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中的尤经济社会
割截連綴縫合」 ( 裕А?4)。
當時已用紡織機,如﹕人本欲生經﹕
「令是世間如織機躡撰往來」(裕?5)。
6。 食品業
佛陀乞食,方便教化,托缽生涯,本無生產,那有食品
業呢﹖但由於釋尊說法,以飲食為比喻,因飲食乃人生一大
欲,如何去三毒之首的貪,申論亦多。故從阿含經中,見及
不少有關食物、飲料、眨读现Y料,茲分別介紹於下﹕
(1)食物
印度的穀物,以無黏性的粳米最普遍,又有麥、粟、豆
等種子, 做成種種異味。諸如﹕米飯、糠飯、麻羹、□、
糜、餅、粥、膏、薑菜、魚肉、酥乳、豬肉羹等八萬四千種
食。雖然八萬四千種食是一形容詞,亦可視當時為王的人之
享受物欲之一斑。而一般大眾是以穀子類為主要食品。茲引
經文資料說明如下﹕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卷上﹕
「汝諸沙門婆羅門,以多種食,而為活命,普食世間
五種種子,所謂根種子、身種子、虛種子、最上種子
,種子中種子,如是五種,以資其命 (裕А?6)。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四﹕
216頁
「爾時便有五種穀子﹕一者根子、二者莖子、三者枝
子、四者華子、五者果子、及餘所生之種子,是謂五
種之子」 ( 裕А?7)。
長阿含經卷第三﹕
「王所常止在正法殿,八萬四千樓,王所常止在大正
樓,八萬四千座,王所常止在頗梨座,以安禪故,八
萬四千儯律厦顚氾棧S意所服以慚愧故,八萬四千
種食,王所常食食自然飯,以知足故」(裕А?8)。
(2)飲料
阿含經中有關飲料的種類亦不少,諸如﹕酒、乳、蜜、
醋潱⒏适鼧Ⅴ⒅嫷取F渲幸跃祁愖疃啵忻谰啤?br /> 醇酒、蒲桃飲(酒)、搏奕酒等各名詞。其次乳類,亦有酪、
生酥、熟酥、酥精等。這一類可說是農業時代的加工品。
雜阿含經卷第五十﹕
「時尊者舍利弗,於晨朝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時
有一尼犍子飲酒狂醉,持一瓶酒從聚落出,見尊者舍
利弗而說偈言﹕米膏熏我身,持米膏一瓶,山地草樹
木,視之一金色。爾時尊者舍利弗作是念,作此惡聲
,是惡邪物,而說是偈,我豈不能以偈答之,時尊者
舍利弗即說偈言﹕無想味所熏,持空三昧瓶,山地草
樹木,視之如涕唾」 ( 裕А?9)
(3)眨读?br />
從阿含經中,描敘王城內的種種眨读希煌庥些s?br /> 糖、油(酥)、酸鹹酢淡、四味、麻油、藥酒、蜜潱取U{味
料愈多,證明美食愈考究。
中阿含經卷第一﹕
217頁
「為內安耄е仆庠箶常侵^王城一食豐饒易不難得,
復次如王邊城多收稻穀及儲畜麥,為內安耄е仆庠箶?br /> ,是謂王城二食豐饒易不難得,復次如王邊城多積豆
及大小豆,為內安耄е仆庠箶常侵^王城三食豐饒易
不難得,復次如王邊城畜酥油蜜及甘蔗□魚庖?br /> 切具足」 ( 裕А?0)。
五、商 業
佛教興起當時的印度社會,已有從農業基礎上走向工商
業的新興權貴。如釋尊成道之後,來到王舍城、鹿野苑等地
,當時受釋尊感化而立志出家修道的比丘,就有不少是工商
人士。後來建祇園精含,捐獻最多的亦是一些新興工商業者
所支持。釋尊教化,所走的城市,工商業多很繁榮,因此都
受工商業者供養。(裕?1)
農業社會由於鐵器使用之後,擴大農耕效果,提高了農
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發達之後,農村會多出勞動人口,同時
農作物會變成商品,都市亦應叨S《仍诜鸾膛d起,就
是在農業社會成熟的時期。當時婆羅門教系統之下,以做買
賣過生活的人很多。亦因都市生活,人際紛爭遞起,引起衛
道者擔心道德的論傷。
印度在種族共有制崩潰之後,私有化形成,生產力擴大
,漸漸步入都市經濟活動的形態。都市生活,驅逐名利,貨
幣成為追求的目標,因而惡念煩惱叢生。佛教正可從根本救
起,屏棄物欲,解除煩惱。因此,關於商業往來的貨幣與財
物,交易行為,借貸與金融等等,阿含經中有不少資料申述
到,茲分別介紹於下﹕
1。 貨幣與財物
貨幣是商業社會的交換媒介。雖然阿含經中,洠в忻黠@
指出當時用何種貨幣,但唤y的「錢財」在經文上出現很多
。如雜阿含經卷第三十八﹕「汝不著世間,錢財五色味」。
同時「錢」亦是可數的,如雜阿含經卷第五十﹕「是則有名
譽,而不捨一錢,實德名稱流,於財無所減」(裕?2)。
218頁
當時是否有統一鑄幣,不得而知,不過對鍛銅者已加監
督,就是一例。如,雜阿含經第十九﹕「如鍛銅師,如是斗
秤欺人,村主市監,亦復如是」(裕?3)。
阿含經中所見的財物亦不少,諸如﹕金、銀、真珠、琉
璃、水精、虎魄、珊瑚、壁環、瓔珞、瑪瑤、玳瑁、象、馬
、牛、羊、奴婢、錢財、米穀、乃至農田等皆視為世間財富
。
大樓炭經轉輪王品第三之一﹕
「爾時枺礁ビ诖T王,以金缽盛滿銀粟,銀缽盛滿
金粟,其往至轉輪王所白言,天王來大善,枺街T城
國界,宣樂熾盛安耄В宸Y豐熟,人民眾多,珍寶眾
多,工巧者饒,明月珠玉琉璃、白象馬牛羊奴婢米穀
豐饒,偅龓靸M」 ( 裕А?4)。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彼雖多有金銀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壁珊瑚琥珀瑪瑙
玳瑁硨磲碧玉赤石琁珠, 然彼故貧窮無有力勢」 ( 裕А?5)。
2。 交易行為
在交易過程中,如何迂迴利市,能一本萬利各顯神通,
備受當時一般大眾所羡慕。關於這一類的例子,在大正句王
經卷下有一故事﹕說昔時有兩個人結伴外出經營。其中有一
人,以貨易貨,見利即把握時效,以賤易貴致富,原先只買
到些廉價的麻,但見機易羅綿,又易絲,再易疋帛,又賣帛
買銀其利百倍,終於最後又易其銀還買黃金,致富回家,既
能光耀門第又能濟族親,令人讚揚。另一人執著,不能隨機
應變,同樣持麻,至外空走一趟,回家麻仍原封不動,一無
所獲,被視為愚笨,而生苦惱(裕?6)。
以上是行商的一例,當時隊商為數亦可觀。如佛說長阿
含經卷第三﹕「二城中間道側樹下靜默而坐,時有五百
219頁
乘車經過其邊,車聲轟轟覺而不聞」(裕?7)。至於一般的「
市」交易更為活絡,商品多又買賣方便,商人亦形形色色,
茲引錄一些經文,以資說明﹕
中阿含經卷第三二﹕
「君去至市速為兒買好戲具來」(裕?8)。
起世經卷第七﹕
「閻浮提人,所有市易,或以錢寶,或以穀帛,或以
眾生。瞿陀尼人,所有市易,或以牛羊,或摩尼寶。
弗婆提人,所作市易,或以財帛,或以五穀,或摩尼
寶。鬱單越人,無復市易」(裕А?9)。
長阿含經卷第二十﹕
「閻浮提人,以金銀珍寶穀帛奴僕,治生販賣以自生
活,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寶市易生活。弗於逮人,以
穀帛珠璣市易自活」( 裕А?0)。
3。 借貸問睿?br />
釋尊見及當時社會借貸關係問睿刂兀嗖豢把浴X毟F
者向有錢人借錢,如期還不了錢,貧窮者痛苦有錢人亦痛苦
。前者是欠債之苦,後者是討債之苦。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九,貧窮經說﹕
「若有欲人貧窮,舉貸他家財物,世中舉貸他家財物
為大苦耶。……若有欲人舉貸財物,不得時還曰長息
,世中長息為大苦耶。……若有欲人長息不還,財主
責索,世中財主責索為大苦耶。……若有欲人財主責
索,不能得償,財主教往至彼求索,世中財主數往至
彼求索為大苦耶。……若有欲人,財主數往至彼,求
索彼故不還,便為財主之所收俊乐袨樨斨魇湛‘為
大苦耶。……彼雖多有金銀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壁珊
瑚琥珀瑪
220頁
瑙玳瑁硨磲碧玉赤石琁珠,然彼故貧窮無有力勢。」
又說偈﹕
「世間貧窮苦,舉貸他錢財,舉貸錢財已,他責
為苦惱,財主往求索,因此收繫俊丝‘甚重苦」(裕?1)。
當時高利貸盛行,將犯重商主義,資本累積,只進不出
的毛病。為解決此一問睿鸺姨岢龈L镉^(裕?2),對後世
的福利社會深受影響。
4。 儲蓄與投資
阿含經對於財富累積,比喻如同蜂採花製蜜,盡量儲蓄
。而對個人所得之分配,常作四等份,一份當消費之用兩份
再投資作生利之用,又一份儲蓄起來以備急時之需。其經文
如下﹕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彼如是求財,猶如蜂採花」。
又﹕
「後求財物已, 分別作四分﹕一分作飲食,一分作田
業, 一分舉藏置,急時赴所須,耕作商人給,一分出
息利」 ( 裕А?3)。
善生子經﹕
「若索以得財, 當常作四分,一分供衣食,二為本求
利,藏一為儲跱,厄時可求之。」 (裕А?4)。
六、結 語
從以上資料顯示,阿含經編輯的時代,當時印度的農業
已很成熟。像釋迦族,是一稻作種族,歷代族長的頭銜
221頁
有甘蔗王、斛飯王、淨飯王、甘露飯王等,這與農耕栽培植
物的名字有關。後來佛教傳播的地方,幾乎是吃米的民族居
多。
由於農業的成就,應咄苿庸ど虡I的發展。印度因鐵器
使用很早,金屬工業亦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由於農工產品
的行銷,而促進商業的繁榮。貨幣金融亦隨商場的需要而活
絡。金錢往來的結果,導使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人心嚮往金
錢,將花樣百出,雖然社會因而多彩多姿,但亦引起問睿?br /> 重。
為解決當時印度工商業萌芽時期的社會種種煩惱問睿?br /> 而有佛教興起,釋尊以一大事因緣降生於世。佛陀的人格,
說法的層次,僧伽團成立的楷模,阿含經皆有所收集。對原
始佛教之研究,阿含經大體提供了佛法僧三大類的資料。本
文從中,僅擷取其經濟活動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