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在比丘众前面已准备好的座位,问比丘众:“你们今天在讲堂集会谈论什么事情呢
?”
九七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九八 王相应品第六(59)三十二相经第二
5。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我等今日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甚奇!甚特!大人
成就三十二相,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
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
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
众。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若剃除须发,
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
十方。’世尊!我等共论如此事故集坐讲堂。”
比丘众回答说:“佛陀!我们今天在讲堂集会谈论这样的事:‘各位贤者!真是稀
有罕见!具足大人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大人只有二种经历,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如
果他过着在家的生活,必定成为转轮王,具足聪明智慧,及四种军队,即骑象部队
、骑马部队、乘车部队、步兵部队,能够非常容易地统领天下,并且是一位如法者
、法王、四方的统治者、征服者、人民财物的守护者、具足七宝者。所谓的七宝是
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此外,他还拥有一千位的儿
子,个个面貌端正,勇猛无畏,能降伏敌军。他不是用武器或惩罚,而是用法治的
方式,便可以统领整个大地直到海边,使人民得到安乐。如果他剃除须发,身着袈
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铃定成为如来、无所
着、等正觉者,名声远播,周遍十方。’佛陀!我们在讲堂集会,是在谈论这样的
事情。”
6。 于是,世尊告曰:“比丘!汝等欲得从如来闻三十二相耶?谓大人所成,必有二处真
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
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
宝,是为七。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
大海,不以刀杖,以汰教令,令得安乐。若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
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
于是,佛陀告诉比丘众:“诸比丘!你们想要听我解说三十二相吗?即具足大人的
三十二种大人相之大人只有二种经历,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如果他过着在家的生活
,公定成为转轮王,具足聪明智慧,及四种军队,即骑象部队、骑马部队、乘车部
队、步兵部队,能够非常容易地统领天下,并且是一位如法者、法王、四方的统治
九九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 王相应品第六(59)三十二相经第二
者、征服者、人民财物的守护者、具足七宝者。所谓的七宝是轮宝、象宝、马宝、
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此外,他还拥有一千位的儿子,个个面貌端正,
勇猛无畏,能降伏敌军。他不是用武器或惩罚,而是用法治的方式,便可以统领整
个大地直到海边,使人民得到安乐。如果他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
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必定成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名声
远播,周遍十方。”
7。 时,诸比丘闻已,白曰:“世尊! 今正是时。善逝(100)!今正是时。若世尊为诸比丘说三
十二相者,诸比丘闻已,当善受持。”
比丘众听了之后,告诉佛陀:“佛陀!现在正是时候。佛陀!现在正是时候。如果
佛陀为我们解说三十二相,我们听了之后,一定好好地受持奉行。”
8。 世尊告日:“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时,诸比丘受
教而听。
佛陀告诉比丘众:“诸比丘!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我现在就为
你们详细地解说三十二相。”比丘们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9。 佛言:“大人足安平立(586),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足下生轮,轮有千辐,一切
具足(587),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足指纤长(588),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
足周正直(589),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足跟踝后两边平满(590),是谓大人大人之
相。复次,大人足两踝佣(591),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身毛上向(592),是谓大人大
人之相。复次,大人手足网缦,犹如雁王(593),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手足极
妙柔弱软敷,犹兜罗华(594),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肌皮软细,尘水不着(595),是
谓大人大人之相。”
佛陀说:“大人具有能站得很平稳的脚,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二,大人在
脚掌处出现千轮辐,并且有轮圈及轮轴,各方面都很圆满,分布的也很平均,这就
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三,大人有细长的手指与脚指,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
。第四,大人有如梵天般正直的身体,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五、大人有广
大的脚跟,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六,大人有如螺贝般隆起的脚背,这就是
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七,大人有向上右旋成圆形的青黑色毛发,这就是大人具有
的大人相。第八,大人有如网般〔纹路的〕手脚,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九
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二 王相应品第六(59)三十二相经第二
,大人有柔软温柔的手脚,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大人有不会被尘垢染
污的微细皮肤,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
10。 “复次,大人一一毛,一一毛者,身一孔一毛生,色若绀青,如螺右旋(596),是谓大人
大人之相。复次,大人鹿蹲(57)肠,犹如鹿王(597),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阴马
藏,犹良马王(598),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身形圆好,犹如尼拘类树(462),上下圆
相称帅,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身不阿曲,身不曲者,平立⊕伸手以摩其膝
(600),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身黄金色,如紫磨金(601),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
次,大人身七处满,七处满者,两手、两足、两肩及颈(602),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
次,大人其上身大,犹如师子(603),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师子颊军(604),是谓大
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脊背平直(605),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两肩上连,通
颈平满(606),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第十一,大人的每一孔皆生毛发,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二,大人有如
鹿的腿,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三,大人的阴部藏于身体之中,这就是大
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四,大人有如榕树般圆满的身体,即身体的高度等于手臂张
开的长度,手臂张开的长度等于身体的高度,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五,
大人站立不弯曲时,双手可以摩触到膝盖,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六,大
人的皮肤是黄金色,即如黄金般的皮肤,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七,大人
有七处隆满,即两手、两足、两肩及颈部,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八,大
人有如狮子般的上半身,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十九,大人有如狮子般的颊
,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二十,大人的两肩平等圆满,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
人相。第二十一,大人的肩膊平满,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
11。 “复次,大人四十齿牙(607)、平齿(608)、不疏齿(609)、白齿(610)、通味第一味(611),是谓大人大人之
相。复次,大人梵音可爱(612),其声犹如加罗昆伽(613),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广
长舌,广长舌者,舌从口出,遍覆其面(614),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承泪处
满,犹如牛王(615),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眼色绀青(616),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
次,大人顶有肉髻,团圆相称,发螺右旋(617),是谓大人大人之相。复次,大人眉间生
毛,洁白右萦(618),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第二十二至二十六,大人有四十颗牙齿,而且是平整的,没有问隙的,白净的,
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四 王相应品第六(59)三十二相经第二
以及最敏锐的味觉,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二十七,大人有如梵天般的声音
,说话如加罗昆伽鸟,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二十八,大人有广大的舌头,
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二十九,大人有如牛般的睫毛,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
人相。第三十,大人有深黑色的眼睛,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三十一,大人
的头顶上有肉髻,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第三十二,大人的眉毛间有白毫,如
同白色柔软的棉花,这就是大人具有的大人相。”
12。 “诸比丘!大人成就此三十二相,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
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彼七宝者,轮宝、
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
猛无畏,能伏他众。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
乐。若剃除发须,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
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
“诸比丘!具足大人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大人只有二种经历,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如果他过着在家的生活,必定成为转轮王,具足聪明智慧,及四种军队,即骑象部
队、骑马部队、乘车部队、步兵部队,能够非常容易地统颌天下,并且是一位如法
者、法王、四方的统治者、征服者、人民财物的守护者、具足七宝者。所谓的七宝
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此外,他还拥有一千位的
儿子,个个面貌端正,勇猛无畏,能降伏敌军。他不是用武器或惩罚,而是用法治
的方式,便可以统领整个大地直到海边,使人民得到安乐。如果他剃除须发,身着
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必定成为如来、无
所著、等正觉者,名声远播,周遍十方。”
13。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六 王相应品第六(59)三十二相经第二
(六○)中阿含王相应品四洲经第三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尊者(77)阿难(314)在安静处,燕坐(80)思惟而作是念:“世人甚少,少能于欲有满足意,
少有厌患于欲而命终者。世人于欲有满足意,厌患于欲而命终者,为甚难得。”
有一次,尊者阿难在没有干扰的地方,禅坐思惟,心里想:“世间很少有人能够对
于欲求感到满足,很少有人能够在命终时对于欲求产生厌恶。世闲很难得有人能够
对于欲求感到满足,并且能够在命终时对于欲求产生厌恶。”
3。 尊者阿难则于晡时(79)从燕坐起,往诣佛所,到已作礼,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我
今在安静处,燕坐思惟而作是念:世人甚少,少能于欲有满足意,少有厌患于欲而
命终者。世人于欲有满足意,厌患于欲而命终者,为甚难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