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时,是正值花样年华,最美丽标致的时候。如果因为女人的美丽标致,而生起喜
      乐,这是色最大的贪着,没有比这更大的贪着,它会带来许多的灾患。”
  16。 “云何色患?若见彼姝而于后时极大衰老,头白齿落,背偻脚戾,拄杖而行,盛壮
      日衰,寿命垂尽,身礼震动,诸根毁熟,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
      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疾病着床,或坐卧地,以苦逼身,受极重
      苦,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
      死,或一、二日……至六、七日,乌?74)所啄,豺狼所食,火烧埋地,悉烂腐坏,
      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息道
      (875),骸(876)骨青色腐烂,食半骨⊕锁在地,于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
      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姝息道,离皮肉血,唯筋相连,于汝等意云何?若
      
三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三二○  因品第九(99)苦阴经(上)第三

      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妹息道,骨节解散,散在
      诸方,足骨、⊕膊(684)骨、髀(685)骨、脊骨、肩骨、颈骨、髑髅(877)骨各在异处,于
      汝等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患耶?答曰:‘如是。’复次,若见彼妹息道,
      骨白如螺,青犹鸽色,赤若血涂,腐坏碎末,于汝意云何?若本有美色,彼灭生
      患耶?答曰:‘如是。’是谓色患。”
      “什么是色的灾患呢?如果原本年轻漂亮的女人,后来变成年迈、白发、无牙、衰
      弱、驼背、头重脚轻、扶拐杖而行、日渐老化、寿命将尽、身体颤抖、六根退化,
      你认为如何?她本来的美色是否已经消失,而生起灾患呢?比丘众回答说:‘是
      的。’如果原本年轻漂亮的女人,后来患极重病而倒卧于床、于座、于地,痛苦不
      堪,你认为如何?她本来的美色是否已经消失,而生起灾患呢?比丘众回答说:
      ‘是的。’如果原本年轻漂亮的女人,后来死亡了,经过一日、二日……至六、七
      日,被鹰乌所啄,豺狠所食,不论火葬或土葬,都会腐烂败坏,你认为如何?她本
      来的美色是否已经消失,而生起灾患呢?比丘众回答说:‘是的。’如果原本年轻
      漂亮的女人,死亡后被丢弃在冢间的尸体,有的骸骨变成青色,有的腐烂,有的被
      吃,散落满地,你认为如何?她本来的美色是否已经消失,而生起灾思呢?比丘众
      回答说。‘是的。’如果原本年轻漂亮的女人,死亡后被丢弃在冢间的尸体,皮肉
      分离,血涂满地,只有筋尚连系着,你认为如何?她本来的美色是否已经消失,而
      生起灾患呢?比丘众回答说:‘是的。’如果原本年轻漂亮的女人,死亡后被丢弃
      在冢间尸体的骨头,如脚骨、股骨、大腿骨、髋骨、脊椎骨、肩骨、颈骨、头骨,
      分散在各处,你认为如何?她本来的美色是否已经消失,而生起灾患呢?比丘众回
      答说:‘是的。’如果原本年轻漂亮的女人,死亡后被丢弃在冢间尸体的骨头,有
      的是如螺般的白色,有的是如鸽子般的青色,有的是如血般的红色,有的破碎成小
      块,甚至粉碎成粉末,你认为如何?她本来的美色是否已经消失,而生起灾患呢?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这就是色的灾患。”
  17。 “云何色出要?若断除色,舍离于色,灭色色尽,度色出要,是谓色出要。若有沙
      门、梵志,色味、色患、色出要不知如真者,彼终不能自断其色,况复能断于他色
      耶?若有沙门、梵志,色味、色患、色出要知如真者,彼既自能除,亦能断他
      色。”

三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三二二  因品第九(99)苦阴经(上)第三

      “什么是色的出离呢?于色断除、舍离、彻底的灭尽,超越一切色,这就是色的出
      离。如果修行人、婆罗门不能如实地知道色的贪着、色的灾患、色的出离,他便无
      法断除自己的色,又怎能教导别人断除色呢?如果修行人、婆罗门能够如实地知道
      色的贪着、色的灾患、色的出离,他便可以断除自己的色,也可以教导别人断除
      色。”
  18。 “云何觉(186)味?比丘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20)……至得第四禅成就游(23)。彼于尔时
      不念自害,亦不念害他(980)1 若不念害者,是谓觉乐味。所以者何?不念害者,成就
      是乐,是谓觉味。”
      “什么是受的贪着呢?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邪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
      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喜乐;因为觉观的息灭,具足第二
      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喜乐;因为远离喜而达
      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心平衡,并
      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生活;因为乐灭、苦灭、过去的喜
      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衡所生起之念
      的清净。此时,比丘没有想要恼害自己,没有想要恼害他人,没有想要恼害自己与
      他人,如果比丘没有恼害的念头,便会感受到快乐。因为没有恼害的念头,贪着乐
      受,这就是受的贪着。”
  19。 “云何觉患?觉者是无常法、苦法、灭法,是谓觉患。”
      “什么是受的灾患?受是无常的,是无法令人感到满足的、是会变化的,这就是受
       的灾患。”
  20。 “云何觉出要?若断除觉,舍离于觉,灭觉觉尽,度觉出要,是谓觉出要。若有沙
      门、梵志,觉味、觉患、觉出要不知如真者,彼终不能自断其觉,况复能断于他觉
      耶?若有沙门、梵志,觉味、觉患、觉出要知如真者,彼既自能除,亦能断他
      觉。”
      “什么是受的出离呢?于受断除、舍离、彻底的灭尽,超越一切受,这就是受的出
      离。如果修行人、婆罗门不能如实地知道受的贪着、受的灾患、受的出离,他便无
      法断除自己的受,又怎能教导别人断除受呢?如果修行人、婆罗门能够如实地知道
      受的贪着、受的灾患、受的出离,他便可以断除自己的受,也可以教导别人断除

三二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三二四  因品第九(99)苦阴经(上)第三

      受。”
  21。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中阿含因品苦阴经(下)第四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释羇瘦(161),在加维罗卫(162)尼拘类园(163)。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释迦族迦毗罗卫城的尼拘类园。
   2。 尔时,释摩诃男(436)中后⊕彷徉⊙(167)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
      如是知世尊法,令我心中得灭三秽,染心秽、恚心秽、痴心秽(981)。世尊!我如是知
      此法,然我心中复生染法、患法、痴法。世尊!我作是念:我有何法不灭,令我心
      中复生染法、患法、痴法耶?”
      有一次,释摩诃男在午餐过后前去拜见佛佗,见过佛陀作礼之后,便坐在一旁,请
      示佛陀:“佛陀!我知道佛陀所说的法,即贪欲是心的污秽、瞋恨是心的污秽、愚
      痴是心的污秽。佛陀!虽然我知道佛陀所说的这个法,但是我的心中还是会生起贪
      欲、瞋恨、愚痴。佛陀!我的心里想:‘我是否还有什么法尚未去除,所以我的心
      中会生起贪欲、瞋恨、愚痴?’”
   3。 世尊告曰:“摩诃男!汝有一法不灭,谓汝住在家,不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摩诃

三二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三二六  因品第九(100)苦阴经(下)第四

      男!若汝灭此一法者,汝必不住在家,必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汝因一法不灭故,
      住在家,不至信舍家,无家学道。”
      佛陀回答说:“摩诃男!你还有一法尚未去除,所以你过着在家的生活,不会从俗
      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摩诃男!如果你去除这一法,你就不
      会过着在家的生活,会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因
      为你还有一法尚未去除,所以你过着在家的生活,不会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
      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
   4。 于是,释摩诃男即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唯愿世尊为我说
      法,令我心净,除疑得道。”
      于是,摩诃男立刻从座起身,偏袒右肩,合掌告诉佛陀:“请佛陀为我说法,使我
      内心清净,断除疑惑,成就解脱。”
   5。 世尊告曰:“摩诃男!有五欲功德(19)可爱、可念、欢喜,欲相应而使人乐。云何为
      五?谓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由此令王及王眷属得安乐欢
      喜。摩诃男!极是欲味,无复过是,所患甚多。”
      佛陀说:“摩诃男!有五种欲望令人感到可爱、可念、欢喜、带来欲望、使人快
      乐。是哪五种欲望呢?即由眼睛认知到物质、耳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气味、
      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所生起之欲望。因为这五种欲望,使得国王及其
      亲属感到欢喜快乐。摩诃男!这是欲最大的贪着,没有比这更大的贪着,它会带来
      许多的灾患。”
   6。 “摩诃男!云何欲患?摩诃男!族姓子者,随其技术,以自存活,或作田业、或行
      治生(648)、或以学书、或明算术、或知工数、或巧刻印、或作文章、或造手笔、或晓
      经书、或作勇将、或奉事王(975)。彼寒时则寒,热时则热,饥渴、疲劳、蚊虻所蜇(678), 
      作如是业,求图钱财。摩诃男!此族姓子如是方便(38),作如是行,作如是求,若不
      得钱财者,便生忧苦、愁戚、懊恼,心则生痴,作如是说:‘唐作唐苦!所求无
      果。’摩诃男!彼族姓子如是方便,作如是行,作如是求,若得钱财者,彼便爱惜
      守护密藏。所以者何?‘我此财物莫令王夺、贼劫、火烧、腐坏、亡失(976),出财无
      利,或作诸业,而不成就。’彼作如是守护密藏,若有王夺、贼劫、火烧、腐坏、
      亡失,彼便生忧苦、愁戚、懊恼,心则生痴,作如是说:‘若有长夜所可爱念者,

三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三二八  因品第九(100)苦阴经(下)第四

      彼则亡失。’摩诃男!如是现法苦阴,因欲缘欲,以欲为本。”
      “摩诃男!什么是欲的灾患呢?摩诃男!有良家子弟,靠着各种技艺而生活,例如
      印章、算术、用眼睛计算、耕田、畜牧、弓术、王事,为了求得钱财,而受寒热之
      苦,受饥、渴、疲劳,蚊虻螫咬之苦。摩诃男!良家子弟为了钱财,而作种种事
      业,如果得不到钱财,便会生起忧愁、烦恼、痛苦,心生疑惑而说:‘我所做的都
      是白费的!我所做的都没有收获。’摩诃男!良家子弟为了钱财,而作种种事业,
      如果得到钱财,便会爱惜钱财,而储藏守护,心里想:‘希望我的钱财,不会被国
      王、盗贼夺走,不会被火烧掉,不会被水流走,不会被不喜欢的子孙拿走,投资不
      会没有获利,做任何事业,都不会不成功。’当他如此储藏守护时,如果他的钱财
      被国王、盗贼夺走,被火烧掉,被水流走,被不喜欢的子孙拿走,投资没有获利,
      做任何事业,都不成功,便会生起忧愁、烦恼、痛苦,心生疑惑而说:‘我长久以
      来所爱念、守护的钱财,现在都没有了。’摩诃男!这就是欲的现世灾患,以欲为
      因、以欲为缘、以欲为根本。”
   7。 摩诃男!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
      弟、姊妹、亲族展转共诤。彼既如是共斗诤己,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