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遄什准锻酃饕濉⒎饨ㄖ饕濉⒐倭抛时局饕宓拿埽韵执泄鹘准丁⒏魃缁峒拧⒏髡场⒏髅褡宓幕疃韵执泄缁嵴巍⒕谩⒕隆⑽幕枷氲攘煊虻淖纯觯髁私衔低场⑷娴穆凼觥T诙岳肥录屠啡宋锏钠缆凵希簿×孔龅搅似绞怠⒐剩⑻岢鲂矶嘈录狻8檬榈闹饕蛔闶嵌跃玫男鹗觯韵拥ケ !吨泄执贰吠跷裰鞅啵赡嗣癯霭嫔?984 年7 月出版。全书1 册,56 万字。该书作为自学教材,有以下特点:(1)为帮助读者自学,每一历史时期的开头,都写有“历史线索”,勾划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脉络,以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每一章开头,还写有“学习要点”,揭示本章的基本内容及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以便于读者抓住中心,有目的地进行学习。(2)全书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3)书中附有许多图表,为读者自学提供了方便。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丁守和主编,陈文桂、唐宝林、鲁振祥、郭德宏等撰,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年12 月出版。该书分四编:第一编“祖国在危机中”,叙述了1900 年义和团运动到1912 年清帝退位的历史;第二编“救国道路的新探索”,叙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第三编“两种命运的较量”,叙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历史;第四编“新中国的历程”,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本书的特点主要有二:其一,作为一部通史,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作者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状况均作了具体的论述。对一般现代史著作中很少涉及的内容、如三十年代关于本位文化和全盘西化的争论及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本书都有介绍。其二,所论问题,重点突出,体现了史纲特色。
专史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李新、陈铁健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共12 卷。该书详尽地展示了现代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具体卷目如下:第一卷《伟大的开端》,李新、陈铁健主编;第二卷《国民革命的兴起》,萧超然主编;第三卷《北伐战争》,张静如主编;第四卷《星火燎原》,时光主编;第五卷《抗日潮流的起伏》,马模贞、匡珊吉主编;第六卷《从内战到抗战》,李义彬主编;第七卷《全民抗战气壮山河》,李良志、王树荫、秦英君主编;第八卷《坚持抗战苦撑待变》,李隆基、王玉祥主编;第九卷《同盟抗战赢得胜利》,李良志、李隆基主编;第十卷《争取和平民主》,黄友岚主编;第十一卷《战略防御转守为攻》,邵维正主编;第十二卷《最后的决战》,萧鞅唷?br /> 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带有长编性的革命史专著。书中汇集、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包括档案、报刊记载、原著,以及有关回忆录。但它又不是历史资料的汇集,而是一部反映历史实际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史学著作,通过史料来具体说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结局和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郝国兴、贾蔚昌、徐树绩、韩泰华、蒋绍春、孙敦、张相钧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 年3 月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下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上册28 万字,把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为创立、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五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本书的特点,不仅较详细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斗历程,以及较详细地论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组织的发展状况。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郑德荣、朱阳主编,孙友葵、郭永钧、任永祥、宋春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年6 月出版。全书上、下册,上册时限为1919 年5 月至1949 年9 月,共30 万字。该书与其他党史著作相比有两大特色:(1)注意全面反映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战斗历程。在介绍毛泽东的活动与著作的同时,增加了各个时期党的其他领导人的活动。(2)为便于读者学习,本书每章后有“本章小结”。“本章小结”用简练的文字,论述党在该时期的历史地位,总结党在该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这对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该章内容,很有帮助。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7 月出版。56 万字。该书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集体劳动的成果。内分五编,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历史。这五编分别为: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 年5 月—1923 年6 月);第二编党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1923年6 月—1927 年7 月);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 年8 月—1937年7 月);第四编党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7 月—1945 年8 月);第五编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8 月—1949 年10 月)。该书的特点,一是内容全面,材料丰富。该书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战斗历程,又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由数十人发展成拥有数千万成员的光辉历程。二是评价党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比较客观,既高度颂扬了党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同时也不隐讳党曾有过的失误。该书的出版,代表了国内党史研究的新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48 万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年8 月出版。这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 周年而编写的一部党史读本。该书的特点,一是简明,适合广大干部、党员阅读;二是实事求是,如实地论述了党在历史上所犯的历次错误。纵观全书,确如胡乔木所指出,“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因为它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夹叙夹议,有质有文,陈言大去,新意迭见,很少沉闷之感。读者读了会觉得是在读一部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的历史,从中可以吸取营养,引发思考,而不是读的某种‘宣传品’”。《中国国民党史》刘健清、王家典、徐梁伯主编,64 万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年1 月出版。这是一部比较完整地叙述中国国民党历史的专著。其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从时间上说,本书起笔于1894 年兴中会的出现,收笔于1988 年国民党“十三大”,叙述了国民党90 余年发展、变化的历史。其中,不仅包含了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历史,而且较详细地叙述了国民党迁退台湾后的情况。第二,从内容上说,除叙述国民党历史上的人物、重大事件、主要会议等,还注重把国民党发展变化的过程放到整个中国社会现实中加以考察,反映了中国政治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关系,显现了国民党史的全貌。
《中国政党史》邱钱牧主编,78 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年12 月出版。该书涉及的范围,几乎包括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有的政党。书中对中国历史上各政党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变化情况,政治主张、纲领、政策与策略,夺取政权、参加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实践活动,各政党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在历史上不同的作用,均作了详细的论述。作者认为,自中国出现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起,至1949 年中国革命胜利,中国政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与早期活动”阶段(1894—1912);“中国政党的勃兴与分化组合”阶段(1912—1921);“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联合与分裂,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阶段(1921—1949)。书中以较多的篇幅论述了中间政党的活动,并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它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中华民国史纲》张宪文主编,共55 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10 月出版。该书为国内第一部全面叙述中华民国由兴而亡的著作。该书在政治方面对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南京政府推行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的政策,作了无情的揭露;在经济方面,以相当的笔墨论述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军阀内战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破坏和影响;在军事方面,全面叙述了民国时期名目繁多的各种军队和频繁发生的各种战争;在文化思想方面,不仅论述了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文化事业,而且还较详细地论述了国民党对文化事业的控制及其对进步文化的摧残等。该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界有关中华民国史的教学与研究。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林茂生、王维礼、王桧林主编,42 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年6 月出版。该书为第一部较系统地论述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专著。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理论和主张;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第三章,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思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第四章,蒋介石集团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关于工农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及其他各派的政治主张;第五章,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其他党派的抗战主张;第六章,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阐述,中国法西斯主义理论的系统化;第七章,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其他党派在建国问题上的主张,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胜利。该书坚持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主要政派及其政治思想。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高军、王桧林、杨树标主编,67 万字,华夏出版社1990 年3 月出版。该书与其他有关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论著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它以纪事本末的编撰体例,论述了中国现代史上20 余种最具影响的政治思想。其中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无政府主义、胡适实用主义、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国家主义派的政治思想、戴季陶主义、西山会议派的政治思想、中国法西斯主义、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思想、第三党政治思想、人权派政治思想、乡村建设派政治思想、中国托派政治思想、战国策派政治思想等等。此外还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思想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的全过程。其二,该书对现代政治思想的论述,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其产生、发展过程的叙述,而是突出“评要”特色。作者对各种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作了较深刻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乏新的见解。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张静如主编,张静如、鲁振祥、王章维、李起民、陈明显、郭德宏编著,青岛出版社1991 年7 月出版。全书一册,54 万字。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的专著。作者根据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的具体内容,把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成立后70 年的思想发展历程,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三个发展阶段进行论述。书中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界定为“中共中央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包括“已经形成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思想”;“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思想”;“‘左’的和右的错误指导思想”。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产生的源流,作者认为,一方面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形成,也没有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同时还受中国传统的社会意识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史》杨超、毕剑横主编,刘平斋、姜忠、李声禄副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四卷,前两卷于1991 年5 月出版;后两卷于1993年5 月出版,共120 万字。该书系统地叙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前两卷阐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其中着重论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关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