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下集完整版
然可以做到。罗汉分两种,一种兼修神通,一种不兼修神通,所以罗汉不一定有神通。
由此再回转来看那些密宗祖师们,大部分都是走四禅八定小乘的路线,最后,充其量不住灭尽定的涅槃,
往生他方佛菩萨的国度去了。对于这个苦难的娑婆世界,都有点逃避的味道,因此都被禅宗祖师们列入半吊子
的范围里了。
四禅八定与四加行
四禅八定是共法,既然是共法,你要学佛求证形而上道这个本体,自然也离不开这个共法,你不要认为是
共法就看不起。不管是显教还是密宗,都是从我们的根本老师释迦牟尼佛那儿来的。释迦牟尼佛本身的修证,
就是从共法开始的,这是第一点要了解的。
释迦牟尼佛以后的那些密宗大祖师们,不管是红教、白教、黄教、还是花教,都曾经过严格的禅定修持。
他们记录下来的那些境界,都属于禅定的范围,都离不开气脉的变化。修气脉修拙火充其量都是在初禅、二禅
,最高不过三禅的境界,但这样说并不代表做到这点很容易。这是第二点总结。
前面讲到很多人的入定经验,像有名的憨山大师山上入家和在弟子家入定,慧持法师入定好几百年,以及
现代的广钦老和尚入定的经验。他们入定后身心皆忘,甚至不知道入定有多少天,都是靠引磬才出定的。
什么都不知道的定境也有很多差别,一种是无想定,一种是无所有处定,一种是昏沉,不包括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定还有空的境界。其实昏沉不是定,把它算作定境的一种是我讲话的方便。
那么这些案例都是什么定呢?是无想定还是无所有处定?还是昏沉定?现在一般人学佛打坐第一个困扰是
思想停不了,好像每个人都想入定,其实你问他入定是什么意思,他也不清楚。
是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叫作定呢?难道佛法的目标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吗?如果这就是佛法,那我还何必学呢
?吃安眠药就可以了,再不然学成木头石头一样,那不是比我们讲的那些定的境界还厉害吗?山门外的那对狮
子在那里一千多年了,那是成佛得道了吗?所以“定”是一个大问题。
我提出这些问题是叫你们参究,要大家懂得教理。光知道呆板的打坐而不通教理,就是外道,就是魔道。
所谓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到本心以外去找佛法。所谓魔道就是被迷糊住了,被魔闷住了,自己不清楚自己
在做什么。
再其次,像憨山大师、广钦和尚那样证到什么都不知道,一入定就是好多天也很难啊!他们的气脉总应该
有点通了,否则,一个身体有障碍不舒服的人,别说入定好几天,就是让他连睡三、四十个种头他也做不到。
打坐不一定是“定”,打坐是练习进入一种定的姿势。“定”的境界在佛法中也叫三摩地,旧译中简称三
昧。三摩地有很多种,所以佛讲有“百千三昧”。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可以进入对应某一种烦恼的三摩地。
因为烦恼不是有意修持来的,所以烦恼不叫三摩地,只有修持的成果才叫三摩地。比如作水观的人,把身心都
融化为水的现象现前,那是水观的三摩地;作火观的人整个身心进入很深的定境,别人只能看见一团火光,火
光里面还有身体的形象,这是火观的三摩地。
佛法真正的修定修止观之路,与四禅八定有什么关系呢?每一个禅定过程都有四加行的暖顶忍世第一法,
因此弥勒菩萨特别讲了一部《现观庄严论》,讲解四加行的重要。
四禅八定里面的四个定境,用现代的话来说,属于精神状态,跟生理有关联但又不同。实际上四禅八定都
没有离开第六意识的范围。笼统来讲,可以说修气脉、得初禅、二禅、三禅比较偏重于生理的色阴、受阴区域
。四定修好了,你的气脉一定也有一点通了,否则你无法得定。四加行是这些定的前奏,没有四加行的基础你
无法得定。其实,暖顶忍世第一法,也在那个定境里面,就好像我们今天晚上喝的汤里面放了酱油、盐、白糖
、辣椒,你觉得很好喝,你也不会去管里面是酱油还是盐,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其实那个汤包括了所有这些成
分。
四禅与四定没有什么固定的搭配,四定其实也是一个方法,可用在四禅的任何一禅里面。
憨山大师在五台山入定,出定后好像忘记了一切,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入定几十天,也有类似的情况。根
据我个人的经验,有时候出定后连人都不认识了,你们没有真实修持经验,不懂。但是严格来讲,这种定不是
正定,属于唯识讲的昏沉的无心,等于一种睡眠和闷绝。憨山大师是明朝的大师,我不好公开讲,你们文字上
最好不要记载,记载了很多人要骂我的。我倒不怕骂,祖师自己也知道那不是清明的定境界。所以,你们不管
是学密也好,学显教也好,都要把般若中观唯识三样搞清楚。但是很可惜,一般人都把唯识当成哲学研究了,
其实唯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讲修证用的书。
红教六种中有
我们有的同学修过红教;红教里面讲六种“中有”(生死中有、梦境中有、妊娠中有、禅定中有、法性究竟
期、转生中有)。比如说,我们人从死后到重新投胎是一段中有,这段的中有身也叫中阴身,死后灵魂重新投
胎,变成胎儿出来。我们活著的这一段也是中有,从白天醒著到夜里睡著了,这个中间又是一个中有。所以我
常常问一般参禅用功的人,你知道自己是怎么睡著的吗?注意啊,当你靠有枕头上要睡著的那一刹那是什么样
,你知道吗?一般人听了我的话就去注意了,结果又睡不著了。不注意呢,就又昏沉了,一般人就是这样。
我们的念头在梦与醒之间也是一段中有。一个念头过去了,后一个念头还没有生起,有时候好像楞住一样
,这一段也是中有。我们呼吸一进一出之间也是中有,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告诉我们,有个“中间息
”,指的就是这个。修安那般那修止息,我所以常常骂你们修数息观都在乱修,不是叫你光数呼吸啊!又不是
学会计!中有认识清楚之后,你就可以把握昏沉与散乱中间是什么了。
如果拿本体来讲,散乱不是定,昏沉也不是定,散乱与昏沉都是本体来的,就好像黑暗与光明都是一个东
西所变的。不过我们现在是讲功夫,不管你本体不本体,黑暗就是黑暗,光明就是光明。那么在黑暗与光明中
间是不是也有一段中有呢?那个好像亮又好像不亮的东西是什么?认识清楚这个,你就懂得用功了,上起路来
就快了。
铁牛定禅师公案
现在我用禅宗的方法,叫你们参一个公案,注意,不是参话头。我特别把《大事因缘》这本书印了,希望
你们大家注意。书中有这么一个公案,有一位叫铁牛持定的禅师,很用功,已经参禅很久了。有一天,大家在
禅堂打坐,都很严肃,他老兄却躺下来睡觉了。这可不得了,按禅堂的规矩,这样做是犯规矩的,要打棒子,
不是打屁股,是打背。严重的时候,一个香板打下来膀子就脱掉了。不过师父都有本事,马上就可以给你重新
把膀子接起来。如果没有这个本事的话,千万不要随便拿香板打人啊!
他师父晓得他已经领悟了,把他叫起来问他:“怎么可以犯规矩呢?你说,你的心在那里?”铁牛持定就
作了一个偈子:
铁牛无力懒耕田,带索荷犁和雪眠,
大地白银都盖覆,德山无处下金鞭。
他说,我好像一条牛在耕地那么辛苦,带著身上的绳索和犁地的铁犁,倒在雪地里就睡了,整个世间都被
一片白色覆盖,德山师父向那里打我呢?嘿!大悟了,不处罚了,你们参参这个公案。
凡夫定与顽空定
刚才有同学问到,如果有人入定十几天,醒来以后所有的事都记得,这算不算一种定?答案是,不一定。
不过要了解这一点,需要看五蕴解脱的道理,这个我们马上就要讲到,现在只作一个初步的说明。
佛在显教的经典里讲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就是一种定的初步,凡夫也可以做得到。佛
有一次作过一个试验,叫国王找一位被判死刑的犯人来,令犯人头上摆一盆洗脸水,手里拿两盏灯,如果犯人
能三天三夜不动,油灯不熄,就恕犯人无罪。如果犯人头动了,洗脸盆倒下来,油灯就会熄,犯人就失去了这
次免罪的机会,就要被处死。这个犯人很感谢,结果三天三夜没有动。所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是一种定境
,是凡夫的定境,也是一种功夫,不过不是般若,不是修道的禅定。所以,我常常说,任何功夫,不管是练武
功也好、气功也好,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假以时日,自会成功。
现在给你们讲一个我个人的经验。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一个阶段,自己试验顽空定的境界,这个境界不
是无想定,不是空无边处定,就是拿一个空的观念,把其他都丢掉。结果,三个月以后,拿起笔来一个字也不
会写,所有写过的书,看过的东西,也都忘记了。嘿!这个境界太可怕了。慢慢的,通过思想回忆,五天以后
都恢复了。这个也说明记忆这个东西是非断非常,你若想把它断了,则什么都没有了,你要把它提起来,则什
么都有了。这些都是实际求证的经验。总而言之,不要以为进入定境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常入这种定,死后
来生的果报是畜牲道,变猪,这点要特别搞清楚。
换句话说,你为什么智商主低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与脑有关,左脑的某一部分,如果长期不用,会
达到白癡的境界,活著是白癡,死后变畜牲,这样的修行不如不修。
另外,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里也再三提到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但是你们不要听了就不敢
打坐,不敢入顽空定了。哎呀,我拜托你,你能入顽空定我还向你顶礼呢,你们是连顽空也顽空不了啊,尤其
像那些脑筋时时刻刻活动的人,能做一天白癡也不错。
第四章 五蕴解脱 修证次第
前面讲了五蕴以及四禅八定,现在我们讲五蕴解脱和修证次第。我把《楞严经》的重点和秘密抽出来,取个名
字<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你们许多人虽然都读过这个经典,但是怕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重点,因此就
拿原文,带领你们读书。
《楞严经》讲五十种魔境,就是说修持走岔路的境界有五十种。现在人不知道,实际上,像国内气功、特异功
能,包括印度、尼泊尔欧美那些莫名其妙的修法,这些魔境,佛当年都已经讲过了。大家看不懂,因为翻译用
的是古文。其实佛说的都是有科学根据的。如果把五十种魔境配合现代科学,详细作个说明,对人类的贡献应
该很大,但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个世界人太多,让他疯一下也不错。
色阴解脱与楞严大定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
,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
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楞严经》卷九…一七九页。)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道场两个字翻译得很有趣。四十年前,一位中国教授在
美国史丹福大学教禅学,他翻译了很多禅宗典故寄到台湾,要我给他修改。我看了就头大。修改还不如自己写
!他是位老先生,怎么给他改呢?当时我有个学生,年纪比我大,要是现在还活着,已经超过一百岁了。我这
位学生曾留学加拿大,我说,你看英文,看完后告诉我内容。他看了就笑:“老师啊,他把禅宗祖师讲的道场
译成了坟场。”我说:“他没有错啊。”他是没有错,他小的时候在中国大陆,一定看到过和尚给死人念经,
送到坟上,叫做“作道场”。所以他把道场翻译成坟场了。
他当然是错了,什么是道场呢?道场就是修道的场合,密宗叫曼陀罗或坛城。你今天在这个位置上两腿一盘,
或者打坐,或者念佛,这里就是你的道场。也不一定讲打坐不打坐,所以佛告诉你,行住坐卧都行。不过,静
坐是求证道业方法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姿势,尤其是盘腿跏趺坐,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