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大师遗集





时不待人。宜少看经。当多念佛。至嘱至嘱。附上日课仪规一纸。请按法行之。是为至要。肃复并候精进健康。
  闲复(闰月廿七日)
复宝法师函
  宝法师鉴。昨接法书。并读香港附函。得悉青山寺显寄。又有传戒之举。真是聋子不怕雷也。试问其所传是个甚么戒。为单传五戒耶。沙弥比丘菩萨三坛概传耶。若谓概传。试问其三坛戒品。是个什么。纵使识得戒品。名目条数。其间开遮持犯。能否决断重轻乎。如或未知。自身先犯梵网经第十八条之无解作师戒之罪人。若犯第四十一条为利作师戒。其罪更重。而何敢说传戒二字。说尚不敢。况实行开坛乎。诚可谓以盲引众盲。相牵落火坑。全是虚费。罪有攸归。将诸佛所制之戒。等同儿戏。此等无间狱罪作之。问其向何处忏悔。我谓其聋子不怕雷者。即此意也。老人生平不愿传戒者。为怕造地狱罪耳。今番乞老人说戒。拟欲拖老人入无间地狱。以作答薙度之恩具耳。且书中全不用师承语意。贡高我慢。空腹自尊。自不知僧仪体统。礼制全无。祗要图作他人模范。可谓宗风扫地。狮虫食狮肉矣。思之。不禁泪堕。老人为传戒一事。心怀耿耿。每传戒一次。五□向佛前叩祷首罪。总是机(缘所)迫。万不得已耳。不得与自己发心开期传者同日而语也。彼若不于我作徒。与我无甚关系。任他造什么罪。我也假作聋子。伊不乞我说戒。我也不与他闻。彼既乞我说戒。我且不容不说。不说是我罪也。说之不依是彼罪也。试问师。可容我缄默否耶。金刚疏二部收讫。并祝法喜无量。
  闲老人亲书(六月十三日)
由哈尔滨来函一
  宝主讲法鉴。读手书得悉法筵兴盛。具见法缘广大。喜甚。寺众和合。法乳不分。慰甚。此间风俗纯厚。人心诚朴。不意与南省人大相悬殊。素闻东陲为蔑戾车地。至今变为震旦佛境。而全家信佛者。不知凡几。具见法道转机。不可思议。本期于十五日集众开堂。其出家二众。男者有二百四五十人。女者有一百三十人。在家二众。男者已挂号者有二百五十人。曾到寺已六十余人。女者有四五十人。于六月初一日正受十戒。十二设坛。十九圆满。四众共计有七百余众。可谓胜极一时矣。肃此以博一笑。并祝阖寺安康。
  老人亲书(五月念二日)
复宝静法师函
  宝法师鉴。前来一函。次接复电。均悉云南省佛教会乞讲法华。已经允许。不能回浙。法缘有自。深可喜也。欣慰无量。唯老人自六月十二日起。病至今两月余。病体如故。不死不生。以待时节离尘耳。不妨置之度外。无系于怀。所介意者。唯观宗道场耳。交通便利。色色现成。即今老人尚在。上下诸职。犹能恪守旧规。倘一旦长别。维持此道场者。除师外。无别第二人也。师若不回来过年。先将义务学校停办。两社行止。且俟楞严圆后再定也。此复并祝法乐百益。
 老人闲病笔(八月二十日)
致宝静法师函
  宝法师鉴。这一封信。最极要紧。好比生死关头。社之命根。尚留一息。老人力尽。无可如何也。自秋及冬。清淮讲楞严三个多月。大众晏如。我心甚喜。不意于堂中解七回社后。为外来一信。有言伤犯清淮。彼以为社中学子所出。得信后。集众肆暴。迁二人单。老人得悉。心甚不安。次晚召清淮入室。责他几句。说他不自知惭。道德未圆备也。他于初二日飘然而去。楞严四卷。尚未讲了。嗟乎。具见青年狂悖。人心之险也。社中诸子。人人跂望法驾早回。于是命督学师。安慰大众。常课读温。以待解决。此真所谓千钧一发也。即希鉴谅。老人病笔。(正月初三日)
复宝法师函
  宝子鉴。来函深悉。本学社自开办以来。十七年于兹矣。讲师从未向外延请一回。子之职务未完。请尔苦心戮力。造就真正之材。可以继续。然后始可卸肩。任尔朝名山游胜迹可也。利生宏法。表率人天。尤其可也。老人办学社之本旨。务以专宗之学。开佛法真知真见。即所谓真传正受也。自苦至今。不敢参杂别科。今观宗学社。除经学外。添文学。增社刊。办义校。皆由子手中创出。子若去职。试问副者能继袭乎。于今之际。各处讲师除子外。知见纯粹真正。能有几人乎。本社主讲。老人尚乏才担任。况其他乎。子若果不担任。我老实与尔说。一言以蔽之。停办而已矣。此外还有若何办法。幸莫作断佛种人也。此间经期于十九日圆满。老朽在月内。可以言旋。此复并祝法安。
  老人手复
覆广州傅星垣居士函
  星垣居士慧鉴。日前由本寺主讲宝静法师函来大教。欣悉创建佛教讲经堂。并修葺观音古刹。以期恢复伽蓝。宏扬佛化。具见为法情殷。利生心切。至深钦佩。为是邀请沪上诸大老。假座中华佛教总会办事处。征求同意。荷蒙嘉予赞成。随时起草。公函贵省陈主席。登高提倡。鉴纳?忱。且陈主席在沪时。与诸大老。曾言回省通令拥护佛教。既有此意在前。对于此种公函。断不置之不理也。函由本总会诸公联名。昨已发出。兹录函稿一纸。敬请鉴核。仍嘱宝主讲代呈。窃思大居士昔秉佛ぇ。今谨输诚。真不负灵山擎拳额手之嘱。老朽当遥为泥首称扬也。肃此奉复。并祝精进无量。
  老头陀谛闲书于沪上玉佛寺之讲室。
覆大舍居士函
  大舍居士台鉴。接奉复书。敬悉前函所说。不能无疑。然一言念。天下归宗。体标奇而显妙。用含虚而润微。佛说上下法。唯是一心作。凡百作事。当察其能作之心。为如何耳。彼若以恶心嗔毁坏经像。其罪固与出佛身血同科。即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将来定堕地狱。无可逃避。如其以孝顺心。慈悲心。以血书朱书经像。超度祖先。或普利幽冥。诚为无上功德。不可以诵经功德同日语也。于民七戊午夏。老朽应京畿诸大老之请。讲大方广圆觉经时。都城隍白公。闻法欢喜。事闻于小砂锅胡同钱氏家。一段公案。因有显感利冥录。出现于世。当时并有一居士死而复苏。谓家人曰。冥间最珍贵者。唯血书金刚经。朱书次之。墨书者又次之。故前书所言。非无据也。时有江味农蒋维乔等诸大居士。同在讲经会中。可作证明。请函询之。无不可也。居士潜心佛学。尤能热心指导。并悉去岁赴瓯经过。殊深嘉佩。老朽当致显培。力为整理。巩固佛教团体。发挥我佛救世真忱。以期仰副大居士拥护佛法深心。斯为幸甚。专此奉复。敬颂精进。
  谛闲手泐(二月十五日)
覆徐晓3居士函
  晓3老公台道鉴。老朽应苏城佛学家居士之命。于正月二十五日动身。二月初一日开讲净宗。忽忽匝月矣。昨晚由观宗转大教。展读之下。欣悉夏聚首毗耶。饱餐香积。至今犹觉津津在唇吻间也。三复箴言。言言见谛。语语真诚。我赡部洲人之通病。人人如是。匪唯足下为然也。我佛有言。知得地狱苦。肯发菩提心。否则一息不来。前路茫茫。不胜疑惧。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佛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足下已臻古稀。是宜早寻归路。以期安身立命处也。夫茹斋奉佛。是出尘之初步。诵经念佛。是入道之资粮。既曾奋足直前。即有到之一日。遵照安士书载修持。未尝不是。惟是高年老士。晚景无多。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如或立志不坚。愿行不精。恐难济事。以鄙见将金刚经准提大悲等咒。一概放下。早起后。盥漱讫。遂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接念阿弥陀佛万德宏名。跟上手持念珠。彡定数目。每日至少须一万声。多则弥善。所谓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又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白香山云。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则庶几矣。四字六字。原无分别。以四字易纯。六字难熟。任意做去可也。咒是密语。不必拟议思量。只要诚意精持。自有感格。毋须依龙舒读法也。道在心。而不在□。法由我而不由人。一切生灵。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何忍食他生命。滋我残躯。足下自应以善巧方便。晓喻家人。同修净业。所谓以斯道觉民。自他兼利。彼我同登净域。而功德岂浅鲜哉。又复应知。求生净土一宗。注重于愿。有愿信在其中。行即随来。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吾人千念万念。无非熟于临终之一念。若人信真愿切。至临终一念相应。即往生矣。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则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便永断矣。肃此并祝
阖第均安。
  谛闲谨复(二月廿九日)
复傅圣圆居士函
  圣圆老居士有道。展读大函。辱承过誉。殊切惭惶。并蒙盛施佳珍。尤觉抱歉靡既。藉悉动止安详。聊慰老怀耳。谨复者。吾人多生积劫。埋于五欲淤泥。昔虽少种善根。都为七情所炽。当此恶浊世界。几多豪杰伟士。靡不为其陷溺焚烧。欲其一念回光。了不可得。况望其生远离心。求出苦道。专念栖神于净土者。如钻冰觅火。又焉可得哉。居士留心斯道。可谓莲出淤泥。而根从火发者也。何喜如之。须知吾人。欲出生死者。先须了知生死之根。根也者。妄想是也。妄想不空。生死难出。欲求生净土者。亦必先知净土之本。本也者。真念是也。真念不起。净土难生。空妄想。起真念。只在吾人一念转变之力耳。唯冀猛息妄缘。时提正念。以信愿力。执持佛名。尽此形躯。求生乐国。佛不负人。人不自负。出生死者。可庶几矣。有志于道者。幸勿忽诸。老笔如藤。即希鉴谅。肃伸谢悃。并祝春祺。
 老朽谛闲谨覆(二十一日)
覆香港显寄函
  显寄哲人智照。宝师旋甬。带到仪敬十番。并述吾徒道风日炽。遐迩归诚。何幸如之。喜出意外。嗟乎。尔我同庚。人年七十古称为稀。况越从欲之年。已三载矣。日暮途长。前路茫茫。殊为危惧。生死路险。涅槃山高。幸勿置之度外。虽度生曰图酬佛德。而度自亦岂分外乎哉。来函云。一心念佛。尔果肯一心念佛。吾复何言。去秋吾寄上良药一剂。服之曾觉其效乎。唯冀灿烂心华。同登觉岸。肃此复嘱。并候新春。
  老朽谨白(二月十一日)
复李慧澄居士函
  慧澄大居士智鉴。昨为老泰山冥寿。僧众拥挤异常。可谓广结良缘。坭多佛大。所费若干。另纸附呈。不敷之数。老朽垫出。觉园讲经事。全属子虚。苏州西园。今已的确。去春灵鹫讲经时一经启请未允。秋间玉佛寺讲经时再经启请又未允。今月十九号到甬求请。本寺住持与纲职同意允许。于是只得随顺舆情。已订于旧历二月十九日开讲楞严指味疏。时限大约一月耳。至于欲我略解参同契。举凡宗下诸祖语录。概是无义味语。本不可解。解则开人义路瞎人眼睛。令人不得情枯。不但无益。而且情窦既开。真疑不起。反损于人也。试看雪窦禅师之注解。概可知矣。而今不惜眉毛拖地略取义而释之。全非是真面目也。但博一笑耳。附上助刊收条一纸。摘帐一纸。普佛斋疏一道。请鉴核是荷。肃复并祝
  净安
复江苏佛教会函一
  迳覆者。接奉贵会公函第七八号。内开。一致推举为苏州北寺住持等语。准此。闲届垂暮。筋衰力弛。敷教尚虞不继。住持讵曰堪能。且际斯潮流。丁兹世道。观彼北寺。夫岂一年一月所可收效于振起宗风。贵会欲以一尺寸命光老朽。肩之重任。毋乃不伦。窃为贵会真实为佛法前途计。为护持北寺计。还希遴择英彦贤能之大德。老朽诚非其任。复非其人也。专此谨辞。诸希公鉴。此致江苏省佛教会。谛闲上。
复函二
  敬复者。顷接贵会公函第二号。略开。苏州北寺住持一席。再次函邀老朽。勉力担任。为尊重公意计。似难峻拒。窃思老朽精力两衰。阖户自修。藉资净养。犹难支撑。如此艰钜重任。断非石火电光人所能勉允。还请贵会。另选能者。以免遗误。准前函由。理应具复。敬希鉴原。无任盼祷。此致江苏省佛教会。谛闲复。
复函三
  七十三年闹未休。而今才得锁狂猴。莫将千尺凌云塔。再四挪来换我头。
覆杜圣宏陈圣岳二居士函
  圣(宏岳)大居士均鉴。夏历六月初四日。接奉手教。展读之有二。一由五月初九。一书廿七。文异意同。具见为法忱殷。利生志切。何善如之。欢忭无量。且夫净土法门。乃吾佛世尊澈底悲心。无问自说。入此门者。无不离苦得乐。断惑证真。诚三根普被。一生了办之阿伽陀也。须知人身不易得。光阴最难留。古德云。世之最宝贵者精神。最难得者光阴。若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则九界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