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卸际强垦黄鸺业摹Q黄秸螅谥泄魍ㄉ炭诎蹲咚椒仿粞黄难笮性加?00 家,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逊洋行在中国操纵了70%的鸦片贸易市场,大发其财,逐渐形成为从事房地产的托拉斯集团。据有人估计,从1800—1894年的95 年中,西方强盗共向中国输入了372 万箱鸦片,价值在22 亿银元以上①。再以工业为例,大规模的企业如开滦煤矿原为中国的企业,是英国人趁庚子事变仅以5 万英镑骗得的,实际上等于由英国无代价地“收买”了。自1911 年开平煤矿公司与中国的滦州煤矿公司合营时起,至1937 年七七事变前夕为止,英国股东已坐享371 万英镑红利、96 万英镑股息,同时其资本净值增加了50%。可见英商以其5 万英镑的投资,在26 年时间里,不仅赚取了371 万英镑的利润,而且在中国保有300 万英镑的财产。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近代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外国在华企业,就是这样凭借侵略特权毫无代价地取得的。不仅如此,各大企业庞大的资产和历年的增资,也大都来自在华攫取的利润,很少有资本输入。
  一是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的高额垄断利润,也是外国在华企业资本的重要来源。从外国在华投资的利润上看,它们一般均能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据估计,自二十世纪初的1902 年至1937 年七七事变前夕止,帝国主义① 许毅、隆武华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年版,第70 页。国家所输入中国的企业投资不过10 亿美元,而从中国汇回去的企业利润却高达20 亿美元。关于外国资本在华经营近代工业的利润情况,我们可以从下表中看出一二(详见后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利润率,只是账面的纯利对已缴本额的百分比,并没有包括各种形式的变相利润和隐蔽利润。所以,实际利润肯定要超过此数。许多外资厂矿企业,在三、五年内就从企业利润中收回了原来投资的数额。如开平煤矿在1901 年、1904—1913 年间的平均利润率达17。49%,则五六年就可收回原投资额。再如耶松船厂在1895—1913 年这19 年间,平均利润率达16。12%,这意味着已经收回几倍原始资本了。另外,外国在华工矿企业的利润,除了提存准备金和折旧费外,都分股息红利,并且相当高。这些剥削来的高额股息,稳稳当当地流入外国资本家手中。关于这一点,英商耶松船厂(1900 年)对此供认不讳:“在过去八年间,我们付给股东的股息共计887500 两,或者说,比公司原始资本(800000 两)还要多77500 两;这就是说,各位先生,你们已经收回你们的资本和超过资本10%以上的收入了。”①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外国在华企业的投资的利润率,远远超过他们本国的利润率。据日本人的估计,在二十世纪初期,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的利润率趋势如下:1900 年,日本9。31,英国3。66,法国3。13,德国4。59;1905 年,日本7。69,英国2。58,德国2。48;1906 年,日本7。12,英国4。00,法国2。69,德国4。04①。
  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近代工业利润表②① 《北华捷报》1900 年9 月19 日,第605 页。
  ①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 辑,上册,第356 页。
  ② 引自马宇平、黄裕冲:《中国昨天与今天1840—1987 国情手册》,解放军出版社1989 年版,第99—100页。
  企业名称年份资本“纯利” “纯利”比资本香港黄埔船坞公司1886 1562500 元375049 元24。0 %香港黄埔船坞公司1893 1562500 元322386 元20。6 %祥生船厂1891 — 1892 800000 两139903 两17。5 %祥生船厂1893 — 1894 800000 两138964 两17。4 %耶松船厂1892 — 1893 750000 两101128 两13。5 %耶松船厂1893 — 1894 750000 两157259 两21。0 %美食兄弟有限公司1889 — 1890 275000 两32471 两11。8 %美食兄弟有限公司1892 — 1893 275000 两15796 两5。7 %老德记药房1892 120000 两21422 两17。9 %新上海制冰厂1893 36000 两5138 两14。3 %上海大英自来火房1874 150000 两23121 两15。4 %上海大英自来火房1889 200000 两43476 两21。7 %上海大英自来火房1894 200000 两49456 两24。7 %上海自来水公司1884 119639 镑4885 镑4。1 %上海自来水公司1890 610017 两55630 两9。1 %上海自来水公司1894 665711 两71355 两10。7 %外国对华投资的作用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外国在华投资,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史学界一直有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两点:第一,近代外国对华投资,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手段。
  近代外国对华投资,是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相始终的。在这个过程中,近代中国的外国对华投资,成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手段。具体表现在:1。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成了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中国主要的经济部门几乎都被外国企业所控制。抗日战争以前,帝国主义在华工业,垄断了中国的煤、铁生产和公用事业:煤的76%,铁的全部,电力的60%。中国民族资本唯一较有发展的棉纺工业,外资也占了50%左右(详见后表)。这些部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落入外国掌握之中,必然是受制于人。说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社会,从经济上来看,就是经济命脉被别人控制。
  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对我国民族工业是一个沉重的压迫。由于外国在华所设的工厂企业的生产,都是带有垄断性的大生产。如美商上海电力公司的发电量,超过所有华商发电厂发电量的总和;英商颐中烟草公司的产量,超过所有华商烟厂的产量;英商中国肥皂公司的生产,占华商生产的一半。在这些优势的外资企业面前,中国的民族资本就显得十分的单薄,往往成为外国资本对中国主要经济部门的垄断①单位:%年份全部船运业长江船运业纱锭煤铁矿石生铁电力布机1897 77 — 41 — — — — 0。01902 83 — 37 — — 100 — 0。01903 — 73 37 — — 100 — 0。01907 84 — 34 — — 100 — 0。01914 — 77 46 90 100 100 — 50。11916 78 — — 80 100 100 — —1918 77 79 43 77 100 100 — 43。91920 76 — 42 77 100 100 — 49。01922 76 — 37 78 100 100 — 46。11924 79 76 40 76 100 100 — 41。71926 80 — — 78 99 95 — —1928 78 77 43 78 99 96 — 49。21930 83 78 43 76 99 99 — 50。51932 — — — 77 — 95 64 51。81933 — — — 83 — 92 63 51。11934 — 77 43 80 99 96 62 52。11936 — 82 46 66 99 97 55 56。41936 年华资与外资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不包括东北地区)②单位:%制造业公用事业矿业运输业铁路公路航空航运总计中国资本36。8 0。0 33。5 18。6 13。4 100。0 64。4 9。3 25。9外国资本63。2 100。0 65。5 81。4 86。6 0。0 35。6 90。7 74。1外国在华投资企业排挤和兼并的对象。以棉纺工业为例,华商纱厂在清末就有4 家被外资兼并,至民国元年以后,又有许多华商纱厂陆续被外资兼并,而且越来越激烈。在1936 年一年中,被日本帝国主义企业兼并的中国纱厂,① 引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科学出版社1955 年版,第123—124、127—129、134—136、221—222、248 页。
  ② 引自谷春帆:《中国工业化通论》,上海1947 年版,第169—171 页。竟达6 家之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国在华企业的垄断和压迫。
  3。外国对华贷款大多带有政治性质,附有苛刻的政治经济条款。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贷款,不仅把中国的关税、盐税、厘金、田赋以及铁路、森林、矿藏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据此干涉内政,操纵军阀的混战,影响中国的政局。如西原借款所达到的目的与“二十一条”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如中国海关长期由外国人把持,海关总税务司先是英国人赫德,后是美国人梅乐和。从他们的实际作用看,就是中国政府的太上皇。
  第二、外国在华投资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走在世界前列。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资本主义的嫩叶始终没有突破封建主义的桎梏,在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中国仍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随着西方商人的东来,随着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外商企业开始在中国沿海一带建立,尽管是偷偷摸摸的,但它毕竟是中国大地上第一批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对当时仍处于封建专制下的中国在客观上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洋枪洋炮的震撼声中,在西方机器的轰鸣声中,中国一部分人开始醒悟过来,一时之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的目标。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而要办工业,要开矿山,就得筹款,这对于被赔款压得透不过气来的近代中国历届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件难事。于是向外举债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从留下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的铁路主要是靠借外资修起来的(详见下表)。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外国投资也就没有中国近代化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正是针对此而言,我把外债作为中国式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特殊方式,并且这种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常常采用。
  中国近代经济建设借款及占外债总额的百分比借款次数总额经建借款数及占总额%铁路借款数及占经建借款%晚清政府208 13。1 亿两(库平银) 3。7 亿两28。7 % 2。8 亿两86 %北京政府646 15。7 亿元(银元) 4。5 亿元28。9 % 3。2 亿元71 %南京政府108 45。0 亿元(银元) 6。0 亿元13。3 % 2。2 亿元37 %中国资本、外国资本占铁路里程的百分比①① 引自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年版,第52 页。年份中国资本自建外国直接投资修建外国贷款修建1876 0。0 100。0 0。01895 100。0 0。0 0。01903 3。9 96。1 0。01911 3。5 45。9 50。61914 3。0 38。9 58。11920 6。2 32。7 61。11926 15。2 26。3 58。51934 22。8 23。8 53。4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马克思接着写道:“在大不列颠本国现在的统治阶级还没有被工业无产阶级取代以前,或者在印度自己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人是不会收获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的果实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满怀信心地期待,在比较遥远的未来,这个巨大而诱人的国家将得到重建。”①由此,马克思得出这样辩证的结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的形式。马克思的这一段名言,对于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外国对华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 版,第771—772 页。第五章国家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在中国清末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只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还不具有垄断性质。北洋政府曾试图建立金融垄断,但由于这个政权风雨飘摇,未能成功。1927 年国民党建立南京政权后,才走上由金融垄断到工业垄断的道路,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僚资本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通常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称之为“官僚资本”①。故本文也沿用这一历史通俗名称“官僚资本”,来考察其大致发展过程。
  ① 另外,“官僚资本”还包括国民政府大官僚孔祥熙、宋子文等的私人资本,这里不详述。第一节官僚资本的缘起及最初形态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