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善先资集
[按]经云:“人不杀,得长寿报。”观于沙弥而益信。
救鱼免摄(出《法苑珠林》)
唐魏郡马嘉运,贞观六年春,忽见两骑迎之,遂仆地。往谒主者,乃东海公也,欲邀为记室。马辞以固陋,强之,举文士陈子良以代。马因得苏,陈暴亡。一日,马与其友同行,望空若有所畏。询之,曰:“见东海公使,将往益州追人,言:‘陈子良极诉君,君几不能免。赖君在蜀之日,见池鱼将被取,出绢数十匹救之,故得免摄耳。’”后嘉运以国子博士终。
[按]时太宗在九成宫,闻之,敕侍郎岑文本就问,故得其详。
算尽复延(见《竹窗三笔》)
华亭赵素,至青浦,见亡仆立舟上,惊问之。曰:“见役冥司,今追取三人耳。”一湖广人,一即所探之亲。余不答,疑己当之。至所亲室,已闻哭声。赵急还,复遇亡仆。曰:“君且无恐,至夜吾不至,则免矣。”赵问故。答:“于路见有为君解者,以合门戒杀故。”及夜,果不至,赵竟无恙。
[按]所谓神灵卫之也。
膳减龄增(见《感应篇图说》)
寺丞萧震,梦人告以寿止十八。从父帅蜀,蜀官以主帅履任,大设宴。震偶至庖,见系牛,叩之,曰:“酒三行,例进玉箸羹。法取牸(zì)牛〖母牛〗,烙铁钻乳,乳凝箸上以为馔。”震亟白父,索食牌,判永免此味。是年十七岁,复梦神曰:“汝有阴德,不但免夭,可望期颐〖活到百岁〗。”后享年九十余岁。
[按]一脔既可以延寿,一脔即可以削寿矣。
劝医士
医道所以可贵,以其有救济之功耳。然药能医病,不能医命。若杀生以佐药饵,不惟使病者反增怨孽,将来自己苦报,亦不能免。何则?乐生恶死,人、物同情。杀一命以生一命,然且仁者不为。况不止一命乎?况又未必生乎?若谓病入膏肓,不忍坐视,则当以净土法门告之,使其永离生死。其为救济,不更大乎?大抵人有疾病,则善言易入,平时虽愤愤排佛,到此瓦解冰消。乘机化导,是为第一良方也。
下附征事(一则)
改书赎过(见《梁书》)
陶宏景,字通明,母霍氏,梦天神擎炉至家而生。宋末为诸王侍读,齐永明中,脱朝服挂神武门,隐句曲华阳洞天。与梁武帝有旧,国家大事悉访之,号山中宰相。其徒桓恺,得道飞升后,一日密降其室,曰:“君所修《本草》,以水蛭蚊虻为药。功虽及人,而害物命,上帝以此谴怒矣。”宏景悔,乃以他药可代者,别著《本草》三卷以赎过。且诣鄮县阿育王塔前受五戒,曾梦佛授记〖授记,佛对根性成熟众生未来世成就佛果的证言〗,名胜力菩萨。临终以袈裟覆体,安然脱化,年八十五,谥贞白先生。
[按]杀物济人,似不失正道,犹然上干天谴,可畏哉。
劝勿击蛇(以下言细行不宜杀生)
世皆谓蛇能害人,惟恐不杀。甚有言击之不死,贻患于后者。独不念击而不死,犹当报怨。倘击之至死,其怨不更深乎?无如世人所见甚小,但知今世,而不知来世,所以作此断灭之想。又况害我必有宿因,若无宿因,决不害我。何必先料其杀我而害之耶?纵蛇欲害我,亦不当杀。何则?蛇因前世害彼而来,若又杀之,则是前仇未报,今怨复结,反当两世受其患矣。世人奈何不思乎?
下附征事(二则)
焚蛇灭族(见《好生录》)
明方孝孺,父将营葬,梦朱衣老人拜曰:“君所选穴,正我住处。幸宽三日,俟吾子孙迁尽,当有厚报。”言讫,复再三稽首。其父寤而不信,竟令人掘,有红蛇数百,尽焚之。夜复梦老人泣曰:“我已至诚哀恳,奈何使我八百子孙,尽歼烈焰乎?汝既灭我族,我亦灭汝族。”后生孝孺,其舌宛如蛇形,官翰林学士,触怒成祖,命斩十族。计被杀者,正如蛇数。
[按]佛言:子以三因缘生,一父母先世负子钱,二子先世负父母钱,三怨家来作子(详《十二因缘经》)。人第知赌博饮酒者为怨家,不知威权盖世、祸延宗族者,亦怨家也。人第知亏体辱亲者为怨家,不知荣宗耀祖、血食千秋者,亦怨家也。世人争财夺产,无非为子孙计耳。想到后来结局,虽子女盈前,有何所用?一生拮据,徒自苦耳。是故夺东邻财者,东邻为子耗之。夺西邻财者,西邻为子耗之。世人日在颠倒中,日在羁縻中,终古没溺而不悟,殊可骇也。
死蛇得度(出《竹窗随笔》)
姑苏曹鲁川女,嫁文氏。有蛇逐鸽,家人毙之。数日,蛇附女作人言云:“我昔为荆州守,侯景反,追我死江浒,父母妻子不知安否?”鲁川惊曰:“侯景,六朝人。今历陈、隋、唐、宋、元而至明矣。”鬼方悟死久,曰:“既作蛇,死亦无恨。但礼《梁皇忏》,我行矣。”忏毕,索斋,施焰口一坛。明日,女安稳如故。
[按]人在世间,循环生死,犹如呼吸。俄而入一胞胎,俄而出一胞胎也,俄而又入又出之无穷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万劫而不知也。俄而升天宫,沉地狱,俄而为鬼为畜,为人为仙。升而沉,沉而升,千生万劫而不知也。昔须达为佛营室,佛视地上蚁子,而谓达言:“此蚁自毗婆尸佛出世已来,经今七佛,尚堕蚁身。”(出《贤愚因缘经》)夫一佛出世,历年甚久,矧曰七乎?释迦而后,过一千七百二十万五千余岁,而后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宫降生(载《弥勒下生经》)。未知此蚁脱蚁身否?由是观之,此蛇自六朝至今,即脱蛇身,犹未为迟也。噫!如是而不求生净土,永脱轮回,与物类浪生浪死者何异?
劝绝养金鱼蟋蟀
《正法念处经》云:“人命不久住,犹如拍手声。妻子及财物,皆悉不相随。唯有善恶业,常相与随行。如鸟行空中,影随常不离。”故知金鱼、蟋蟀,虽可娱目,究之一无所用,唯有杀业,永远常存。何苦为两眶瞳子,结怨生生,偿仇世世乎?
下附征事(二则)
红虫示报(见《好生录》)
明末,无锡薛子兰,喜畜金鱼,每取红虫饲之,所杀不可胜计。后得奇疾,舒手于身,握而掷之,曰:“有千万红虫在吾身上。”痛楚难忍,遍体搔烂而死。
[按]白起坑赵卒,一夕四十万。项羽坑秦卒,一夕二十万。献贼〖明末流寇张献忠〗在川中,断人手足成山。尔时众生血肉糜烂,与红虫何异?噫!死于刀兵者,过去必有其因。畜物伤生者,未来必有其果。故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蟋蟀酬冤(见《因果目击编》)
明末,杭州张某,好斗蟋蟀,负即断头弃之。后疽发于背,烂黑肉如蟋蟀头者数百,触之皆动,其痛入骨,号呼而死。
[按]世人造业,本于六根。一根既动,五根交发。如畜蟋蟀者,本为眼根。而捕时静听其鸣,耳根造业。以手指挥,身根造业。计度胜负,意根造业。赌博饮酒,鼻舌二根造业。《楞严经》所云六交报,盖谓此也。
劝惜蝼蚁
积德之人,如作家〖振兴家业〗之子,不见其益,然日积月累,自成陶朱之业〖春秋时范蠡弃官不做,改名为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丧德之人,如败家之子,不见其损,然日侵月削,便无立锥之地。故曰:勿以善小而不为。
下附征事(一则)
蚁王报德(见《古史谈苑》)
吴富阳董昭之,过钱塘江,见一蚁走水中芦上,欲救入舟,众不可。乃以绳系芦于舟,蚁得至岸。夜梦乌衣人谢曰:“仆是蚁王,不慎堕江,蒙君济拔,后有急难,可来告我。”历十余年,昭之以盗诬入狱,思及蚁梦,欲告无由。一人曰:“何不取地上两三蚁,置掌中而告之。”昭之如其言。夜果梦乌衣者曰:“急投余杭山中,可免于难。”觉而逃之余杭山,遇赦得免。
[按]勿以蚁之报德为荒唐也,微细昆虫,每有不可解之事。昔苻坚与王猛、苻融二人,密议赦事于灵台,方定草稿,忽有大黑苍蝇飞至笔端,其声甚厉。俄而国中遍闻将赦。苻坚念两人之外,更无泄其议者,因鞫有司所闻之由〖鞫(jū),查问。有司,指官吏〗。奏曰:“前日途中,遇一黑衣小人,长三尺,遍呼于道曰:朝廷将赦,朝廷将赦。言讫,忽然不见。”苻坚方悟即向之苍蝇也(出《北史》)。天下之大,何所不有?蚁王报德,无足奇者。
劝猎人(以下言营业不宜杀生)
佛言:“念念仁慈修善者,造人天福德身。念念杀生食肉者,造地狱畜生身。”猎人自朝至暮,见鸟则思射之,见兽则思捕之,欲求一念之非杀而不得。所以怨对连绵,展转不息,沉沦亿劫,而无出期也。彼杀生如草芥者,何弗思之?
下附征事(三则)
慈鸟感人(见《后汉书》)
邓芝,征涪陵,见一鸟哺雏,射之不中。鸟以诸雏在,不忍远飞,再发中之。鸟犹带箭喂雏,复衔余食在侧,呜呜教子取食,遂哀鸣气绝,诸雏亦哀鸣不已。芝大悔曰:“吾违物性,将死矣。”未几,果为钟会所害。
[按]天下最惨者,莫如中年慈母,将欲病亡之时,呼垂髫儿女至床前,执其手以永诀。眷眷叮咛,一语而愁肠百转。依依不舍,片时而雨泪千倾。既恐他人肆虐,又虑后母行凶。见伶仃之状,魂魄因以悲怆。闻啼哭之声,肝心为之寸裂。此等惨杀人事,皆系前业所招,以故无由解脱。
沸汤猎报(出《感应篇图说》)
汾州猎户刘摩儿,与男师保,相继而死。北邻有祁陇威者,病卒复苏,因言在冥司,见刘父子在沸汤镬中,肉尽见骨,良久,复还本形。叩其故,曰:“好用火猎,故受此罪。”
[按]经言:地狱之中,一日一夜,万死万生。从此死已,巧风吹活,还受其苦。若彼业报未尽,纵使山河大地皆坏,受苦未尝少息。所以《地藏经》云:“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坏时,更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呜呼!不思则已,思之诚可畏也。
人鹿同果(同前)
庐陵吴唐,善射猎,常携子同出。遇鹿与麑游〖麑(ní),幼鹿〗,唐射麑毙之,鹿悲鸣而去。唐伏草中,伺鹿出舐麑,又射毙之。俄又逢一鹿射之,矢中其子。唐抱子而哭,闻空中呼曰:“吴唐,鹿之爱子,与汝何异?”惊视间,忽一虎跃出,搏折其臂而死。
[按]或问罪人不孥〖惩治罪犯不无故株连其妻子和儿女〗,吴唐固恶,其子何罪?恶其父而杀其子,冥间法网太苛矣。不知行善之人,则托生积善之家以享福。行恶之人,则托生造恶之家以受祸。彼其子必宿世积恶,应毙于虎,故投胎吴氏以受其殃,使天下知所畏,乃父知所惩。此因缘会聚,不思议业力之所招也。
佛言:“劫欲尽时,人寿十岁,众生相见,各生毒害杀戮之心,无慈愍意。如猎师在山泽中,见诸禽兽,惟起毒害屠杀之心。所以劫末七日内,草木土石,悉成刀杖,共相屠害。从此命终,皆堕恶趣。”(见《起世因本经》)普劝世人,见诸人类,皆生救度之想。见诸异类,亦生救度之想。在在发菩提心,纵有罪障,如日照冰山,应时消释矣。
劝打鸟人
禽鸟虽微,然雄者偶出,雌者唧唧以悲号。其母不归,子即喃喃而待哺。与人无异也。倘离其匹偶,丧厥群雏,必悲鸣不食,凄惨无依。故曰:“散物之偶者,得夫妇分离报。伤物之雏者,得子孙夭折报。”因果灼然不诬也。
下附征事(五则)
三燕念恩(出《证慈录》)
宋严州女王亚三,见猫捕燕母,取饭饲三小燕,迨长,飞去。是冬,亚三死。明春有三燕来,飞绕不休。其母曰:“燕寻亚三否?亚三已死,葬后园中。”三燕辄入园飞鸣,死于墓上。
[按]人有思念旧恩,情义深重,如三燕者乎?观之惨然知愧。
群鹊卜葬(出《观感录》)
武进瞿公,素有厚德。曾见一鹊,带箭哀鸣,悯之,呼鹊曰:“汝欲拔箭,可急下。”鹊果飞至,公拔之,饲数日,纵去。后葬亲,得一佳地,而难点穴。有群鹊噪集其上,一鹊啄公衣,复还墓者三。公曰:“若果佳穴,再鸣三声。”鹊遂应声而鸣。地师审之,与穴法合,遂葬焉。后士达、士选,同举乡榜〖乡试取中〗,子孙日盛。
[按]阴地生于心地。暴祖先之柩,而心外觅穴,愚夫也。
罗禽异疾(出《拙庵日记》)
鄱阳染工董某,好罗禽鸟〖罗,张网捕鸟〗,竹贯其头,燎于茅薪上,去羽灰货之,所杀无算。后得疾,遍体皮粗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