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净土论
吹那V撇胖豢悸亲岳峁晃匏桑贾氯缃袢跃善从诼只刂小H绻衷谖ㄒ晃怂欧ㄐ薹ǎ敲醋岳北憧沙砂欤亟删驼嬲姆鸸F┤纾鸲悴瘢鸬闳家院笏淙徊磺笱蹋不嶙匀徊<盘炱腥担骸昂涡韪毙穑灿耷笞岳材嵛ɡ夜鄞硕稹!?br />
发心也需要从根本悲心中产生,悲心又需要缘一切有情而生起。如是虚空遍布的地方,充满众生,众生遍布的地方,充满业、烦恼、痛苦。而所有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于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父母而已。可是,每一位众生当每一位众生父母的边际也无有尽头,何况说一切众生呢?旁生中的牛犊、羊羔等刚一出生便可以在牲畜群中认出各自的母亲,这也说明是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致。
往昔,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及眷属行至途中时,路旁的一位老妇人看到佛陀后无比欢喜,一边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一边奔跑过来准备拥抱佛陀。这时,诸比丘拦住了她。世尊说:“她往昔曾经连续五百世当过我的母亲;这是她往昔的习气,你们不要阻拦。”(此公案于《百业经》中有广述)龙树菩萨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
如此认识到众生都做过母亲以后,接下来就需要忆念恩德:一切有情在当自己的父母亲时无一不是以大恩养育。甚至看到那些鹞鹰、豺狼(等凶猛的众生)也是极为慈爱自己的孩子,更何况说是人类的所有父母亲呢?最初在母胎中滋养,中间出生后以香甜的食品、暖和的衣裳精心抚育,最后为他们安家立业,而且希望他们快乐、担心他们受苦,为子女的痛苦安乐,父母也是常生忧喜之心。为了子孙后代而不断积累贪嗔恶业所感现今正在六道之中遭受痛苦的所有这些父母有情多么可怜啊!如果有办法能使他们全部摆脱痛苦该多好啊!这样的悲心如果已经达到了情不自禁流出眼泪的程度,这也就是所谓的悲无量。仅仅这么想一想的善根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有情界无量,利彼亦复然。”
仅仅有了这样的悲心还不够,必须要报答他们的恩德,而能够让一切有情得到安乐真正回报恩德者唯有圆满的佛陀。因此应观想:我今日听闻佛法并如理修持,将来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将一切父母众生安置于佛地,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祈祷上师三宝垂念,这种心愿也会得以实现。所以,闻法、修法一切时分如若念念不忘这一点,那么善根已为方便摄持,即是加行发心殊胜,这一点至关重要。关于它不可思议的功德,在《华严经》等诸经部及《入行论》等论典中有宣说。
丙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
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般,修行时应如饥牛吃草一样,自始至终必须断除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一切放逸散漫的行为来听闻和修行。尤其是在听法时,如果没有聚精会神、洗耳恭听,那么必将犹如在覆口的容器上注水一样,任何法义也无法铭记于心。如果在此时说绮语,则成为自他闻法的障碍,经中说此为舍法罪业,将转生为鹦鹉。
闻法期间,由于魔王波旬制造障碍及(自身)恶业之风扰乱,会出现极为昏昏沉沉、恹恹欲睡等现象,因此一定要做到神识清醒,否则会误解、颠倒法义。从前,一位富裕的老太婆衰败了。晚上,她睡在空空的房子里。一个盗贼前来盗窃,到处摸索,结果碰到一个瓦罐发出响声。老妇说:“噢!好家伙!我白天寻找也是一无所得,你深更半夜在屋里摸摸索索肯定得不到什么。”就像这个例子一样,凭借清晰敏锐的智慧也难以懂得佛语法义,那么处于迷迷糊糊、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又怎么能听得懂呢?因此,我们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闻佛法。佛在经中说:“当专心听闻,铭记于心中。”这是在讲要断除法器的三过。
本来,即便是听一句世间的语言也需要注意倾听,更何况说佛法呢?我们只有偶尔听法的机缘,不可能有反复听闻的机会。譬如,两天中只有一餐,那必然会认真食用。同样,千载难逢的闻法机缘是得失的关键,因此必须郑重地闻受。如果闻法的时候能够做到一心专注听闻,修法时安住于正见等持中不外散,那就是正行无缘殊胜。否则,最初闻法修法之心也会在中间被分别念恶缘所毁坏。看一看,听闻甚深正法有何等功德啊!自己的罪障又是多么深重啊!即使一生当中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轮回世间的琐事上,不管再怎么辛苦劳累,也无有丝毫疲惫的感觉。(而听闻佛法时)虽然只是听一堂课,却倍感辛苦,觉得无法忍受。因此,我们必须避免此类现象发生,要生起欢喜心(来谛听佛法)。
据佛经中记载,昔日的诸佛都曾经仅仅为了三句法义而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获得八地果位的菩萨为了求得一句正法,也是以生身性命来交换,付出了何等的代价!那么,作为我们这些愚昧无知的轮回众生难道不需精进求法吗?
律藏中说:“比丘日升起,乌鸦出叫声,农夫耕田地,猩猩皆啼哭,是故当精勤。”太阳升起是指佛陀出现于世间;乌鸦出叫声是指讲经说法的上师善知识宣说正法;农夫耕田地表示具有福德的施主涌现;猩猩皆啼哭义为此时诸魔不欢喜。
如今佛教趋于隐没之时,人们十分缺乏正法甘露,犹如遭受干渴逼迫一般。佛(在《涅槃经》中)说:“阿难莫哀伤,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饶益汝等众。”此时,我们既不需要百般辛勤、花费资财,也不需要患得患失,正如所谓的“佛已来到门前”,救护所化众生的利他佛子殊胜上师们已经把佛法送到你的门前,这说明昔日哲革国王之王女金鬘公主梦境授记的时代真正到来了。因此,我们既不能将上师看作是漂泊者(乞丐),也不能试探上师(,更不要以种种理由不闻法)。如谚语所说:“不应将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一样。”如今佛陀已不住世,我们不向上师求法向谁求呢?世尊也曾说:“诸法依靠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当然,如果是一个虚伪狡诈者,也就另当别论。其实真正了解佛法的人非常罕见,所以,即使是屠夫拥有一句佛法也应当向他请求,粪秽中也可能有如意宝。我们需要的是正法,人好与坏又有何妨呢?蜜蜂需要的是蜂蜜,花朵(美与否)又有何妨呢?往昔的诸佛,哪怕是一位外道仙人拥有一句正法教言也前去请求,并对其十分恭敬。也就是所谓的“依法不依人”之义。
特别是,今天能有听受宣说往生极乐世界之因的经典及如此甚深发愿文的时机,完全是往昔承侍诸佛等善业感召的。如续中说:“当对数百劫之中,罕见正法生欢喜,欲求解脱功德者,切莫寻求世间事。”又云:“成千上万无数劫,偶尔可遇佛出世,为使将来不后悔,诸善男子喜闻法!”《宝积经》中说:“佛陀出世及住世,信仰佛教皆难得,人生亦为难得故,当于佛法倍精进。”
当今时代,有些声称“我无有空闲听法”之人真是把自己置于暗劫中还不知晓,实在可悲!如今获得人身之时如果没有空闲闻法,将来只有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难道那时会有空闲吗?经中说:“获得人生不闻法,乃为第九无暇处。”
佛教的根本就是讲法、闻法、修行。因此,包括在家男女居士以上,没有能力讲法的人需要负起闻法的责任,有能力讲法的人就应该担负起讲经说法的重任。从前,一头狮子杀了一头野猪,随后来了一只狐狸想吃剩下的肉。狮子对它说:“你背上猪的尸体!”狐狸因为自己身单力薄而不愿意背。它暗想:如果直接说,狮子定会发怒杀死我,这可不行。所以,它不敢拒绝。但又一想:这头狮子孤高傲慢,又是笨蛋,可以欺骗它。想到这里便说:“我既要背尸体又要叫喊,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呀,因此你理应做一件。”狮子由于愚笨而不知道狐狸在骗它,又因为孤高自傲而不愿意叫喊,于是说道:“那么,两件事中我背尸体吧。”狮子背上野猪的尸体(走在前面),狐狸跟在后面叫喊。与此比喻相同,倘若有像狮子那样的人讲经说法,则其他人应当听闻,哪怕随声附和说一句赞叹语,也是非常善妙之举,由此会成办一切利益。同样,佛法也依赖于所有的人。
我们仅仅听闻一两次佛法不应满足,必须反反复复地听受。世间也有“大海于水不厌足,智者于法不厌足”的谚语(《格言宝藏论》中说:“大海不厌江河多,国库不厌珠宝多,欲者不厌受用多,学者不厌格言多。”)。我们可以看到世人贪得无厌地积累无有实义的财食,正法是今生来世一切安乐的根本,怎么能对此有满足之心呢?譬如,荒芜的田地,只降下一次雨水不能够彻底湿润。同样,对于我们无始以来便以不善业干涸了的顽固相续,仅仅听闻一次佛法是难以调伏的。所以,除了聋哑人之外,凡是具足知言解义这一法相的人,倘若反反复复听闻正法,必定能懂得少许法义。如萨迦班智达说:“倘若嘱咐又催促,虽是旁生亦能知。”
听闻佛法也必须结合自相续而实修。
所谓的正法就是指其具有改造(调伏)自相续的作用,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正法完全是令自相续进行如理取舍之因,而并非是在讲某地的一种古语或传说。闻法后是否已经实修,从他是否诚信因果、是否如理取舍善恶便可推知。如果闻法后丝毫不注重因果,那就是所谓的出卖佛法灵魂的法油子。比如,装酥油的皮壳虽与酥油合在一起,却仍然十分坚硬。同样,法油子尽管对显密教法极为精通,而自相续却恒时不调柔,完全与正法相违。如此之人以及对佛法不起信心者必将成为善星比丘那样,十分危险。我们闻法以后要像氆氇染色那样必须与以前有所不同,假设听闻佛法后仍然与从前一模一样,那么闻法也无有任何意义。因此,所听的法义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非常重要。如《宝积经》中云:“于佛教法生信后,智者行持觉瑜伽,不应耽词而安住,得法后当恒勤修。”又云:“当依说法善知识,恒时切莫依恶友,应当广闻持净戒,了知胜义之一门。”《经庄严论》中说:“如是善逝圣教非无义,如此瑜伽观修非无义,倘若不闻而修法无义,若仅闻而知义修无义。”即使听闻一句正法也需要深入思维其义,并且进行修持,否则将导致听闻只停留在理解上、理解只是停留于书本里、教言只是留在别人口中,结果自心剩下的只是庸俗而已(意思是说自心未能以正法调伏)。
关于如理闻法的功德,佛在经中说:“阿难,二人可积大福德。为何?即一者以恭敬心讲法,一者以恭敬心听闻。”有关讲法的功德,经中说:“如是一切布施中,法施最胜我宣说。”又云:“何者无财以净心,行持法施佛极赞。”又言:“大千世界遍满金,以此布施于某人,宣说一偈四句法,其利前者不可比。”仅仅听到传法前的螺鼓声也已在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如《犍椎经》(《声鸣经》)中说:“为示讲法时,击鼓敲犍椎,闻声获解脱,何况去听闻?”此外,如颂云:“以闻可入法,闻法能除罪,三门得清净,故闻为最胜。”《宝鬘论》中云:“能增智即闻,及思若兼具,从中定生修,获无上成就。”不仅如此,想去闻法而向传法地点迈出一步也可获得等同梵天的福德。如果某人听闻佛法,他起码也知道要生起一点信心,因此定会获得极大功德。
甚至一个旁生听到法音也将受益匪浅。此类公案如下:
从前,世亲论师背诵般若九十九万部时,他日日夜夜读诵诸多经典。当时,他寝室的屋檐下有一只鸽子经常听到法语声,它死后转生为边地一位国王的太子。刚刚出生,小太子便说:“我的上师在哪里?”问他:“你的上师是谁呀?”他回答说:“是世亲论师。”于是(国王)询问了常去中部地区经商的人们:“中部地区有这样一位世亲上师吗?”他们说:“有这位上师。”随后太子想去中部,国王将他送到那里。他来到世亲论师面前便喊:“上师。”世亲论师问:“我是你的上师?我想不起来。”小太子能够回忆起自己的前世,于是说明详情。上师摄受了他,令他学习读写……,最后他成了精通三藏的大论师,名叫安慧。
另有一位比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