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超级战神
器投降。
这一场战斗,守城的两万赵军伤亡五千,剩下的全部成了俘虏,守将扈辄被项羽生擒后拒不投降,被秦武关押了起来。
野城之战结束后,秦武停下了进攻的脚步,自己亲率五万人坐镇野城,项羽则和冯劫一起,押送着一万五千人的赵军战俘和扈辄赶往大邱城。
在秦武坐守野城待命的时候,白起、西乞术、蒙恬、王龁四名*级历史名将,率领十五万大军,一齐对掌控在赵军手中的四座上党城池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进攻。
不过在赵奢、廉颇等人构筑的坚垒下,秦军的强攻屡次失利,折损了好些兵将,最后白起不得不重整兵势,并且不停派出信使,催促秦武赶快配合秦军进攻,不要在一旁观望。
五天后,将战俘送回大邱城之后,汇合项羽带回来的三万大军,留下五千人和鱼叟坐镇野城,秦武率领七万五千武军继续出征,兵指壶关城。
第二卷 爆菊大队 第两百八十一章 反秦九国联军
第两百八十一章反秦九国联军
壶关城是由赵国名将廉颇坐镇的坚城,已经防守住了秦军的无数次猛攻。(霸气书库)但是今天,这座坚城的情况看起来就不是很妙了。
百里视、王龁、秦武、项羽四名拥有*级实力的名将,分别进攻壶关城的四面城门。秦国还要白乙丙、李信、王陵、于浊泽等B级名将,武军则有西乞术、鱼叟、冯劫等B级名将,武秦联军的阵容方面称得上群星闪耀。
廉颇受得了一面城门,却受不住其他的三面城门,壶关城坚守了两天之后,廉颇便在后方闻讯,迅速赶来支援的三万赵军的救援下,突围杀出了壶关城。
但作为突围的代价,守城的五万赵军伤亡两万,救援的三万魏军伤亡一万,可谓是伤筋动骨。而攻城的武秦联军,加起来的伤亡不过一万五千人,还保存着完整的实力。
壶关城沦陷之后,百里视和王龁继续追击败逃的廉颇,而秦武自引军去攻赵奢坐镇的长治城。
得到壶关城沦陷,秦武引军来攻的消息,赵奢无奈,不得不弃城而逃,上党的局势完全偏向到了武秦联军一方。
“秦将军,武军与我赵国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昔日秦将蒙恬猛攻将军坐镇的野城时,是我国的支援帮助将军渡过了危机,为何今日要以怨报德,与昔日的敌人秦军联合起来攻我赵国?”
壶关城、长治城相继沦陷之后,在继续进军的途中扎营的时候,突然有一名赵国使者前来求见,并且在主帅营帐内如此对秦武道。
“赵国对我秦某之恩,他日必报,但上党乃韩王安封赐与我的土地,今赵军盘踞其上,秦某自然要将尔等驱逐出去。如果赵军愿意让出上党之地,秦某自然会下令停止进攻。”
面对赵国使者,秦武道。
“既然如此,秦国乃虎狼之辈,与之同谋,恐被反噬,为何不与我赵军联合,而是退而求其次的与敌人合作呢?”
赵国使者继续问道。
“与谁合作是我的选择,这一点贵使就不必多问了,请回吧。”
秦武笑着请走了赵国使者。
秦国方面显然也知道赵国使者来找过秦武的事,百里视派人过来问了一下交谈的过程,秦武据实回答。
没过几天,被请走的赵国使者去而复返。
“秦将军,我军廉颇将军已向大王发出请求,希望与秦将军签订盟约,我国的条件是,承认上党乃是秦将军的领土,双方一起进攻秦国,等到将秦国驱逐出上党之后,我国自会退军,将上党让给将军。”
赵国使者道。
“朝秦暮楚并非智者所为,我不会与赵国签订盟约的,使者请回吧。”
一点也没有继续和赵国使者谈下去的意思,秦武很快将对方请了出去。
赵国提出的盟约遭到秦武的拒绝后,武秦两军的合作顿时又紧密了一些。而此时的赵国亦是非常的无奈,在上党这一片土地上损兵折将,却又什么也没得到。
想要抵抗武秦联军,赵国也必须寻求合作伙伴,但离上党近的只有魏、楚、韩、郑、卫、宋六国。
魏国刚刚在韩国吃了败仗,伤了一点元气,短时间内出兵再战的可能性不大。
而韩国现在的军力已经到了捉足见襟的地步了,勉强只能够维护国内的治安,根本就没有出战的兵力。
至于楚国,这倒有点可能,秦国之前一直是各诸侯国忌惮的西方豪强,而新近如彗星般闪耀崛起的秦武,能力之强,亦为众人所深深忌惮,于是,赵国向楚国发出了同盟请求。
至于郑、卫、宋三个中型诸侯国,郑国是楚国的从属国,卫国是魏国的从属国,宋国是倾向于齐国的中立国。
魏国不出战,卫国自然就没有出战的理由,楚国出战了,郑国为了防备相邻的宋国的进攻,即使能够出战,兵力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最后,赵国向魏、楚、韩、郑、卫、宋六国一齐发出了讨伐暴虐的秦国和秦武的盟约。
赵国的使者赶到六国,魏国并没有马上做出回应,静观大局。
而接到赵国的邀请后,韩王安和熊侧倒是颇有些意动。虽然韩王安将上党许给了秦武,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希望上党落在秦武的手上。
而且秦武与秦国联合,打的上党的赵军落花流水,这让韩王安和熊侧感觉到了恐惧和不安,于是纠结摇摆了一段时间之后,韩、楚两国同意了赵国的同盟邀请,一起讨伐秦武与秦国。
老大楚国同意了盟约,郑国自然也一起加入了反秦联军。
这边三个国家加入了反秦联军,静观大局的魏国也不再犹豫了,带着小弟卫国一起同意了盟约,加入了联军。
反秦联军成立之后,赵国马上宣布发兵30万,由平原君赵胜作为赵军主帅出征。
魏国宣布发兵二十万,由信陵君魏无忌作为魏军主帅。
楚国宣布出兵30万,由楚庄王之子公子熊侧作为主帅,春申君黄歇为副帅出征。
其次,韩国出兵两万,暴鸢任主将,参加反秦联军纯属打个酱油。卫国出兵五万,主将州吁。郑国同意出兵五万,以大夫祭足为主将。
反秦联军六国,合起来一共出兵92万,对外号称百万大军,同盟立誓之时,六国国君见到盟军的军势如此强盛,便将覆灭秦国和武军作为目标。
反秦联盟的建立,秦武的武军并没有固定的地盘,可以算是游击队,所以虽然有点压力,但是触动并不大。
而作为西方豪强之主的秦穆公,这一下却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秦国内部沉默酝酿了一阵之后,苏秦、张仪、魏冉和范睢,分别赶往燕、齐、越、吴四国,劝服四国一起加入反赵联盟,共抗反秦联盟的六国联军。
但令秦武和秦穆公感觉到惊愕的是,历史上众诸侯国同抗暴秦的剧情好像触发了一样。
历史上齐国虽然亲近秦国,但在前期,齐国和秦国作为一东一西的两个霸主国,相互之间是非常敌视和忌惮的。
历史上,齐国曾经掀起了一次反秦联军,同样是六国,只不过是齐、楚、赵、魏、韩、燕这六个国家。
而这次,齐国为了一举消灭秦国这个强敌,彰显己国的军威,在张仪的劝说下,非但没有加入反赵联盟,反而是加入了反秦联盟,宣布发兵三十万,以战国四公子的最后一位——孟尝君田文为主帅,讨伐暴秦。
宋、鲁两国响应大佬的号召,共同出兵十万,分别以华元和曹沫为主将出战。
吴国这时正在周王朝的东南角与越国对峙,因此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加入反秦联盟,也没有加入反赵联盟。
而燕国、中山国则骇于反秦联军的威势,选择了保持中立。
于是,因为齐国的加入,反秦联军的扩大到了九个国家,军队扩大到了一百二十二万人,对外号称一百五十万大军,赵、魏、韩、楚四国内,随处可见反秦联盟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向着西方前进。
一时间,周王朝内到处都是讨论反秦联盟与武秦联军大战的言论。迫于反秦联盟的军势,白起、百里视、王龁、蒙恬、秦武等人不得不从上党撤军,撤到函谷关后防御。
夏尾秋头的七月末,函谷关河外的广袤原野上,开始不分昼夜的过兵了。
骑兵、战车、重甲步兵,成方成阵的从刚刚收获过的田野隆隆推进。
满载辎重粮草的牛车则从所有的官修大道与田间小道,吱吱呀呀的碾了过来,不计其数的斥候游骑却是流星般的穿梭在原野色块之间。
烟尘弥漫,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号角呼应,方圆四五百里的地面上日夜滚动着隆隆沉雷,日夜飘散着呛人的土腥味儿。
旬日之间,三川原野上便扎起了连绵不断的各色军营。
这军营堪称史无前例的辽阔,从最西面曾经发生过蔺相如不畏秦王,护得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渑池要塞,到最东面历史上曾经聚起过十八路诸侯,吕布大战群英的虎牢关要塞。
从最北面的大河到最南面的汝水,东西三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举凡隘口要塞山水形胜等兵家必争之地,都驻扎了大片插着不同颜色与不同名号旌旗的军营。
兵马过万,铺天盖地。一百三十二万大军,军威又是何等之盛?
一出函谷关,但见满山遍野,旌旗营帐层层叠叠,寻常军马便是插翅也难飞过。
军队的数量太多,兵粮消耗便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一百三十二万大军的消耗,身为东道主的魏、韩、赵三国肯定是背不起的,于是众人提出了先由魏、韩、赵、楚先支付粮草,等到战后,齐、鲁等国再偿还的办法。
但是玩家知道这个办法的弊端,历史上第一次联兵攻秦的失败,便在于大军消耗太大,战斗旷日持久,供粮的诸侯国不堪重负的原因。
因此在九国玩家一起的努力之下,反秦联军各方的主帅、主将终于放弃了由中部诸侯国垫付粮草的办法,由各国自带粮草。
第二卷 爆菊大队 第两百八十二章 诸将请战
第两百八十二章诸将请战
各国同意自运粮草,如此一来,周王朝内各国的牛车、民伕便都是十来万,各城各县都在筹集粮草,声势当真惊人。(霸气书库)
自带粮草还如此利落,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各国都不约而同的觉得这次攻秦的时机绝佳。
虽然秦国国内并没有什么动荡,但秦国出兵上党,损兵折将不说,没得到一分好处,还惹恼了周王朝最强诸侯国之一的赵国。
更兼韩国被秦武打的实力降至谷底,楚国将韩国收为小弟,然后害怕小弟被秦武这个恶霸和秦国这个恶邻欺负,又有心打击一下隐隐有着最强诸侯国之名的秦国一下,枪打出头鸟就是这个道理。
魏国是长期和秦国竞争作战,积怨已久,又在秦武手上吃了大亏,想要找回场子。在大势之下,加入反秦联盟自然是顺势而为了。
齐国作为东方霸主,看不惯西方霸主,同时过来凑凑热闹,落井下石,去给秦国一下重击,这也非常合理。
这才有了今天的反秦联盟。
一百三十二万九国联军,再加上杂兵,运送兵粮的民伕,合起来人数在两百万到三百万之间。而想要进攻秦国的空间有限,如此一来,这次出兵攻秦便要分出主次顺次。
按照魏无忌、廉颇、赵奢的谋划,此次九国大军应以大伓山虎牢关为大本营四面集结,虽然距函谷关三百余里,但却有利于大军展开推进。
不过等到与各国主将通气时,并没有得到多少赞同,都说阵势过分靠后,不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大战气势。
尤其是魏国大将,B级历史名将新垣衍,与楚国大将项燕最为激烈,坚执主张直接推进到函谷关外扎营,灭秦志气,扬我军威
“秦国兵微将寡,此时不进,更待何时?汝等畏缩,我赵军便进驻渑池”
赵国大将司马尚也赳赳高声道。
一片激昂慷慨,信陵君魏无忌与廉颇、赵奢也是无奈,便由着本来就无甚主见的韩国大将暴鸢与魏、赵、楚三国大将在吵吵嚷嚷中分派了驻扎序列。
赵国作为反秦联盟的兴起者,自当身先士卒,三十万大军任前军,驻扎渑池,距函谷关仅有三十余里;楚、韩、魏、卫、郑五国六十二万大军任中军接应,扎在宜阳城外的洛水北岸原野,距前军三十余里。
齐军、鲁军、宋军共四十万,任后军,驻扎洛阳郊野虎牢关的伊阙山口,距前军百里之遥。
这一番分派,从大军态势看,无疑对函谷关形成了三面包围。
赵军正面对敌,楚魏等五国主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