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大师遗集
缢蓟缶 7侥苊獾梅侄紊馈I杏斜湟咨馈7旨镣肥2豢汕罹 4似涫鋈缃ハ⒙只刂唷H舴衬找凰课炊稀T蛉绫悴荒艹觥W慵松乐灰滓病9饰沂湾仁雷稹?奖忝拧J菊媸迪唷N尬首运怠=倘诵旁赋置:岢鋈纭4低>菇厥恐形蘖啃忻拧6嗦奘帐啊D稍诿滞哟笤负V小4笙山笄Ь聿卦谝晃⒊局凇?杉罘鹨环āI跗嫣刈钍馐ぶ乓病9适街罘鹛疚沂湾仁雷稹D芪跄严S兄隆D苡谖遄鞘澜缰谐傻日酢S帜芪嵌裰谏K邓鼓研胖āJ巧跄岩病I缴远瓿黾摇@拟叻ㄏ岳础T谠诖ΥΑ:阋孕旁赋置?舅闹凇V罹邮啃胫旁赋置罘稹V猎仓炼佟W罴蜃钜住Fシ蚱ジ尽D苤苄小:我阅罘鸱庞腥绱耸馐ひW媸υ啤7ń缭踩谔濉W魑乙荒钚摹9饰乙荒钚摹H迨欠ń纭J劬啤V罘鹑缋词欠ń缟怼H胍磺兄谏南胫小J枪嗜甑刃南敕鹗薄J切募词侨唷0耸嫘魏谩J切淖鞣稹J切氖欠稹:隙壑J切哪罘稹J切募词欠鹨病9试灰荒钕嘤ΑR荒钍欠稹D钅钕嘤ΑD钅罴词欠鹨病?雒滞邮俏崛诵哪谥稹N崛耸敲滞有哪谥谏R悦滞有哪谥谏D钪谏哪谥滞印R嘁灾谏哪谥滞印D懿欢让滞有哪谥谏酢8杏Φ澜弧H绱盼搿K畦蹩酃摹9实面镀庞』怠>煌廖某伞F呷粘晒ΑR簧“臁<鹊猛1愕遣煌恕>啤N壹抢9仕荡搜浴H粲行耪摺SΦ狈⒃浮I斯痢4耸湾冉鹂谥涎砸病D恍澎!V畲蟮碌敝┓ㄖ谏R谝谌诵扌小:蹦岩坏玫馈Nㄒ滥罘稹?梢缘枚取N睾簟4苏瞧涫币印@氪四罘鹨幻拧D抢锔谐錾缆贰9诺略啤Nㄓ芯堵沸扌小5畎⒚滞臃稹S烂髯媸υ啤N揿芯煌痢M蛐尥蛉巳ァ5眉滞印:纬畈豢颉H松资Ф训谩9庖跻兹ザ炎贰7ɑ啤J澜圆焕喂獭H缢菅妗I材羌词拧?释钌浦丁W鹬丶毫椤0惫狻7⑸钚徘性浮@鲜的罘稹O⑾⒉恍浮2患俜奖恪W缘眯目R怀暗淄选N壬厦滞哟笤复病?br /> 其二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除却生死大事外。其余都是可商量。人生在世。那有多少光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一寸命光。光阴宁不爱惜乎。欲了生死。须研究十二因缘。从无明以至老死。此顺生门也。无明灭乃至老死灭。是还灭门也。十二因缘。譬之一株大树。欲了未来生死。先断现在之因。即爱取有三支是也。取支如枝叶。有支如开花。爱支如根本也。譬之砍树。必伐其根。欲断生死之果。果由花结。花由枝开。枝从根本有发生。要得花谢果落。必先除其爱根也。故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张师诚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欲出娑婆除必尽。次公明论许重宣。此剖心吐胆言也。我等苦恼众生。从无始来一念妄动。即有生死。历恒沙劫。爱根甚深。若欲尽除。岂是易易。不除爱根。生死决定难了。荷蒙我佛澈底悲心。说异方便。教我等求生净土。带业往生。法华云。此处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复又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楞严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又云。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此等经句。我辈均须作净土一门领会。须知末世众生。除却净土一门。无别出生死路。只此净土一门。亦不可作容易看。仍须信愿持名。方得往生极乐。是故求生净土。最重在于发愿回向。发愿回向。不可一日间断。每天清早起来。必先十念无间。乃至晚间安息。彡定发愿往生。决志求其一生了办。万不可缓至来生也。若今生不了。至于来生。前途茫茫。不胜危惧。但不知在何道受生。又不知能保得人身否耶。纵得人身。又不知肯信愿持名否耶。藕祖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若有信愿。则临终一念相应。即得往生。苟无信愿。纵念佛到一心不乱。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人。不可不知。古德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诸居士志之毋忽。
在宁波监狱布教辞
第一次
诸君须知现在北京政府有定章。浙省有公文。要我们佛教中人到各处监狱中布教。讲演佛法。要令诸君人人可以用功。庶不空过时光也。诸君谛听。此是一件极好的因缘。教你们离苦得乐。入圣超凡的大事。切不可作泛常论。今日初次讲演。先将一个狱字。令诸君知道。何独在此处便谓狱。即我们僧家亦是狱中人。而终日昏昏不知自在狱中耳。若以大悟明眼人看来。上天堂有天狱。下入地府有地狱。中间为人有家狱。最初投生时。先入母之胎狱。七日一回拷打。打至三十八遍。共有二百六十六天。方许出狱。殊不知出胎狱而依然在于家狱之中。举足动步不得自由。息食起居不得自由。凡不得自由者。岂非狱中乎。及至长大成人。又要入名利狱中去求名不得名。欲利不得利名为求不得苦。岂非又在狱中耶。莫道求之不得。即使求得一点虚名少利。又何尝得自由哉。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中有室家。各各贪心似海。被这名利锁困得牢牢紧固岂非又是狱中耶。此在有名有利边论。尚不异于狱中。况名利俱无的人。终日七事关心。忙忙碌碌。波波汲汲其苦何可胜言。若以佛法论之。尽三界无非是狱也。狱字之义大矣哉。一时之间不能畅谈。先把要紧的事告于诸君。使彼我可以同得自由之乐。不审能信我乎。经云。信为入道之门。亦是功德之母。若诸君能信我言。依而行之。不但能出人间之家狱。并可免地府之地狱。又可出天堂之天狱。得永远无穷之快乐。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或问曰。彼土何故名为极乐。答曰。其土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问曰。其土在西方去此甚远。何以能到。答曰。到则不难。只要肯念阿弥陀佛。若得一心不乱。西方只在目前。不劳举足。便可到也。但患信之不及耳。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又云。若有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佛与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中。莲华化生。初生可免胎狱之苦。华开见佛。即便安住七宝楼阁之中。优游自在。快乐无涯。思衣衣来。思食食至。般般如意。种种现成。其受用自由之乐趣。即天堂之乐。无可譬喻。自非言说可能形容也。诸君勉而行之。必不相赚。
第二次
监狱讲经。是为最大利益之事。以人未到极苦之处。那肯求出苦之方。殊不知同在三界之内。无一不在苦处之中。佛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其间上天下地。虽苦有轻重不同。毕竟到底终归极苦。无一能免者。六道升沉。四生出没。人间八苦。天上五衰。诸君能知之乎。若不归向三宝。求佛哀悯。则出苦无由。前日检察厅长。在我寺中。余曾与厅长。当面言之。倘狱中诸犯。肯迁善回心。信仰佛法。日夜念佛。实行修持。或过一年。或经半载。调查确实。自当重者减。轻者释放。此在法律上。本有条例。厅长唯唯赞成。诸君从今日起。各发厌苦求救之心。大家认真念佛。或念观音菩萨。经云。若人称念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观其音声。此人即得解脱。有七难二求。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欢迎日本国佛教团演说词
唯心法界。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一毫端。日本与中华。由来不别。时际唯心。十世古今。始终未离于当念。正法与像末。本自无殊。幸不分别。言西竺是佛法之源。东瀛是佛法之流也。须知佛法。是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经云。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故知佛法之盛衰。由于众生机感所致。譬如皎月孤圆。影临万水。清则明。浊则昏。明之与昏。在水之清浊间耳。皎月无预焉。佛法。亦复如是。盛之与衰。在众生机感之与否。佛法无预焉。故我先太祖智者大师。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此可证众生虽昏迷倒惑。佛法则古今常然也。我中华介乎东瀛西竺之两间。既达唯心。无分彼此。畴昔法水东流。经我中土。若海潮之消。始自印度。次及中华。后至日本。现今法流西溯。亦经我中土。始自日本。次及中华。后至印度。足见循环往复不特世相为然。众生机感因缘。亦若斯也。所以世尊初转法轮。演大华严。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次说阿含方等般若。如日转照。渐及大地。后说法华涅槃如日还照。亦照高山。一佛若斯。佛佛皆然。佛法尚尔。不独世法云然也。经云。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故知佛法。虽不变。常自随缘。虽随缘。常自不变。不变者。真谛也。随缘者。俗谛也。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第一义谛也。兹者日本佛教观光团诸大德。杯渡来中。洞悉唯心妙旨。谅无彼此之分。日本之机兴教盛。为中土之前茅。故我中土。近年来机亦渐兴。教亦渐盛。中土既尔。印度亦然。此循环消长之理。亦天然之势也。是乎否乎。请益
高明尚希
贵团诸硕德。巨论宏词。开我智窍。无任欢迎感祷之至
观宗义校成立开学时演说辞
人生浮世。幻影迁流。真常不变之体。不得不随缘而应世也。今年本寺创办义务学校。是为地方公益起见。亦是尽国民份子之责。体我佛利他之本旨也。然则学校。是一教育机关。欲讲教育首先应从根本上讲起。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所以从前君制时代。先由五伦着手。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今者是共和国体。训政时代。虽不设君臣。并非无国。宜将君臣一伦。改为国民。为民当爱国。为子当孝亲。为夫妇当和睦。为昆弟当恭谨。为朋友当孚信。且此五伦大体。无论处己莅众。在在皆为安乐之乡。且国是以家为本。要讲爱国教育。宜先授以家庭教育。故先儒有言。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家齐然后国治。此千古不易之定论也。言家庭教育。以孝顺父母为第一讲。我佛大藏经中。有一部梵网戒经。教人持戒。必先用孝顺心。故曰孝名为戒。又有一部观无量寿佛经。教人观佛求生净土。必先发心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净业之正因。具见佛法不离世法。故知世出世间之教育。皆以孝顺父母为根本也。人能孝顺父母。就是天地间第一等的好人。人能修孝顺之行。就是天地间第一等的好事。人若不能尽心竭力孝顺。纵使你做百般的好事情。总比不上孝顺父母这一件事。天地间无论贵贱贤愚。那一个不从父母生成的呢。要知父母之恩。是极大极大的。所谓劬劳之德。养育之恩。虽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者矣。所以这一种父母极大的恩德。在初等学校里。单授以课学。不讲父母恩德的教育。他纵然课学得十二分的本领。将父母丢在一边。看为路人。亦是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到得后来。那里有好结果呢。所以我本寺这个义务学校。请你们教员。必要把这一种孝顺父母的教育。须多讲讲。你若同他讲父母的恩德。他们便知道有父母的恩德。你若与他讲孝顺是世间上一件极好的大事。他们便知道孝顺是一件极好的大事。你若不讲这一种教育。他们那里知道呢。现在世间上。纵目所观。举手所指。不孝不顺的人很多。能孝能顺的人很少。这是什么缘故呢?皆因家庭中不讲教育之故也。为父母者不讲教育。为儿女者那里知道呢。所以为儿女者。全不知父母生育长养之恩。我且问你们诸子。你们年纪虽轻。若肚子饥起来。要饭吃总晓得的。天时冷起来。要衣穿总晓得的。你的身体。从那里来的呢。我晓得你一定是说父母生来。我还要问你一句话。你的身体。怎么大起来的呢。我晓得你一定是说母亲把你抚养起来的。你们既然晓得身体是父母生来的。应当便知道父母的恩了。你既然晓得身体是母亲抚养起来的。应当将父母的大恩大德。时时刻刻记在心中。现在对于父母。要生孝顺之心。举足动步。当行孝顺之事。将来长大成人。当先图报劬劳之德。养育之恩。所以古人将父母之恩。比同天高地厚。真实语也。故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你们要知道当时在母胎中。十月怀娠。母亲受了多少艰难劳苦。及至出了母胎之后。三年乳哺。担了多少忧愁心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