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科幻作品集
仙恫庞行Ч庥痔哿耍灰部赡艽蟮秸鲇钪妫〉矫恳桓鲈樱谒茄壑卸际且皇酌赖萌盟窃蔚沟氖庥痔趿耍灰部赡芩堑囊簧即τ诰晕抻俏蘼堑木衲仓校懊嫠倒庥痔ξ丁R灿锌赡苷庑┩倍加小幸坏憧梢钥隙ǎ豪硐肷缁崾怯性帜训模率瞪希赡苤挥性谌死啾徊豢煽咕艿拇笤帜鸦倜鹎暗囊惶欤硐肷缁岵耪嬲允境鏊挠旁嚼础?br /> 我同别人一样,想象一个真正具有美感的理想社会是十分艰难的,我只做了一小点尝试,它具体体现在将要发表的《微纪元》中。面对同样的大灾难,《流浪地球》中的人类走向了极端的专制和压抑,但在《微纪元》中,这种灾难却使人类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我坚信,最美的科幻小说应该是乐观的,中国的科幻作者们应该开始描写美好的未来,这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刚刚开始大使命。反乌托邦三步曲已经诞生,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土地上创造出科学的乌托邦三步曲。
这个使命可能只能由中国人完成,因为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华文化是乐观的文化!
原载于2001年第一期《星云》
我们是科幻迷
我们是一群正在人群中出现的神秘异类,我们像跳蚤一样在未来和过去跳来跳去,像雾气飘行于星云间,可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我们进入夸克内部、在恒星的核心游泳……我们现在像荧火虫般弱小而不为人知,但正像春天的野草一样蔓延。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中国科幻出现了两次高潮,但那时的科幻与主流文学的界限并不鲜明,因而均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科幻迷群体。八十年代对科幻小说的一场大围剿后,科幻在国内成了科学和文学的弃儿,几乎绝迹。不可思议的是,中国的科幻迷群体就在这时悄然诞生了,我们收养了这个奄奄一息的弃儿,使它活下来,并脱离了文学和科学的脐带,成为独立的自我。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当时的科幻迷还很稀少。
现在,中国科幻的第三次繁荣期已经到来,我们的群体也急剧膨胀,但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我们的人数仍然很少。我们大多数人都看的《科幻世界》的月销量在40…50万份,读者大约有100…150万人,这其中除去一般的读者,可以估计出全国科幻迷的数量在50到80万人的规模。我们中不乏年近花甲的老人,但绝大多数都是大中学生。
我们关注中国的科幻事业,希望它繁荣腾飞。我们中的许多人,只要是国内新发表的科幻小说都急着阅读,而不管作品的质量。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像中国的球迷,但球迷很少亲自下场踢球,而科幻迷当到一定程度,大都不可避免地写起科幻来。我们中只有极少数最后能幸运地发表作品,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在网上发表,我们在昏暗的网吧中一字一句地输入自己的科幻小说,它们中有些像《战争与和平》那么长,我们是一群电子时代的游吟诗人。
但我们这一群人的真正内涵还在于:科幻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样式,而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是一群精神上的先遣队和探险者,先于其他人游历了各种各样的未来世界,这些世界有些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有些则远远越出人类发展的可能的轨迹。我们从现实出发,放射状地体验各种可能。我们很像站在那个复杂路口上的爱丽丝,她问柴郡猫路怎么走,柴郡猫反问她要到哪里去,她说去哪儿都成,柴郡猫说那你走哪条路都无所谓了。在克隆技术被炒作的二十年前,我们已经在科幻世界中追踪二十四个小希特勒,现在我们关心的生命是以力场和光的形式存在的;早在纳米技术为大众所知的同样长的时间之前,科幻世界中的纳米潜艇已在人体的血管中进行漫长的航行,现在我们关心的,是每个基本粒子是否是一个充满着亿万星系的宇宙,或者我们的宇宙是不是一个基本粒子。当我们站在书报摊前,在早餐和五块钱一本的《科幻世界》杂志间做出选择时,精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每个家庭拥有一个星球的无限富足的世界;在我们为期末考试而死记硬背时,在另一个精神世界中正在经历着向百亿光年宇宙深处的探险。科幻迷的精神世界不是科学家的世界,科学的触角远到不了那里;也不是哲学家的世界,我们的世界要鲜活生动得多;更不是神话世界。科幻迷世界中的一切,都有可能在未来变为现实,或者已经在宇宙遥远的某处存在了。
但我们是一群异类,人们不喜欢我们,我们中的那些率先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人,立刻被异样的目光所包围,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世界中,喜欢幻想的人是让人们打心眼儿里讨厌的,我们只能把自己深深藏在一层正常的外壳中。
我们的群体是弱小的,但如果有人要轻视它,他可能会死在这上面。这一群孩子和年轻人正在成长,我们中现在已经有北大的硕士和清华的博士,更重要的是,我们是这个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一群人,在你们眼中惊世骇俗的新思想,对我们来说不过是平淡无奇的老生常谈而已。对于接受未来观念的冲击,没有谁比我们准备得更好,我们现在正远远站在前面,不耐烦地等着世界跟上来,我们将创造出更加震撼的东西来冲击世界。
这就是我们科幻迷,一群来自未来的人。
原载于2003年3月号《异度空间》
文明的反向扩张
当几代人梦想、呼唤、寻找的外星文明终于降临地球的时;人类可能面临着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尴尬:外星人对热情伸出双手的人类视而不见;却去和蚂蚁拥抱交谈。这就生出了一个我们以前从未认真考虑过的问题:
谁是地球的户主?
如果你想当然地认为是人类;最后只是发现自己很可笑:我们从树上下来不过百余万年;而真正能把我们称为〃我们〃的文明史;不过五千余年。而在上亿年前地球的各个古陆上;蚂蚁就已建立它们宏伟的帝国。相比之下;我们不过是刚刚走进地球这个大房间里讨碗水喝的流浪儿;离户主的级别还差得远呢。
你当然会争辩说:要向前看吗!我们有文明;是人类文明提高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但至少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你也许会觉得;彗星撞击地球使包括恐龙在内的生物大量灭绝的白垩纪晚期;是这个星球上最恐怖的时代。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远高于白垩期;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才是地球生命史上最恐怖的时代!文明;也许是一条使地球生命万代延续的光明大道;也许是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走向灭绝的陷阱。
现代技术文明的特点是其扩张性;文明就是不断的开拓;把自己的尺度像吹气球般不断吹大;并不在乎它何时爆裂。
在历史上;想想那充满欲望和激情的大航海时代;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文艺复兴唤醒的欧洲文明便蝗虫般地覆盖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至于未来;如果文明真能延续下去;它必然无限制的扩大自己的尺度;成为巨大的宏观文明。科幻作家们对这样超级尺度的文明进行了许多生动的描述。如拉里。尼文的;描写一个文明所建造的环行恒星的巨大结构。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中;人类遍布了整个银河系。克拉克的中的超级文明;更是用一种人类永远无法理解的超时空结构;整个宇宙都成了他们的庭院。
但我们不是在写科幻小说;要对文明的未来进行稍稍严肃些的超远期预测;都必须在数学和物理规律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不是预测而是神话了。
文明向宇宙扩张的第一步;当然是它所在的行星系;对人类来说就是太阳系。你可能知道;生物群落以几何级数扩充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假想地球是一个培养基;表面覆盖着一层营养胶体;你把一粒肉眼都看不见的菌落放到它表面的某一点;可能你半个暑假还没过完;这种细菌就已经盖满了地球表面。如果人类获得了充足的技术能力;他们向太阳系的扩张也是这个样子;冷酷的经济规律会使他们像狂风般横扫整个太阳系。这时;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行星系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水星和小行星带上的金属、金星和火星上的地盘、木星上的液态和固态氢、木卫二和土星光环上的水;直到冥王星上甲烷;都是远远不够消耗的!像在地球上一样;人类文明在太阳系中也很快会面临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文明的下一步只能是继续向外太空扩张;这时;它将遇到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光速。
没有任何理论和观测证明时空蛀洞的存在;空间折叠更是痴人说梦;以目前的理论基础;光速是不可超越的。以前说过;为了不使我们的预测变为神话;必须接受这个限制。事实上;以目前的可以看到的宇航动力;如核聚变、光压驱动等;使一艘大型星际飞船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已是极其艰难的了。这样;要到达最近的恒星并返回;就需近一个世;而要到达真正有可用资源的恒星并返回;则可能需要上千年甚至更长;这样的周期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文明社会绝对无法忍受的。所以未来地球文明在恒星际的扩张;其结果很像蒲公英的在风中放出的种子;最后长出一束束相距遥远的新蒲公英;它们之间无法建立联系;永远成不了一个整体。如果真的存在阿西莫夫描写的银河帝国;那它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瘫痪病人;它的大脑想动一下手指;那根手指要到百万年后才能受到指令;再过百万年;大脑才知道手指是否真的动过。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宇宙间不可能存在尺度跨越恒星的宏观文明;换句话说;用无限扩张空间尺度的方式发展文明是行不通的。
我们现在换一个思考方式;把目光投向相反的方向。这里再回到开始时蚂蚁的话题上:为什么蚂蚁没有像恐龙那样毁灭而生存到今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个体很小;一个由小个体组成的生物群落所需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很少;因而生存能力更强。同样的空间;可能只够一只恐龙躺下睡觉;对一个蚂蚁城邦来说却是一片广阔的疆土;只够一只霸王龙吃半口的一块肉;却能成为一座蚂蚁城市的全体居民一年的口粮。所以;在大自然中;小个体群落的生存有时是不言而喻的。大自然也许已意识到了这点;从自然选择的趋势来看;生物有向小个体进化的趋势。
减小自身尺度就等于扩张了生存空间。我们把这称为文明的〃反向扩张〃。
从长远来看;反向扩张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它在技术上要比打破光速壁垒更现实一些。这就需要人类用技术干预自身的进化;不断缩小自己的个体尺度。目前可以想象得到的技术是基因工程;按照目前这项技术的发展延伸看去;不难想象;人类有一天可以像编制计算机软件那样操纵基因;那时的生物学将创造出我们难以想象的奇迹。现在的地球;体积最小的、与人类较为相似的哺乳动物是鼠类;借助基因工程;人类最终有可能把自己的个体缩减为白鼠大小。如果人类的个体达到这个尺度;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想想现在我们的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住房;在那时人们的严重将是一座多么空为的宫殿啊!地球对于人类已是一个现在无法想象的广阔世界。也许你觉得这想法有些滑稽;但当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时;女孩儿们就不会在身高上取笑你了。
这只是反向扩张的第一步;还不是真正的微观文明。考虑到文明的终极发展;这样的尺度缩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给未来的超级文明创造一个充分广阔的空间;人类可能要把自己的个体缩减到细菌的尺度!这个想法听起来疯狂;实现它仅靠基因工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为复杂的技术;诸如纳米机械和其他许多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的技术;但与超越光速和空间折叠相比;它至少没有违反已知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从原子级别考虑;细菌大小的物质所拥有的原子数量和每个原子拥有的量子状态;足以存贮和处理目前人的大脑中存贮和处理的全部信息。你可能还是觉得疯狂;但想想要是回到一百多年前;你把现在的一块P4芯片给人看;并告诉它这小玩意儿内包含的东西;你同样也会被关进疯人院。
一个由细菌尺度的个体构成的文明是什么样子?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样子?你可以自由的想象;很快会发现这种想象是让人心旷神怡的事。下面;只摘录拙作(一篇描写微文明的科幻小说)中的一段:
……他想像着当微人们第一次看到那棵顶天立地的绿色小草时的狂喜。那么一小片草地呢?一小片草地对微人意味着什么?一个草原!一个草原又意味着什么?那是微人的一个绿色的宇宙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