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笾蠢裆豕В樯苁北阏酒鹕砝窗凑掌醯と搜缫钡睦窠诙哉夤蟾竟硇欣瘛V芎笕从行┢撸信谑懿磺祝碌陆兴獯趾来蠼胛彝庆乓故强窒牛咳舨皇枪思白耪舛问比账济挥欣瓷抛约海鸵魃胂?br /> 陈德却不知她心中所思,端起酒杯,黄雯和辛古见他端起酒杯也同时端了起来,只听他沉声道:“岚州清苦,今日难得宴饮,这第一杯酒祝愿陛下早日逃出汴梁奸徒之手,与国后团聚。”说完周后闻言却是一惊,睁大美眸,有些不可思议看着陈德,难道自己误会了他不成,见其它三人饮了杯中黄酒,后都凝神望向自己,方觉自己失态,抬手端起玲珑银杯,嘴唇浅浅地啜了一口,这炭炉烧温黄酒,滋味与江南一般无二,让人腹中升起一股暖意,连心神由阴郁而变得轻松。辛古也终于明白陪坐在侧的贵妇便是落难获救的江南国后,陈德有意让他知晓周后身份,一则示以心腹,二则日后这方面需要办事则可交托与他。
见众人都已饮过,黄雯站起身来将每人面前酒杯都添满,陈德又举起酒杯道:“接下来,夫人,与我同敬辛校尉,辛校尉乃是我陈德敬服之人,同袍之义,兄弟之情,来,我们连干三杯。”说完一仰脖子将酒倒入喉内,黄雯随陈德陪饮了一杯,又将他的酒杯斟满。辛古契丹马贼出身,是个血性汉子,端起酒杯一仰脖子喝掉,他也不要黄雯斟酒,自己满上,又喝下两杯,眼中全是感动。
周后默默无言地看着陈德和辛古对饮,心中也有些许感动,早先李煜交往的全是文人雅士,江南先后有林肇仁、皇甫继勋、卢绛、朱令赟等将领,虽得倚重,却不见亲厚。陈德与辛古这般称兄道弟的情谊,当年蜀汉先主与关张二将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也不过如此吧。
与辛古连饮三杯之后,陈德借着酒意,又将自己的酒杯斟满,对黄雯道:“这第三轮,要感谢夫人,不避艰险千里相随,又助我收拾人心,这满城之中,主母菩萨之名,恐怕比我这指挥使还要响亮。”黄雯给他说的满面含羞,霞飞双靥,端起酒杯浅浅的喝了一口。周后看在眼中,想起当年在金陵旧事,不禁黯然神伤。
陈德这三轮敬酒,让周后愁绪暂解,黄雯欣喜娇羞,辛古则不再顾忌上下之分,席间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陈德和辛古一杯又一杯的相互敬酒觉得不过瘾,便唤来仆妇换大碗,后来又觉得黄酒不够劲,换上了整坛的刀子烧。黄雯则一边和周后小口小口的吃菜,一边聊着些原先金陵趣事,一边颇有意思地听平素沉默寡言的陈德和辛古二人大着舌头觥筹交错,周后颇有些无奈地陪坐一旁,听他们的醉话。
“好多天没这么痛快地吃过肉了,奶奶的。”这是喝高了的辛古发了马贼性子,“辛兄弟,你是我岚州左军统御,将来咱们兄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你是契丹人,我是汉人,有什么关系,我们齐心协力,什么大宋天子,什么大辽可汗,都要跪下来求我兄弟。”陈德大声道,谁料他这话竟勾得辛古面色黯然,灌下一杯酒,醉道:“真的么?那汉朝的皇帝呢?让我这么多兄弟饿着肚子干苦工,最不是东西的就是这个皇帝。”陈德怒道:“到时候叫他青衣小帽,侍酒赔罪!”“辛古嬉笑着道:”好,“脸色一变,又大声道:”皇帝都他奶奶的不是好东西。“陈德已经喝高了,醉态可掬地附和道:”对,他奶奶的。“辛古又道:”老辛这一双手,已经砍过一个皇帝,一个王爷了,哈哈哈,手啊手啊,你可真是幸运呢。“说着说着举起那蒲扇大的手掌得意地挥舞,陈德接道:”这世上多有称王称霸之辈,老辛,你都给我砍了他们的头。“辛古虎目一瞪,道:”好!皇帝没一个好东西。“陈德接道:”想当皇帝的也不是好东西,你把他们的头都砍掉。“辛古又道:”好!“旋即皱着眉头道:”别人好办,若是你有一天想当皇帝了怎么办?“陈德喝得醉醺醺的,把头伸到他面前,道:”那就麻烦你,也给砍下来好了。“辛古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他,忽然哈哈大笑道:”大人,你喝醉了!“陈德却不满意地大声道:”我没醉!“
黄雯和周后见这二人越说越不成话,都紧蹙双眉,周后暗想,若说他是个奸雄,还真不像,有几个奸雄敢像他这样喝得酩酊大醉,让手下大将把头砍下来,当真荒唐。这辛校尉胆子也太大了,若是哪位帝王,听了你这些醉话,恐怕先掉的就是你自家的脑袋。
这二人对皇帝语出不敬,自己不觉得,到叫黄雯分外尴尬,毕竟李煜也曾是称过帝的,她有些着恼的看着看着陈德,心想,这人平素里严谨有度,今日怎的如此放纵。却不知人都是血肉之躯,以陈德现今之地位,说岚州上下两万余口性命系于他一身可谓毫不夸张,平日里不仅要殚精竭虑的筹划,还要端出人主的威严仪态来给下属信心,许多常人应有颓废、沮丧、担忧、害怕等负面情绪都压抑在心里,今日趁着和辛古喝酒将这些东西发泄了出来,否则,久居上位者,要么像魏武帝那样罹患头风那样的隐疾,要么像商纣夏桀、汉武隋炀,以及后世许多朱家天子那样出现严重的心理变态。
陈德似乎突然醒起周后在座,拍着辛古的肩膀道喃喃道:“要说做好皇帝,江南国主倒是个材料。”辛古不满意的嘟囔道:“哪有大人你主事痛快!”周后再也听不下去,寒着脸站起来,对黄雯道:“妹妹,这边有些燥热,我先回房歇息了。”黄雯忙歉然地站起身来,道:“姐姐勿要生气,他二人皆是无心之语,做不得数的。”周后见她面带歉疚,勉强笑道:“这个我清楚。”便在黄雯陪伴下离开了花厅。二女带着一阵香风离开,陈德眼神似乎回复了些清明,摇摇晃晃站起来,跟了出去。
辛古独自喝了一点汤后,见四下已无旁人,拿桌布裹了还剩下大半的羊腿,东倒西歪地离去,此时指挥使府上已经没有亲卫当值,仆妇佣人之流,又怎敢阻拦辛校尉。
出得府门,冷风一吹,辛古神明清醒了小半,他酒力甚豪,虽然饮了不少,但不至于醉倒街头,只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不知不觉居然到了治下民户朱惠兰的门前。
签订军民领辖的契据后,他对朱惠兰便算是有了保护之责,闲来无事时倒是来过这里一回,绕着屋子冷着脸走了两圈,就好像野兽宣誓自己领地一样。正因如此,虽然城中对朱惠兰有意的军士民户虽多,但仔细打听之下,得知这个美人儿是辛校尉治下的,也都打消了念头。
或许是酒意上涌,辛古突然很想看看这个被自己保护的女人,便不假思索地上前拍门,拍了好一会儿,朱惠兰透过门缝看清楚是他,才满不乐意地将门打开一条缝,扑面而来便闻到一股酒气,随即一股大力将门掀开,辛古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
终于还是来了,朱惠兰心里有些黯然,却强作欢颜的看着辛古,他要做什么,自己能反抗么?
辛古眯缝着眼睛瞅了半晌,这个汉家女子似乎是刚刚被他吵醒才匆匆起来,只披着单薄的衣衫,鬓发凌乱,寒风中冻得俏脸通红,宛如花树般立于院中,当真叫人怜爱,他原本只想进来看看这人而已,当真进来了,却又无话可说,只将手上提着用绸缎桌布包裹的羊腿递了过去,粗声道:“给你。”
他硬要递过来,朱惠兰低头只得接过,转身走回屋内,辛古也跟了进去。朱惠兰径自坐上床头,用这些天冻得裂开的手指将衣襟解开,闭上双眼,拼命忍住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泪水。过了许久,仍然不见动静,她睁开眼睛,却发现辛古不是什么时候已经离开,走的时候轻轻把门关得很严。朱惠兰终于忍不住大哭出来,一边哭一边骂:“你这混蛋,你这个死人!”
门外的大街上,辛古不自觉地打了好大一个喷嚏,好冷啊,不禁有些后悔刚才没有留在那女人的暖被窝里面。早在皮室帐中为奴隶时,不少侍女便和这些身材健壮的奴隶勾勾搭搭,辛古也很尝过这些辽国皇帝的禁脔滋味。后来做马贼,在草原上,一块肉,一把破弓,或者半坨砖茶,都可以找女人睡上一晚。可是今天他只想看看那个女人,她那副样子坐在床头,顿时没了兴致。
夜风,越来越冷,辛古扯开皮袄,让冷风呼呼的舔着自己散发着热气的身体,一腔热血却似沸腾不止,直冲顶门,他只想朝着幽深的天穹高喊,我不再是卑贱的奴隶,我也不再是马贼,我是大人麾下左军统御,我追随大人南征北战,夺取土地和牛羊,砍下那些傲慢而高贵的脑袋。
丙子年秋,陈公与辛公饮,酒酣大呼曰,称王称帝多奸雄鼠辈,窃据江山,鱼肉生民,愿公为吾利刃,扫荡天下,尽斩之。辛公醉,笑曰,若君如此,某当如何?陈公以指叩首,笑曰,大好头颅,君试取之。
—赵行德《夏国记闻》
第十一章 财路
小寒宰羊宴显然大大提高了岚州军民的士气,人往往就是这样,高压之中来一点慰藉,就会感觉充满干劲。各营负责修筑的羊舍,以及柴草等物资储备都快速进行,终于赶在严冬大雪之前,完成一应准备。眼看新年将至,指挥使府里笼罩着一股乐观的氛围。周后也解开心结,和黄雯一道带着指挥使府上的仆妇为军士缝制冬衣。岚州不同于江南,绸缎布帛均贵,而地近塞北,加之与朔州契丹较好,羊皮、兔皮等价格低廉,所以军士们的冬衣皆是皮坎肩加上帛布衬里和袖口,外面再罩以回鹘流行的长袍,束以宽革带,别上腰刀,既避寒挡风,又美观威武,惹得岚州民户也极为眼馋。今冬民户没有任何出产,一切物资全由岚州官府供给,缺乏羊皮,却不妨碍他们将身上的衣袍按照军士的制式修改,岚州军和官府都不禁止,独特的装束和社会结构,使得外地的客商进入岚州,往往有一种身在异域的感觉。
“这陈德到此不久,不但令岚州军民归心,更移风易俗,改了汉家制度,将来无论他是成是败,官府想要在招抚岚州一方,恐怕得大费功夫。”康恪阗神情复杂地对旁边的侍从葛思恒道,他这话并非无端而发,故乡撒马尔罕被阿拉伯人攻占后,许多人改信了伊斯兰教,生活方式与迥异从前,要想这些人再支持复国就很难了。日前他也曾联络已在岚州官居校尉的石元光,孰料言谈试探之下,发觉石元光对岚州已有归心,一但问及军国机密之事,都支支吾吾,不肯尽言。无奈之下,只得让石元光代为通传与陈德约见。
石元光大步从府内走出,不卑不亢地拱手道:“恪阗,指挥使大人相请入内一唔。”现在的石元光和康恪阗从前认识的那个一言不和就拔刀相向的粟特勇士相差太大了。一年前的石元光虽然勇敢、暴躁,甚至总让族中长辈头疼,但在粟特人领袖康屈达干的嫡子康恪阗面前还是有些隐约的服从甚至自卑。可是现在,,经历了频繁地血战和漫长的远征,管带着数百战士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民户,时不时的还要做主裁判纠纷他变得成熟,锋芒内敛,但自信,宛如一柄深藏在鞘中的宝刀,反而让康恪阗与他交谈时不再像从前那般随意。康恪阗对着石元光拱手还礼,迈步入内。
只见陈德早已相侯在花厅之中,笑道:“恪阗,老康屈达干身体可好?”康恪阗忙道:“家父因在契丹盘点一批西去的货物,特意派小人来向指挥使致意,家父说陈大人乃是我粟特行商的老朋友,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陈德笑道:“老康恐怕不是这么大方的人吧,不过你不要担心,这次吾先给你看一件好东西。”说完打开身旁一个红木匣子,取出件玲珑剔透的白瓷碗来,对康恪阗笑道:“你看这窑瓷烧得怎样?”
那瓷碗一拿出来,顿时便吸引住了康恪阗的目光,粟特人经商走遍天下,沟通东西商路,主要便是将东方的茶叶、瓷器和绸缎运往西方,又将西方的香料、宝石、骏马等物运往东方,自从唐室衰微后,中原战乱,大辽成了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对象,但辽国的瓷器品质远远比不上盛唐,因此也在西方也无法卖出高价,周世宗御制的柴窑名器虽然远胜前代,奈何数量稀少,在中原已是宝物,绝无可能大量外销。此时中原北方邢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窑口大都受战乱波及,窑师南迁,出产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下降,南方的长沙窑、陶窑、霍窑则因窑师南迁而兴盛,但尚未达到后世宋代的鼎盛时期,而且南方窑口外销常走的海路,虽然康家也有船队,但并不占优势,毕竟粟特商人还是从陆上丝绸之路起家的商团。
从陈德手中接过瓷碗,康恪阗心情颇为激动地地摩挲它,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