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






发了财,或者讨了一个好老婆,或者嫁了一个好男人那种喜,是法喜充满,无比的快乐。到了这个程度,你有

分离之感,身心可以分离了。如果身体衰老了,不想留在人世间了,也可以马上走,如果再想来,找一个身体

投胎就是了。

   佛把什么都告诉你了,可是一般研究佛学的人,甚至研究唯识学的人,只知道在嘴巴上讲讲四禅八定,而

不经过各种各样的修持,所以永远不能了解佛法的深意。佛法越来越衰没了,也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普通人懂了一点佛法的道理,或者有一点体会,也会很高兴快乐。但这只是一种心理上偶然的反应,

也是很好的,对现有的生命也会有帮助。但要想修证做功夫,这个是不算数的。你看那些有成就的祖师们,都

曾经离开尘世去专修,也许即生成就,也许两生,也许很多生,不一定的。

   如果走大乘的路线,修菩萨道,一方面有家庭,有事业,一方面还要修持,那需要大智慧,大功德,大气

派。修菩萨道要一边入世做事情,一边随时有慈悲心,在大愿,利世利他。这个比出世专修还要难,也许成就

比小乘还要快还要大。

   要达到初禅境界就要修持,或者叫行持,在大乘叫行愿。行愿所培养的功德必然会引发身心的变化。在密

宗他们是用修气修脉修拙火的方法。如果自己的拙火发动不起来,也可以用修火观的方法。至于说哪种方法更

适合你,没有一个呆定的说法。但有一点,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要想有成就都需要修持自身的功德,这个功

德包括自己心理行为的转化。功德到了的人,不修气脉,拙火也会发动起来,四加行里面的“煖、顶、忍、世

第一法”的境界,也都会来。

   有些人初步有一点功夫,他的傲慢心就来了,而且脾气瞋恨心就越来越大,越来越讨厌别人,看不起别人

,这样就走向外道魔道了。所以说修定是共法,就是这个道理。孟子说:“人之患、好为人师”,不是说不可

以为人师,传道是应该的,但是要做到不受人家恭维,不被这些事影响了自己的静修,所以这句话里戒定慧都

包含了。

   如果你有功夫以后,更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得到的一切,不过是众生本有的自性功能,因而发起更多的

慈悲心、布施心,那就是佛法了。

   同样的道理,修密宗的人寻找上师,要对上师很严格的考察,如果一个人吝啬没有慈悲心,就不是一个好

的上师。换句话说,上师对弟子也要作严格的考察,看这个人有没有资格作学生。

   四禅八定加上佛法小乘境界,以及大阿罗汉的灭尽定,都不是究竟,这不过都是法尘影事而已。

欲界的喜与乐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真正修证做功夫的事,不是普通的学理,所以需要把显教密宗融会贯通起来研究。如果

拉开来讲,这个课题涉及到人体生命科学的很多方面。但简单的归纳起来讲,“喜”是心理方面的境界和现象

,“乐”是身体生理方面的反应。

   喜乐的境界有大有小,我们普通讲的喜乐都是欲界的事。譬如饮食,看到好的菜,心里很高兴,就是喜,

吃得很舒服就是乐。但吃饱了以后又生病,不舒服。

   如果拿男女作比喻就更清楚了,两个人情啊爱啊抱在一起,有了性欲就性交做爱,就会高兴、有快感,喜

乐都包含在里面了。男女性高潮的快感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喜乐都过去以后,两人身心都空空洞洞的,严重的

甚至有虚脱的情况,因为这是普通的喜乐。

   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离苦得乐,包括修道成佛也是这个目标。譬如欲界天人也和我们一

样,仍有男女饮食的欲望,他们交合还是五欲(色声香味触)之乐。但是与我们人相比,天人的修养层次高一

点,他们的福报大一点,喜乐也比我们高一点强一点。欲界天分六层,人道以上的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忉

利天),以及再上面的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

   以性这个问题来讲,四大天王和三十三天的喜乐比我们高了,但是和我们人一样,还是从“笑视交抱触”

中得喜乐。眼睛要看漂亮的,耳朵要听好听的,像“我爱你”啊、“达令”啊之类的,还要闻气味对不对,还

要接吻呀等等,总之身心都要接触在一起。天人境界比我们高,福报比我们大,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与

我们不同,至于说有没有悟道,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三十三天以上的欲界天,就不一定是笑视交抱触了。焰摩天的天人是“执手为乐”,手一握住就达到喜

乐的最高境界了。再高一点的天人,连手、身体都不用接触了,笑一笑就达到那个最高境界了。再高一点到化

乐天和他化自在天,眼睛一看,甚至连看都不需要看了,意识一沟通就可以了。

   所以说天人境界比我们高,不像我们,要身心合一才能达到很短暂的一点点喜乐。我们人类的性交需要精

气神合一,比我们高一点的天人境界是精交,再高一点的是气交和神交。所以说密宗的欲乐定的修法是欲界天

天人的修法,不是佛法中最高最了不起的,但也可以变成最高最了不起的,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这是为了要让你们了解禅定之乐而对一般的喜乐作的一个补充,要详细讨论的话,涉及到生理学医学的知

识,我们就省略了。
   
   戴教授:到达初禅境界还有身见吗?

   怀师:到初禅还是有身见。你们要注意,我们现在研究的禅定境界都在讲功夫这一块,而有否身见是思想

境界的问题。譬如我们很生气,要跟人家打架,那时你可能忘了自己,暂时忘了身见。五见都属于慧的见解范

围,不是功夫的境界,这个逻辑上的差别你们要搞清楚。再譬如你初步得喜乐的时候,都还在身心两个方面,

偶然也可以忘记身见。如果你能通过慧的见解真正忘了身见,你的初禅的禅定就会更大一点了。

   李居士:色蕴、受蕴解脱了是不是就可以去掉身见了?

   怀师:不一定,身见的根根在心意识的第七识上面。等于说你可能没有性行为了,但那并不代表你淫根已

经断了,因为你心理可能还有性欲。

轻安的境界的喜乐

   不同天人境界的喜乐,其程度也不同。在佛学中我们只是用喜乐二字来说明那种不同的感受,其实这两个

字并不能准确的表达那个境界,所以你们不要执著于这两个字。

   “轻安”也可以说是一种喜乐,得到轻安境界的人,已经过了拙火发动的境界,但用轻安来描述那种境界

,也不是很准确。

   初禅的喜乐比天人喜乐还要高,其实清净的定境本身就是一种喜乐,而欲界的喜乐有点执著于其中的意思

。打坐的喜乐与性交所发出的喜乐不同,打坐时,气脉打通的地方就会有喜乐的感觉。
   
   包卓立:轻安的境界有清凉的感觉,可是拙火发动不是暖的现象吗?

   怀师:暖是轻安的前奏,清凉也是轻安的前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里说,你用功打坐时,头

顶有清凉之感,这个算轻安了。不过由头顶发起的轻安有时会退掉的,如果清凉从脚底或者海底发起,一直通

到上面就不会退掉了。这种都还只能算是小轻安,大轻安就不得了了,身

体的气脉拙火都过了,整个身体是轻灵的。所以说轻安有大小程度的不同,真到了广大的轻安的境界是可以得

神通的,身体可以飞了。

   一个月前,一个南普陀的和尚来看我,他在东南亚学了安那般那呼吸法门,和四禅的修行秘诀。据他老师

说,身体某部位有觉受是初禅,某部位是二禅,某部位是三禅,某部位是四禅。他说这是南传佛法。

   我听了笑一笑,不好讲他对不对,其实也不能讲对不对,真修安那般那呼吸法门,开始是鼻子呼吸,慢慢

功夫深了以后就不用鼻子呼吸了,变成零呼吸了,到达那个程度,你身心的感受也不同了。等呼吸到达住的时

候,就更不同了,再达到歇,就又不同了。所以说不能说他不对,但如果说这里是初禅,那里是二禅,那里是

三禅,那里就是四禅,那就不对了。

   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初禅境界。要达到初禅喜乐的境界,需要经过很多修持和苦行,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

智慧,靠自己行为功德的修持,靠转变贪瞋癡慢疑的心理结使。借用中国古代大禅师的一句话,“一片白云横

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理路不通,道理不通,就会像迷巢的飞鸟一样,找不到自己的窝了。有时境界会突

然出现,可是要保住那个境界却非常难。

二禅 三禅 四禅

   二禅是“定生喜乐”。注意哦,虽然不谈心一境性了,实际上还是心一境性哦。心一境性的境界很多,你

可以定在空无边处定,或者识无边处定等等。心一境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离生喜乐的境界,二禅当然还在心

一境性的境界上,心本来就是清明的,所以进入二禅后就不提心一境性了,不过这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又不同了


   四禅八定的这个翻译法历代都没有动过,大家都没有异议,只有玄奘法师把“禅”翻译成“静虑”,把四

禅译成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和第四静虑。不过不管是静虑也好,定也好,都是从儒家《大学》的“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来的。这是学理方面,我们不再多讲。

   定生喜乐,注意这几个字,二禅这个“定”,有定的境界,比初禅大了,所生出来的喜乐也比初禅更进一

步了。这个二禅的喜乐连佛菩萨,连那些祖师们也只能讲到这里,没有更好的形容词来解释翻译了。我们只能

勉强地说,二禅的喜乐境界比初禅更清净、更伟大。

   有同学曾经对我说:“我得了这个境界以后,好像过几天就没有了。”我说:“其实你都在那个境界里啊

!只是你自己不了解而已。”

   这好像一个穷人忽然挖到宝,高兴得三天三夜都睡不著觉。慢慢钱越来越多了,他就不会睡不著觉了,这

时的烦恼是怕钱少了才睡不著觉。

   喜乐、轻安境界得到了,大家自己不知道。所以我经常用古人的一个比喻,一个人挖井,第一天、第二天

……第一个礼拜,嚇,成绩好得很,挖出好多泥巴。等你挖出一丈、两丈深的时候,你就惨了,挖了好几天才

一筐泥,其实这个成绩同你刚开始是一样的,而且更深、更细、更难,只是你自己没有感觉而已。

   喜乐的境界跟这个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二禅定生喜乐比初禅更定,喜乐的境界更扩大、更严重了。二禅已

是色界天天人的境界,包括三个层次: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都在光中。讲到这里,要提醒大家研究

三界天人表。

   前面讨论的修行人做功夫的报告,尤其是修密宗的人的报告,都是与离生喜乐和定生喜乐的境界有关,禅

定的喜乐境界和禅定本身的境界,包括四禅八定以及第九次第定,都是意识状态所造成的。意识与五蕴配合,

或者说与色阴、受阴、行阴配合,就会发生这种境相,这个原则首先要把握住。

   二禅的境界是天人境界,是意识状态和受阴配合所产生的。三禅是离喜妙乐,包括少净天、无量净天、和

遍净天的境界。到三禅,已经超过了喜的境界,只有乐的境界。这种乐与欲界天的饮食男女之乐不同。

   四禅是“舍念清净”,舍掉了烦恼、假想、妄念,这个已经超过了那些喜乐的境界。换句话说,有喜有乐

还是受阴的感受,还是念的作用。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如果拿佛学唯心的道理来看,色受想行识都是一念,

到了四禅“舍念清净”的境界,这些喜乐感受的念都没有了,完全是清净的境界。注意,清净并不是空哦!这

种清净境界已到了色界天的最高层。配合天人境界共有九层,分别是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

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称有顶天),不同天的三摩地境界也不同,但都属于舍念清净。

   普通人以为心境清净了,就是四禅的舍念清净境界,这是完全错误的。须要说明的一点,舍念清净不是空

定,不是小乘的空定,更不是般若空的境界。另外,舍念清净还是意识的境界,还没有离开意识的作用。所以

说三界都没有跳出意识的范围,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