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到利益,有助于修行人应做的修行,有助于独居,有助于得到涅槃。”
  17。 “此人虽不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 ’然诸梵行者供养、恭

二三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三六  秽品第八(94)黑比丘经第八

      敬、礼事于彼。所以者何?彼人有此无量善法。因彼有此无量善法故,令诸梵行者
      供养、恭敬、礼事于彼。犹如良马系在枥养,虽不作是念:‘令人系我着安隐处,
      与我好饮食,好看视我。’然人系彼着安隐处,与好饮食,好看视之。所以者何?
      彼马有善法,谓软调好,极温良故,令人系着于安稳处,与好饮食,好看视之。如
      是此人虽不作是念;‘令诸梵行者供养、恭敬、礼事于我。’然诸梵行者供养、恭
      敬、礼事于彼。”
      “上述这样的人,虽然心里不会想:‘希望梵行者来供养我、恭敬我、奉事我。’
      可是梵行者会供养他、恭敬他、奉事他。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有种种的善法,所
      以梵行者会供养他、恭敬他、奉事他。譬如关在马房的良马,虽然心里不会想:
      ‘希望人类把我安顿在安隐处,给我良好的饮食,好好地看顾我。’可是人类会把
      它安顿在安隐处,给它良好的饮食,好好地看顾它。为什么呢?因为它是良马,个
      性温驯,已受调伏,所以人类会把它安顿在安隐处,给它良好的饮食,好好地看顾
      它。同理,上述这样的人,虽然心里不会想:‘希望梵行者来供养我、恭敬我、奉
      事我。’可是梵行者会供养他、恭敬他、奉事他。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有种种的
      善法,所以梵行者会供养他、恭敬他、奉事他。”
  18。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二三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三八  秽品第八(94)黑比丘经第八

      (九五)中阿含秽品住法经第九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说退善法,不住、不增;我说住善法,不退、不增;我
      说增善法,不退、不住。云何退善法,不住、不增?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85)、
      博闻、布施、智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退,不住、不增,是谓退善
      法,不住、不增。云何住善法,不退、不增?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博闻、布
      施、智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住,不退、不增,是谓住善法,不
      退、不增。云何增善法,不退、不住?比丘者,若有笃信、禁戒、博闻、布施、智
      慧、辩才、阿含及其所得,彼人于此法增,不退、不住,是谓增善法,不退、不
      住。”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有人于善法退失,不止住、不增长;有人于善法止
      住,不退失、不增长;有人于善法增长,不退失、不止住。什么是于善法退失,不

二三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四○  秽品第八(95)住法经第九

      止住、不增长呢?如果比丘有信心、德行、学习、布施、智慧、辩才,后来退失这
      些善法,不止住、不增长,这就是于善法退失,不止住、不增长。什么是于善法止
      住,不退失、不增长呢?如果比丘有信心、德行、学习、布施、智慧、辩才,但是
      只止住于这些善法,不退失、不增长,这就是于善法止住,不退失、不增长。什么
      是于善法增长,不退失、不止住呢?如果比丘有信心、德行、学习、布施、智慧、
      辩才,后来增长这些善法,不退失、不止住,这就是于善法增长,不退失、不止
      住。”
   3。 “比丘者,作如是观,必多所饶益,我为多行增伺(212)?为多行无增伺?我为多行瞋
      恚心?为多行无瞋恚心?我为多行睡眠缠?为多行无睡眠缠?我为多行⊕掉、贡
      高?为多行无掉、贡高?我为多行疑惑(217)?为多行无疑惑?我为多行身诤(944)?为多行
      无身诤?我为多行秽污心?为多行无秽污心?我为多行信?为多行不信?我为多行
      精进?为多行懈怠?我为多行念?为多行无念?我为多行定?为多行无定?我为多
      行恶慧(375)?为多行无恶慧?”
      “比丘如果能够如此观照,必能得到许多利益,即我常常有贪欲吗?我常常没有贪
      欲吗?我常常有瞋恨心吗?我常常没有瞋恨心吗?我常常昏沈与睡眠吗?我常常没
      有昏沈与睡眠吗?我常常激动不安吗?我常常没有激动不安吗?我常常贡高吗?我
      常常没有贡高吗?我常常有疑惑吗?我常常没有疑惑吗?我常常有暴躁的行为吗?
      我常常没有暴躁的行为吗?我常常生起污秽的心吗?我常常没有污秽的心吗?我常
      常有信心吗?我常常没有信心吗?我常常努力吗?我常常懈怠吗?我常常忆念〔佛
      法〕吗?我常常没有忆念〔佛法〕吗?我常常修习禅定吗?我常常没有修习禅定
      吗?我常常表现出愚痴的行为吗?我常常表现出不愚痴的行为吗?”
   4。 “若比丘观时,则知我多行增伺、瞋恚心、睡眠缠、掉、贡高、疑惑、身诤、秽污
      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多行恶慧者,彼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
      方便(38),学极精勤,正念正智(22),忍不令退。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
      救衣。如是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
      退。”
      “如果比丘观照时,知道自己常常有贪欲、瞋恨心、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贡
      高、疑惑、暴躁的行为、污秽的心、没有信心、懈怠、没有忆念〔佛法〕、没有修

二四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四二  秽品第八(95)住法经第九

      习禅定、表现出愚痴的行为,为了灭除这些邪恶不善之法,该比丘应该立刻寻求方
      法,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心。譬如有人被火烧到头和衣
      服,会立刻想办法灭火。同理,为了灭除这些邪恶不善之法,该比丘应该立刻寻求
      方法,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心。”
    5。 “若比丘观时,则知我多行无⊕增伺,若无瞋恚心、无睡眠缠、无掉、贡高、无疑
      惑、无身诤、无秽污心、有信、有进、有念、有定、多行无恶慧者,彼比丘欲住此
      善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犹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如是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退,修
      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如果比丘观照时,知道自己常常没有贪欲、没有瞋恨心、没有昏沈与睡眠、没有
      激动不安、没有贡高、没有疑惑、没有暴躁的行为、没有污秽的心、有信心、努
      力、忆念〔佛法〕、修习禅定、表现出不愚痴的行为,为了止住于这些善法,不退
      失这些善法,甚至广泛修习这些善法,该比丘应该立刻寻求方法,勤奋努力,具足
      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心。譬如有人被火烧到头和衣服,会立刻想办法灭
      火。同理,为了止住于这些善法,不退失这些善法,甚至广泛修习这些善法,该比
      丘应该立刻寻求方法,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心。”
   6。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二四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四四  秽品第八(95)住法经第九

      (九六)中阿含秽品无经第十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尊者(77)舍利子(119)。诸比丘:“诸贤(120)!若有比丘、比丘尼未闻法者不得闻,已闻
      法者便忘失;若使有法,本所修行,广布诵习,慧之所解,彼不复忆,知而不知。
      诸贤!是谓比丘、比丘尼净法衰退。”
      有一次,尊者舍利子告诉比丘众:“各位贤者!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不学习尚未学
      习之法,忘失已经学习之法;原来反覆诵习,广泛修习,以智慧所理解之法,已经
      不复忆念,退失成不知道。各位贤者!这就是比丘、比丘尼退失清净法。”
   3。 “诸贤!若有比丘、比丘尼未闻法者便得闻,己闻法者不忘失;若使有法,本所修
      行,广布诵习,慧之所解,彼常忆念,知而复知,是谓比丘、比丘尼净注转增。”
      “各位贤者!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学习尚未学习之法,不忘失已经学习之法;原来
      反覆诵习,广泛修习,以智慧所理解之法,经常忆念,更清楚地知道。各位贤者!

二四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四六  秽品第八(96)无经第十

      这就是比丘、比丘尼增长清净法。”
   4。 “诸贤!比丘者,当作如是观:‘我为有增伺(212)?为无有增伺?我为有瞋恚心?为无
      有瞋恚心?我为有睡眠缠?为无有睡眠缠?我为有⊕掉、贡高?为无有掉、贡高?
      我为有疑惑(217)?为无有疑惑?我为有身诤(944)?为无有身诤?我为有秽污心?为无有秽
      污心?我为有信?为无有信?我为有进?为无有进?我为有念?为无有念?我为有
      定?为无有定?我为有恶慧(375)?为无有恶慧?’”
      “各位贤者!比丘应当如此观照:‘我有贪欲吗?我没有贪欲吗?我有瞋恨心吗?
      我没有瞋恨心吗?我昏沈与睡眠吗?我没有昏沈与睡眠吗?我激动不安吗?我没有
      激动不安吗?我贡高吗?我没有贡高吗?我有疑惑吗?我没有疑惑吗?我有暴躁的
      行为吗?我没有暴躁的行为吗?我有污秽的心吗?我没有污秽的心吗?我有信心
      吗?我没有信心吗?我努力吗?我懈怠吗?我忆念〔佛法〕吗?我没有忆念〔佛
      法〕吗?我修习禅定吗?我没有修习禅定吗?我表现出愚痴的行为吗?我没有表现
      出愚痴的行为吗?’”
   5。 “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有增伺、有瞋恚心、有睡眠缠、有掉贡高、有疑惑、
      有身诤、有秽污心、无信、无进、无念、无定、有恶慧者,诸贤!彼比丘欲灭此恶
      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便(38),学极精勤,正念正智(22),忍不令退。诸贤!犹人为火烧
      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诸贤!如是比丘欲灭此恶不善法故,便以速求方
      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各位贤者!如果比丘观照时,知道自己有贪欲、有瞋恨心、有昏沈与睡眠、有激
      动不安、有贡高、有疑惑、暴躁的行为、有污秽的心、没有信心、懈怠、没有忆念
      〔佛法〕、没有修习禅定、表现出愚痴的行为,各位贤者!为了灭除这些邪恶不善
      之法,该比丘应该立刻寻求方法,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
      心。譬如有人被火烧到头和衣服,会立刻想办法灭火。同理,为了灭除这些邪恶不
      善之法,该比丘应该立刻寻求方法,勤奋努力,具足正念正智,坚持到底,不退其
      心。” 
   6。 “诸贤!若比丘观时,则知我无增伺、无瞋恚心、无睡眠缠、无掉贡高、无有疑
      惑、无有身诤、无秽污心,有信、有进、有念、有定、无恶慧者,彼比丘欲住此善
      法,不忘不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犹

二四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二四八  秽品第八(96)无经第十

      人为火烧头、烧衣,急求方便救头、救衣。诸贤!如是比丘欲住此善法,不忘不
      退,修行广布故,便以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不令退。”
      “各位贤者!如果比丘观照时,知道自己没有贪欲、没有瞋恨心、没有昏沈与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