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我是皇帝
【忠诚】:短期聘用
【职务】:第二军团统帅
【家庭住址】:凤仙郡东国县七柳街145号
【邮编】:730030
…………………………………………………………………………………………………
【人物介绍】:
春秋时期宋国重臣,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绝世猛将,天生神力据说可以徒手生裂狮虎,后因戏言愤而击杀主君宋闵公,一度把持朝政,最终败于公子御说之手,逃亡陈国后被设计灌醉,捕获,送回宋国遭“醢刑”而死。
…………………………………………………………………………………………………
【基本属性】:
文韬——52(30/100)【政治、文采、军谋、智慧等四项属性的平均值。】
武略——128(76/100)【武力、统帅、兵法等三项属性的平均值。】
才艺——72(52/100)【艺术、制作、杂艺等多种属性的平均值】
清廉——83
…………………………………………………………………………………………………
【特殊称号】:
绝世猛将——天生的豪勇之士,武力惊人的战场杀神,士兵们心中的定海神针,有时候甚至可以凭一己之力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非人存在
…………………………………………………………………………………………………
【天赋属性】:
勇冠三军——武力惊人的绝世猛将,成为军队首领时可令军队战斗力提高30%,同时大幅度降低敌方士气(具体效果依照情况不同有不同变化。)。
神力——通用被动技能,天赋异禀,板肋球筋,力拔山河,举重若轻,拥有此天赋者在力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成长率还是爆发率。
…………………………………………………………………………………………………
【个人技能】
咆哮——通用武将技,发出震人心神的吼声,令己方普通兵士战力提高,有效时间5秒,同时使敌方普通兵士陷入行动不能状态,有效时间1秒,冷却时间1200秒,发动前需要1。2秒准备时间,武将遭到攻击时可以瞬发,单挑时使用可令敌方陷入眩晕状态,时间与双方武力差有关。
挥戈反日——特殊武将技能,奇门戟法《吞云三十六式》中的三大绝招之一。逆天悍将者,伸手处可拿日月,奔腾间能缩千山,非天生神力兼且勇冠三军者不可为也。奋力挥舞手中武器,将一定范围内的敌人击飞,并对其造成极大的伤害。
断山斩:单体攻击,奇门戟法《吞云三十六式》中的三大绝招之一,招发有断山之威,无所不破无所不斩,无视一切防御,必中,2造成00%普通伤害。
…………………………………………………………………………………………………
【装备道具】:
青铜吞月戟:白银级道具,修长秀美的单面吞云戟,青铜工艺的巅峰制作。
属性:武力值8+,致命一击爆发率提高30%。
—————————————————————————————————————
作品相关 秦朝官制
秦国秦始皇赵政的政治体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灭六国完成统一后,秦始皇赵政'1''2'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历史上称为秦朝。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它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历朝沿袭,其监察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
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编辑本段'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官制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强大的君权以及对旧公族的特权的不断削弱,也是秦国最后取代在文化上优越的其他各国而统一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秦王赵政'3''4'称始皇帝后,建立了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等组成的中央政府,辅佐皇帝管理全国军政事务。
丞相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国丞相之设始于秦武王二年,是年设左、右丞相,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国,秦王赵政未亲政时,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置丞相昌平君,期间或左右二相并置、或设独相、或称相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制置丞相一人,以李斯为之,秦二世诛李斯后,以赵高为相。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
御史大夫
秦创置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通典。职官典二》:「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与战国时列国普遍设置的负责记录与档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国的御史专掌纠察百官,是中国古代专门监察官制度的发端。
御史大夫属官有两丞,一为御史丞,为大夫之副;一为御史中丞。其中御史中丞因为统领侍御史和诸郡监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纠弹百官,权力尤重。
九卿
九卿仰丞相政令,分掌国事。九卿之属有负责皇室事务的如奉常,有负责国家政务的如廷尉。
奉常
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通典。职官七》:「奉常,周为春官宗伯,掌邦礼,秦改奉常。」),银印青绶、秩中二千石(九卿皆同)。属官有负责宫廷音乐的太乐;负责太庙祭祀事务的太祝;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太宰(与周朝的太宰不同);负责管理巫医的太医;负责观察天时星象、兼皇家史官的太史;负责应皇帝诏命进行卜筮太卜。
郎中令
郎中令,掌殿中议论、宾赞、受奏事、宫廷宿卫之事(《秦会要》:及主诸郎之在殿中侍卫,故曰郎中令)。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
大夫
大夫,为专门的谏议官,无定员,有谏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等各类官称(《齐职仪》:秦置谏议大夫,掌议论,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
郎
郎,为待选之官,有评议国事的议郎、有陪侍皇帝车驾的中郎、侍郎等,无定员,除授常达千人之多。案《汉书。百官公卿表》,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秩比四百石,郎中秩比三百石。中郎分统于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郎中分统于车郎中将、户郎中将、骑郎中将。郎一般取自公卿等官僚子弟,一方面作为皇帝的扈从,一方面学习政务,是秦汉之际出仕的重要途径。
谒者
谒者,掌殿廷朝会礼仪、接受臣民章奏。置七十人,秩六百石。秦朝的谒者也常常作为朝廷的专使出外处理临时公事。
仆射
仆射,原为战车上的射手。秦朝则侍中、尚书、谒者、博士等官署皆置,为本署副长官,长官为令。《太平御览》卷二百零一:「秦汉之世,委政公卿,尚书之职,掌封奏,令赞文书,仆射主开闭,令不在,则仆射奏下其事。」
卫尉
卫尉,掌皇宫诸门屯兵。属官一巴士司马令,凡吏民上书、四方贡献、朝廷征召等,按法律要使用公家的车马,巴士司马令即掌其事;属官二卫士令,统领诸宫门卫兵。
太仆
太仆,本周朝官职,秦朝沿置,掌皇家车马。赵高出任郎中令之前任此职。
廷尉
廷尉,最高司法官。属官有廷尉丞。廷尉署有狱,称廷尉狱,大臣有罪则下廷尉狱。
典客
典客,掌诸侯与少数民族部族首领朝觐事务、接待诸郡县上计吏。属官有行人,备临时差遣远方。
宗正
宗正,又称宗令,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皇族宗室有罪,则绝其属籍。属官有宗正丞。
治粟内史
治粟内史,掌诸谷物、金玉之贮,相当于国库司库。属官有太仓令、太仓丞,掌国库中粮食的贮存;有平准令、平准丞,掌京师及诸郡物价。(《通典。职官八》)
少府
少府,掌皇帝私产,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属官有:。
御府令、御府丞,掌皇帝服饰织造与保管;。
尚冠令、尚冠丞,掌皇帝各种礼服所需的皇冠;。
尚衣令、尚衣丞,掌服侍皇帝更衣;。
尚食令、尚食丞,掌服侍皇帝饮食;。
尚沐令、尚沐丞,掌皇帝洗浴;。
尚席令、尚席丞,掌皇帝就寝用具;。
尚书令、尚书丞、尚书仆射,掌宫中文书发启、呈送皇帝;。
太官令、太官丞,掌烹调皇帝饮食;主御膳食;。
宦者令,掌宫中诸宦官;。
中书谒者令、中书谒者丞,掌内宫导引、接待、典仪等,以宦官充;。
太医令、太医丞,掌皇帝与后宫医药;。
都水长、都水丞,掌诸郡县水利事务,在各重要水系都派驻官署;。
乐府令、乐府丞,掌宫廷音乐的排练、演奏、/炫/书/网/整理,以及音乐艺人的管理;。
永巷令,掌后宫宦官、宫女的生活,以及宫人犯罪的惩处。
少府的这些属官中,尚书、中书谒者两个官署对后世各个朝代的政制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馀诸「尚」后转为女官。
'编辑本段'警卫、侍从与宫官
中尉
中尉,掌京师治安、兼管消防,是京城的卫戍长官。中尉署有丞、左右中侯、千牛等官佐。属官有武库令、武库丞,掌军器制造、贮存;有静室令,皇帝出巡时负责担任清道夫。
将作少府
将作少府,掌皇宫等公共建筑事务,本署有两丞,左右中侯。属官有石室令、东园主章令、主章长、左校令、右校令、前校令、后校令、中校令。石室掌建筑石料、东园主章令掌木匠、主章长掌伐大木、五校掌营建。五校所属多为刑徒。
典属国
典属国,专掌召抚西南诸夷。
主爵中尉
主爵中尉,掌诸侯以下诸爵的封赠及宾客祭祀飨食等事务。
中常侍
中常侍,侍从皇帝左右,备皇帝顾问,可以经常出入皇宫禁地,汉朝为宦官职务。
给事中
给事中,职掌同中常侍,位次之。
詹事
詹事,太子卿,掌太子家,统领太子宫臣,秩二千石,詹事丞副之。属官有:。
太子家令,掌太子家刑罚、饮食、仓储、奴婢等事;。
太子率更令,掌漏刻、礼乐等;。
卫率,掌太子侍卫;。
中庶子,侍从太子;。
太子舍人,掌太子文书;。
太子洗马,太子出,则洗马为前驱;。
少庶子,掌太子诸庶务;。
太子仆,掌太子家车马。
秦朝虽然详细设置了太子宫官,但确未正式册立过太子。
皇后诸卿。
将行,掌皇后礼仪。
皇后卫尉,掌皇后卫队。
皇后少府,掌皇后私人事务。
皇后少仆,掌皇后车马。
'编辑本段'武将官制
太尉
太尉为最高武职,统领诸军,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免与考核。太尉在战国时期的晋、赵等国也有设置,职掌相类。秦朝的太尉职务与汉朝的太尉相当,但不列于三公,地位较低,与卿相若。
护军都尉
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掌禁军,参与武将的选补事务,遇将军率军出征时,则驻该军监督军政。
将军
秦朝仿周朝制度,设置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上卿,率军镇守边郡。
另置上将军、将军,为临时职务,有大征伐时选武将出任,军还即撤任。
'编辑本段'地方官制
战国时期诸侯国普遍施行郡县制度,秦国设县始自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变法。秦始皇二十六年,正式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咸阳是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位同九卿,得参与朝政。内史属官有:。
都水长、都水丞,掌水利;。
铁官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