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这里面,除四书之外,还有一部《六艺》和《马槊谱》。我知道你习练武艺,这《马槊谱》想必也适合于你。《六艺》也名六韬,盖取天下及军旅之事,也许你会喜欢。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四书不通,不可学六艺,你能不能向我保证?”
言庆听闻一怔。
四书不通,不得问六艺。也就是说,没有学明白四书之前,不可以接触这本六艺。
《六艺》后世无名,可六韬却极有名气。
相传这是姜太公姜尚所著,汉初张良得黄石公所授的,也正是《六韬》。
“老师,这是留侯《六韬》吗?”
李基一怔,旋即明白了言庆的意思,于是笑道:“让你莫要整日编造故事,你偏偏不肯听。怎可以把野史做经史来用?这《六艺》出于儒家学说,在《国史》之中也有记载。只不过后来人因留侯之名,改称为六韬,你可别把真假混淆了。”
野史误人啊!
言庆心中暗叫一声,挠挠头笑了。
“老师,那今日我们讲什么?”
李基靠着门廊栏杆,喝了一口杨梅汤,呵呵笑了起来。
“前些日子讲《三国》,想来你也乏了……今天我们就说点别的。恩,既然你和颜师古要打赌,那我们就从颜家的那部《家训》说起,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说穿了,也就是闲聊。
郑言庆连连点头,顺便换了一个姿势。
讲解经史时,李基总要求他正襟危坐,不能有半点懈怠。不过既然不说严肃话题,那么就可以随便一些。靠在墙上,言庆听李基谈天说地。李基的见闻很广博,似乎这世上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从塞北到江南,从巴蜀到东海,说些人情世故,讲些古怪风俗。这时间过的非常快,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酉时。
第一卷 麒麟阁上春还早 第075章 最后一课(中)
一坛子杨梅汤,被这师徒两人喝了个精光。
李基似乎很开心,而言庆也非常高兴。
分别时,李基把书袋系在青驴的背上,伸出手揉了揉言庆的脑袋瓜子。
“小妖,你最近风头有些盛了。”
“哦?”
李基轻声道:“你年纪小,又聪明,前些日子吃了些亏,所以不免想要出一口气,这也没什么。只是要把握好尺度,当退则退,切莫一味的逞强。你最近的声名过于响亮,恐怕会遭人嫉妒……乃至于你们郑家那些老狐狸,也会感觉压力。子曰:过犹不及。这四个字,你必须要牢记在心。你如今还是求学问的年纪,有些风头不出也罢。”
话语中,带着浓浓的关切之意。
郑言庆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听李基说完,他心里也不由得暗自一惊……
自从他返回洛阳后,的确有点出风头了。
短短两个月,他先后盗用了贺知章的咏柳,于谦的石灰吟,还有元稹的离思三篇诗章。这许多诗章流传千年,自然是经过了时代的考验。他以未满弱冠之龄,做出这么多的诗章来,的确是有些过了。加上之前的清明和咏鹅,言庆感觉脸有些发烫。
李基笑了笑,也没有再说下去。
郑言庆一揖到地,“多谢先生提警,弟子险些失了方寸。”
“恩,少年气盛,这本没有什么了不得,你才情高绝,我这个做老师的,也很开心。但我希望你还是能静下心来,好好求学问。听说你那祖父的生意不错,想来也不会有生活之虞。既然如此,切莫再分心他处。”
“弟子牢记老师教诲。”
“好了,天也不早了,早些回去,路上多小心。”
此时的李基,说起话来不像是一个严格的老师,更像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郑言庆点了点头,跨上青驴,踏着斜阳的余晖,向龙门山行去……
看着言庆的背影渐行渐远,李基的眼圈一下子红了。
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来。但见从学舍围墙后,走出来一个人,赫然正是窦贤。
“九郎,该走了!”
“恩。”
窦贤手里提着一个包裹,身后两个家奴,牵着马走到李基的跟前。
“姐夫那边已经安排妥当,道玄大哥不日将出任夏州刺史。你到了统万镇,自会有人接待……这边的事情你只管放心,修治洛阳之事已经确定,叔父即将出任司隶台洛阳别驾,一定会照顾好言庆。将来若有机会,再想办法让你父子团聚。”
李基这时候的情绪有一些不稳,所以也没有说什么话。
“莫伏勒,这些日子多亏了你们的照顾,日后言庆就拜托你们了。我书房里的一应事物,都留给言庆吧……这里还有一封信,等明日言庆来时,交给他。”
李基说完,拱手向窦贤一礼。
窦贤点点头,摆手示意家奴牵马过来。
李基整了整衣衫,接过马缰绳,认镫搬鞍,翻身上马。
他骑在马上,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接过包裹,在原地打了几个圈,而后一拱手,拨马就走。
“沿途照顾好九爷,少一根头发,我要你们的性命。”
窦贤也觉得鼻子酸酸,厉声对家奴吩咐。
两个家奴连忙应声,各自翻身上马,追着李基而去。
总觉得今天老师有点古怪,似乎少了几分严厉,却多了几分慈祥。
言庆回到家的时候,天刚刚有些擦黑。
最近一段时间,郑世安挺忙的。随着新式的剪刀进入了世族门阀的家中,不少人也开始接受这种新生的事物。不得不说,改良后的剪刀,用起来的确是方便许多。
从最开始一天十几把剪刀,到后来几百把剪刀,雄记剪刀的生意是越来越好。
一些铁匠也盯上了这玩意儿,于是开始尝试仿造。
只是这种情况刚一出现,郑世安就立刻觉察到了……这年月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保障法,一件新生事物出现,必然会带动大规模的模仿。郑世安越发觉得言庆有先见之明。
从一开始,就拿定了品牌的主意。
虽然有仿制剪刀出现,可大多数人还是认准了雄记的那个大锤子标志。
所以,当言庆回到家的时候,郑世安还没有回来。
杜如晦正在竹楼里读书,听到动静探出头,一声大吼:“小妖,是不是该做饭了!”
合算着这位大老爷看了一天的书,居然还饿着肚子。
郑言庆抬头看去,颇有些无奈的说:“杜大哥,这厨房就在楼下,什么都有,你不会自己做吗?”
“不不不,所谓君子远庖厨,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郑言庆就觉得耳朵根子,开始嗡嗡叫响。
这厮发愤图强,的确是一件好事。可这整日里之乎者也的掉书袋,让他颇为头疼。
整一个大老爷嘛!
言庆也很无奈,把青驴系好,然后将书囊放回自己的住处。
挽起袖子,从厨房门口拾起几块木柴,劈成细条后,在厨房里生火。这样下去可不行,家里还真得要有人照顾着。如今雄记的生意这么红火,请个人倒也无妨。
言庆想到这里,决定等郑世安回来了,说说这件事。
郑家的家奴用不得,天晓得那个会是奸细?有些事情,还真不能让郑家的人知道。
言庆前世是北方长大,喜欢面食。
于是就在厨房里做手工面条,先揉面,擀面,再切成细条,下水烹煮。煮熟之后,用井水一过,配些槐叶做料,就成了一碗凉面。不过,隋唐时期没有味精之类的调料,相对清淡一些。好在家中有昨日剩下的乳酪饼,就着冷面别有滋味。
隋唐时期,冷面被称之为冷陶,是一种极为普遍的食物。
言庆这边刚做好,杜如晦就噌噌噌跑过来,端起一碗刚调好的冷面,大口的吃起来。
“杜大哥,你就算要读书,也不至于足不出户吧。这不远就有一个村子,里面什么都有。你出去走走,顺便也能吃饱肚子,何至于每天等我回来?”
“某家决意,要头悬梁锥刺股,书不读成,绝不出门。”
杜如晦信誓旦旦,一口冷面噎着,让他好半天才喘过气来。
丫噎死你算了……
这厮要在后世,就是一个宅男!
如果不是之前房玄龄的出现,言庆肯定会怀疑,这个杜如晦,是不是杜如晦呢?
“晚上我和爷爷说一下,看看能否请个帮工回来。”
“恩恩恩,这件事我早就想说了,快点找个人回来吧,要不然你不回来,尊翁又忙,我白天就得要靠着冷饼充饥……小妖啊,再给我盛一碗,你这手艺真不错。”
该!
言庆心里嘀咕了一句。
第一卷 麒麟阁上春还早 第076章 最后一课(下)
吃罢了饭,杜如晦和郑言庆坐在门廊上饮茶。
言庆自然又要承担起煎茶的责任,而杜如晦在一旁品头论足。
茶香,弥漫于林间。
月光从竹叶缝隙,洒在竹楼前的空地上,恍若一层朦胧轻霜。从龙门山吹来的风,摇曳着竹林摆动,发出沙沙声响。一时间,暑气尽消,令人感觉好不清爽。
这种纯粹的大自然,在后世怕难以找到。
言庆捧着茶碗,看着言庆景色,忍不住陶醉了……
“小妖,你和杜先生还没有休息啊。”
郑世安骑着一匹瘦马,回到了竹园。这还是他在洛阳马市上买来的牲口,用以代步。
好歹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了,整日里腿着来腿着去的,也不是个办法。
郑言庆连忙从茶釜中舀出来一碗茶水,递到了郑世安的手里。郑世安也不客气,就坐在门廊上,喝了一大口茶。
“爷爷,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恩,今天神武公府上来人,定制了二十套上品。
我在大锤子那边盯着把货做完,然后又送到了神武公府上,所以才回来晚了。”
“郑翁,看起来生意不错啊。”
郑世安点点头,“还好吧,上品礼盒不能再打制了,我是担心以后会受到影响。小妖啊,我今天在集市上看到有不少人防制咱们的剪刀,而且价格比咱们低十大钱呢。”
“哦?”
郑言庆闻听一怔,这就有价格竞争了。
“爷爷可看清楚,是什么人在贩卖吗?”
“恩,我粗略清查了一下,有差不多六家商铺。其中两家商铺看上去挺大的,好像是老崔家的产业。”
“崔家产业?”
“是啊,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崔家在后面唆使,但他们这样做,咱们的确是受了影响。今天只卖出去了二十把上品和五十把中品,下品却只卖出去了不到十把。以前,咱们一天至少能卖几百把下品,可是今天……小妖,你得想个法子,要不然这么下去的话,只怕会越来越难做。要不然,咱们也降价?”
“不可以!”
言庆连忙拒绝:“这样子的话,只怕收益会越来越少,弄不好是两败俱伤。再说了,如果那两家店铺后面,是清河崔氏出手,咱们赔不起,可他们却无所谓啊。”
杜如晦在一旁,掏了掏耳朵。
读书人嘛,对这种事情一向是不感冒。
如果不是言庆,杜如晦说不定就拂袖而去了。
言庆留意到了杜如晦的不耐烦,于是笑道:“爷爷,这件事先不着急,咱们看看再说。”
“恩,那就看看再说。”
郑言庆还真不怕这种没有半点技术含量的竞争,说穿了就是搅乱市场。前世这种价格战,看似很火热,到最后基本上都是两败俱伤。就以他前世主政的主管城市来说,中原商战也曾火热一时,成为全国的商战典范。可结果呢,十几年后,当年参与商战的商场,全都偃旗息鼓,或是倒闭,或是换了主人,没一个好下场。
所以,打价格战不是好主意,而且郑世安也打不起。
“忙了一天,我先去睡了。”
郑世安说着话,起身准备要走。
“爷爷,和你商量件事情。”
“什么事?”
“咱们这里,你不觉得有些冷清吗?这么大的地方,只咱们三个人。白天你和我都不在,就剩下杜大哥一个人在这里,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能不能,请个帮工?”
“这个嘛……”
郑世安复又坐下来,挠挠头,轻声道:“小妖啊,说起这件事,爷爷也想和你商量一下。”
“您说。”
郑世安轻轻咳嗽一声,“你还记得毛旺一家吗?”
言庆一蹙眉,“您是说,毛小八的爹妈?”
“是啊!”
“这个我当然记得。”
郑世安有些为难地说:“我今天看见他们一家了,挺惨的……他们被赶出田庄之后,一家人就在河堤边上搭了个棚子。毛旺的腿被打断了,至今仍没有痊愈。
大妞儿前些时候,跟着一个西域胡商跑了,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还拖着个残废。如今就靠着毛旺的女人,带着小丫四处乞讨,饥一顿饱一顿的,看着不成模样。我今天路过的时候,毛旺的女人还给我磕头,说是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