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际飘落,在一夜之间将河洛大地,染成一片苍茫的雪白。
  杨广自春季开始一路北巡,从洛阳到涿郡,又从涿郡到了榆林郡,而后更抵达启民可汗王庭。自王庭南贩,途经太原、河内,与冬雪来临前的头一天,还都洛阳。
  说起来也真有些奇怪,杨广营建东都,一方面是因为河洛富庶,二来则是因为要威慑山东士马。可这洛阳城建好了,更营建了美仑美奂的西苑。杨广却好像不愿意在洛阳停留一样。据说,返回洛阳的第一天,他就下诏,要在开春后西巡。
  据说连路程都选择好了,只等开春冰雪消融。
  这似乎不像是一个帝国的皇帝,更像是一位喜欢游山玩水的名士。当然了,西巡也不是没有原因,大业三年,隋炀帝派薛世雄出兵西域,击溃了吐谷浑人,并设立四郡。
  这时候出巡,自然有宣扬武勋,平抚西北的心思。
  可你一个皇帝,整日里不呆在帝都里面,终究有不务正业之嫌。
  郑言庆推开了竹窗,一股寒风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扑面而来,令竹楼里的气温陡降。
  “言庆哥哥,你听说了没有?”
  郑宏毅坐在屋子里,一边和徐世绩下着双陆棋,一边笑嘻嘻的扭头向郑言庆看去。
  窦奉节是走了,可并不代表着郑言庆这边能安静下来。
  眼见着要到年关了,颜师古多年未曾还家,故而生出回家祭祖的心思。这本是人之常情,郑仁基也不可能阻拦。只是颜师古一走,郑宏毅和徐世绩的学业可就要耽搁了。
  徐世绩已十三岁了,来年就可能入官学,正是最紧要的时候。
  后来还是崔夫人私下里说:“颜先生要回家祭祖,也是一件大事情,阻拦不得。
  宏毅和徐世绩的学业也不好耽搁……不如这样,让他们去竹园怎么样?”
  自从郑言庆先前主动登门,崔夫人派人请郑言庆写了一副字,两边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其实,两边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恩怨。
  当初是郑世安挡了崔夫人的财路,让崔夫人心里不痛快。如今,郑世安已经归宗,论辈分还是郑仁基的叔父辈儿……加之言庆的声名响亮,竹园自郑世安祖孙住进去以后,就没有再依靠安远堂半分。没有了利益的纠葛,加上郑宏毅对言庆又是极为亲热,以至于崔夫人渐渐也没了怨念。之前她找言庆求字,也不是很肯定,言庆会给她这面子。哪知道人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崔夫人对外可就有了脸面。
  郑仁基一开始不太同意,倒不是因为看不起郑言庆,而是怕言庆年纪太小,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反而耽搁了学业。
  崔夫人说:“郑言庆年纪虽然小,可做事情却很稳重,活脱脱像个小大人。
  你忘记了早先那雄大海的事情吗?你没有办成,可人家却不声不响的,大事化小。
  要我说,宏毅过去也没什么不好。有郑言庆在那里,徐世绩也会更努力,你说是不是?”
  就这样,竹园就成了郑家的托儿所。
  言庆摇头问道:“听说什么?”
  “倭奴国的蛮夷真是可笑,竟然在国书之中写出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我听人说,陛下看罢之后很不高兴,把鸿胪卿狠狠的责备的一通,甚至没有召见那倭奴国使者。”
  “海外蛮夷,不知所谓!”
  关于日本人上书的这一段,言庆依稀记得,在资治通鉴中看到过。好像杨广很不高兴,还说:蛮夷书无礼者,勿复以闻。
  以后像这样的国书,就不要让我知道!
  郑言庆听得出来,徐世绩对倭奴国人很是看不起。
  事实上,这大隋朝的疆域中,特别是洛阳城里,又有多少人看得起呢?
  “然后呢?”
  徐世绩说:“前两天听郑家叔叔说,陛下准备派人和那些蛮夷一同前往海外,权作回礼。”
  “哦?”
  “听说还赏赐了不少好东西呢。”
  郑言庆嘴角一撇,露出一抹冷冷的笑意。
  徐世绩看到了郑言庆的冷笑,疑惑的问道:“这是宣扬我大隋朝之气度的事情,言庆你似乎不以为然?”
  “我在想,若我是蛮夷,我也会跑来上书。”
  “哦?”
  “你想想看,只要递交上一纸国书,磕几个头,说几句好听的话,就可以得到大笔的赏赐,这生意可真够划算。自有汉以来如是,没想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
  昔年匈奴占居了朔方,打得赢就冲过来,打不赢得到的好处更多。
  几百年过后,我汉人被杀得十室九空,还被戏称为‘两脚羊’,任由蛮夷宰割。几百年前是这样,几百年后又是这样。要我说,打了胜仗的还不如那战败者呢。”
  郑宏毅听不太懂,可是不代表徐世绩听不明白。
  他先是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片刻后,他轻声问道:“那倭奴国岂能和匈奴相比,言庆此言不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霍骠骑击胡千里之时,我们可曾想到,有朝一日会遭匈奴屠戮?”
  “这个……”
  倭奴国现在是倭奴国,看上去很弱小,看上去很温顺;然则你能保证以后他们不是祸害吗?霍去病杀得匈奴血流成河,天底下都认为匈奴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可是五胡乱华时,第一个举起屠刀的不就是那些匈奴人吗?
  郑言庆知道,他此时无法去改变什么。他不可能把他的声音传递出去,也不可能让隋炀帝杨广改变主意。但是他却希望,能影响身边的人。郑宏毅也好,徐世绩也罢,慢慢的去影响……徐世绩日后必然是一代军神,希望他能产生一些作用。
  “宏毅,你帮我去看看细腰和四眼,把它们抱上来吧。”
  郑宏毅答应了一声,跑下竹楼。
  言庆坐在徐世绩的对面,“今日倭奴国以师法我,看似温良恭顺。我大隋朝堂上,尽是要仁德教化之言。可殊不知,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教会了徒弟饿死老师父。
  我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关起门来自以为强大,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天下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不断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去教化整个世界。但这个教化,并非是以什么仁德去感怀,我一直认为,教化异族,当用铁与血才有效果……仁德只是辅助的手段,但绝不能拿来做教化的主导。”
  徐世绩默默聆听,突然抬头问道:“言庆,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
  “因为我觉得,你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
  “啊?”
  徐世绩不由得愕然,疑惑的看着郑言庆。
  他甚至觉得,郑言庆是在挖苦他。他年龄比郑言庆大,才学和见识却似乎远不如郑言庆。不过当他直视郑言庆的双眸时,却发现那眼睛里,并无半点讥讽之意。
  言庆的这些话,发自肺腑!
  徐世绩不由得心中感动,郑言庆如此看重他,甚至令他生出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若有朝一日,我真能如言庆所说,有大作为……绝不亡言庆今日之言。”
  郑言庆闻听,不由得笑了!
  今日洒下一颗种子,但不知来日生根发芽,会绽放出怎样的容颜?他相信,只要他能够不断的去播撒种子,终有一天,会有一片广袤的森林。而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第二卷 弥勒净土血莲台 第017章 种子(下)
  雪停了,雪后的阳光。有些清冷。
  伊水河冰封,站在远处看去,龙门山和香山宛若一柄长剑的剑锷,而伊水则是锋利的剑刃,直奔洛阳。
  也不知道,这种景象在风水学中,算不算煞气呢?
  也许正是这种煞气,让杨广不敢在洛阳多做停留;也许正是这种煞气,令大隋灭亡。
  郑言庆不懂得风水,但这并不妨碍他,欣赏这雪后的景色。
  跨上玉蹄俊,与徐世绩、郑宏毅两人沿着伊水纵马放歌,倒也是一种另类的风情。
  长孙晟已经抵达洛阳,但却没有派人过来。
  李基在心中说,长孙晟已经同意收他做弟子。可为什么还没有召见郑言庆呢?
  也许,他还要再观察一下吧!
  郑言庆倒也不心急,有些事情要有一个过程。长孙晟不比李基,也许李基可以很轻易的收他做弟子,但长孙晟未必会那样想。他要考察,默默的观望。言庆能做的就是等待,耐心的等待着。长孙晟的召见。有时候,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磨练。
  这一日,天气放晴。
  郑言庆起了一个大早,穿戴妥当之后,走出竹楼。
  毛旺已经套好了一辆大车,郑世安穿戴整齐的坐上了油篷车。言庆跨上玉蹄俊,毛嫂和小念则坐在马车后面,由毛旺赶出,一行人浩浩荡荡的驶出了竹园。
  今天要去看雄大海。
  算算日子,雄大海也被关押快一个月了。郑世安一直挺挂念这孩子,于是和雄大锤商议了一下,决定探望雄大海。至于毛旺一家子,则是要去城里置办些东西。
  竹园虽说不愁吃喝,但总归需要补充。
  前些日子大雪,所以毛旺也没有怎么出门。好不容易天放晴了,自然要进城一趟。同时,他的腿最近有些酸痛,毛嫂担心出岔子,所以逼着毛旺去医馆检查。
  言庆骑马跟在马车后,一边走还一边和毛小念说笑。
  毛嫂一脸欣慰之色,看看毛小念,又偷偷看看郑言庆,眼角的喜色越发浓郁。
  小念一天天长大了,再过两年就是许婆家的时候。
  毛嫂知道,小念不可能堂堂正正的嫁给郑言庆,但她还是希望,女儿能和郑言庆在一起。哪怕是当个妾室。也好过嫁给一个贫民吃苦受累。郑言庆年纪虽小,但仪表不俗,风度卓然。他才学出众,又有名气,小念跟着他,断不会受苦。
  对于毛嫂的这些个念头,郑言庆依稀能够觉察到。
  只是他也无法阻止毛嫂去考虑这些,而且小念也的确可人,索性是顺其自然吧。
  进城之后,郑世安等人先来到了雄大锤的住处。
  “毛旺,你们去置办东西吧,顺便记得看看你的腿。你那媳妇可是关心的很呢。”
  毛旺懦懦,连连点头,“老太爷,那我什么时辰来接您?”
  “哦,不用接了,置办好东西,看完了身子之后,你们就直接回去吧。家里只有世绩一个人,终究不是个事情。我这边办完了事,和大锤子他们一起回去。”
  “喏!”
  毛旺答应了一声。带着老婆女儿走了。
  雄大锤也准备好了车子,郑世安祖孙一到,就立刻上了车,往县牢方向走。玉蹄俊没有带上,这家伙性子太暴烈,动辄就容易和其他的牲口起冲突。上一次骑着它,在洛阳城的遭遇,郑言庆至今仍心有余悸。上次运气好,有裴翠云出面阻止,所以才没和裴行俨打起来……洛阳城的达官贵人越来越多,还是小心些好。
  言庆坐在车板上,和雄威赶车。
  两个老头则坐在车篷里,低声说着话。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来到了县牢门外。牢头看见雄威,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雄爷,您又来看大海了?”
  “童大人,又麻烦您了!”
  这牢头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差吏,根本称不上‘大人’两字。雄威每次前来,都会奉上一些心意。这才二十天,从雄威手里拿来的心意,都快要赶上牢头一年的俸禄。
  所以见到雄威,自然是极为恭敬。
  雄威也会做事,每次都大人大人的称呼这,让牢头的心情也非常舒爽。神不知鬼不觉的从雄威手里接过一贯铜钱,牢头立刻热情的把一行人迎进了狱中。
  “雄爷,大海在我这里,可是没有受一点罪。”
  牢头邀功似地说道:“按道理说,他没有资格住单间,我这不仅给他安排了单间。连饭菜都是单独准备……呵呵,除了不怎么自由,大海可比进来时胖不少。”
  “有劳大人费心。”
  郑世安不耐烦他啰唆,偷偷的往他手里又塞了一贯钱,只乐得牢头是眉开眼笑。
  有钱能使鬼推磨,推得小鬼哈哈笑。
  这真是一个颠仆不灭的真理。
  郑言庆一边冷眼旁观,随着牢头沿着昏暗潮湿的牢房甬道走进去,不一会儿就来到一间牢室门口。
  “几位,你们聊着,我在外面帮你们盯着。”
  “多谢牢头了!”
  雄大锤等人走进了牢室,扑面而来的一股霉气,让郑言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只见牢室中,点着一盏小油灯。雄大海正靠在一副发霉的垫子上,不停挠痒痒。
  天气很冷,牢室里更加阴冷。
  不过在牢室门口,有一个小火炉,使得牢室带着几分暖意。
  “叔爷,叔叔,你们 来了!”
  雄大海看上去的确是胖了一点。从那小火炉可以看出,那牢头的确是用心的照顾了。
  雄大锤连忙把雄大海搀扶起来,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