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
李斯接道:“中原地处四夷之中,唯有西域物产丰饶,可供汉民垦殖,自先汉西域三十六国以降,西域士民与我中原国朝千年交好,贡赋不断,声气相通。自古以来,国朝盛则西域通,国朝衰则西域失。是故,但有西域之失,张博望,班定远,烈士豪杰无不前赴后继,力求光复,魏武自述曰‘欲望封侯做征西将军,然后题墓志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壮哉斯言!”
张仲曜原本因为在宋境所受到的冷遇而对向朝廷求援不抱希望,听了陈德和李斯这样说,心下又热络起来,就连藩镇都有此见识,朝廷多有识之士,更不待言,自己若是因那些边郡小吏的浅薄而对朝廷失去信心,未免一叶障目了。想到这里,他脸露微笑,与陈德等继续攀谈起来,心中打定主意,若是有机会觐见宋皇赵匡义,定要进言,让朝廷招抚岚州部众。
相谈甚欢之际,忽有亲卫进来,说张仲曜留在秦州有名叫做安思道部属来了,说有要事面见张仲曜。这安思道乃是张氏家将,张仲曜心中惴惴,莫不是宋皇召见的旨意到了。陈德便笑道:“既然张先生部属赶来,想必是有要事,这便去相见吧。”说完便让亲卫带张仲曜与他那部属相见。
果不其然,一见张仲曜,风尘仆仆的安思道便躬身道:“公子走后三日,官家命公子前往汴梁候见的旨意便到了,末将按照公子吩咐,私下给了传旨的达官五百贯钱的劳顿钱,借口说公子暂往华山游玩,这便马不停蹄地赶来报信。”他说完才抓起身旁的茶碗大口大口的喝起来,张仲曜道:“既是朝廷宣召,便不能多等,我这便与陈将军告辞吧。”命安思道且去备马治装,自己回到岚州前厅对陈德告罪道:“陈将军,适才家将告知,朝廷召唤我到汴梁的官员已在秦州等着了,我这便告辞离去,倘有机会,我们再聚。”
陈德原打算留他多盘庚几日,见状只好抱拳道:“既然先生有要事,那德也不敢强留,甚憾。”转身从亲卫手上拿过一个礼盒递给张仲曜道:“岚州的土产,小小心意,请先生笑纳。”张仲曜不欲礼让耽搁,也不客气便将礼盒收下,陈德笑道:岚州随时欢迎张先生来访。“示意萧九、李斯送他出去。
张仲曜见他盛意拳拳,心中微微遗憾,却不能多做停留,匆匆出了岚州城,与安思道日夜赶路,一路疾驰到了秦州馆驿,匆匆换了身官服,便带着一枚上好的羊脂白玉环求见前来传旨的官员。
都亭西驿监官程庭理这几日在馆驿中等得颇为光火,若不是张仲曜的部属晓事,塞了礼包,早就要上书斥责张仲曜身为藩属使臣不守礼数,擅自四处游玩,有窥视中原虚实之嫌。这都亭西驿专管接待西番来使,与地方官员的升迁一点关系也无,乃一是个无权无势的衙门,程庭理在秦州盘庚数日,地方官除了迎接时跟他虚以逶迤一下,几日来对他都不问不闻,简直跟馆驿中候着的番邦来使没有区别。州府长官在朝中都有要员撑腰,县令胥吏都是州府的爪牙,层层盘根错节,岂是他一个无权无势,专门和那些化外野人打交道的都亭西驿监官敢随意攀扯得罪的,于是这一腔郁积的怒火,都要算到无事四处游荡的归义军使臣头上,至于如何让监官息怒,就要看这使臣有没有“诚意”赔罪了。
闻听属吏来报归义军使臣登门求见,程庭理到一点不着急了,先洗了把脸,输了漱口,顺便消消火气,免得这几日火大的口臭熏着了这四处游玩的公子哥儿,然后整整朝服,又对着半人高的铜镜孤影自怜一番,自觉伟丈夫美丰仪,可以雄远国,为了以中华文物感染番邦使节,又危襟正坐看了半晌《左传》,养了一下胸中浩然正气,足足折腾了半个时辰,方才传见一直在门外等候的归义军使臣张仲曜。
张仲曜等了半晌,闻听传见,叮嘱安思道不得生事,方才进去。一见天朝上使端坐诸位,正斯条慢理得端着茶盏,吹开浮沫,张仲曜当即陪着笑脸连连告罪道:“下官贪看故国风貌,一时忘了脚程,远游数日,程大人恕罪恕罪。”虽然宋国派的是负责接待藩国来使的都亭西驿官员来招呼他,但张仲曜自认沙洲归义军节度使乃是朝廷命官,自己这归义军属官面见朝廷大员,自然要自称下官而不能自称使节。
程庭理见他眼色机敏,不似那些冥顽蛮横的回鹘吐蕃蛮子,心中也觉稍稍好受一点,不阴不阳的应付道:“回来了就好,要是张番使不见了,本官倒是难以向朝廷交代。”张仲曜听他语气古怪,也只好在旁赔笑,二人东拉西扯,张仲曜终于说道说有件西域宝物要送给程监官赔罪,程庭理方才眼中一亮。待得张仲曜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玲珑剔透的羊脂玉环来,程庭理满怀希冀顿时化作一腔怒火,暗道,好个狗眼看人低的番使,欺人太甚。
作者:汉唐时代,中国人对西域的经营,从探险到垦殖,如果因为时代太远而没有感觉的话,大家可以直接参照西方人对非洲、美洲的探险和垦殖,虽然目的、制度、手段、情节都不同,但文明扩张那种最原始的精神冲动相同。那时候的中国,是血脉贲张的中国,真的很年轻啊。曹操想做征西将军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不是天下大乱的话,当时之世,这个征西将军的人生最精彩吧。另外,曹操是个政治家,不可能无缘无故拿征西将军说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征西将军寄托了汉代人的某种请怀,就好像某个时代好多成功的商人给学校捐款以后出来讲话,总是要说,我梦想是要做科学家,小时候家里没有钱……
二十五章 退将
番邦进贡实则此时国际间贸易的一种形式,国朝回赐之物往往远远高于贡品价值。因此西域诸国乃至更远的大食国商队无不争先恐后,假借贡赋之名,谋取巨利。日子久了,朝廷便要求进贡的使者必须携带国书,但万里之外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携带大批西域奇宝朝贡的使臣仍然络绎不绝。朝廷不欲失了万邦来朝的体面,又不堪其扰,便故意拖延接见日期,这些使者在秦州等州府久等,也可就地与当地商旅做些买卖。等候的使臣越多,时间拖得越长,这负责安排接待的都亭西驿监官便需要着力交好,众使臣都不是傻子,私底下都给都亭西驿上下打点。所以这都亭西驿看似一个无权无势的衙门,实则一年总有几趟差事油水颇丰,这也是程庭理安于在这个无权无势的迎宾衙门待下去,而没有往吏部、户部等衙门钻营的一大原因。
乾德三年,程庭理尚是低品下僚,甘州回鹘进贡时,给监官的见面礼一双白璧,外带一名满身珠翠的妖娆胡姬。那时他心底就艳羡不已。在衙门中苦熬年资,宦海沉浮,地位渐高,终于爬到了监官位置,收受番邦使节的礼物早成习惯,眼界也日益提高。这河西归义军使臣啰嗦半天,出手仅一枚玉环,可着实让程庭理着恼,脸上当即变不好看起来。
敦煌依商旅而存,张仲曜与五湖四海之人交道甚多,惯能察言观色,顿时醒悟这礼送得得薄了,当即陪笑道:“这玉环乃是送给程大人内眷赏玩的,下官另有一副碧玉杯盏颇为精巧玲珑,今日不便携带在身,改日当送到府上,请程大人笑纳。”
程庭理脸色方才舒展开来,笑道:“张番使客气了,本官奉皇命促驾,不过圣上并未决定何时召见,沙洲使节行李众多,在秦州已停留半载,再耽搁几日,朝廷自会谅解的。”说完端起茶盏又轻轻地吹了来,张仲曜醒得,便站起身告辞。
次日清晨,归义军使臣队伍便启程上路,一行由秦州上船,顺渭水而下,经京兆府,因为害怕在耽误了皇帝召见,张仲曜并未敢在京兆府,也就是长安停留祭拜先祖坟茔,沙洲使节乘坐的官船穿过关中平原,未到河中府时换大船,再由渭水驶入黄河,在顺流而下,由黄河入汴河时又换了一次船。
临近开封码头,使节团的官船忽然停住,等待一队官船先行靠岸。张仲曜远远望去,只见那队官船共二十艘,居中两艘座船尤其高大宏伟,两船楼上都竖着双节六纛,心知遇着了回京述职的节度使。此时的节度使虽然远远没有初唐时天下九大节度使那般位高权重,但担任节度使职位者必然是朝中元勋重臣,张仲曜私下奇怪,这节度使手掌军、民、财、政大权,朝廷倚重之余,颇为忌惮各方节度使结盟对抗朝廷,为何这两位居然一点都不顾忌此节,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联袂回京述职,他虽然常在河西,却极为关注中原朝局,知道本朝守内虚外,以文御武,到不虞发生外藩逼宫之事。
官船靠岸后,使团并不能径自进入开封府,而是在码头旁边一处驿站先休整数日,待都亭西驿知会鸿胪寺与礼部,然后在城内驿馆安排好住处后,方能从容进入汴梁候着皇帝召见。节度使官船也因为行李从人甚多,当夜也宿在码头驿站之内,与使节团所居的院落隔墙而居。
住下以后,张仲曜叫过安思道,低声嘱咐道:“朝廷高官歇马本驿,你且约束同行诸人谨言慎行,务要惹祸。另外,向驿站小卒打听,隔壁是哪位节度使?”安思道出去后,张仲曜便在房中洗了把脸,他在沙州时从未坐过这许久的船,连日来宿在舟中,只觉得骨头都晃得酸了,便取出随身携带的青峰剑,打算到院中舞一舞剑,活络筋骨。
此时中原民气与唐时已然大不相同,文武两途分殊,读书人不习武艺,只专心读书,期待科场及第蔚然成风。但西域河西诸州几乎无时不在异族兵马的威胁之下,唐时士子好习剑,骑马、射猎等等尚武之风在仍然风行,是以张仲曜虽然做的是文官,对剑术也颇为精通。
舞剑一阵之后,张仲曜自觉手脚心由冰冷变得暖和,气息通畅,额头微微见汗,适才些许晕船恶心之意尽去,正待回房歇息,忽听隔壁院中有哼哈之声,想是那节度使的随从在演武,张仲曜远道而来,在汴梁并无根底,也想结识几个好汉,便循声而去。
驿站院落之间有月门相通,并未上锁,张仲曜沿着曲折花径来到一处亭台之旁,只见一员老将手持五尺铁槊,吐气开声,东一指,西一捺,虽无破风之声,但招招都似蕴含着大力。这老将两鬓微见星霜,面庞看似四十许,但身骨粗壮如熊虎,上身穿紫红锦袍,将下摆扎在腰间,双目圆睁,一招一式都是战阵搏杀的实用招数。张仲曜见他服色,心道不好,想必是遇到哪一位节度使,此刻若是抽身离去,倒显得唐突,便全神贯注地观摩起来,心中暗暗叫好。
在亭台之中,还有另一老者身着便服,不知是那演武的节度使的客卿还是朋友,一边捻着三绺胡须,一边微笑观看,他远远看见张仲曜走近,对他点头示意,张仲曜见他态度温和,也远远得遥施一礼。恰在此时,那舞槊的老将突然舌绽春雷,“呔”的一声将那铁槊脱手掷出,向亭台中急如闪电般飞去。张仲曜急道:“小心!”话音未落,却见那短槊啪的一声扎入亭台廊柱之中,若是偏了一分,只怕要将那亭中喝茶的老者刺个对穿,他一颗悬着的心方才落了下来。见那亭台中的老者恍若无事,脸上温和的笑意丝毫未变,轻轻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张仲曜脸上微热,心道,这才是中土名士风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正待转身离去,那老者却招呼道:“这位公子,既来之则安之,何不落坐一叙。”
伴随他的招呼,从旁边花树山石之后闪身出现几个侍卫军官,隐隐挡住去路,张仲曜看出这些人每个身上都带着凌厉的战阵杀伐之气,虽然都尚未抽出腰间兵刃,眼神却隐隐闪着警告之色。张仲曜方才想起,自己唐突闯入观看节度使演武,若不是那亭台中的老者不动声色,甚至对自己致意,恐怕已被这些侍卫拿下。
想透此节,他生出感激之情,对那些凶悍的侍卫微笑着拱拱手,施施然转身步入亭台,恰巧那演武的节度使也回到亭中坐着喝茶。张仲曜顾念朝廷上下尊卑之道,未敢径直落坐,只恭敬地躬身施礼道:“沙洲归义军张仲曜,参见两位大人。”
“归义军?”适才舞槊的老将露出疑惑的神色,另外一个老者思索片刻,沉声道:“可是前朝张太保光复河湟十一州建立的归义军。”张议潮光复河西后,入朝为官,先后担任左神武统军,司徒,南阳郡开国公,逝世后唐皇追封太子太保,以国公规格隆重下葬。这老者称呼张太保,便是对张议潮十分尊敬了。
张仲曜感激的拱手道:“正是。”
那饮茶老者感叹道:“归义军孤悬河西,经年周旋虎狼之中,不想苦撑至今,你是归义军的,好,好汉子!”将手一伸,道:“随意坐吧。”他言谈举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