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足,这样的长势,一亩地产四五石粮食稳稳的,自己足有三十亩地呢。孙狗子看着天空中双双飞来的归燕,美滋滋的想,等收了秋,是不是托人从关中说一房媳妇。
  二十三章 归义
  岚州迅速地再次派出了前往敦煌的商队。因为准备得较为仓促,康曲达干这伙粟特商人展现惊人的运筹能力,一个月之内,价值高达五十万贯的茶叶和丝绸等大宗货物被运到岚州再次装车,同时,康曲达干还带来了运载着幽燕汉人世家和契丹贵人的五十万贯货物的车队。陈德默许契丹人的商队和岚州商队一同进发,这代表了双方势力对商队安全的保证。鉴于前番商队折戟,此番货物价值更是巨大,陈德对商队护送问题可谓煞费苦心,不但派左军统御辛古率领两千步骑一路护送,还有十一个骠骑营的骑兵分队遍布在贺兰、阴山北麓一线作为商队的耳目,此外,专门派出一支百余人的游骑分队秘密游弋在夏州党项通往北方草原的要隘上,一旦党项人大举出塞,立刻飞鸽传书商队和岚州方面,夏州党项如果还想火中取栗,陈德不介意给他们点教训。
  康曲达干方面连续失了商队货物,承受的压力也很大,他不但亲自押送自上京出发的契丹商队来岚州会合,为了防止盘踞河西走廊的回鹘人骚扰,还通过族人联络到领有敦煌城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届归义军将会派出骑兵出敦煌向东接应商队。归义军乃是丝路上上唯一的汉人势力,而且占据丝路东方枢纽敦煌,未来将是岚州拓展商路的最重要的盟友,为了促成敦煌和岚州长久合作,康曲达干还说动在长安等待觐见宋国皇帝的归义军使者张仲曜前来岚州一趟。
  归义军首领曹延恭去年刚刚过世,张仲曜此行是代表曹延禄向宋皇请宣示臣服,并请宋皇钦封曹延禄继任归义军节度使,鉴于岚州和汴梁的敌对关系,张仲曜此番与陈德会面也只能是私下书房进行。饶是如此,对归义军的使者张仲曜,陈德给予最高的礼遇,派出右军统御萧九和牙军校尉李斯率一百骑兵在百里之外迎接他。
  张仲曜乃是首任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后人,自幼饱读诗书,极其向往天朝故国。近年来,敦煌左近的瓜、沙、甘三州回鹘势力大张,五十余年前,归义军首领张承奉已被迫向甘州回鹘称臣,还被迫割让肃州。此后曹氏秉政归义军,代代都被迫迎娶甘州回鹘可汗女为妻,又嫁女给甘州回鹘可汗为妻,但曹议金、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曹延恭、曹延禄等历任归义军节度使,却都被迫要称回鹘可汗为父王。
  归义军治下瓜沙二州,有张、曹、李、索四大族势力,均执掌过节度使大位,近世以来曹氏秉政百年,面对回鹘人的步步紧逼,国势日渐窘迫,引起了其他几大家族的不满,张仲曜此番出使,私下里便打算除了请宋皇钦赐封号之外,还要请以一腔大漠赤子之心,求援于天朝,宋国据有朔方要地,哪怕派出数千精兵赴援瓜沙,宣示国威,势力与中原远远不能匹敌的回鹘便心有忌惮,瓜沙汉人势力大可徐徐发展,逐步光复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陇右、西域诸州。
  一路行来,只觉中原的山山水水都分外可亲,不管是城中商贾,还是田间劳作的百姓大都是汉人,与沙州胡汉参半,甚至胡人比汉人还多的情景大不相同,张仲曜不禁心中激动万分,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至中土,不知我中国人烟如此繁盛,只怕多过那西域胡人数十倍还不止,关中人多地少,这诺多的汉人,只要朝廷派出大军护送,鼓励移民垦殖,光用挤也把回鹘吐蕃势力给挤出河西。
  他满怀一腔热忱抵达秦州,被安排在招待西域来使的馆驿住下,这一住便是半年之久,大宋朝廷似乎把他给忘了。张家世代簪缨之族,对中土官场礼节甚是明白,张仲曜初来时手面颇为大方,不管是一路陪同的礼宾官还是临时负责接待的地方官都得了他不少好处,但在秦州耽搁的日子久了,自然便不敢再随便花钱,他身上还有几样重宝,那是准备到了汴梁结交权贵,敬献官家的,更不能早早送人。各个负责陪同和监视来使的大宋官员见他身上再也捞不到到什么油水,态度也就渐渐淡了,只是之前平白无故受了他不少好处,对他四处游玩也不甚限制。这日康曲达干向他道明了请去与岚州陈德一晤之意,由于敦煌本来就是一个商业城市,商队对于敦煌的兴衰干系重大,张仲曜反正闲来无事,便谎称去华山游玩,由康曲达干安排来了岚州。
  萧九、李斯二人代表陈德一路相陪,萧九乃是后蜀侍卫统领出身,接人待物自有朝廷凤仪,而李斯本是儒士,文质彬彬,二人得了陈德嘱托,对张仲曜格外以礼相待,一路上游山玩水,三人相谈甚欢。
  张仲曜是个有心人,还存了为朝廷查探岚州虚实的报效心思,一路暗自观察,言语试探,只觉萧九沉鹜稳重、李斯多谋机变,这二人皆是难得将才,更对陈德忠心耿耿,言语间偶尔流露出来对陈德发自内心的膺服,张仲曜世家子弟,自有一套观人识人之法,对陈德能得下属如此死忠暗暗心惊。再看岚州军卒伍,军士敢战,军令严明,运转如臂使指,上下之间不卑不亢,胆壮心齐。路上恰逢一营游骑在郊外演练射术,只见健马驰骋,骑军时而藏身马腹,时而立身马上,时而连珠箭发,时而回头望月,变换着各种姿势,却大多能射中箭垛,张仲曜在西域见识过许多胡族骑军,多不能与岚州骑军相比。这还是汉人的骑兵?简直连草原上的部族精锐也难以匹敌吧。他不知吐浑军原本是游牧子弟的遗脉,又得了中原百年兵戈的磨砺,已是世上一等一的精兵,只心中暗暗纳罕。对陈德更增添不少忌惮之心,心道此人不是大奸大恶的枭雄,便是济世安民的豪杰,可惜生不逢时,天下归宋乃是大势所趋,他才干越大,便越受朝廷压制。
  接近岚州城,山山水水间渐渐多了许多长着庄稼的田亩和农人,张仲曜心知这是河东道北边诸州久经战乱,唯有靠近城池,有大军保护农户方能稼穑,这岚州附近的农垦之多之好已是边郡中难得的。他有些奇怪一些山坡和旱地上茂密的牧草颇为整齐,便道:“萧校尉,这些牧草似乎是人力种植。”
  萧九、李斯正与他并辔而行,闻言答道:“正是,这些田地不宜种植五谷,便多种牧草,饲养牲畜。”张仲曜“哦”了一声,微微点头,中原少马,以中原民力之丰,田亩之广,若是广行植草之法,数十年内,当可繁衍战马百万,若是局域中原,保有这么多马匹只是费钱,但若是有心经略西域乃至漠北,就大量的战马就势所必需。正所谓见微知著,张仲曜心中思量,看这岚州陈德胸中抱负,竟不似偏安一方藩镇,而像是有心包举宇内的雄主了。他久在西域,日日思量的便是与回鹘、吐蕃等胡族角力,是以见到岚州民户种草便想到前汉时的保马之法,却不知岚州此举只是为了提高餐桌上肉食的比例。
  他越是走近城池,就越是心惊,当今之世,如斯豪杰,对国朝不知是福是祸,言语间也沉默下来。萧九和李斯只当他思量带回见到陈德时如何对答,也不打搅他,只率领军士卫护着这归义军的使者徐徐而行,一直来到岚州团练使府前。
  陈德早在府中等候多时,一见张仲曜就笑道:“嘉宾来到,直令岚州上下蓬荜生辉。岚州陈德敢不到履相迎?”
  张仲曜见他身着将军袍服,萧李二将神色恭谨,早已猜到是陈德当面,只是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年轻,看样子年不满三十,举手投足间却自有一股沉稳威压的气势,便沉心静气,恭恭敬敬的作揖道:“沙洲归义军张仲曜,参见陈将军。”
  此言一出,陈德脸色微变,伸手招呼张仲曜与萧九、李斯坐下。张仲曜坐在陈德右首,萧九和李斯则分别坐在两边相陪。三人落座后,陈德探身过来,问仲曜道:“敢问阁下,可是故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后人?”
  注1:西域于阗王李圣天为抵抗西方喀拉汗王朝假借圣战名义的扩张,连年作战独立难支,派使者向宗主国大宋求援,宋国回赐佛经,派了一个157人的佛教僧侣等组成的使团“游西域”,道义上声援。最后于阗国被征服,佛教徒血流成河,西域的伊斯兰化就是在残酷的杀戮中完成的。
  注2:2001年至2002年的马季内,香港赛马会有1,144名马主、24名练马师、35名骑师及1,435匹竞赛马匹。
  作者:中国人不适合肉食,不适合牛奶的说法,我认为很无稽,吃得多了,自然就适合了。高蛋白的食物能够改善体质,强壮体魄,现在有条件家长们不会拒绝让孩子吃牛肉喝牛奶吧。
  二十四章 冷暖
  “正是先祖。”闻听陈德突然提到祖先名讳,张仲曜不得不正色道,暗暗恼怒陈德不知礼数,谁知陈德居然起身,对他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他乃一方藩镇之尊,如此做作,令张仲曜大为窘迫,尴尬道:“陈将军,你这是干什么?”
  陈德正色道:“令先祖张公,以一介书生,白身聚义,驱逐鞑虏,光复我河西故地,使十一州华夏子民,不受异族牛马役使,此功此业,足以彪炳千秋,流芳万代。德少时束发观书,每当读至此,定当为之击节,伟哉张公,乃两百年来的真豪杰。恨不能生逢其时,仗剑追随。今日这一礼,便是敬张公后人。”说完又对萧九、李斯二将道:“张先生乃是忠烈之后,你二人再来见礼。”
  李斯乃是读书人出身,自是知道张议潮率河西汉人举义,自吐蕃手中收复河西,并于前唐大中五年献上十一州图籍的史实,晚唐以来,中原国势颓唐将近两百年,张议潮乃是汉人当中为数不多抵御外侮的英雄,李斯自然也是极为佩服的,听陈德问明张仲曜乃是张议潮后人,他本有结交之意,闻言更欣然起身,对着张仲曜深施一礼,便宛如礼敬张议潮画像一般。
  萧九是后蜀旧将,深知兴亡续绝的不易,这张议潮能以一介白身,在吐蕃这等强盛凶暴的异族治下举事成功,便是一世豪杰,心中感慨,后蜀故地受宋国压榨,只是蜀人百年不识干戈,难有英豪奋起,微微叹了口气,也起身对着张仲曜躬身施礼。
  张仲曜见陈德三人都是诚心礼敬,想不到先祖英名仍在中原如此深入人心,不禁大为感动,心道无论如何,这陈德是个可交的人物。他也站起身来,正色向三人一一还礼。中国乃礼仪之邦,事死如事生,张议潮虽然逝世一百多年,但四人这番作为,半点不显虚伪,只让人觉得英魂仍在,常驻人心。
  落座之后,张仲曜回想,宋国官员大都是看在自己出手大方的面子上虚以逶迤,就算是做做官场文章,互相称颂对方之时,也大都恭维当今归义军节度使曹氏治理有方,竟无人提及张议潮英名。两厢参照之下,不禁令人齿冷。
  “适才骤闻张先生乃是英烈之后,德举止或有失当,张先生还请无怪。”陈德端起茶杯道。
  “陈将军乃是真性情,先祖功业在中原尚有人知晓,仲曜不胜欣慰,何必见外。”张仲曜拱手答道,二人相视一笑,宾主之间的气氛融洽许多。
  闲聊一阵后,陈德拱手道:“今有夏州党项李氏,屡次劫掠商队,隔断交通,我欲举兵击之,不知归义军豪杰可否与岚州东西相应,一举破之,廓清商路。”
  张仲曜沉吟半晌,面露难色道:“陈将军有所不知,我归义军身处瓜、沙、甘三州回鹘之间,势力难张,吾此番入朝敬献贡赋,也有向大朝乞求援军之意。”他犹豫片刻,不顾交浅言深,又道:“吾看陈将军也是当今豪杰,何不以岚州之众归附汴梁,各处胡人自然不敢相犯。”此言一处,萧九、李斯脸色均变,陈德却不动声色,笑着将话岔开去。
  张仲曜乃是明白人,见这情形也暗自懊悔,这和陈德说些西域的风土人情,陈德等三人也听得津津有味。此时中原人对西域的了解大都来自三藏法师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这书也不常见,李斯和萧九听张仲曜说道高昌故地有火山,夏季炎热无比,鸡蛋埋在沙子里,片刻即熟,诸如此类奇闻奇事,都啧啧称奇。陈德却叹道:“西域多大漠戈壁,冬季苦寒,夏季酷热,但国朝千年来用兵大漠,终使西域三十六国都成汉地,自先汉以来,汉民不断西迁开垦,繁衍生息,眼看胡虏步步紧逼,夺我故土,役我人民,当朝若是不保西域,我辈武人,愧对祖宗。”
  李斯接道:“中原地处四夷之中,唯有西域物产丰饶,可供汉民垦殖,自先汉西域三十六国以降,西域士民与我中原国朝千年交好,贡赋不断,声气相通。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