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不晓得费了多少心思,一点用也没有。”
郑言庆开始感觉头疼了。
若只是为了一些风言风语,以姑姑的性子,应该不太可能对裴世矩如此态度吧。
难道说,还有别的想法。
两人穿过夹道,在后宅的小径中穿行,很快就来到了一座独立的小楼门外。
门口,两个婢女迎上前来,拦住了阿德的去路。
“老管家,您有什么事吗?”
阿德说:“去传告一声,就说正俗坊的郑公子来了,求大娘子一见。”
“郑公子?”婢女看了言庆一眼,点点头,而后轻声道:“老管家,通禀倒是可以,可大娘子见不见,小婢也做不得主。请两位在此稍候,小婢立刻去通报。”
小楼里,似乎光线很暗。
站在楼下向上看,二楼的窗户里,似乎没有人。
小婢进去之后,许久没有出来。郑言庆抬头看去,却隐隐约约发现,那窗口似有人影闪动。他知道,那一定是裴淑英从楼上往外看。犹豫了一下,他突然大声叫道:“姑姑,我是小妖啊!”
“嘘,郑公子,请不要喧哗。”
婢女吓了一跳,连忙上前阻止。
哪知郑言庆根本不理睬她,依旧对楼上喊道:“姑姑,事情是我做的,与裴公无关。
我只是气不过……姑姑,您若是对我不满,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可古佛青灯,绝不是解脱之道。”
“小妖!”
从楼上,传来幽幽的声音,正是裴淑英开口。
“你回去吧……姑姑没有怪你,只是心里有些乱。
让姑姑静一静,事情过去了,自然就好了。你莫要再来了,我听说大将军故去了,你这段时间一定很忙。回去吧,好好歇着,别累坏了身子,姑姑也就放心了。”
婢女惊讶的看着郑言庆,眼中充满了好奇之色。
“可是……”
“没有可是,你快点走吧,否则姑姑可就要生气了。”
“那,姑姑保重,我先回去,等忙完了师父的事情,我再来探望姑姑……还有啊,不许出家。姑姑若还是出家的话,那我就去白马寺,和姑姑一起出家。”
小楼上,没了声息。
阿德带着郑言庆离开,在路上说:“这是近几天来,大娘子说话最多的一次。”
而郑言庆却眉头紧锁。
从那幽幽的言语中,他依稀,猜测到了一点裴淑英的心思。
姑姑连见他一面都不肯,莫非是……
若真的如他所猜测的那种情况,他又该如何解决才好?
第二卷 弥勒净土血莲台 第077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
裴淑英根本不与言庆见面。裴世矩也是无可奈何。
他实在想不明白,他这个从小倔强,喜欢和他对着干的女儿,这次究竟是何故?
不过,与此前不同的是,其他人前来,裴淑英连话都不说,只让婢女阻拦。
而这一次,她至少站出来说话。在裴世矩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好兆头。至少证明了,言庆与其他人不一样。既然有效果,裴世矩多多少少,又看到了些许希望。
他叮嘱言庆,时常来府中坐坐,就算是不能与裴淑英见面,能隔着小楼说说话,劝解一番也是好事。可言庆却知道,这一次裴淑英开口了,只怕是因为没有任何防备的缘故。若下一次再过来,裴淑英还会不会开口?言庆心里实无把握。
回家之后,小念已烧好了汤池。
郑言庆把全身浸泡在池水中。池水很烫。但也极大的舒缓了他这一段时间来,烦躁的心情。一整日的忙碌,让他着实疲惫。坐在汤池里,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直到小念急促的敲门声,把言庆从半梦半醒之间唤醒。
他擦干身子,换上一身衣服,走出了汤屋。
“少爷,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郑言庆摇摇头,“我没有胃口……小念,你把饭菜收拾好,我很累,先去歇息。”
疲乏的人,疲乏到一个极致的时候,往往会失去胃口。
小念见郑言庆那憔悴的模样,也是一阵心疼。于是忙不迭去给郑言庆铺好床榻,伺候着郑言庆睡下,这才离开。可小念前脚刚走,郑言庆就睁开了眼睛。他的确是很累,很想睡觉。不知道为什么,躺在床榻上以后,那困意却一下子不见了。
已过了子夜,依稀可以听到穿行在坊间的更卒,敲响了一更的梆子。
空空空,寂寥的声音,在夜色中,更显出几分莫名的孤寂。
言庆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干脆一下子坐起来,披上了衣服,走到火塘子旁边。
塘火并不是很旺,不过在火塘子上的铁网,却呈现出红彤彤的色泽。
言庆没有点燃烛火,而是坐在火塘子旁边,从一旁的炭盆里夹出几块炭,扔进火塘子里。用拨火的铁钎子,轻轻拨动塘火。加入炭后的塘火,变得红通许多。
长孙晟的病故,将会给言庆带来什么影响?
此前他忙忙碌碌,一直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
此刻,他清闲下来,却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长孙晟病故,也就代表着言庆身后的一座靠山,轰然倒塌。他的日子,将会发生一些变化,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顺心。
不过,他的年纪还小,应该不会有人刻意的去针对他。
言庆倒是不担心这个问题。
长孙晟虽然走了,可是他手中还有一些可以使用的牌。房彦谦圣眷正隆。估计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倒台;裴世矩也会在关键时候帮他一把,只为昔日他曾说出了裴世矩的心情。然而,不管是房彦谦还是裴世矩,终究不会像长孙晟那样管用。
他是长孙晟的弟子,身上有着很深的霹雳堂烙印。
所以不管言庆出了什么事,长孙晟都可以无条件的去帮助他。
而房彦谦和裴世矩,都不可能这样……
这洛阳城里,大鳄无数。
言庆虽说有些关系,却很难有大作用。李基远在姑臧,那的确是一个会无条件帮助他的人,但距离太远。李基不在,与郑言庆有过联系的窦威和窦奉节,一个在长安,一个去了蜀中,都无法给予他太多帮助。窦贤虽然在洛阳,可终究没见过面,郑言庆也不好冒然打搅……至于郑家,如今能给予他的帮助,恐怕更少。
这么一盘算,言庆发现,他手里的牌,好像并不多。
以前长孙晟活着时,那手里一抓一大把的好牌。可是现在,这可用的牌,真不算多。
那么接下来,他会面临什么状况呢?
郑言庆认真的盘算了一下,感觉他如果继续留在洛阳的话,很可能要面临危险。
天晓得,什么时候杨广发了疯。会不会要他随行,前往江都?
要不,去长安?
郑言庆刚生出这个念头,旋即有掐灭了。
长安那边的状况,未必会比洛阳好……
关陇贵族之间的斗争,也很激烈。他这时候去长安,弄不好就落得个粉身碎骨的结局。
所以,长安、洛阳还有江都,郑言庆都不太想去。
加之他还要设法送朵朵去蜀中,这让他感到很为难。没有足够的借口,他如何前往蜀中?
唔,其实蜀中,倒是个安稳的去处。
郑言庆开始盘算着,用什么借口护送朵朵去蜀中好呢?
干脆写封书信给窦奉节……若是窦奉节邀请,他岂不是就有了借口吗?
郑言庆觉得,这是他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不过朵朵的事情结束了,还有裴淑英的事情。他隐隐觉得,裴淑英好像也觉察到了,他二人之间的那种古怪情感。
似母子不是母子,不是情人,却又似情人。
估计,她就是在为这件事情而苦恼吧。
毕竟里面牵扯到了一层伦理道德。特别是言庆杀了李德武之后,让裴淑英更加慌乱。
她要出家。并不是怪罪言庆杀了李德武,也不是为了那坊间的流言蜚语。
更多的,恐怕是不知道该如何与郑言庆面对。毕竟言庆的年纪,在这个时代都可以做她的儿子。裴淑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所以才……
大致上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郑言庆也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他有四十岁人的心境,却偏偏是个十一岁孩童的身体。
他喜欢裴淑英这种成熟的女人,但却又牵扯到了一个很禁忌的话题。
呆呆坐在火塘子边上,郑言庆脑子里空荡荡的。突然,他站起身来。走到书案旁点燃蜡烛,然后铺开一张白纸,磨好了墨,提起笔来,却又凝住了。如果这么做,只可能两个结果:一是裴淑英打消出家的念头;二是裴淑英,永远不理他。
言庆把毛笔,又放在了笔架上。
双手用力的搓揉面孔,想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自己镇静下来。
提起笔,又放下;放下笔,又提起……如此反复好多次,不知不觉,已过三更。
罢了,拼一下吧。
郑言庆狠下心,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一首五言绝句。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写完之后,言庆深吸一口气,吹干了墨迹,然后将信放进了一个信封里,滴上火漆,盖上了印章。
死也要死个明白,这样子躲躲藏藏,不管是对他,还是裴淑英,其实都是一种折磨。
天亮以后,郑言庆要赶去霹雳堂。
他让沈光把信送到裴府,然后就带着雄大海匆匆离去。
又是一日私忌。
不过气氛与昨日相比,似乎变得有些不太一样。长孙恒安母子,竟然与高夫人并肩跪坐。
而高夫人虽然没说什么,脸上的不快之色,已溢于言表。
看得出来,长孙恒安有点不安分。长孙顺德和长孙行操。一个是不理,一个是不敢问。
郑言庆有心去说两句,可这是人家的家事。
长孙顺德不开口,高夫人不说话,郑言庆也不好插嘴。
回到家,已是戌时。
沈光把一封书信交给郑言庆,说是裴淑英所书。
言庆沐浴后,吃罢了饭,独自在书房中,打开裴淑英的回书。
同样是一首五言,字迹娟秀,却颇具笔力。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距君咫尺,君隔我天涯。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言庆啊,你的心思我已知道,其实我亦如此。只是,我们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还是熄了这念头,各自寻找各自的生活吧。
裴淑英的回答,让郑言庆呆坐于书案前,久久无语。
姑姑这是在拒绝我吗?
言庆又是一整夜未能睡好……
第二天,他出门之前,又写了一封信。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姑姑,不管你怎么想,我的心意不变。
言庆用了汉乐府的《上邪》,来表达他的心情。也只有这首诗歌,才能表达。
至于裴淑英会怎么去想,郑言庆已经不再考虑。
昔年,杨过和小龙女在南宋那种礼教大防的社会,可以不惧人言,不畏伦理。
而这年头,他又有何惧哉?
出门前,他再次让沈光把书信送去裴府。
朵朵和小念对此都颇为好奇,可是又不敢询问。
当晚,沈光回来了。
郑言庆拉着他问道:“姑姑的回信呢?”
沈光摇摇头,“大娘子没有回书。”
“那可说了什么?”
“也没有……我根本就没见到大娘子。哦,她的婢女倒是对我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大娘子让你回去。”
“啊?”
“就是没有回书,没有口信,让我走……公子啊,你究竟再搞什么名堂?有什么事情,不能去和大娘子说吗?今天那小丫鬟看我的眼神儿,好像有点不对付。”
郑言庆哦了一声,就回了书房。
裴淑英不回书,是什么意思?
言庆想了一晚上,也没能想出个头绪。
于是第二天,他又让沈光去裴府送信。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一天,裴淑英还是没有回信。
但却让丫鬟传了一句话:不知所谓,勿再赋诗。
郑言庆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不怕不知所谓,只怕你没个说法。只要你有了说法,我总有办法让你知道所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好吧,你不让我赋诗,那我就填词好了。郑言庆把书信装好,交给沈光,送往裴府。
一眨眼,私忌五日。
长孙恒安表现的越发露骨,似乎大有要掌控霹雳堂大权的意思。
郑言庆实在看不过去,忍不住站出来说了两句,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