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古奇术
由此便产生了另一个盛传之说:这棵老树奇参,是采参人三代不甘失败的魂灵守护而成,夺天地造化,吸日月精华,参成之日,既是三代人升天之时。
由此,这棵老树奇参便成了神物。
后来此参辗转被炼烟氏得到,为求究竟,炼烟氏还曾对这棵奇参做了认真实地考证,却得到另外一个可能的猜测。
据考证分析,把种子种到树洞里的种参者,很有可能是人参鸟,人参鸟爱吃人参果,吃后将参籽拉出来恰巧便到树洞里。洞内有树叶、杂草烂成的土,加上适量的雨水和树浆,则长出人参来。
也有可能是松鼠、花栗鼠所为。
花栗鼠也特别愿意吃人参果,它们只能消化人参果的外皮果肉,而果肉里面的人参籽则被排出体外。
花栗鼠常在树上生活,将人参籽碰巧拉到树洞里也是可能的。
人参籽特别怪,只有经过鸟、鼠的腹中走一次进行“发酵”才能出苗生长,否则还不出芽。
那么,小树洞里烂成土的草和树叶是哪里来的呢?这个就不难推断了,是鸟类或松鼠弄来的,用以建窝。
但就哪种猜测更为准确不得而知,也许这棵老树奇参既是自然循环造化,又借了三代人的愿望之力。
不过有一样却是肯定的,此人参由于生长环境独特,不但具备了千年老参的大补元力,同时又蕴含了千年树气,木行极旺,为人参中绝无仅有的奇品。
看得奇趣盎然,朝歌轻轻拿起匣中那棵传奇无比的老树奇参,参体肥硕壮实,根须盘结有力如基,不禁让人联想起那孜孜以求、不屈不挠的三代采参人。
论何首乌第二: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本出顺州今晋兴县,江南渚道皆有。
苗如木槁,叶有光泽,形如桃柳,有雌雄:雄者苗色黄,雌者苗黄赤,根远不过三尺,夜则苗蔓相交。
其根味甘温无毒,茯苓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
何首乌多分布在低湿热带,其功效神奇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八仙的张果老误食飞升的传说。
论灵芝第三:两千年前,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道家探求长生不老之秘,历来道家多长寿,服用灵芝长寿有史可查的道家,如东晋的葛洪,北魏的冠谦之,南朝的陶弘景等等,正寿约八十岁以上,更甚者达一百多岁。
继人参、何首乌、灵芝三论之后,炼烟氏祖师给了这样绝无仅有的考证结语:人参多生长在高寒之地,浸润日月精华,集千百年修得人形,根须飘然如飞升之势,三者中最近天碧,故称“天华”。
何首乌多生长南方低湿之地,久吸地气,形多凝重。一旦有千年人形何首乌出世,相对人间必有一奇士出生,因为一旦离土即宣告生命缘法的结束。三者中因其最近地土,故称“地精”。
灵芝颇为独特,似由活物菌类所成,遍产天下,其性近人,故称“人宝”。与人参、何首乌恰成天地人三才之局。
极尽物华天宝绝非巧合,炼烟氏族历代广搜奇宝于此,期待后辈子孙莫要辜负祖训,终有一日炼就长生圣丹。
当看到论人参之后又有论何首乌、灵芝的时候,朝歌隐隐猜想,这石柜中似乎还封藏着其他灵物宝药,等看到最后结语终于可以肯定了。
他把石柜中上面一层参匣拨开,下面果真露出了一层写着“灵芝”的紫檀匣,再下面就是何首乌了。
天华人参在上一层,地精何首乌在下,人宝灵芝夹在其中,封存次序也正合“天地人”三才之局。
正文 第九集 地室探险 第七章 九死还阳虫
朝歌深怕如此珍贵宝物启封过久有损鲜质,快速地把拨开的封匣恢复原状、摆回原位准备封回石盖。
也许是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如此多的灵药,朝歌感觉有三股冉冉清气围绕在自己指缝胸前,全身有说不出的飘然惬意之感。
心中暗自惊叹,即便证录所述神仙长生之论不存在,也深信三种灵宝必有神奇绝妙之功效。
不知不觉已经摆完最后一个参匣,朝歌准备合臂夹起一边的石盖封回石柜。
石盖虽然巨大,开启的时候因为内层有个抽屉,所以必须合众人之力抬起,可一旦开启后就没那么难了,朝歌运起术力,完全可以一人夹起封回。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尝试过,颇为容易。
所以朝歌没太在意便合臂用力,不曾想刚起腰一抬,体内术力忽地一收,朝歌劲力十足的四肢忽然像是被抽空了似的,顿时体力不支,刚刚抬起的石柜封盖又落了下去。
幸亏忽然一收的术力又重新充盈运转起来,才不至于让石盖彻底跌落,否则很有跌碎的可能。
等朝歌封好盖后坐地仔细调了一阵息,并没发现任何异常,也就没太在意,也许是刚才看那本《证药录》时太过集中精神了,马上又去搬厚重的石盖,所以导致一时气脉还未适应过来。
封完石柜后,朝歌又回到了书室中,取出那本《证药录》,阅读最后一段有趣的奇药别传。
原来在《证药录》的最后,记录一段除了人参、何首乌、灵芝以外的几种更加神奇的宝药。
民间将具有起死回生神力的药物,统称还阳药物,诸如太阳还阳、太阴还阳、金丝还阳、铜丝还阳、云雾还阳等。又分为还阳草、还阳虫两大类。但堪称珍奇的尚不是还阳草,而是还阳虫。
一种叫九死还阳虫,由数以万计的小虫结合而成的整体,每只小虫都不过大头针顶般大小,乳白色,首尾衔接,组成一字长蛇阵在地上慢慢爬行。在其行进过程中,任人用树枝随意拨断、拨乱,旋即又能自动组合如初。
民间认为得其九分九合者药效最佳,能接骨合榫,康复如初,故以九死还阳虫名之。
看到这里,让朝歌想到曾落了古傲一脸的那排怪异的小虫子,看药录此段描述极为相似,难道那神秘的乳白色小虫,就是九死还阳虫?
那群小虫子不偏不倚正巧生在那封存天地人三宝物的石柜正顶,如果说是巧合,实在有点牵强。如果真是九死还阳虫,那又无法解释它为何生长在此?
唯一现成的猜测就是,这群奇异还阳虫是受了人参、灵芝、何首乌灵气日积月累汇集而成,百年来默默的守护见证在这里,只等着指点后人开启宝藏。
还阳虫的另一种叫脆蛇,属蛇类的一种,一般长尺余,色麻红,常悬于枝头,遇有惊扰则跌落地上,断成数截。奇怪的是断了的身体也能自动接合,又上树,又悬挂,民间也以为得其九分九合者药效最佳。
在《证药录》的最后,同样也给这几种仙草奇药下了结语:经详实考证,还阳虫、还阳草一说的确有所根据,但终因其性过偏,万年难寻其一,不似人参、灵芝、何首乌中和纯厚,同时又千年可成。所以虫草两药不入长生丹料,只做参考备录其后。
至此,朝歌已经把三录全部看完,心中遐思犹如名茶余香久久缠绕不去。
这期间按照内丹登仙法门调息,原来体内的狂躁术力越来越被调服,日渐感觉身体内外一片喜然充满。
朝歌把烟氏族谱以及三录放回纯金方函,又稍做整理恢复好石柜中原来的叠放模样,便准备同样盖封存起来。
这回为避免发生上次术力突然收回的险况,朝歌先是屏除杂念调了遍息,然后才合臂去夹那巨大的石盖。
却更加没有料想的是,当双臂收紧,试图运起术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原本意念稍动即可奔腾汹涌的术力,竟然隐缩在四处奄奄不出。
朝歌重又运了一遍,结果相同。
一想刚才那次险况,朝歌忽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几日一直修炼的内家登仙丹法,与术力导引正好背道而驰,现在感觉全身清流舒适充满,必是内丹气法正在一点点的调服驱逐耗费命元的术力。可这样一来,原本可以用来与术人对抗的术力,将会日渐减弱,直到消失殆尽。
而长生丹却非一天、两天所能炼就,一旦与术人遭遇,又拿什么来保护生死与共的其他人呢?
朝歌有些犹豫了,他必须做出一个抉择,要么,习练正统丹法恢复正常心魄,要么,保持术力时刻准备意外发生。
最终朝歌做了第三种选择,既不刻意废去术力,也不继续习练正统丹法,在一切保持现状的情况下,开始系统研究长生丹的炼制。
也许这是条捷径,尽管这条捷径充满了未知与冒险。
就在朝歌开始系统研究各种丹药丹方的时候,梁库等人也没闲着。此刻众人正每人一盏百宝灯,寻找着一样比宝藏更加可贵的东西:水源。
在朝歌习练内丹功法的头两天,众人还热衷着寻找宝藏,但一天下来后,众人开始口渴难耐,即便也像梁库一样一人分了根宝参,只要放在身上就可以不感觉到饥饿,但却无法解决口渴的问题。
小闯出馊主意挖井,古傲当时就要晕过去,虽说他并没感觉到像其他人那样口渴,但他对于体力劳动绝对是深恶痛绝的。
况且这地室所处地下已经很深,炼烟氏族如此重视这里,一定会为防止地室被水浸泡,在地室周边做了防渗漏以及排水措施,更说不定连脚下都做了防潮措施。所以他是坚决反对挖掘的。
梁库咬了口人参,没所谓道:“等真要挖出水来,你就喝我的洗澡水吧,哈哈……”
不过还真被古傲说中了,梁库和小闯两人就地一挖,果然遇到由五花土组成的坚硬夯土层。
只这一层厚厚的土层,就已经让渴得快成肉干的众人接近崩溃了,又听到古傲在一旁雪上加霜:“傻了吧?不听我忠言,吃亏在眼前啊!告诉你们吧,以我的考古经验,这夯土层下准还有一层厚厚的青石条等着你们呐!”
这回梁库没再反击,他什么都信不过古傲,但唯独古傲的考古知识是他无法否认的。
现在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出现了,如果想继续坚持下去的话,就必须找到水,而这也就意味着,要冒险爬出地室到镇里去寻找水源,可这所要承担的代价,甚至比坐在这里等死还要高。
众人横七竖八无力的瘫坐在地室中,仰躺着的蝎子眼偶一睁眼,发现自己正躺在离那窝怪异的小虫子下方不远处,忽然眼前一亮:“哈哈,我有办法了!”
此时的众人最爱听这句话,一起盯着蝎子眼看。
蝎子眼指了指室顶的那块茂盛苔藓喜道:“就是这块苔藓!这东西一定是要在潮湿的地方才能生存,说不定它的根部就有水源呢!”
蝎子眼为自己的“惊天发现”激动得眼睛发亮。却又听到古傲那奄奄一息、令人生厌的声音:“别做梦了!开始不就已经看过了吗?
“上面也是地室,就中间这么一层土板,哪来的水源啊?除非几百年前的炼烟氏祖师们在里面接了根自来水管,嘿嘿,那可要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喽。”
古傲说的不无道理,但有一样他忽略了,即便他说的都对,但那喜潮爱湿的苔藓确实茂盛的长在那里,这让蝎子眼不但没被古傲说的心灰意冷,相反大怀希望。一骨碌爬起身站在石柜上,就仔细观察起那片苔藓来。
此时,那窝小白虫子仍旧安静的伏在其中,蝎子眼让梁库、小闯帮忙搬几块金砖来垫脚,以便更接近些观看。
梁库和小闯很是配合,又擎着两盏百宝灯,一同站在蝎子眼左右为其照亮。
那苔藓看的更加清楚了,小白虫子好像惧怕光源,百宝灯稍一接近,都刷刷的蠕动起来缩成一团。
蝎子眼先是仔细看了看苔藓的四周土层,并没发现什么潮湿现象,用手摸了摸也觉得颇干爽。
为求究竟,蝎子眼伸手在那片苔藓的周边拔下一撮来。
本是想看看这片苔藓根部的土壤是否潮湿,没想到那苔藓脆嫩无比,刚一着手就化成了一滩绿水,蝎子眼怕有毒,急忙把手往身上蹭,不料那绿汁也像小虫子化成的白汁一样,不等擦干,已经极快的渗到手指皮肉中。
这着实让蝎子眼吓了一大跳,站在石柜上一个劲的甩手,似乎试图把渗进去的绿汁甩出来。
古傲看到此种情景,眼睛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