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归直指
黄凇剑攀缫共凰撸阶闫ち眩谎灰选C喂垡粢允种钙淇冢⒏事豆嘀跎硇那辶梗菜煊V毒煌辆鲆尚性浮芳啊毒煌菱惴ā沸惺馈=眨南憷穹穑干惭镣碜选H思笮窃捎诹轲辗濉?br /> 圆照本禅师 宋宗本,常州无锡人。初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后迁净慈。奉诏入东京,召对称旨。平居密修净业。雷峰法师神游净土,见一华殊丽。问之,曰:“待净慈本禅师耳。”又资福曦公,亦来礼足施金。问其故,曰:“定中见金莲华,是待本公者。”又见莲华无数,内有萎者,曰:“此退堕人也。”因问本公留心禅学,何以净土标名。答曰:“虽在宗门,亦兼修净土耳。”后临终,安坐而逝。谥圆照禅师。
久法华 宋可久,居明州,常诵《法华》,愿生净土,时号久法华。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三日后复苏,谓人曰:“吾见净土境,与经所言符合。莲华台上,皆标合生者名。见一金台,标成都府广教院勋公,一标明州孙十二郎,一标可久。一银台,标明州徐道姑。”言讫复化。五年徐道姑亡,异香满室。十二年孙十二郎亡,天乐迎空。皆如所言。(莲华标名,人或疑其太著。然言于坐化复苏之后,而又皆悬记于数年之前,岂其犹不足信与?)
截流大师 师讳行策,明末宜兴蒋司农第八子。父鹿长先生,梦憨山大师入卧内,忽报杨夫人得一公子,即师也。年十八,父没,丧葬毕,即投武林箬(ruò)庵和尚出家。后应虞山普仁院请,阐扬净土法门。每日六时念佛,自谓佛号万声,虽忙不缺。尝著《莲藏》一集,劝缁素。以康熙十九年七月九日辞世。坐化之刻,有远乡童子,正当午食,忽投箸仆地,半日方苏。问之,乃云:“此刻有截流和尚往生,土地命我擎幡送耳。”又有城南姓吴者,已亡数日,忽附其家幼童言之,亦谓亲见冥王跪送,是日冥府停刑一日。
尼僧往生类
尼大明 隋尼大明,每入室礼念,先著净衣,口含沉香。文帝后甚重之。将终之日,众闻沉香满室,俄而光明如云,隐隐向西而没。
尼净真 唐尼净真,居长安积善寺,衲衣乞食,诵《金刚经》十万遍,一心念佛。语弟子曰:“五月内,十度见佛,两度见宝莲华上童子戏,吾已得上品生。”言讫,跏趺而化,祥光满庵。
尼悟性 唐尼悟性,居庐山念佛,虔愿往生。忽闻空中乐音,谓左右曰:“吾已得中品生。见同志念佛精进者,皆有莲华待之。汝等各自努力。”言讫而逝。
尼能奉 宋尼能奉,钱唐人,专修净业,尝梦佛光照身,及闻空中善言开慰。告其徒曰:“吾往生时至。”少顷,闻奉念佛声甚厉,视之则合掌面西坐逝矣。异香满室,乐音西迈。
尼法藏 宋尼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不管外务。夜见佛菩萨来,光明照耀,合掌念佛而逝。
[按]莲大师曰:“佛以姨母出家,叹正法由此而减。使女人出家者,皆如上五人,正法其弥昌乎。而势有所不能,佛之悬记,非过矣。”
王臣往生类
乌苌国王 乌苌(cháng)国王,万机之暇,雅好佛法。尝谓侍臣曰:“朕为国王,虽享福乐,不免无常。闻西方阿弥陀佛国,可以栖神,朕当发愿求生彼国。”于是六时行道念佛。每供佛饭僧,王及夫人躬自行膳,三十年不废。临崩,容色愉悦,共见化佛来迎,祥瑞不一。
宋世子 宋魏世子父子三人,与一郡主,俱修西方,惟妻不修。后郡主早夭,死七日复生,谓其母曰:“儿见西方七宝池中,吾父及兄三人皆有莲华,后当生彼。惟母独无,是以暂归相报,愿母及早念佛。”言讫,复瞑目逝。其母由是顿发信心,念佛不倦。以后相继坐脱,临终皆有瑞应。
刘遗民参军 晋刘遗民,彭城人,楚元王之后,少孤,事母以孝闻。初为府参军,即隐去。谢安、刘裕交荐不就〖交荐,交相向朝廷荐举〗。入庐山,预远公莲社,专志念佛,积久弗懈。尝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刘拜恳曰:“安得如来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俄而佛如言慰之。一夕,又梦如来项有圆光,胸有卍字,指池中八功德水,令饮之。刘饮而甘美,觉来异香发于毛孔。乃告众曰:“净土缘至矣。”焚香对像祝曰:“我以释迦如来遗教,知有阿弥陀佛。以香先供释迦如来,次供阿弥陀佛,及《妙法华经》。愿一切有情,俱生净土。”言讫,合掌面西而逝。
马子云县尉 唐马子云,举孝廉,为泾邑尉。押租赴京,遭风舟溺,被系。乃专心念佛五年,遇赦,入南陵山寺隐居。一日谓人曰:“吾一生精勤念佛,今净业已成,行将往生矣。”明日沐浴整衣,端坐合掌,异香满户。喜曰:“佛来迎吾。”言已而化。
张迪助教 宋张迪,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律师受菩萨戒,咨问净业法门,笃志修持,誓生安养。每念佛时,勇猛扬声,至失声犹不已。一日谓圆净曰:“定中见白色频伽鸟,翔舞于前。”又三年,西向端坐,念佛而化。
王龙舒进士 宋王日休,龙舒人,端净简洁,博极经史。一日捐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归。”自是精进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夜分乃寝。作《净土文》劝世。将卒三日前,遍别知识。至期读书罢,如常礼念,忽厉声称阿弥陀佛,唱言:“佛来迎吾。”屹然立化。邦人有梦二童子引公西行者,于是家家画像,供之如神云。
葛繁大夫 宋葛繁,澄江人,少登科第,官至朝散。凡公署、私居,必营净室,设佛像。尝入室礼诵,舍利从空而下。平时以净业普劝道俗,多服其化。有僧定中神游净土,见繁在焉。后无疾,面西端坐而化。
杨无为提刑 宋杨杰,无为州人,号无为子。少年登科,官尚书主客郎,提点两浙刑狱。尊崇佛法,明悟禅宗,谓众生根有利钝,唯有西方净土,易知易行。尝作《天台十疑论序》、《净土决疑集序》,阐扬修净法门。晚年,绘丈六弥陀像,随行供养。感佛来迎,端坐而化。
文彦博潞公 宋文彦博,崇信三宝,专修净业。居京师时,与净严法师结社念佛,尝劝万人。当时士大夫曾有偈赠之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临终无疾,安然念佛而化。
钟离少师 宋钟离瑾,提刑浙西日,遇慈云忏主,遂笃信净土。后知开封,出则尽瘁国事,入则不寐念佛。忽夜促家人起,索浴更衣坐逝。举家见瑾乘青莲华,仙乐迎引西去。
钱象祖郡守 宋钱象祖,号止庵。守金陵日,公事外,唯念佛不辍。尝于乡州,建接待庵院十余处,皆以“净土”、“极乐”等名之。自左相辞归,益专心于净业。嘉定四年二月,有微疾,索笔书偈,趺坐而化。后有人梦公生西,为慈济菩萨。
王敏仲侍郎 宋王古,字敏仲,官礼部侍郎。慈仁爱物,七世不杀。深契禅宗,又栖心净土。著《直指净土决疑集》三卷,普劝念佛。行住坐卧,唯以念佛、作观为事,数珠未尝去手。后安坐念佛,沐浴更衣而脱。有僧神游净土,见古与葛繁同在,往生益有征矣。
居士往生类
周续之 晋周续之,雁门人,十二通《五经》、《五纬》,号十经童子。公卿交辟〖交辟,交相征召〗,皆不就。事庐山远法师,预莲社。文帝践祚〖践祚(zuò),即位〗,召对辨析,帝大悦,时称通隐先生。后居钟山,专心念佛,愈老愈笃。一日向空云:“佛来迎我。”合掌而逝。
宋满 隋宋满,常州人,计豆念佛,积三十石。开皇八年九月,饭僧毕,坐逝。人见天华,并闻异香,满乘空西去。
郑牧卿 唐郑牧卿,举家念佛。开元中病笃,有劝进鱼肉者,严拒不许。手执香炉,愿求往生。忽异香充蔚,寂然而逝。尚书苏颋(tǐng),其舅也,梦宝池莲开,牧卿坐其上。
元子才 唐元子才,居润州观音寺,通《弥陀经》,念佛。忽小疾,闻空中香气乐音,似有人言:“粗乐已过,细乐续来,君当行矣。”念佛而化,异香数日不散。
孙良 宋孙良,钱塘人,隐居阅大藏,尤得《华严》之旨,依大智律师受菩萨戒,日诵佛万声,二十年弗辍。忽命家人请僧念佛,以助往生。僧集,念佛方半晌。望空合掌云:“佛及菩萨,已荷降临。”退坐而化。
王阗 宋王阗(tián),四明人,号无功叟。凡禅林宗旨、天台教门,无不洞达。著《净土自信录》,晚年专心念佛,西向坐化,异香芬郁。焚龛时,获舍利如菽者百八粒。
孙忠 宋孙忠,四明人,早慕西方,筑庵念佛。后因病,请僧百人念佛。忽仰空合掌,手结双印,怡然而化。合城闻天乐异香,渐向西没。二子亦专心念佛,相继坐化。
沈铨 宋沈铨(quán),家钱塘,同妻施氏专修净土,平时诸善,悉用回向。后与妻先后命终,皆感化佛来迎、天乐彻耳之瑞。
唐世良 宋唐世良,会稽人,持戒念佛,诵《弥陀经》十万遍。一日忽曰:“佛来迎我。”言讫作礼,即便命终。有人在道味山,梦西有异光,幡华天乐,空中声云:“唐世良已归净土。”
陆俊 宋陆俊,钱塘人,少事公门,久之弃去,以净土为业。每对佛忏悔,垂泪交颐。临终请圆净律师开示西方,讽《观经》至“上品”。净曰:“可以行矣。”俊曰:“众圣未齐,姑待之。”少顷,忽起就竹床,面西端坐而逝。
吴子章 元吴子章,苏州人,世业医。与兄子才,同参云屋和尚。精勤念佛,合门奉法。至正间,无疾,合掌称佛名,安然脱化。
莲华太公 明莲华太公者,越人,一生拙朴,唯昼夜念佛不绝。命终后,棺上忽生莲华一枝,亲里惊叹,以是知其必往生云。
华居士 明华某,江干人,醇朴无伪,但知求生西方。中年以家业托子,独处一室,不涉世事,朝暮唯孜孜念佛。后将卒,自知时至,更衣整冠,别众而逝。
吴居士 吴毛,青阳吴六房家人,持戒修善,念佛不辍。顺治初年,值左氏兵渡江,举家避出,独吴毛代主守宅,被贼七枪而死。少顷,其弟来看。又复苏曰:“吾有宿业,当受猪身七次。以斋戒力,将七枪散其怨。从此径生西方矣。”后其主恍惚见空际有一神人,前后幢幡,尊严无比。曰:“吾即吴毛也,缘到天界,偶过此耳。”言讫不见。主为画其像而敬礼焉。
周益生 周益生,昆山世族也,住后市桥,业医。不与贫人计利,病者招之,辄往。日间唯念佛不绝,一意求生西方。康熙乙巳间,年已望七,忽欲辞世。谓家人曰:“取笔砚来,吾欲书偈而往。”书毕,遂怡然念佛而化。
沈承先 昆山沈承先,住宣化坊,以木作为业。年七十余,持斋念佛,专修净土。手不停斧斤,而佛声亦不绝口。康熙十年三月,预知时至。三日前,遍别亲族道友,谓:“吾当往生西方,此后不复相见”。告子媳曰:“吾明日十五,将往生矣。”明晨浴毕更衣,向西端坐,取一净几置前,凭而念佛,焚香趺坐而逝。
王孟邻 王孟邻,昆山儒家子也,一生授徒,诚实无伪。生一子,号湘臣,事亲甚孝。孟邻日间惟以念佛为事。康熙四十一年,已七旬外。初冬,有微疾。余于十一月初旬问之,孟邻曰:“十七,世俗所谓弥陀圣诞也,予于是日行矣。”余曰:“届期,某当来送先生。”至十七,清晨往候。虽卧病,神色怡然。余曰:“先生当发菩提心。经云: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因以四弘誓愿,与之细论。孟邻首肯。余曰:“某暂别,少停再来。”因密嘱其子湘臣曰:“尊人倘谢世缘,切莫呼唤啼哭。”迨饭后,复往,孟邻已念佛脱化矣。 孟邻族中,有贞生者,余内戚也。其父彦敷,为昆庠善友,崇奉三宝。贞生美少年,能书,多习气,不甚信奉。一日得病,见有长大黑鬼,谓是前世怨仇。贞生怖甚,遂勇猛念佛,求生西方。念佛稍懈,鬼形遂现。临没时,气竭力尽,其声渐低,隐隐向西去。据理断之,虽无异香天乐,必定生于安养。
苏岐山 昆山苏岐山,名起凤,幼年矢志宗乘,遍参知识,有所悟入。一生戒杀,虫蚁不伤。晚年笃修净土,四威仪中,未尝间断。康熙己卯,年已八十,时值严寒,拥被而坐。十一月廿六日午间,谓其孙甸方曰:“净土之缘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