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大师遗集





捣āR嗳缡嵌岩印?br /> 西林居士十二龄时学画经教诸图题辞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为大地众生出苦之增上缘。六道含灵。胎卵湿化。为十方如来成道之增上缘。所谓诸佛是众生心内之佛。众生是诸佛心内之生。佛心生心。互□互摄。千灯一室。可以喻知。是见离心之外。无片事可得也。如是则知一切文字。可以与三藏十二部同观。一切图画。可以与三世如来像同观。以其皆从不思议中流出。表显不思议心之影响耳。丙辰夏。予维扬罢讲。道经古吴。驻锡灵鹫。居士陆西林公。携来童稚时所绘画一帙。予一见欣然。叹未曾有。夫妙龄之心。即所谓不思议心也。诸佛同证此不思议。得成无上正□知觉。含之以为三德秘藏。吐之以为万行庄严。持之以为利生事业。今观是图。出于自然智无师智。天然作用。大有来由。所以公生平留心竺典。耆年力行愈坚。古稀时受菩萨戒。孳孳以净土为归。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公所以荷担如来。密助圣化者懋矣。公宜珍之。以为千古镇家之券。将来或为三德秘藏。或为万行庄严。或为利生事业。无何不可。后之玩斯图者。肯作三世如来像会。功德不可思议。予固不赘云。
尤养和居士书华严经题辞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统一真法界之灵文也。圆该万有。唯是一心。觌体全真。融通交摄。是为诸佛极证之果海。亦即众生本有之心源也。然法界势含四重。重重无尽。因果缘起六位。位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于圆融。差别非离平等。平等其差别。初则举法界而全成因果。万德万行昭然。后乃融因果而混同法界。一毫一尘廓尔。虽四重六位有殊。隐显开合无定。而原始要终。究不离乎一真法界。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是以一心万法。卷舒自由。三际十方。纵横无碍。十世古今互现。无边刹海交罗。犹帝网之千珠。光含众影。类天池之一滴。味具百川。故界标华藏。具见染净之融通。而佛号毗卢。直示应真之不二。五周四分之金文。澜翻于口海。六相十玄之妙旨。星灿于义天。可谓教启无上圆宗。法穷甚深理趣者矣。兹有古吴孝子尤养和居士。遵母遗命。净三业。历三年。敬书全经。特将毗庐果海。性德圆融无碍广大自在。微妙庄严。以示众生日用。现证平等心地法门。以报其亲。如引细流而归于海。可谓善于返本而报本者也。世之大孝能有过于此者乎。敬题之。以为书经者劝。
蒋鲁材先生寿诗唱和集题辞
  读诗四首。具见行藏。根深则果茂。源远必流长。证自觉之圣智。入本住之山场。步步而到坭澈底。翦翦而破的穿杨。诵金刚而顿忘世相。证般若而免见阎王。浴沧溟而已具诸河之水。b一粒而备闻众气之香。犹□利天之杂林。靡作差殊之见。类须弥山之南面。纯舒金色之光。
功德林常斋会题词
  我佛教人。断惑证真。梵网首戒。先断杀生。好生恶死。物类同情。杀之可怕。放之则忻。以人食畜。畜死为人。冤冤报应。因果非轻。不作杀孽。可免灾临。近世杀劫。闻之神惊。诸有智者。事理通明。上崇佛旨。下体生心。集会提倡。普劝亲邻。交际酬酢。概绝荤腥。持斋吃素。保体养身。既断肉食。免害生灵。少杀一命。多放一生。植福行善。物我同仁。况是未来诸佛。过去二亲。我当合掌赞叹。劝君勉力遵行。
海潮音十周纪念题辞
  闲以宏法沪上。自夏历八月初八日动身。至十一月二十九旋归。阅百余日之久。江苏泰县居士林海潮音编辑社不之知。为该刊十周纪念。函来观宗索余文。返寺。日即晚。库房执事人送来函件一大堆。若循序答复。非经旬不克了事。越三日。展读至该社函。适有客至。余随手与之阅。读毕。客曰。吾闻达摩西来。以不立文字为宗。盖欲扫空诸相。直究本心。而趋真实觉地者也。而名山宿德。何莫非达摩之子孙。为之徒者。因其说法。往往编以成书。名曰语录。及至近代以来。曰周刊。曰月刊。曰旬刊。曰特刊。种种诸说。奚啻百端。无乃与不立文字之旨。相违戾乎。余应之曰。子之问。乃非是之谓也。夫起衰救弊。各随其时。吾佛世尊。为三界大师。住世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至双林潜辉已后。诸弟子结集大小乘经。为修多罗藏。至繁且多也。复虑后之人溺于见解。而反为心累。故以正法眼藏。付嘱摩诃迦叶。拈华微笑之间。将甚深微妙之法。含摄无余。此亦化导之一法门耳。非真谓鹿野苑至跋提河。所言皆当摈弃之也。不然。如来自兜率下生。何不即以单传直指示人。顾乃谆嘱劝诱而弗置之耶。去圣既遥。后学缠绕名义。而不之脱。诚为如来之所虑者。达摩出而救之。乃取迦叶微笑之旨。辄以示人。盖亦有所甚而不得已焉。近代新出诸刊。其所唱酬之士。以文字三昧。游智慧海。此乘时利见。亦扶衰救弊之至意也。海潮音出刊将十周。获其益者甚多。至去年。几乎不可相续。承今该社编辑居士。出而起之。绳绳不断。诚堪称法王之忠臣。慈父之孝子矣。是以老朽欣然奉作。不敢以不文辞。
题为宽禅人血书妙经
  玉毫未举。金刃未开。尽大地是一部妙法莲华经。圆陀陀。光烁烁。俨若血淋淋地。人能于斯见得澈底。谓世尊出世之本怀已畅可也。谓世尊本不曾开口亦可也。是杀人刀。是活人剑。略露锋铓。龙腾豹变。如是刺血。如是书经。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可谓言言得髓。滴滴归源。奚止书无所书。刺无能刺而已哉。如或未然。必见我为能刺。经为所书。闻赞而喜。闻谤而嗔。以生灭心。起我慢幢。不特心迷妙法。直是血污莲华。且又深负这一躯百劫千生难得之人身。为可惜矣。宽禅人。尔其勉之。
题江易园居士所著阳复斋诗偈集辞
  圆人授法。无法不圆。诗人作偈颂。无偈颂不诗。乃夙慧天然。非作意使之尔也。鄞县前知事晖午江公。将易园居士所著之阳复斋诗偈集稿。托海上黄涵之居士。转寄示余。余阅之。喜曰。是所证悟者之言也。以有分别心。说无分别法。以有言之事。显离言之道。以可思议之念佛法门。证不可思议之唯心净土。导引文人。同趋极乐。其意尽善。用心甚苦也。且集稿之文辞高爽。句义绝尘。语语皆从大慈悲心中流出。如葫芦之落水。转转有面。类水银之堕地。颗颗皆圆。体广用深。事明理澈。启迪人心。有裨世道者。夫岂小哉。以之而刊印流行。公诸同好者。未始非利生之法施欤。凡读是集者。幸无以之作世谛文字观。庶不负易园居士之苦心吐胆语也。有志生净土者。毋忽。欲重宣密意。而说偈言。佛法虽至珍。执之反为障。我有大法王。不居文字藏。六处放光明。七佛大榜样。听之没音声。视之无形状。时时谈妙法。法法悉皆忘。一句弥陀佛。作普度慈航。
金刚经略解题辞
  佛言。一切诸佛及诸佛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须知诸佛。佛宝也。菩提。法宝也。同出此经。以见经中不二之理。不二。即僧宝也。一体三宝。显此经之理具也。华严经云。心造诸如来。及种种五阴。一切诸法中。无法而不造。如来。佛之通号也。五阴。法之总称也。佛法皆从心造。可见心量不二之理。不二。即和合僧也。三宝同一心造。显华严之事造也。应知华严之事造。造于此经之理具。此经之理具。具于华严之事造。繇理具。方有事造。繇事造。始见理具。圆觉经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据此。方知理具者性德也。事造者。修德也。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故须于本起因地之中。悟得无明性空。深达实相。依实相理。起圆观修。照见五蕴皆空。彻显清净觉相。永断无明。至无可断。方成佛道矣。此经教人。不取心相。不取法相。并不取非法相。取心相。未离我执。取法相。未离法执。取非法相。犹未离乎空执也。故皆云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能不取心相者。证我空也。不取法相者。证法空也。不取非法相者。证空空也。观自在菩萨于因地时。修耳根圆照三昧。解六结。越三空。故得获二殊胜。发二妙用。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即依此三义而说也。初证我空。真谛显也。次证法空。俗谛显也。后证空空。第一义谛显也。真谛泯一切法。故云即非。俗谛立一切法。故云佛说。第一义谛统一切法。故云是名。佛说者。文字般若也。即非者。观照般若也。是名者。实相般若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故不坏假名。所以称为是名般若波罗密也。三谛一心。是天然之性德。举一即三。三原是一。非前后也。非并别也。本来之理。具诸法故。今于椒江宏扬忏法。获遘樗硛居士手着金刚经略解。以期永永寿世。谨述此以为读是解者劝。
题弘法刊辞
  佛法不自说。宏扬在智人。如来广长舌。苦海布梁津。要知精研斯刊。先须定志凝神。把手牵君行不得。为人自肯乃方亲。
温州叶显参居士题辞
  鲁经与竺典。谁不曰殊途同归。试问临行跨步。到末后牢关冥路。裹足资粮。毕竟孰优孰劣。琼院比茆堂。我乃云乐邦苦海。当思立命安身。须生前预办。珍池栖神莲萼原来白色白光。
溥常法师照题辞
  其形如狮。其行可师。傍人浅识。唯我深知。性海绝纤。泯中泯边。一念寂照。万象森然。真见无见。随缘不变。南北两都。几乎踏□。脚跟到处。因缘会集。宏法毗卢。请他主席。伟人光复。清主逊国。一举万程。远驰异域。滇南日本。南洋?岛。两岸中流。无非妙道。十余年来。佐理报恩。提倡学院。光彩山门。主讲华严。提纲浅说。广远流通。后昆受益。噫。梅若不经彻骨寒。何得有此好消息。
单寄□照题辞
  受七尺身。离五尘欲。示僧伽形。披解脱服。发觉根苗。胤灵筋骨。闭目喃喃。跏趺兀兀。若谷神之安静。犹幻云之出没。虽未学老庞。推宝入渊。差不多好像一个周利槃特。
偶题词
  圣经不厌百回读。细读心思理自明旨哉言乎。岂欺人哉。余生平自愧。百无一能。唯喜读诵。自披缁以后。所定课读之经有四。曰圆觉。曰金刚。曰普贤行愿品。曰观无量寿佛经。忽忽四十余年。限定每日一回。直是一万数千□矣。惜未细读心思。虽
觉经义昭然。而妙观全荒。茫无心得。大似循行数墨。
上海佛教居士林题辞
  常寂光土。原无依正之殊。实报庄严。遂有佛生之异。己清粗垢。下土非其所居。不破无明。上二如何得入。故设方便之化城也。由妄识之纷纭。飘流五浊。因贪嗔之业系。莫返一真。于是大哀旷济。提拔沈流。劳我释尊。示生堪忍。乃就同居而引归宝所也。
联语
上海西池庵联句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但使佛念常现在前。便是真实效验。
  信心愿心。更须恒心。要把心愿时刻精进。自然感应道交。
    又            又
  唯心净土。亿刹匪遥。   不必三祗修福。
  自性弥陀。觌面相见。   但将六字出尘。
    又
  三身悲愿。涉苦海。布津梁。普度念佛众生。径登不退。
  九品莲华。分青黄。间赤白。皆从裁培万善。取证无生。
    又
  式海法师主席之庆。  集武侯语。
  养者久。所以发也大。   味于言。故能见其心。
挽王于文居士(丙寅八月十三日稿)
  将经世才。学出世法。认真戒杀放生。默念弥陀修慧业。
  以有漏果。作无漏因。维持人心道德。高超极乐证金身。
世界佛教居士林大殿对联
  能入陀罗尼门。三世十方。皆已开颜含笑。
  肯游奢摩他路。四禅六愿。尽来合掌擎拳。
西池庵联语
  白毫宛转。绀目澄清。万德庄严微妙相。
  肉髻宝瓶。花冠立佛。三身乘愿作慈航。
     又                 又
  西方七宝池。九品莲华分四色。   西竺老头陀。曾到十方诸佛地。
  北极三关语。几番棒喝胜多生。   东林大领袖。度将一切众生身。
西池庵题壁
  圆融 万法本融。唯人自碍。人亦无碍。只在现前一念之妄想耳。
  慧月 法华经云。慧光照无量。久修业所得。龙女成佛。慈悲仁让四字。其志意和雅。是其外德也。尔宜取法。是厚望焉。
  圆妙 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澈五时。横赅八教。
  不退 性海非遥。道源不远。念念弥陀。生不退转。
慈溪白云庵安乐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