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俱罗,一年的俸禄加起来,才两千贯而已。三万贯,等同于鱼俱罗十年俸禄。
郑言庆暗自咋舌,同时也暗自小心。
莫非,杨玄感此时已动了反意?
“把这些东西,全都收起来。”
郑言庆吩咐完毕,又把沈光拉到一旁:“你立刻去绿柳观,把礼单呈给姑姑,请她酌情处置。”
这种时候,他可以信赖的人不多。
唯一能够信赖的,莫过于绿柳观中的裴淑英。
安排妥当之后,郑言庆又回到了郑世安的卧室。毛小念刚为郑世安擦过面,端着水正往外走。
一载过去,小念出落的越发水灵。
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脉脉含情,那婀娜身姿,凹凸有致。一袭翠绿长裙,更为她平添几分灵动之气。
四眼和细腰,匍匐在门口。
见郑言庆又回来,少不得兴奋的跑过去,和言庆亲热一番。
“爷爷在做什么?”
“等你!”
毛小念淡淡一笑,流露几分少女风情。
郑言庆点点头,拍了拍两头獒犬的脑袋,与毛小念轻声道:“你去绿柳观一趟,看姑姑那边,可有吩咐。”
“知道了……”
毛小念袅袅而去,背影动人。
昔日的黄毛小丫头,如今已要成熟了!
郑言庆心里感慨了一声,迈步走进卧室。郑世安,靠着被褥,正等着他过来,解释刚才的事情。
言庆没有过多的去解释杨玄感的事情。
这种事,不能乱说……更何况,即便是郑世安知道了,也不可能为他分担,反而平添忧虑。
郑言庆还是着重于郑家的事情。
他把郑宏毅的话,小心翼翼的告诉了郑世安。
郑世安听罢,却是沉默无语。
许久,他长叹一声,轻声道:“言庆儿,我知你心中是怎么想的。其实,我对郑家,何尝不感觉失望。只是这一辈子的期盼,到头来发现……言庆,你如今已经长大了。在外面跑了一年,有些事情,恐怕比爷爷看得更透彻。郑家既然如此薄情,那休怪咱爷们没有义气。
你就按照你想的去做!
不过,老太爷一家对咱们不差。虽则大公子当年……可后来,终归接受了咱们。这个情义,咱们得要记住。将来你若是飞黄腾达,莫要忘记就是。至于郑家的其他人,我都不认识。”
言下之意,他不会介意,郑言庆用什么手段,去打击郑家。
既然郑世安这么说了,郑言庆心里也就有了底儿。
“爷爷,孙儿定不忘您今日所说。”
“对了,你大锤子爷爷和老虎爷爷,这两天也该回来了。你出事的那些日子,多亏了他二人照应。等他们回来,你莫要忘记,好好感谢他们。”
雄大锤和王正,在年前回洛阳办事。
郑言庆回来这么久,还没有见过他两人。郑世安这一提醒,郑言庆也感觉颇为想念,连连点头。
又陪着郑世安说了一会儿闲话,郑世安有些乏了。
这就是他现在的问题,精神看上去很好,可是很容易疲乏。用中医的解释,他五行不全,肾气衰颓,以至于精力不济。早年间的受伤,到老了,终于表露出来。郑言庆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尽心尽力的照应。
服侍郑世安睡下之后,郑言庆坐在门外的门廊上,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一时间思绪有些混乱。
二征高句丽,他肯定不会再去!
杨广也未必会让他再去……此前他打了杨广的脸,杨广又怎可能再带上他?难不成要告诉世人,缺了他郑言庆,杨广就打不下高句丽吗?郑言庆越是不跟着过去,杨广怕是打得越狠。
所以,二征高句丽,与言庆无关。
倒是这个杨玄感的事情,颇让言庆头疼。
杨玄感是如何起兵,过程又是怎样?他实在记不太清楚了。反正,他知道杨玄感最后输了。
既然明知杨玄感会输,那么他,能从中赚取什么好处呢?
还有,到现在,他也未能和李二拉扯上关系。似乎除了老师李基之外,他和李家,再无关联。
三征高句丽,预示着大隋即将灭亡。
如果不能加快和李家的联络,和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拉上交情,那日后,岂不是要更加麻烦?
李世民,你丫如今,又在何处呢?
郑言庆一想到这个问题,忍不住轻轻挠头。
随之,脑海中又浮现出李基的身影:也不知老师如今,又在何方?
第三卷 将军百战碎铁衣 第069章 窦夫人求医
杨玄感突如其来的邀请。让郑言庆陡然增添了几分紧迫感。
留给他的时间,已不再充裕,而他今年,才刚过十五。十五岁的年纪,也许能出将入相,也许能功成名就。可是想要指点江山,却万无可能。试想,谁又会把自己的前程,交付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手中?那无疑是一种冒险!在如今的状况下,没有人会轻易冒这样的险。
如果郑言庆已经成丁;亦或者他是皇室子弟,说不得会生出野心。
可他只是一个豪门旁支,如今可能连那个豪门的背景,也要消失。这种情况下,谁会相信他?
总不成虎躯一振,四方猛将智士纷纷来投。
这年月,谁都不傻。古人的心思,未必如后世那般想的单纯。事实上,历朝历代的更迭,又有哪一次,不是充满了阴谋和鲜血?即便郑言庆前世,曾在仕途上历练多年。也不敢小觑天下人。
他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的经营,小心翼翼的规划。
与郑家脱离关系,也是情非得已。言庆很清楚,以他的出身,想要进入郑家的核心圈子,困难重重。既然进入不得,而他又不愿意一辈子为郑家做嫁衣,那只有借机,从郑家脱离。
钱帛,言庆倒是没有后顾之忧。
雄记铁铺,以及和安远堂合作的生意,包括与吴县张氏的交易,可以保证他,能日进斗金。
他目前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能与李阀,更进一步。
单纯依靠他和李基的师生情谊,在言庆眼中,远远不足。这人情说起来最重,可实际上也最淡,最没有保证。贾家楼四十六友结拜,号称要同年同月同日死,歃血为盟,何等隆重?可结果呢,大难临头,各自飞……为了彼此的利益,到头落得个刀兵相见。是自相残杀。
所以,郑言庆不会把未来,完全托付在别人的手中。
想要逍遥快活,就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抱李二的大腿,总要有能够让李二看重他的力量吧。
可现在,他的力量并不充足。
两天之后,雄大锤和王正,与窦孝文的家人,结伴而来。
窦孝文有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大。父亲在四年前故去,只有一个老母亲在世。家境倒也不差,毕竟是得了窦威的提点,倒也无需为温饱担心。但窦孝文故去,对于一家老小的打击极大。以至于三弟窦孝章不得不从学堂里中途退出,四弟窦孝贤、五弟窦孝礼、幼弟窦孝贞年纪都还小,当不得大用处。倒是窦孝文的二弟窦孝武,年十七岁,身形魁梧,颇有雄姿。
本来窦孝武也准备从军,但年纪不够,只得作罢。
听闻郑言庆要他们一家过来。窦孝武一开始很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随家人一同前来巩县。
在窦家,他想要出人头地,并不容易。
毕竟窦家村那么多人,他又是个旁支,想要得窦家看重,也需要机缘。就如同当年窦孝文,若非和郑言庆他们一起,打了一场鞠战,也未必能被窦威看重。窦孝文死了,窦威也不复入仕。给窦孝文一家些许补偿,每个月能拿个月例已是仁至义尽,想要出头,绝非易事。
思来想去,窦孝武觉得,倒不如去巩县。至少郑言庆是当今名士,即便白身,也不是他一个土包子可以比拟。哥哥与言庆又是袍泽,交情肯定深厚。跟着言庆,似乎更有前途。
而事实上,也正如窦孝武所猜想一般。
郑言庆对他们一家老小,极为关照。不仅在宅中拨出了一个独立的院子,让他们一家安心居住。又得知孝章中途退学,极为不忍,在巩县的村学中,安排孝章继续读书,并承诺将来,若孝章还想继续求学。他会设法,送孝章入县学。土包子想进县学,可不是容易的事。不过对于郑言庆来说,并不算难。以他在士林中的声名,保荐一人入学,简直是易如反掌。
说不定,县学还要求着他来保荐……
不过,这都不重要。
当窦孝武看见那元从虎卫,一身戎装,盔甲鲜明的威武模样,顿时大为羡慕。
郑言庆听了他的恳求,不免有些犹豫。思忖许久后,决定让孝武先随着虎卫训练,日后若能通过考验,才能正式加入。在郑府,元从虎卫地位颇高。不仅仅是郑言庆的亲随扈从,而且又是随郑言庆一同在高句丽出生入死过的袍泽,待遇自然不一样。郑言庆一时间,还不准备扩充虎卫人数,所以窦孝武只能以编外人员,参与其中。可即便如此,窦孝武也格外开心。
这至少证明,郑言庆是一个极其念旧的人!
安顿好窦孝文一家之后。郑言庆又密令沈光,设法召集人手,暗中监视郑家。
郑家失势,但对于言庆来说,依旧是一头庞然大物,不能掉以轻心。沈光江湖出身,三教九流皆有门路,从目前而言,最为合适。监察天下,沈光没那个本事,郑言庆也没有那个想法。
可想要监控住郑家。却不是难事。
郑家人口众多,七房直系多达数百人。从者逾千人,可谓鱼龙混杂。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和郑世安一样忠心耿耿。郑言庆也无需探知什么机密,只要了解一个大概足矣。
在和郑世安商议过后,郑世安说出了几个郑家的软肋。
若说对郑家的了解,也许在没有人能比郑世安更加清楚。六代服侍郑家,他更是从小为郑家操劳。郑世安说起来,曾服侍过三代人。从郑伟到郑大仕,从郑大仕到郑仁基,虽仅止于安远堂一房,可是对整个郑家,却了然于胸。
“要想了解郑家举措,单凭那些外围的家人,可能性不大。”
郑世安靠在被褥上,语气颇有些黯然。
为郑家服务了一辈子,没想到临老了,却要小心提防。这心里面,却不是一个滋味,可又不得不做。
“大公子那边,虽说与我们亲近,却也不能不防。
安远堂内堂管事郑世方,比我小十五岁,也算是一个元老。只是这个人嗜赌如命,在外面欠了一屁股的债。他又不敢告诉别人,所以时常会从家里拿出些物品周转……你可着人与他联络,只要是不牵扯安远堂存亡之事,他一定会向你低头。当然了,你要给他些周转才行。
著经堂那边,我记得郑大老爷在和风坊有一个相好。
你也知道,那著经堂的大奶奶是个什么秉性,郑大老爷一直瞒着,不敢让人知晓。不过他对那相好却是极好,还有个小儿子,名叫郑安同……你应该知道这个人,是著经堂外门管事。
他可以自由出入郑大老爷的书房,偏偏又是个好色如命的主儿。可让老沈。由此入手。”
郑世安把郑家七房大大小小的破绽,说的是一清二楚。
郑言庆也不禁暗自咋舌,没想到祖父手中,竟掌握这许多的秘密。如果把这些秘密告诉那些对郑家居心叵测的人,郑家凶多吉少。
和郑世安商议过后,郑言庆立刻命沈光下去安排。
眼见惊蛰将至,隋炀帝杨广再次下诏,要二征高句丽。
不过这一次,和郑言庆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各大世胄也保持了沉默,不再派遣宗团参战……
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各路兵马,纷纷开始行动。
但在洛水河畔,却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郑言庆带着毛小念和沈光,牵着四眼和细腰,施施然,出门而去。
由于被杨广下诏幽居巩县,言庆的活动范围并不广,只能在巩县治下周遭。然则巩县周遭,却有无数好去处。东面有霍山,北面是洛水,更有北魏石窟,和无数处风景如画的景致。
正逢管城县令房玄龄前往偃师,途径巩县。
郑言庆当然要好生招待一番,与房玄龄相约,在嵩阴相聚。
嵩阴,位于中岳嵩山北麓,少室山峻极峰西侧。北魏孝文帝时,京兆王元太兴就埋葬于这里,故而俗称墓坡(今名卧龙坡)。受嵩山大断层的影响,峰南壁立千仞,峰北坡度舒缓。
南侧是峰峦突兀峻峭,象形奇石栩栩如生。
而北坡则是林木交枝接叶,松柏共翠遮天蔽日。
整个嵩阴地区,皆是山高奇峻景致。飞瀑池潭四布,林茂草密,花美水秀,云缭雾绕,气象万千。
郑言庆抵达嵩阴时,房玄龄已等候多时。
随同房玄龄一同前来的,还有徐世绩。只不过徐世绩现在已不再是管城兵曹的职务,经房乔提拔,荣升县尉之职,执掌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