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柝声-无愧的工人





其中是否有吸引我的地方——是否你用任何的手段得着我。我仔细的查考过,找不着任何的毛病。它似乎十分完全。为何我不能照你所提议的祷告?但突然有一个思想来到我心中:假如有一位神呢?我应该站在什么地位呢?我曾经告诉我的学生宗教是空洞的,心理学能解释每一件事。我是否愿意承认过去都是错的呢?我仔细的考虑过,我觉得我对这件事必须心存诚实。如果真有一位神,而不去相信他,我就是一个傻瓜!
「所以我跪下来祷告;祷告时我就知道有一位神。我怎么知道。我不会解释,但我真的知道!然后我就想起曾经读过的约翰福音,它像由一位亲眼见过的人写的,我知道它是这样的说:耶稣就是神的儿子。所以我得救了!」
哦!我们的神所能做的是何等的奇妙!当你出去传福音时,不要忘记他是一位1神。隋时施行怜悯。即使人能比现在的情形好一点,那也无济于事,如果他们更坏,那也不妨碍他的怜悯。他所寻找的是一颗「诚实善良的心」。永远不要忘记圣灵会带着能力感动人心到神面前。关于你所传的对象,你对圣灵应当有信心。可能你不是一位好渔夫,但与神的灵合作时,你会有足够的信心得到一条最大的鱼。
上章目录下章

第四章保罗与「生命」
我们现在来看使徒保罗的职事,我们所公认他对新约的特殊贡献。我还要重复的提醒各位,保罗「特殊」的职事就是所谓「帐篷」的预表。在讨论他职事中,特别关于教会相互连络的主题时,我们将不论到保罗在其他属灵事务广泛的启示;譬如,属天救赎的计划及信徒个人在基督里长进的途径等。
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不是告诉我们罪人如何进入神的国度,而是指示我们基督徒,神如何使我们能进入国度及进入国度的结果。为了这个目的,保罗在罗马书中着重提到几个主题,比如称义及成圣、从罪及律法得释放、在基督里的永生生命、靠圣灵行事、儿子的名分及神的目的。这些题目,我们曾经在别处都提过的(参《正常基督徒生活》第四部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指出我们对上述属灵事物的信心及经历,乃根据我们的眼睛对基督耶稣伟大史实的开启;即他的被钉、复活及被高举,并我们与他同死、复活及被高举的事实。神已在基督里审判了我们的罪,治死了我们堕落的天性。我们被接受在他的国度里,不是因为我们逃过了神的审判,而是基于我们已在基督里接受了审判,并已在他里面复活得着新的生命。基督的十字架是我们唯一的道路。
为了这个原则,保罗再把另外令人醒目的一章陈列在我们面前(罗七)。他指出自己失败的原因,乃是信徒想靠自己天然的能力过基督徒生活,而他伟大的发现(延伸到第八章),无疑是「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基督内在的能力——「在基督里生命圣灵的律」——胜过了他肢体中罪和死的律。腓立比书四章十三节说:「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对保罗而言,基督徒的生命乃是一种继续不断的神迹,是一种内心随从圣灵而使藉着重生持有的属天生命,自「败坏的肉体」中发出来的矛盾生活。「基督若活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罗八10)在我们论及保罗是一位「织帐篷者」及他对神家的认识前(罗马书所提到的),我们将停下来先看保罗这个人,并从他身上「作凭据的圣灵」藏在「我们这地上的帐篷」(林后五1…5),显出的矛盾生活的榜样来学习一些教训。
关于使徒保罗,我愿提醒你特别注意哥林多后书所记载他的特殊性格。这封书信的特点是表明保罗个人内在属灵生命及经历。在所有新约的书信中,这是一封特别关于保罗个人的书信,如果没有它,我们将难以认识保罗这个人。由于哥林多人的光景,神许可保罗写哥林多后书,更因如此,我们便可以窥知其他书信所隐匿的一些事。在那些书信中充满了教训,这封书信却简要的揭开了教训后面的人;其他书信把神的启示向我们表明,这封书信却指出神启示所信托的人。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便可得到印证。在哥林多前书保罗写到神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在哥林多后书却给我们瞥见保罗身上属天的软弱。在哥林多前书三章,保罗要求信徒合一;哥林多后书一章显示出他自己遭遇的挫折。他极力的劝阻他们分门结党,却仍把自己摆在他们中间。在处理哥林多教会一些混乱事务后,保罗于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提出著名爱的诗章;但在哥林多后书第二章中,他说明在前封书信中提到教会外面的混乱,他说:「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疼爱你们。」往后在哥林多前书十六章,保罗提醒他的读者,实际关心别人的需要;然而在哥林多后书十一章,他让我们看见个人私下钱财的处理。一个人若在钱财上不清楚,他就不能事奉神,这是一个原则;如果他在这件事上错了,其他也就都错了。最后,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提到我们现在最关切的问题,也就是新约中论到复活最清楚的地方;但在哥林多后书第一章中,我们发现保罗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
保罗的教训都是以经历为背景。无论今天人们对它的看法如何,除此以外,就再没有职事的根。如果一个职事只建立在理论上,它只是改善的工作;但一个供应生命的职事主要是从经历中产生的。哥林多前书是论到恩赐及教训,后书却是论到生命。由于基督的死在保罗身上做工,他就有生命;更因他得着生命,别人也就因此有了生命。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及其他书信的职事是基于哥林多后书所描述的人。
宝贝放在瓦器里
现在,让我们往前注意上面所提及的事,特别是关于保罗身上矛盾的经历。
当我们仔细读哥林多后书时,便会遇见两个人;一个是在自己里的保罗,另一个是在基督里的保罗。我们觉得他是一个异常的人。外貌矮小瘦弱,言语拙劣,但他却自信是勇敢的,见识丰富,而且他的书信是坚定而有分量的(参林后十1、10,十一6),他在处人和理事上,总是显出坚定一致的态度,即不再「凭着外貌」,只凭着基督(林后一17,五16)。论内心的光景,也可以看出他身上矛盾的情形,因为他常用到一些意味深长的字眼,例如「但」、「然而」、「虽然」。他写着「我们绝了望」、「我们在这帐篷里叹息劳苦」、「我们多受痛苦」;「外有争战,内有惧怕」,「然而那位叫死人复活的神……安慰了我们」(参林后一8…9,五4,七5…6)。
他在哥林多后书,不只是指出他里面双重感觉的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的段落表明不寻常的经历(参林后四8…10,六8…10)。无疑的,保罗在这书信中,从头至尾所讲论的每件事都是从这个源头出来的。在这儿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贯通的原则,就以他自己的话为最好的提纲:「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其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林后四7)从第一章我们就看见「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而最后一章,我们仍然看见瓦器,但我们也遇见了宝贝。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这句话诚然是基督徒实际生活最清楚的写照。基督教不是瓦器,也不是宝贝,而是宝贝放在瓦器里。
任何人,无论他们是否基督徒,总有他们自己认为理想的人,他们都有自己所认为完全的标准。他们总是想,如果一个人做这个或做那个,有某些特殊的行为或他是某一类的人,那就是个好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合乎这个标准,我们便称他为「好人」。在我们还未得救以前,我们有着某种标准;但是当我们得救以后,我们发现不再称赞以前所称羡的人了。我们现在是以新发现的亮光来衡量他们,而且看出他们的缺点,因我们衡量的尺度改变了。
甚至以前我们对基督也有自己的看法。在我们得救以前,我们对他有些像世人的看法;但是,得救以后,因着圣灵开启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认识他真实的本性,这些看法也就都被抛弃了。因此,我们现在有了基督徒生活的新标准,我们以这个目标作为努力及衡量别人的标准。虽然我们的理想是如此完善。但我愿向你指出神思想中基督徒真实的光景,是我们未曾思考过的,并且我们仍要调整我们对自己和别人的标准呢!
关于成圣,我们的看法是如何呢?我们很容易想到它是没有一点瓦器的光景。我们想像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某种光景,控制我们的情绪及情感,即今后再找不着它们的痕迹,我们就已达到成圣的地步。我们幻想着去压抑我们的感觉,以致认为若能对痛苦麻木,不为亲情所触着,就是属灵的证明。实际上,我们所想像的属灵是停止人的生活,许多人努力试图遮盖瓦器的存在,并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情形便是成圣了。
如果真的有人如此行,你将认为他是不近人情的。他不敢放松自己,他不敢自由的说话行事,恐怕瓦器要显露出来,这样的人不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基督教。他是做作的,并且试图藉着矫饰遮盖他真实的光景,他训练自己使得瓦器不被露出。啊!许多人想,如果他们能够达到一个光景,即无论说话行事,瓦器的光景不再有显出来的顾虑,他们便是成圣的基督徒了。
当我刚成为一个基督徒时,对于基督徒我也有自己的观念,并且我努力试着去做想像中的基督徒。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所设想的标准,我就是成功了。我热切的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但我却有着自己的想法。我想,如果一个人从早到晚都是微笑的,他就是一个真基督徒!如果在任何时候他流一滴泪,他就是失败了。我也想,一个真基督徒是从不灰心,勇敢的人,如果在任何环境中,他有一点胆怯,我就认为他严重的失败了,因为他缺少对主的信靠,这样是够不上我的标准的。
我对基督徒的观念,一直持守这么坚定的看法。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保罗所写的哥林多后书,他说:「似乎忧愁……」(林后六10)我被这句话抓住了;我想:「保罗也忧愁吗?」然后我读到他「多多的流泪」(林后二4),我怀疑保罗真的流泪?读到他「心里作难」(林后四8),我想:「保罗真的作难吗?」,读到「我们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林后一8)。我困惑的问自己:「保罗真的曾失望过吗?」我从未想到像保罗这样的人,竟然有这些经历,但当我再读下去,我逐渐的醒悟过来,基督徒并不是像天使一般,没有一点人的感觉。我看见保罗离我们并不远,我也发现保罗事实上是一个人,正如我们所认识的一般人一样。
许多人对于基督徒有他们自己的观念,但这些看法不过是一面的,因为他们不过是世人心中的想法,而不是神的创造。在保罗身上,我遇见了「这宝贝」,但赞美神,我也遇见「一个瓦器」!我再重复而确定的指出,基督教乃是「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他是惧怕的,却又是勇敢的;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似乎被打倒了却不致死亡;他是软弱的,但他却宣称他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你可以看见他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但他却认为这是使耶稣的生在他身上显明出来唯一的方法。
从外表你看不见整个故事的内容,因在这人的背后,有极大的能力托住了他的生活。人们可以认为他「似乎诱惑人的,是忧愁,是贫穷,是一无所有,甚至似乎是要死的」;虽然如此,神托住他确实的信心:「而他却是诚实的,人所共知的,常常喜乐的,叫许多人富足的,样样都有的,」看哪!我们是如此活着的。(参林后六8…10)
能力显在软弱上
现在你开始明白什么是基督徒?基督徒就是一个集矛盾于一身的人,但在他里面神的大能不断的得胜。基督徒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中秉赋了奥秘的矛盾;而这矛盾就是神自己。有些人认为基督教全是宝贝没有瓦器,如果有一天神的仆人显出瓦器的光景,他们就认为他是毫无希望了,但神的观念就是——在这瓦器内,他的宝贝定然会被发现。
在此我们必须仔细的区分人和在人里面的肉体,即区分人与生俱来的限度及天然的肉体,这肉体习惯于犯罪,使我们离开圣灵的帮助及完全依靠神。这种分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神的儿女若有点放松,便很容易陷入其中,而且人的天性很容易向肉体屈服。请注意,我在这里决不是为罪和肉体找到藉口,肉体必须拒绝,主将它置于死地,即十字架的死(我在《正常基督徒生活》中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