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所以有苦。因为有苦为助缘,所以有信心。因为有信心为助缘,所以有正确的意
      念。因为有正确的意念为助缘,所以有正念正智。因为有正念正智为助缘,所以会
      守护六根、持戒、不后悔、欣悦、内心的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
      见〔世间的现象〕、厌离〔五蕴〕、离欲、解脱。因为有解脱为助缘,所以会得到
      涅槃。”
   5。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五 中阿含经卷第十

七六 习相应品第五(55)涅槃经第十四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五六)中阿含习相应品弥醯经第十五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摩竭陀(110)国,在阇斗村(568)莽捺林窟(569)。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摩竭陀国加利卡村附近的加利卡山。
   2。 尔时,尊者(77)弥醯为奉侍者。于是,尊者弥醯过夜平旦,着衣持钵,入阇斗村而行乞
      食。乞食己竟,往至金鞞河(571)边,见地平正,名好捺林(572),金鞍河水极妙可乐,清泉徐
      流,冷暖和适。见已欢喜,便作是念:此地平正,名好捺林,金鞞河水极妙可乐,
      清泉徐流,冷暖和适。若族姓子欲学断(263)者,当于此处(573)。我亦有所断,宁可在此静
      处学断耶?
      当时,专者弥醯是佛陀的侍者。专者弥醯在夜过天亮复,着衣持钵,进入阇斗村乞食
      。乞食后,来到金鞞河边,看到一片土地平正的芒果林,而且金鞞河水是那样地清
      净,流速缓慢,冷暖适中。看到这样的景象,心狸高兴地想着:“这是一片土地平
      正的芒果林,而且金鞞河水是那样地清净,流速缓慢,冷暖适中。对于想要努力〔
      修行〕的善男子而言,这狸真的是很适合的〔场所〕。我也是想要努力〔修行〕的

七七 中阿含经卷第十

七八 习相应品第五(56)弥醯经第十五

      人,我何不在这个安静之处努力修行呢?”
   3。 于是,弥醯食讫中后,⊕摄衣钵已,澡洗手足,以尼师檀(50)着于肩上,往诣佛所,稽
      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我今平旦着衣持钵,入阇斗村而行乞食。乞食已
      竟,往至金鞞河边,见地平正,名好捺林,金鞞河水极妙可乐,清泉徐流,冷暖和
      适。我见喜已,便作是念:此地平正,名好捺林,金鞞河水极妙可乐,清泉徐流,
      冷暖和适。若族姓子欲学断者,当于此处。我亦有所断,宁可在此静处学断耶?世
      尊!我今欲往至彼捺林静处学断。”
      于是,弥醯乞食后,过了中午,收摄衣钵,清洗手足,将垫布置于肩上,前往佛陀的
      住处,见过佛陀作礼之后,便站在一旁,告诉佛陀:“佛陀!我今天早上,着衣持林
      ,进入阇斗村乞食。乞食复,来到金鞞河边,看到一片土地平正的芒果林,而且金
      鞞河水是那样地清净,流速缓慢,冷暖适中。看到这样的景象,心狸高兴地想着:
      ‘这是一片土地平正的芒果林,而且金鞞河水是那样地清净,流速缓慢,冷暖适中
      。对于想要努力〔修行〕的善男子而言,这里真的是很适合的〔场所〕。我也是想
      要努力〔修行〕的人,我何不在这个安静之处努力修行呢?’佛陀!我现在想要到
      那个安静的芒果林努力修行。”
   4。 尔时,世尊告曰:“弥醯!汝今知不?我独无人,无有侍者,汝可小住,须比丘来,
      为吾侍者,汝便可去,至彼捺林静处而学。”
      佛陀回答说:“弥醯!你知道吗?我现在单独一人没有侍者,你先暂住,等到有其
      他比丘来担任侍者,你再去那个安静的芒果林努力修行。”
   5。 尊者弥醯乃至再三白曰:“世尊!我今欲往至彼捺林静处学断。”
      尊者弥酿再三地告诉佛陀:“佛陀!我现在想要到那个安静的芒果林努力修行。”
   6。 世尊亦复再三告曰:“弥醯!汝今知不?我独无人,无有侍者,汝可小住,须比丘
      来,为吾侍者,汝便可去,至彼捺林静处而学。”
      佛陀也再三地回答说:“弥醯!你知道吗?我现在单独一人没有侍者,你先暂住,
      等到有其他比丘来担任侍者,你再去那个安静的芒果林努力修行。”
   7。 弥醯复白曰:“世尊无为无作,亦无所观。世尊!我有为有作而有所观(574)。世尊!我至
      彼捺林静处学断。”
      弥醯又说:“佛陀!对于佛陀而言,没有什么更进一步的事情是应该做的,没有什

七九 中阿含经卷第十

八○ 习相应品第五(56)弥醯经第十五

      么事情可以增加〔佛陀〕已有的成就。可是,佛陀!对我而官,还有更进一步的事
      情是应该做的,还有事情可以增加〔我〕已有的成就。佛陀!我现在想要到那个安
      静的芒果林努力修行。”
   8。 世尊告曰:“弥醯!汝欲求断者,我复何言?弥醯汝去,随意所欲。”
      佛陀回答说:“弥醯!既然你是想要去努力修行,我还有什么话说呢?弥醯!你可
      以去做你想要做的事。”
   9。 于是,尊者弥醯闻佛所说,善受善持而善诵习,即礼佛足,绕三匝(303)而去。诣彼捺
      林,入林中已,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51)。
      尊者弥醯得到佛陀的同意之后,受持佛陀的教诲,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右绕三圈
      后离去。前往芒果林,进入芒果林中,在一棵树下铺上垫布,盘腿而坐。
  10。 尊者弥醯住捺林中便生三恶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与害念(139)。彼由此故便念世尊。
      于是,弥醯则于晡时(79)从燕坐(80)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
      我至捺林,于静处坐便生三恶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与害念。我由此故便念世
      尊。”
      尊者弥醯在芒果林中生起了三种邪恶不善的念头,贪欲的念头、瞋恨的念头、残酷
      的念头。因为这些念头,他便想到了佛陀。于是,尊者弥醯在午后接近黄昏时,从
      禅坐中起来,前去拜见佛陀,见过佛陀作礼之后,便站在一旁,告诉佛陀:“佛陀
      !我在芒果林中静坐时,生起了三种邪恶不善的念头,贪欲的念头、瞋恨的念头、
      残酷的念头。因为这些念头,我便想到了佛陀。”
  11。 世尊告曰:“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有五习法(575)。云何为五?弥醯!比丘者,
      自善知识(202)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576)。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一习
      法。”
      佛陀告诉尊者弥醯:“弥醯!有五种方法,可以使尚未完全发展的心得到发展,并
      达到解脱。是哪五种方法呢?弥醯!比丘有善朋友、善伴侣、善同伴。弥醯!这是
      第一种方法,可以使尚未完全发展的心得到发展,并达到解脱。”
  12。 “复次,弥醯!比丘者,修习禁戒(85),守护从解脱(301),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
      常怀畏怖,受持学戒。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二习法。”
      “其次,弥醯!比丘能够遵守戒律,以戒条的规定来守护身体、嘴巴、意念的行为

八一 中阿含经卷第十

八二 习相应品第五(56)弥醯经第十五

      ,注意自己的行为礼仪,即使是微小的过失,也会心生畏惧,不违反戒条的规定。
      弥醯!这是第二种方法,可以使尚未完全发展的心得到发展,并达到解脱。”
  13。 “复次,弥醯!比丘者,谓所可说圣有义,令心柔软,使心无盖(577),谓说戒、说定、
      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渐损(578)、说不乐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579)、说无
      欲、说灭、说燕坐、说缘起,得如是比沙门所说,具得,易不难得(580)。弥醯!心解脱
      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三习法。”
      “第三,弥醯!比丘所说的是严肃的,有助于使心开明,即戒律、禅定、智慧、解
      脱、解脱知见、自制、远离热闹集会、少欲、知足、努力勤奋、无欲、涅槃、静坐
      、缘起法,并且能够没有困难,很容易具足所说的这些内容。弥醯!这是第三种方
      法,可以使尚未完全发展的心得到发展,并达到解脱。”
  14 “复次,弥醯!比丘者,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
      为诸善本,不舍方便(38)。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四习法。”
      “第四,弥醯!比丘能够努力不懈,断除各种邪恶不善之法,修习各种善法,并且
      对于善法能够维持正念,坚固不失。弥醯!这是第四种方法,可以使尚未完全发展
      的心得到发展,并达到解脱。”
  15。 “复次,弥醯!比丘者,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是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
      以正尽苦。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五习法。”
      “第五,弥醯!比丘能够修行智慧,观生灭法,以此缘起的智慧了知世间的现象,
      彻底断尽一切苦。弥醯!这是第五种方法,可以使尚未完全发展的心得到发展,并
      达到解脱。”
  16。 “彼有此五习法已,复修四法。云何为四?修恶露(581),令断欲;修慈,令断恚;修息
      出息入(582),令断乱念;修无常想,令断我慢(583)。”
      “比丘具足这五种方法之后,应再修习四种法。是哪四种法呢?修习不净观以断贪
      欲;修习慈悲观以断瞋恚;修习数息观以断散乱;修习无常观以断自我的傲慢。”
  17。 “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修习禁戒,守护从解
      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
      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得所可说圣有义,令心柔软,使心无盖,谓说
      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渐损、说不乐聚会、说少欲、说知足、

八三 中阿含经卷第十

八四 习相应品第五(56)弥醯经第十五

      说断、说无欲、说灭、说燕坐、说缘起,得如是比沙门所说,具得,易不难得。弥
      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
      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
      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
      了,以正尽苦。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修恶
      露,令断欲;修慈,令断恚;修息出息入,令断乱念;修无常想,令断我慢。弥
      醯!若比丘得无常想者,必得无我想。弥醯!若比丘得无我想者,便于现法断一切
      我慢,得息、灭尽、无为、涅槃(48)。”
      “弥醯!如果比丘有善朋友、善伴侣、善同伴,那么比丘必定能够遵守戒律,以戒
      条的规定来守护身体、嘴巴、意念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行为礼仪,即使是微小的过
      失,也会心生畏惧,不违反戒条的规定。弥醯!如果比丘有善朋友、善伴侣、善同
      伴,那么比丘所说的必定是严肃的,有助于使心开明,即戒律、禅定、智慧、解脱
      、解脱知见、自制、远离热闹集会、少欲、知足、努力勤奋、无欲、涅槃、静坐、
      缘起法,并且能够没有困难,很容易具足所说的这些内容。弥醯!如果比丘有善朋
      友、善伴侣、善同伴,那么比丘必定能够努力不懈,断除各种邪恶不善之法,修习
      各种善法,并且对于善法能够维持正念,坚固不失。弥醯!如果比丘有善朋友、善
      伴侣、善同伴,那么比丘必定能够修行智慧,观生灭法,以此缘起的智慧了知世间
      的现象,彻底断尽一切苦。弥醯!如果比丘有善朋友、善伴侣、善同伴,那么比丘
      必定能够修习不净观以断贪欲;修习慈悲观以断瞋恚;修习数息观以断散乱;修习
      无常观以断自我的傲慢。弥醯!如果比丘具足无常观者,铃定能够成就无我。弥醯
      !如果比丘成就无我者,必定能够在现世断除一切自我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