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别说书馆里的伙计了,就连拿着药酒跑回来的小洛浦先生,也站在门口呆呆发愣。
  “你们别打了?”
  裴翠云急得大声叫喊,可又走不得路,粉靥通红。
  就在这时,从书馆外走进来一个人,身形似电,眨眼来到了两人跟前,一只手抓住少年的肩膀,轻轻一抖,另一只手蓬的敲在了郑言庆的腿上,而后一把扣住了言庆的手笔。
  别看这动作简单,可效果却是出奇的惊人。
  言庆和少年一下子被分开来,旋即就见来人原地一转,郑言庆和少年噔噔噔向后退了十几步,才站稳了身形。
  “两位都是少年俊彦,当为世人表率,又为何在这圣贤之地大打出手,岂不是亵渎了诸位先贤吗?”
  一条腿麻木的没有半点感觉,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而被来人扣住的手臂,被他这么一推,使不出一点力气;少年的情况更惨,靠着墙壁才勉强站稳,因为来人刚才抓住他的肩膀抖了一下,好像把他全身的骨头架子都给抖的散开了似地。
  郑言庆半倚着楼梯扶手,抬头向来人看去。
  只见对方身高大约在175上下,体态清癯,面颊瘦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似乎有一种忧郁之气。一袭白袍,头顶束发金环,灰白色的头发披散在肩头。
  颌下无须,上唇有两撇非常性感的小胡子,乍一看颇有阳刚之气。
  可不知为什么,郑言庆总觉得这个人身上,好像有一点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怪异。
  他喘了一口气,沉声喝问:“你是谁?”
  “呵呵,有劳大名鼎鼎的半缘君相问,老夫不胜荣幸。
  老夫哈士奇,祖籍襄州,如今在洛阳城里做些小生意。两位都是少年俊彦,有什么误会说清楚也就是了……这里是洛浦书馆,两位这样子大打出手,实在是不雅观。”
  郑言庆说道:“又不是我挑起的事端,你问那个疯子。”
  “明明是你调戏我姐姐……”
  少年闻听,立刻怒声喝道。不过话只说到了一半,就见裴翠云冲过来,一把捂住了他的嘴巴。
  “小弟,你胡说什么?刚才是我扭到了脚,险些摔伤,幸亏郑公子出手相救,他是在为我疗伤。”
  “疗伤,可我看他握着你的脚……”
  “我都说过了,是疗伤……你没看见洛浦先生手里拿着药酒吗?”
  这时候,小洛浦先生总算是醒悟过来,拿着药酒连连摇晃,“裴小姐说的不错,郑公子是为她疗伤。”
  “哦……那他为什么不说清楚,肯定是心里有鬼。”
  郑言庆恼羞成怒,“你这人怎么这样颠倒黑白,你冲上来就打,可给我机会解释?”
  “可你要不是把我姐姐压在身下,我岂能动手?”
  这话,是越说越离谱了……
  门外看热闹的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原来半缘君是来这洛浦书馆与情人幽会啊!
  裴翠云羞得抬不起头,心里更恨不得把少年的嘴巴缝起来。
  什么叫捧着我的脚把玩?什么叫把我压在身下?
  “小弟,你再胡说,看我以后还带你出来?”
  郑言庆也是连连苦笑:哥苦心营造出来的清誉啊,被这小子嘴皮子一动,算是彻底毁了!
  哈士奇一旁听了,也不由得哑然失笑。
  “既然两位真的是误会,老夫却冒昧了……”
  说着话,他向郑言庆看过来,眼中却闪过了一道异样光彩,“没想到半缘君文采出众,竟然还练得一身好武艺。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定然会出人头地啊。”
  言庆这个时候,身子也已经恢复了知觉。
  他衣衫有些凌乱,闻听哈士奇说话,于是笑了笑,拱手道:“哈先生才是好武艺。”
  “过奖,过奖了!”
  说着,他拱了拱手,“今日能得遇两位少年俊彦,老夫实在是开心。只是老夫手头还有些事情,就先行告辞了,若有机会,再与两位相聚。”
  哈士奇转身往外走,郑言庆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这个哈士奇,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儿。气度相当不俗,绝非普通商人可以拥有……可他就是说不上来,哈士奇什么地方有古怪。
  “郑公子,翠云先告辞了!”
  裴翠云这时候也走上前来,与郑言庆道别。
  言庆连忙拱手,“裴小姐自便。”
  “嗯,今天多谢你相助之恩,我弟弟不懂事,你别记在心上,我代他向你道歉。”
  “啊,这个倒不必了。”
  “不,一定要的!”
  说完,裴翠云向言庆欠身一礼,然后一转身,冷冷的盯着少年,“裴行俨,还不过来向郑公子赔礼。”
  “那个……刚才是我鲁莽,没打伤你吧。”
  这厮是在道歉,还是挑衅?
  郑言庆哭笑不得,刚要开口,就见裴行俨扭过头,“姐姐,外面马车已经备好,咱们回去吧。”
  裴翠云很无奈的看了一眼裴行俨,然后又向言庆一礼,在裴行俨的搀扶下慢慢离去。
  “我这书馆啊!”
  小洛浦先生欲哭无泪的看着书馆中的一片狼藉,发出一声哀叹。
  言庆上前说:“先生莫要哀叹,今日是我的不是,有多少损失,我赔给你就是了。”
  “郑公子这说的什么话?这区区损失,我还受的起……不过,如果郑公子真的要赔嘛……呵呵,老夫也不要钱帛,只要郑公子同意让我把你那三国演义拓印成书就可以了。”
  “啊……”
  “如何?”小洛浦先生一脸期盼之色。
  郑言庆很想问他一句:这稿费怎么算呢?
  可这年头,有人愿意出你的书,那是对你的承认。稿费?这年月貌似还没这个说法。
  “这个嘛,让我想想。”
  郑言庆做出一副为难之色,然后突然问道:“对了,刚才那裴小姐,是什么来头?”
  “哦,河东裴氏东眷,裴双虎的后人。
  她父亲就是虎贲郎将裴仁基。那个小子是她的弟弟,名叫裴行俨,昨天才抵达洛阳。”
  第二卷 弥勒净土血莲台 第015章 李基来信
  怀揣三本珍贵的汉魏碑帖。郑言庆离开了洛阳。
  说起来,他如今可是乡下人,洛阳城中的喧嚣繁华并不能吸引他留恋,反倒是龙门山下的竹园,总让他难以割舍。午后的阳光很温暖,深秋的风,又带着些些凉意。他骑在青驴背上,悠悠然往竹园行去,只见田园之中,已呈现出萧条。
  隋炀帝营建新洛城,开掘大运河,的确是一件好事。
  但也不能否认,他很大程度上使得民力处于疲乏状态。大业初,河南尹治下差不多二十万户人家,近百万人口。可是才三年时间,一些地区的人口已出现不足。
  在繁华的洛阳城中,当然不会发现这种状况。
  可走出洛阳,看看那些开始荒芜的土地,就能感受到隋炀帝是在如何透支大隋朝的民力。
  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只能说杨广属于那种极端理想化的君主。
  这样的君主,往往会把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变成劳民伤财的坏事。原因无他,他们太理想化,太过于自大。隋炀帝死前仍拍着自己的脖子说:大好头颅谁可取之?岂不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
  言庆在心里叹了口气,脚后跟轻轻一磕青驴的肚子,那青驴立刻加快了速度……
  回到竹园时,三个老头子都在竹楼里休息。
  昨天晚上是一整夜没有休息好,如今总算是安稳下来。
  言庆把青驴交给毛旺,迈步往自己的住处走去。还没等他走进竹楼,就见毛小念走出来,身后还跟着四眼和细腰。
  “少爷,窦公子在楼上等了你快一天了。”
  “哦?”
  “他好像情绪不算太好,来了之后就在楼上看书,中午吃饭也没有下来。”
  言庆点点头,“好了,我知道了!”
  说着,他蹲下身子,就见细腰和四眼开心的跑过来,一下子跃入了郑言庆的怀中。
  “你帮着去准备一下晚饭,爷爷他们过一会可能就会醒了。”
  毛小念应了一声,一路小跑的走了。
  言庆抱着两头小獒走上竹楼,见窦奉节正在楼上发愣。虽然他手里捧着一卷书,可那书拿反了也不知道。呆呆的看着窗户外的竹子,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把小獒放在榻上,郑言庆走过去,一把将窦奉节手中的书抽了过来。
  “啊,言庆你回来了!”
  “发什么呆呢?”
  窦奉节脸一红,连忙摇头说:“我哪有发呆?”
  “书都拿反了。还说没有发呆……连小念都能看出你有心事,说吧,是什么事情?”
  窦奉节一副纠结的模样,欲言又止。
  这家伙总是如此,越是逼他的话,他就越是说不出话来。
  所以郑言庆也不催促,把书本放回书架。然后又从门后搬出来茶炉和茶釜,把茶碾子摆在正中间,取出茶叶,很认真的碾磨起来。就好像窦奉节,根本不在屋里。
  “奉节,下楼把水端上来,还有竹炭。”
  “哦!”
  窦奉节如像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站起身就往楼下走。走了两步,他又转回来,把一封信递给了郑言庆,“叔祖让我把这封信交给你。”
  “谁的信?”
  “我不清楚……”
  郑言庆放下茶碾子,接过了书信。目光扫了一眼,信封上空白,没有任何字迹。
  拆开信封,抖开了信瓤。
  郑言庆不看不要紧。一看却不由得身子一抖。
  信上的字迹,实在太熟悉了,正是出自李基的手笔。自从李基走了之后,就没有和言庆联系过。言庆也只打听到李基去了夏州,但具体是什么地方却不清楚。
  “言庆吾徒……”
  一如既往的字迹苍劲,郑言庆认真的看着书信。窦奉节从留下拎着一袋竹炭和一桶龙门山的泉水走上来。他也不说话,默默的用火折子把茶炉点燃,而后往茶釜中注入清水。把茶碾子拉到他的跟前,轻轻的碾茶,没有打搅郑言庆看信。
  三年了,他对煎茶的过程,熟记于心。
  郑言庆看罢书信,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信中的内容主要是询问他的学业,同时告诉他,已经为他选好了老师。而这个老师的人选,则让郑言庆感到万分惊讶。
  长孙晟?
  李基竟然能请出长孙晟来做他的老师?这能量……未免也太大了吧。
  如果李基请的人是今下的任何一个名士,哪怕是如同欧阳询之流,他也不会如此震惊。
  可是,他请得居然是长孙晟!
  长孙晟那是什么人?开皇以来,大隋朝有数的名将,特别再对突厥的斗争之中,几乎处处都有长孙晟留下的影子。要说起来,开皇年间的名将有很多。远的不说,就说刚死掉的杨素,还有被斩首的贺若弼,全都是拔尖儿的主儿。而长孙晟和这些人比起来,丝毫不逊色。甚至说,他比贺若弼杨素,更加多谋善战。
  李基在心中说:长孙晟此次随同皇帝出巡榆林。不成想在杨广照会了突厥可汗之后,突然旧疾复发。隋炀帝已下诏要长孙晟在返回洛阳后,出任淮阳太守之职,可是由于这旧疾发作,不得不中止任命。长孙晟将回洛阳休养身体,官拜右骁卫大将军的职务。右骁卫的主要职责,就是拱卫河洛地区的安宁,也就是说长孙晟此后会留驻洛阳。
  至于如何说服长孙晟,李基没有详细说明。
  郑言庆惊愕无比,拿着书信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自家这位老师的能量,也太大了吧!
  对长孙晟,言庆还是比较有好感。
  不仅仅是因为这位右骁卫大将军平时为人低调,也不是因为他打击突厥,功勋卓著。
  之所以会有好感,完全是当年宁长真屠戮言家村的时候,曾提过长孙晟的名字。
  言庆现在缺少什么?
  他不缺名气,缺少的是一个强有力的背景。
  郑家处于没落状态,安远堂又站错了队伍,郑大士卧病在床,郑仁基前途渺茫。
  窦家虽然实力雄厚,却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站出来帮助他。
  相比之下,长孙晟就显得格外合适。一来他深受隋炀帝的倚重,可以把整个河洛托付给长孙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待遇;二来长孙晟的出身虽比不上窦家,可也正因为这样,不会被太多人关注。
  比如现在窦家出面,说是要收言庆为弟子。
  那么在皇帝眼中,亦或者在各大门阀世族当中,就会产生出一种遐想,窦家和郑家联手了……这是各大世家,乃至于皇帝绝对无法忍受的事情。毕竟,一个世家大族的重新崛起,势必代表着昔日那些被其他世家分割的利益,都要还回去。
  那动作太大。影响也太大,会让郑言庆一下子被卷入漩涡之中,甚至连骨头都不会剩下。
  所以,思来想去,也唯有长孙晟最为合适。
  老师对自己,可说是机关算尽。既要让郑言庆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