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此的心意,你的心意是如此如此,你有如此的意念。’……乃至知道:‘根据这位尊
      者心意所志向的种种,他将会不间断地改变他内心对境的注意力。’佛陀说了很多
      ,而且都真实无误。佛陀出生于世间,知道这是〔解脱〕道,这是〔解脱的〕方法
      ,因为修习如此的〔解脱〕道,如此的〔解脱的〕方法,断尽一切烦恼,不再有束
      缚,没有贪欲与无明,当下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验、知道:没有再生,尽苦
      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佛陀告诉他人……乃
      至他人辗转告诉他人,令数以千计的人知道,并且修习如此的〔解脱〕道,如此的
      〔解脱的〕方法。佛陀!因此,在这三种示现中,我会赞叹佛陀。”
  22。 于是,世尊告曰:“摩纳!汝善达此论。所以者何?我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
      大福佑,有大威神,于如意足心得自在……乃及身至梵天。摩纳!我以他相占他意
      ……乃至占心、心所有法。摩纳!我自行如是道、如是迹,行此道、行此迹已,诸
      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我为他说,他为他说,如是展转无量百千。摩纳!
      是故汝善达此论于是,汝当如是善受善持。所以者何?此所说义,应当如是。”
      于是,佛陀说:“伤歌逻!你理解的很对。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确具足伟大的神通力
      、德行、福报,可以随心所欲展现各种的神通……乃至也能够用手触模,甚至亲身
      到达梵天界。伤歌逻!我的确能够以征相而说:‘你有如此的心意,你的心意是如此
      如此,你有如此的意念。’……乃至知道:‘根据这位尊者心意所志向的种种,他将
      会不间断地改变他内心对境的注意力。’我的确说了很多,而且都真实无误。伤歌
      逻!我的确出生于世间,知道这是〔解脱〕道,这是〔解脱的〕方法,因为修习如
      此的〔解脱〕道,如此的〔解脱的〕方法,断尽一切烦恼,不再有束缚,没有贪欲
      与无明,当下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验、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
      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我告诉他人……乃至他人辗转告诉
      他人,令数以千计的人知道,并且修习如此的〔解脱〕道,如此的〔解脱的〕方法
      。因此,我说:伤歌逻!你理解的很对。你要好好地受持奉行。为什么呢?因为你
      所理解的就是我所说的法义。”

三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三二八 梵志品第十二(143)伤歌逻经第二

  23。 于是,伤歌逻摩纳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109)!我已解。世尊!我今自归于佛、
      法及比丘众(84)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176) !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于是,伤歌逻青年说:“佛陀!我已经知道了。佛陀!我已经了解了。佛陀!请接受
      我成为你的在家弟子,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能够以佛陀、佛陀的教法、
      比丘僧团做为我归依的对象。”
  24。 佛说如是,伤歌逻摩纳、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伤歌逻青年、尊者阿难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
      受。


      (一四四)中阿含梵志品算数目揵连经第三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东园鹿子母堂(294)。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东园鹿母讲堂。
   2。 尔时,算数梵志目揵连(1306)中后彷徉(167),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
      昙(122)!我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有一次,算数目揵连婆罗门在午餐过后前往佛陀的处所,问讯作礼之后,坐在一旁
      ,说:“佛陀!我有问题想请教你,你是否愿意接受我的问题?”
   3。 世尊告曰:“目揵连!恣汝所问,莫自疑难。”
      佛陀回答说:“目揵连!如果你有疑问,你可以提出你的问题。”
   4。 算数目揵连则便问曰:“瞿昙!此鹿子母堂渐次第作,转后成讫(1307)。瞿昙!此鹿子母
      堂⊕蹬梯,初升一蹬,后二、三、四。瞿昙!如是此鹿子母堂渐次第上。瞿昙!此御
      象者,亦渐次第调御成讫,谓因钩故。瞿昙!此御马者,亦渐次第调御成讫,谓因
      欤?308)故。瞿昙!此刹利(9)亦渐次第至成就讫,谓因捉弓箭故。瞿昙!此诸梵志(9)亦渐次

三二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三三○ 梵志品第十二(144)算数目揵连经第三

      第至成就讫,谓因学经书故。瞿昙!我等学算数(1309),以算数存命,亦渐次第至成就讫
      。若有弟子,或男或女,始教一一数,二、二、三、三、十、百、千、万,次第至
      上。瞿昙!如是我等学算数,以算数存命,渐次第至成讫。沙门瞿昙!此法律中,
      云何渐次第作至成就讫(1310)?”
      算数目揵连婆罗门便问:“佛陀!譬如在此鹿母讲堂可以看到次第学、次第作、次第
      前进,即〔在建筑过程中〕一直到最后的一段阶梯。佛陀!鹿母讲堂的阶梯,必须
      先登上第一阶,才能登上第二、三、四阶。佛陀!鹿母讲堂就是要如此随着次第登
      上阶梯。佛陀!驾御大象的人,也是要随着次第才能驾御好大象,即在使用刺棒方
      面。佛陀!驾御马匹的人,也是要随着次第才能驾御好马匹,即在控制大车之缚轭
      靼方面。佛陀!要成为武士,也是要随着次第才能成为武士,即在射箭方面。佛陀
      !要成为婆罗门,也是要随着次第才能成为婆罗门,即在学习经书方面。佛陀!我
      们学习算数,以算数维生的人,也是要随着次第才能成为算数师。我们在教导男女
      弟子时,要光教一一、二二、三三,次第增上,一直到十、百、千、万。佛陀!同
      理,我们学习算数,以算数维生的人,也是要随着次第才能成为算数师。佛陀!在
      此教法与戒律中,是否也有次第学、次第作、次第前进呢?”
   5。 世尊告曰:“目揵连!若有正说渐次第作,乃至成讫,目揵连!我法律中谓正说。
      所以者何?目揵连!我于此法律,渐次第作至成就讫。目揵连!若年少比丘初来学
      道,始入法律者,如来(109)先教:‘比丘!汝来!身护命清净,口、意护命清净(1311)。’
      目揵连!若比丘身护命清净,口、意护命清净者,如来复上教:‘比丘!汝来!观
      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521)。’目揵连!若比丘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
      、法如法者,如来复上教:‘比丘!汝来!观内身如身,莫念欲相应念……至观觉
      、心、法如法,莫念非法相应念。’”
      佛陀说:“目揵连!在此教法与戒律中,也有次第学、次第作、次第前进。为什么呢
      ?因为我也是在此教法与戒律中,随着次第才成为佛陀。目揵连!对于刚出家,学
      习此教法与戒律的年轻比丘,我会先教导他们:‘比丘!你来!要成为具戒者,要成
      为已遵守戒条规定的生活者,要成就正行的修习,见微小的过失,也要心生畏惧
      以受持学处来训练〔自己〕’目揵连!当比丘已经成为具戒者,成为已遵守戒条
      规定的生活者,成就正行的修习,见微小的过失,也会心生畏惧,,以受持学处来训

三三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三三二 梵志品第十二(144)算数目揵连经第三

      练〔自己〕时,我会更进一步教导他们:‘比丘!你来!于身体观照身体、于感受观
      照感受、于内心观照内心、于现象观照现象。’目揵连!当比丘已经于身体观照身
      体、于感受观照感受、于内心观照内心、于现象观照现象时,我会更进一步教导他
      们:‘比丘!你来!当你于身体观照身体、于感受观照感受、于内心观照内心、于现
      象观照现象时,不要生起与贪欲一致的念头。’”
   6。 “目揵连!若比丘观内身如身,不念欲相应念……至观觉、心、法如法,不念非法
      相应念者,如来复上教:‘比丘!汝来!守护诸根,常念闭塞,念欲明达,守护念
      心而得成就,恒起正知。若眼见色,然不受相,亦不味色,谓忿诤故,守护眼根。
      心中不生贪伺(212),忧戚、恶不善法,趣向彼故,守护眼根。如是耳、鼻、舌、身,若
      意知法,然不受相,亦不味法,谓忿诤故,守护意根。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
      善法,趣向彼故,守护意根。’”
      “目揵连!当比丘于身体观照身体、于感受观照感受、于内心观照内心、于现象观
      照现象时,不会生起与贪欲一致的念头时,我会更进一步教导他们:‘比丘!你来!
      学习守护六根,自我控制,正念分明,守护正念,使正知常起不灭。当眼睛见到物
      质时,不欢喜物质外在的表相,也不会贪着物质内在的特性,为了不生起忿怒诤论,
      应当守护眼根。为了使心中不生起贪念、忧愁、邪恶不善之法,应当守护眼根。同
      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一样,当意念意识到概念时,不欢喜概念外在的
      表相,也不贪着概念内在的特性,为了不生起忿怒诤论,应当守护意根。为了使心
      中不生起贪念、忧愁、邪恶不善之法,应当守护意根。’”
   7。 “目揵连!若比丘守护诸根,常念闭塞,念欲明达,守护念心而得成就,怛起正知
      。若眼见色,然不受相,亦不味色,谓忿诤故,守护眼根。心中不生贪伺、忧戚、
      恶不善法,趣向彼故,守护眼根。如是耳、鼻、舌、身,若意知法,然不受相,亦
      不味法,谓忿诤故,守护意根。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善法,趣向彼故,守护
      意根者,如来复上教:‘比丘!汝来!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
      ,善着僧伽梨(487)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
      “目揵连!当比丘已经能够守护六根,自我控制,正念分明,守护正念,使正知常
      起不灭。当眼睛见到物质时,不欢喜物质外在的表相,也不贪着物质内在的特性,
      为了不生起忿怒诤论,能够守护眼根。为了使心中不生起贪念、忧愁、邪恶不善之

三三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三三四 梵志品第十二(144)算数目揵连经第三

      法,能够守护眼根。同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一样,当意念意识到概念
      时,不欢喜概念外在的表相,也不贪着概念内在的特性,为了不生起忿怒诤论,能
      够守护意根。为了使心中不生起贪念、忧愁、邪恶不善之法,能够守护意根时,我
      会更进一步教导他们:‘比丘!你来!学习正知出入时的行为举止,即清楚地观察分
      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静处、无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静处
      别屈伸低仰、穿着袈裟及执持钵具时的威仪是否端正,乃至一切的行、住、坐、卧
      眠、寤、语、默都很清楚地知道。’”
   8。 目揵连!若比丘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
      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者,如来复上教:‘比丘!汝来独住远离,在无
      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静处、山岩石室、露地穣积,或至林中,或住在冢间。汝已在
      无事处,或至树下空安静处,敷尼师檀(50),结⊕跏趺坐国,正身正愿,反念不向,断除
      贪伺,心无有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莫起贪伺,欲令我得,汝于贪伺净除其心。
      如是瞋恚心、睡眠、⊕掉悔、断疑度惑(217),于诸善法无有犹豫,汝于疑惑净除其心。汝
      断此五盖(217)、心秽(275)、慧羸(276),离欲、离恶不善之法(20)……至得第四禅成就游(23)。’目揵
      连!若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者,目揵连!如来为诸年少
      比丘多有所益,谓训诲教诃。目揵连!若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