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净土论
昧顺な俟喽ビ肫仆叻ù小R虼耍心信嫌锥加ζ淼话⒚滞臃穑抻斜却烁馐さ牧恕?br />
庚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
无数广大三千界,遍满珍宝作布施。
不如听闻极乐刹,阿弥陀佛名号后,
以信合掌福德大,是故敬礼无量光。
仅仅是以一碗青稞作供施也会获得无量福德。但此处并非仅此而已,即使是不计其数、广大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刹土中遍满七宝,以此上供三宝、下施众生的善根(是无量无边的),设若某人耳闻阿弥陀佛的名号、极乐世界的功德后体现内心具有诚信而外表仅以单手作礼,佛在经中说由此所产生的善根福德胜过前者百千倍。如云:“极微尘数刹,何者粉为尘,多于此刹中,满宝作布施,此福亦不及,闻阿弥陀佛,极乐刹胜德,欢喜合掌福,故闻当遣疑。”为此,三门以最大的恭敬顶礼怙主阿弥陀佛您。这个比喻是指将整个大地所有微尘数的世间刹土粉碎成极细微尘,比这(极细微尘)更多数量的世间界。
如今我们获得了暇满人身,此时此刻,因为具备眼根而得见阿弥陀佛像,因为具备耳根而得闻佛法,因为具备双手而才有机会合掌,这完全是往昔所作善业的果报才使得诸根具足。我们可以见到那些因往昔造恶业而成为聋、盲、断臂等的残疾人,他们甚至仅此利益也无法成办。从今往后,通过听闻《极乐愿文》等正法,稍微了知一点儿业因果的道理以后,大家在求法或听受佛陀每一分功德时,应该生起稀有、欢喜之心而作一次合掌(或单手作礼),仅此也将使人生变得有意义。
其实,我们这些凡夫人由于罪业深、疑心重的缘故,纵然听到千佛的功德、百刹的赞颂,可是甚至连动身、微笑的稀有欢喜之心也没有,仍然面无表情、神志恍惚地坐在那里;而当听到某处发放了广大财施,或者一个歹徒制造了多起人亡马翻的事件,或者某户拥有许许多多的财富、牲畜时,不但认为这是确实可信、无可怀疑的,而且甚感稀有,于是便以手捂口、双手拍膝、张大嘴巴、睁大双眼,(现出种种表情、动作,)这种人即是所谓的“即使佛在空中飞行也不生信心”之辈,还有比这更可怜的吗?
修持解脱之唯一入门,以信心祈祷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其名号,则与长期修持的长寿食子无有差别。
谁闻阿弥陀佛号,表里如一自深心,
仅生一次诚信心,彼不退转菩提道,
顶礼怙主无量光。
此外,何人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后,并不是装模作样、口是心非,而是表里如一,从心坎深处或者骨髓之中,不用说数数生起,甚至仅仅一次生起诚挚的信心,他自此便获得了证悟菩提的种子,并将逐渐趋入不退转大菩提的圣道。仅仅以听闻名号,便可获得如此广大的利益,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心坎深处顶礼怙主无量光佛。表里一致、诚心祈祷、生起坚信十分重要。诚如大成就者珠巴上师说:“上师传法赐灌顶,心中无有无实义,弟子闭目并合掌,心中无有无实义。”空口虚谈无有任何实义。这里所说的仅以听闻名号便进入不退转菩提道,对于即将往生极乐世界的入道菩萨来说,这一词义可直接理解,如果是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则密意是指已经获得了将来趋入不退究竟菩提的种子,这也是阿弥陀佛往昔的发愿力以及听闻诸佛名号的功德所致。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掌握本义。如《弥陀经》中说:“任何众生闻阿弥陀佛名号后乃至一发心诚心生信、欢喜,彼等皆可获得不退转无上真实圆满菩提。”
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
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
顶礼善逝无量光。
无论男子或女人,如果听到一次阿弥陀佛名号并能受持,那么自此直至未获得究竟佛果之前,永远不会转生为低劣的女身。如今的所有女人,倘若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则现在的这个身体就是最后的女身,来世不需再转为女子,这也是阿弥陀佛往昔所发的宏愿。
一般来说,女人烦恼粗重、地位卑下,无有修法的自由,如若出家则对佛法有害等等(有许多过患)。如邬金莲师(邬金林巴的伏藏品中)说:“无戒沉迷之僧人,无誓言之愚咒士,无信心之恶女人,此三无处不生也。”有些蛮横无理、无有信心、不知羞耻的女人是一切罪过的根源,也是损害佛教的唯一怨敌。虽然以罪恶引业感召而投为女身,可是作为由善心满业而感的有些信心十足、知惭有愧、明晓善恶的女子,则正如所谓的“身体低劣境界高”,一百个坏男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虽然未转生为女人,但如果是生在低层的屠夫、卖酒、阉割、猎人、天葬等恶劣卑贱种姓中的人也是同样,如若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后受持,则永远再不会投生在那些卑劣种姓中,而转生到法王、大臣、婆罗门、上师、父辈修法等那些上层高贵的种族中。
如今的五浊恶世,可以说几乎没有护持种姓的人,常常存在国王行持正法而太子却胡作非为、父亲修持佛法而儿子却作恶多端的现象。
在佛教里,种姓、门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修持正法。而且修行的所依身体最好是出家身份,这是一切身份之王,所有的种姓中居于首位的是(皈依、出家等)三宝种姓。所以说,如果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后受持,则生生世世会获得受持戒律如意宝的殊胜出家身。当然如果成为破戒者也就无有实义。因此,要获得持梵净行、不染细微过患、内外清净犹如莲花般的具净戒身体。为此,顶礼善逝怙主阿弥陀佛您。
我们也要这样来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戒律的出家身份。如果仅以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可以获得如此善妙的身体,那么欲求出家后护持清净别解脱戒的僧人们专心致志地祈祷阿弥陀佛,这一点相当重要。所有菩萨在没有获得圣果之前,也是害怕在家的过患而唯一发愿出家。如《普贤行愿品》中说:“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入行论》中云:“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如果现在祈祷阿弥陀佛,将来也不会生于出家障碍最大难以抛下财富王族一类的过于富贵种族,也不会转生到无有顺缘资具乞丐之类过于贫穷的家中,转生到这两种家族中都是出家的违缘。
从前,一位不行正法的国王生了一个信仰佛教、行持正法的太子,那位太子目睹父王以非法治国以后,暗想:父王死后,我也将以非法执掌国政,这样一来,必将堕入地狱。于是向父王请求出家,却未获许可。一次,那位太子看到一位拄着拐杖、拿着破碗沿街乞讨的穷人,就问他:“喂,我因为生于国王这样富足的家族中不得出家,你为什么不出家呢?”乞丐说:“我没有钵盂等资具。”太子为那个乞丐提供了出家所需的一切资具,让他到一位仙人前出家,并说:“你若获得了少许殊胜功德,也要讲给我听。”乞丐应允后义无反顾地离去,后来通过修行而获得了缘觉阿罗汉果位。他犹如天鹅王般从空中飞到太子面前显示神变。太子知晓后顶礼其足,并说:“你获得了如此功德啊!”罗汉回答:“是的,我已经获得了。”太子心想:此人从前未得出家是因为沦为乞丐;我未能出家则是由于生为富贵的太子。此次,我以令此人出家并供养资具、恭敬承侍的善根回向发愿,他说:“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当时的那位太子即是舍利子尊者。
此外,包括在家男女在内能够如愿以偿的因就是依靠祈祷阿弥陀佛、行持断除杀生等一分善业而发愿生生世世得以出家。当见到一位僧人时,不应当像狗看到青草一样(无动于衷),而要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也获得这样的身相。
往昔,印度的国王、施主们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便会说:“现在已出现死相了。”于是舍俗出家。世尊曾说:“老时具戒得安乐。”
如今的在家男女们在有生之年也不要一直紧紧抓着狗窝般的家室宁死不放,在子孙后代长大成人能够自立之时,自己最好出家为僧,受持戒律。即使不能出家,但如果能守持一分居士戒,那么也会今生幸福后世得乐,并且将来至尊弥勒佛出世时转生为他的眷属而获得解脱。如世尊曾说:“诸在家众如住于火坑,诸出家众如住于凉室。”又说:“纵诸在家者,指甲上耕田,我之出家众,生活无贫穷。”
看一看在家人的过患与出家人的安乐以后好好想一想,当能够放下一切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欢喜出家。从前,印度舍卫城一位名叫得洛的婆罗门有一个好似魔女般的恶劣妻子,膝下无子却有七个女儿,她们都已嫁人。每当她们与丈夫返回娘家时,婆罗门的妻子总是粗言恶语怒骂他们,他们也是憎恨、损恼父母,并且婆罗门的妻子对婆罗门也是生嗔、折磨。到了耕地时节,因为家境十分贫穷而没有一头牛,于是便向邻居借了一头,老婆罗门前去田中(耕地),结果不幸将牛丢了。他十分沮丧,心想:我往昔造了什么恶业(今生遭受如此果报)?现在如果回家,定受妻子折磨,女儿、女婿们也不让住,又把邻居的牛丢了,现在该怎么办呢?他悲伤地坐在那里。这时,他看到身着僧衣的世尊寂静调柔地安住在远处的一棵树下。于是走了过去,倚靠着手杖不停地观察,心里不禁想:这位沙门实在安乐,他既没有恶劣妻子的嗔恼,也没有坏女儿、坏女婿的折磨,到了耕地时又不需要借牛,此人真是无忧无虑呀!世尊对他的心思一清二楚,于是说道:“婆罗门,正如你所想的那样,我的确无有任何烦恼。如果没有恶劣的妻子,怎么会遭受她的损害呢?也不会有七个女儿、女婿的损恼,又无有要耕的田,也就不会有丢失牛的忧愁。婆罗门,你愿意出家吗?”老婆罗门说:“我现在把家当作尸陀林一样,妻子、女儿看成怨敌一样,那么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如果世尊开许我出家,我为什么不出家呢?”经世尊开许后,老婆罗门得以出家,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思维一下这种道理,高低、强弱所有人都要争取受出家戒而守持一分学处,以便在相续中播下受持律藏的种子。
如今总的教法已趋于隐没,尤其律藏如意宝已接近唯持形象期了。大慈大悲的佛陀再三说:“边地魔军蜂拥而至之时,首先律藏如意宝会隐没。如此灵器(供施代替品。用彩线绕成或用糌粑捏成日用品、牲畜、房屋等摹拟物。用以供神者称为上供灵器,用以布施鬼类者称为下施灵器)与禳解(念经修法以禳解灾难的仪轨)等(修法仪轨)不会隐没,即使隐没也一样。”
现在需要思维持名号的那些功德而作顶礼,并在自己前方的虚空中观想:本体为根本上师、形象为怙主阿弥陀佛,居于主位,由十方三世的所有皈依处(佛、菩萨)所围绕。再观想:自己的右侧是现世的父亲,左侧是母亲,前面是一切怨亲债主,周围六道众生就像被宴请的宾客一样聚集在一处纷纷顶礼、嗡嗡祈祷。(我们在顶礼时)不能慌慌张张、散漫放逸,而应寂静调柔、具有正知正念,并观想合掌的中间有如意宝。以猛烈信心合掌于头顶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身,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身障,究竟获得正等觉的无见顶相;合掌于喉间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语,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语障,最终获得佛的法语螺音;合掌于胸前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意,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意障,最终获得佛的智慧吉祥结;五体投地时观想:顶礼佛菩萨的身语意功德事业,愿同时净除三门的障碍,究竟获得五身五智。不能这样观想的人,如果能够一边在心里想顶礼怙主阿弥陀佛您,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所有罪障、习气而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一边虔诚、恭敬顶礼,这也可以。
并依次念诵:“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顶礼供养皈依八大随行菩萨。”再诵:“顶礼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极乐刹。”之后念诵:“敬礼远近无别故,……顶礼善逝无量光。”让大家一同进行顶礼、观想、念诵顶礼偈,如此完毕后坐在坐垫上念诵顶礼增补咒:“纳么玛则西日耶,纳么色西日耶,纳么厄达玛西日耶梭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