心中一痛,喝令车夫停下,探身出去,站在车驾上,面向众军。
“陈节度,果真是他!”军卒群中响起了不少惊喜的声音,一些曾经跟随他参加常州与昨夜抢城之战的士卒纷纷跪在泥水中见礼。
陈德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兄弟们,吾乃神卫军指挥使陈德,相信许多兄弟都曾经与吾,与神卫军并肩作战,我们的刀剑,曾经叫宋人知道,江南人不是好惹的!”
这番话激起了不少士卒的共鸣,但想到国主已经请降,短暂的兴奋之后,士卒们又沉默下去。
陈德又道:“在这里,我想问众位一句,吾辈武夫,靠什么保境安民,靠什么保全家族亲眷,或者是,保全自己的性命!难道是宋军的善心和怜悯?难道是文臣们的一纸和议?不,在这乱世之中,只有手中的刀剑才是真正靠得住的!”
这时士卒们已经被陈德煽动起来,不少悍勇之辈开始吵嚷着谁要拿唐军士卒开刀,就要他好看。其实军卒们作乱一则是因为失去了将官的控制,更大程度上则是因为深藏在内心的恐惧感,就像许多现代的士兵得老兵综合症一样,解决的办法,要么是和平安逸的生活逐渐淡化对生死搏杀的记忆和恐惧,要么就是引导士兵将这种恐惧化为对力量的信任,前者慢但是彻底,后者却见效快。陈德在此时就是采用了后面一种方法。
他又道:“诸位都是军中同袍兄弟,当然更加知道,除了手中的刀剑,单打独斗吃亏的,只有大伙儿团结一心,令行禁止,才能在着乱世之中,搏个活路出来!国主虽然定下和议之策,如何安置我等,却没有定论。我等与宋人数番血战,仇恨匪浅,若是先行自乱阵脚,只怕将来大局底定,宋人就要拿我等开刀。如今之计,看那宋人如何相待我金陵唐军,他若是好好相待,那便算了,反正这花花江山也不是咱家的,他若是翻脸不认人,大伙儿齐心协力,跟他拼个鱼死网破!”
他这番话其实说得乃是含含糊糊萦绕在许多唐军军卒心中的念想,当即赢得了广泛的赞和,士卒们感觉陈德是真心为他们的生死考虑,又知道这不是个说大话的,实是个有能耐的将军,不少人心中隐隐生出归附之意。
陈德又道:“议和与宋军入城,大事就在两三日内,各位且招呼同袍先回营安歇,若是当真有人敢拿着刀架在我等脖上,德当与卢节度、胡节度一道,誓死与之周旋!”说完向众军招手致意。
这时的士卒哪里见过这等煽惑人心的宣讲,何况说话的不是那黄巾、黄巢那般,而是身负偌大功名的节度使,一些士卒轰然答应,剩下的也将信将疑,纷纷揣着半夜里抢掠来的散碎财务,三三两两结伴回军营去了。陈德这番让城内唐军准备应变的话语也被传遍。
见陈德劝走乱兵,陪同的宦官按着胸口叹道:“哎哟哟,吓死奴婢了,幸亏陈节度英明神武,你说这北方人还没进城呢,咱们江南人自己怎么倒先乱起来了。”
陈德洒然一笑,也不与他分说,转身回到车上,他便是这个性格,既然已经决定带领部属找出一条生路来,便不住的盘算合适的计策,直到外间宦官恭谨地声音打破思绪:“陈节度,到地方了,请您下车。”
陈德掀开车帘,不禁悚然一惊,原来车驾竟然未在宫门停留,径自穿越重重门户,停在光政殿前的广场之上,那宦官还蛮不好意思的向他解释:“陛下在后殿相侯,再往里各门都有门槛儿,车马通不过去,还请陈节度随奴婢走过去。”
陈德微微点点头,回头看李斯和两名亲卫竟然还按剑随侍卫在侧,心中暗暗摇了摇头,看来宫中已然方寸大乱,无缘无故让外臣车马入内,而且也还让随身亲卫携带武器。
迈步跟随宦官进入内殿,只见李煜、周后,连同上次祭奠昭惠后时的王族小孩李天和三人都在殿内相侯。李煜见他进来,居然起身相迎,周后也拉着李天和之手跟随在后。
陈德连忙紧走几步,告罪道:“路上遇到些许乱兵拦路骚扰,陈德应诏来迟,还请陛下恕罪!”就要拜倒下去。
李煜忙把他扶住,脸上有悲伤之色,叹道:“吾已舍弃祖宗基业,陛下二字以后休要再提。”说完盯着陈德打量起来,几乎让陈德觉得有些难堪,最后才又道:“天和,过来拜见陈将军,我江南李氏一脉能否延续香火,就要全托陈将军之手了!”
李天和紧紧挽着周后之手,容颜虽然幼稚,心智却是早慧,闻听李煜招呼,也不扭捏,当即走到陈德跟前,屈膝拜倒在地,口称:“小子李天和拜见陈将军。”
陈德连忙摇手道:“小王爷快请起,这如何使得!”一边说,一边侧过身子去不受这一拜。
李煜却将他拉着,强让李天和拜了三拜,方才又道:“陈卿,自古灭国,没有不斩草除根的。赵氏代周,口称优待,然则十余年来,周世宗三子柴熙谨、柴宗训、柴熙让先后暴亡,柴悔改不知所踪。周室待赵匡胤如何天下皆知,犹自下得去手,何况我等素来与之作对的各地诸侯。”
陈德默然,心道自己一直以来的认知是赵宋极为优待后周宗室,倒不知周世宗的几个儿子都先后暴死这桩事。
李煜见陈德不说话,以为他心中犹豫,接着道:“当今之世,孤算是看明白了,一旦归降宋室,文臣们大都自身难保,要指望他们保全天和是强人所难了,武将大都鲁莽不文,做事不细。托付大事,唯有陈卿。”
陈德听他已然说得如此明白,只好躬身道:“陛下重托,德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煜有些欣慰的点点头,道:“孤就知道,没有看错人。”他犹豫了一下,接着说:“天和这孩子身世也是可怜,好叫陈卿知晓,他不仅是李氏皇族,还是孤的亲生骨血,乃是先后昭惠所出。只因国势日蹙,为防着今日之事,这才寄养在王弟的家中,不过这番身世,孤也是最近才告诉他的。”
陈德闻言有些惊异,心道李煜早先料到有亡国这日,居然连最疼爱的儿子的后路也安排好了,低头仔细端详李天和的面容,确有三四分似李煜,又有两三分似周后。既然是李煜的亲生骨肉,那身份又有所不同,若是按照后世的垃圾剧本,这小孩也可称得上是自己的“少主”了,不过乱世皇族,恐怕还不如一个寻常大户人家的子嗣来的平安幸福。
注:《宋人轶事汇编》所记,太祖初自陈桥入城,周恭帝即衣白襴乘轿子出居天清寺,世宗节名,而寺其功德院也。太祖与诸将同入内,六宫迎拜。有二小儿丱角者,宫人抱之,亦拜,询之,乃世宗二子纪王、□王。顧诸将曰:‘此复何待?’左右即提去。惟潘美在后以手揑殿柱,低头不语。太祖曰:‘汝以为不可耶?’美曰:‘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太祖即令追还,以其一人赐美,美即收之为子,而太祖后亦不复问。其后名惟正者,是也。……名夙者,乃其后也。夙有才,为名帅,其英明有自也。
作者评曰,在乱石之中保全故主血脉,不是文臣的孤忠能顶用的,还要靠武将的实力,如果潘美是文臣,他敢表这个态么?难道冯道、范质这些名臣对周世宗的感情还不如潘美?扉页,没有实力,徒呼奈何!所以李煜要托孤的话,陈德应该是最好的人选了。正史的记载也参考,他所信重的文臣们在汴梁期间许多都有意无意的为赵氏伤害着李煜。
第七十五章 焚书
见陈德并不推辞托孤之任,李煜宽慰地点头,对李天和笑道:“你不是想来讨厌孤给你找的老夫子吗,陈将军文武双全,以后就是你的老师。来,再给陈将军行拜师之礼。”
虽得到李煜的夸赞,李天和心知一旦跟随陈德离开,和李煜兴许再无相见之日,紧咬嘴唇,俯身拜倒。小周后算来是他的小姨,也是继母,也低声地抽噎着,心道,若不是姐姐不放心这个小孩,怕他受了新皇后的欺负,也断不至于在重病垂危之时将自己送入宫中。自己一直待天和犹如己出,不想这国破家亡之际,这般从未吃过苦头的稚龄童子,却要跟随他人独自承受江湖飘零。
行过拜师礼后,李煜慈爱地抚摸着李天和的头顶,对陈德道:“陈卿的才学孤是放心的。”
陈德点点头,沉思半晌,道:“教导小皇子之事,德一定尽心尽力,臣乃是武职,府中藏书甚少,闻听陛下建业文房乃天下藏书最多之所在,特请陛下恩准臣前往文房挑选一批书籍图册,携回府中。”
李煜见他忠于其事,也颇感欣慰,当即命宦官领着陈德去文房挑选书籍,自己和周后仍然留在殿中与李天和说话。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父母对子女之情,却是相同。眼下一旦分别,兴许就永无见面时日,千叮咛万嘱咐怎么说得完。
正如陈德所料,黄雯虽然进位保仪,但以建业文房藏书之丰,文物之盛,短时间内实难找着另外一人代替她掌管文房职务。
宦官向黄雯通秉了陈德前来挑选书籍的来意便退了出去,黄雯也指使随侍她的宫女前往外间领取日用杂物之后,二人才相拥在一起。待抬起头来时,女史的双目已然红肿,哽咽道:“昨夜听闻说宋军破城,担心将军的安危,心慌。”
陈德笑道:“我不是好好的嘛,放心,你郎君的命硬得很。”伸手拿着黄雯的纤腰,将她拢在身前,仔细端详她的脸庞,多日不见,又见清减,心头涌起阵阵怜意。
黄雯羞红了脸,低声道:“若你真有不测,我也只有相随于地下。”从陈德怀里站出身来,转身面向书架。
陈德强忍将佳人拥入怀里亲热一番的冲动,低声道:“陛下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