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中的尤经济社会
始佛教之研究,阿含經大體提供了佛法僧三大類的資料。本
文從中,僅擷取其經濟活動之部份,加以介紹敘述,裨便我
們對當時印度經濟社會的情形多一點瞭解。
裕п尒s
(裕А?) 阿育王(A‘soka),生死年月不詳,但在位期間約西
元前二六八~二三二年。 他是印度孔雀王朝 (
Mayuura317~180 B。C。; or; 322~187 B。C。) 的第
三位王,雜阿含經第二十五卷,有「阿育王經」。
依據阿育王經,可瞭解阿育王傳的生平一番作為。
至於考證文字見今人著作文獻﹕
中村元﹕「????王朝?年代????」,枺綄W
,一○。 又「古代????社會的現實 ???
?王朝時代研究資料」, 佛教研究,四,五,十、十
一。
宇井伯壽﹕「阿育王刻文」,印度哲學研究,四。
Vincent A。 Smith: 〃Asoka; the Buddhist Emperor
of India; 1920。
(裕А?) 阿育王曾遣王子偕傳教士至師子國(錫蘭)傳教,據
說師子國王率臣下六千人皈依佛教,古都康堤的佛
牙寺,就供有一棵釋尊
222頁
的舍利牙齒。以後成為南傳系統,當今反哺佛
法重新傳回印度,就靠這一南傳系統的錫蘭斯
里蘭卡菩提學會的佛教了。
(裕А ?)大正新修大藏經,於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至昭和
五年(1930)之間編印成八十五冊。
目前台灣流通的「大藏經」,乃從上述大正藏影印
的﹕一是民國四十四~四十六年,中華佛教文化館
大藏經委員會影印﹔一是民國六十四年起,新文豐
出版有限股份公司的影印,本文方便使用台灣流通
本。
(裕А?) 佛陀耶舍(buddhaya‘sas),梵名。中譯名﹕覺名、
覺明、覺稱。北印度罽賓國的人,為婆羅門種族。
十三歲出家,精進不怠。到沙勒國,深受太子達摩
弗多禮遇。時鳩摩羅什年十二,亦到沙勒國一年,
從師撸W,從羅什又隨母還龜茲國。苻秦建元十八
年九月苻堅之將呂光兵伐龜茲,帶羅什走。師知之
甚為悵嘆。後來羅什住涼州姑臧,師知中土佛法甚
盛,受請前來,時姚秦建初八年 (枺鼤x太元十八年
,西元三九三年)。 建初十年住長安,從事譯經。
建初十五年譯長阿含經。
竺佛念,涼州 (甘肅,涼州府 ) 人,幼年出家,志
業堅精,並涉外典。 苻秦建元年中,僧伽跋澄及曇
摩難提來長安從事譯經。 師參與其事。前後譯出十
二部七十四卷云。圓寂長安。
(裕А?) 瞿曇僧伽提婆(sa。mghadeva) 梵名,姓瞿曇氏。罽
賓國人。早年參學訪師,兼通三藏,為人俊朗,儀
止溫恭。前秦建元年中,來長安,建元十九年 (枺?br /> 晉太元八月) 四月禮請與竺佛念共譯經。建元二十
年與道安、僧伽跋澄,曇摩難提從事譯經,譯出增
一阿含經等,不久道安圓寂,關中亦大亂。後通曉
漢語,曾應彛交圻h之請,枺鼤x太元十六年 (苻登
太初六年,西元三九一年) 在般若臺譯經。隆安元
年(西元三九七年)撸ЫI,深得王公名流敬重,同
年冬,譯出中阿含經。
(裕А ?)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梵名。中印度人,婆羅
門族。幼學五明諸論,博通天文、書算、醫方、咒
術。後讀阿毘曇雜心,驚悟佛法而起崇信。但其家
世奉外道,禁入沙門。只好捨家遁走,後落髮,專
攻三藏,志在大乘。反勸父母信佛正法。後抵師子
國,取海道遠行中國,途中風浪大作,師禮懺經咒
,得觀音護航云云。劉宋元嘉十二年 (西元四三五
年) 抵達廣州。住祇洹寺開始譯經,深得上自帝王
、丞相大官顯要禮遇,譯出雜阿含經、勝鬘經等良
多。又講經說法祈雨,臁炄缟瘛L┦妓哪辍。ㄎ髟?br /> 四六八年)示寂,年七十五。
223頁
(裕А ?)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七。
(裕А ?) 大正藏,第一冊,頁四六六。
(裕А ?) 大正藏,第一冊,頁五○九。
(裕А?0) 大正藏,第一冊,頁五五六。
(裕А?1) 大正藏,第一冊,頁五○○。
(裕А?2) 大正藏,第一冊,頁八七六。
(裕А?3) 大正藏,第一冊,頁六五三。
(裕А?4) 大正藏,第一冊,頁七四四。
(裕А?5)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三一。
(裕А?6) 大正藏,第一冊,頁六○五。
(裕А?7) 大正藏,第一冊,頁八六二。
(裕А?8) 大正藏,第二冊,頁五六四。
(裕А?9) 大正藏,第一冊,頁八五四。
(裕А?0) 大正藏,第一冊,頁五八九。
(裕А?1) 大正藏,第一冊,頁五七二。
(裕А?2)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五四。
(裕А?3) 大正藏,第一冊,頁五一三。
(裕А?4)見日本駒澤大學編的大正藏索引第一冊,頁五一九
~五二二。
(裕А?5) 大正藏,第一冊,頁三四一。
224頁
(裕А?6) 大正藏,第一冊,頁六九一。
(裕А?7) 大正藏,第二冊,頁一六三~一六四。
(裕А?8)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六二。
(裕А?9) 大正藏,第二冊,頁三五。
(裕А?0)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六一。
(裕А?1) 大正藏,第一冊,頁三五二。
(裕А?2) 大正藏,第一冊,頁七七一。
(裕А?3) 大正藏,第一冊,頁四七五。
(裕А?4) 大正藏,第一冊,頁五五二。
(裕А?5)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四二。
(裕А?6)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二四。
(裕А?7) 大正藏,第二冊,頁七三八。
(裕А?8)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三。
(裕А?9) 大正藏,第二冊,頁三七一。
(裕А?0) 大正藏,第一冊,頁四二三。
(裕А?1)見宮□宥勝著「財?勞動?價值」,頁一六五~一
六六,枺沙霭嫔纾痪帕拧K昂朐?br /> 中村元監修「人生?佛教」,第七冊。
(裕А?2) 大正藏,第二冊,頁三七二。
(裕А?3) 大正藏,第二冊,頁一三七。
225頁
(裕А?4)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八一。
(裕А?5) 大正藏,第一冊,頁六一四。
(裕А?6) 大正藏,第一冊,頁八三五。
(裕А?7) 大正藏,第一冊,頁一九。
(裕А?8) 大正藏,第一冊,頁六三一。
(裕А?9) 大正藏,第一冊,頁三四五。
(裕А?0) 大正藏,第一冊,頁一三三。
(裕А?1) 大正藏,第一冊,頁六一四。
(裕А?2)福田資料,見中阿含經第三十,雜阿含經第三十五
、第四十六、第四十八,增壹阿含經第十二、第十
九。又,大乘經典資料更多。關於此一專睿堃?br /> 拙撰「佛家的福田觀及其福利思想」,文藝復興月
刊第六十期,民國六十四年三月。
(裕А?3) 大正藏,第一冊,頁六四二。
(裕А?4) 大正藏,第一冊,頁二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