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精要





  (2)。坐禅能否治病?答:坐禅能否用于直接治病,尚无确切的依据。但坐禅对于加精神有关的一些疾病,确有相当良好的减轻、减缓,甚至消除的效果。譬如失眠、焦虑、神经质、慢性胃肠病、高血压等,另外,坐禅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坐禅能强化血气的运行,能逐渐减轻受伤的筋骨所引发的疼痛。
  (3)。学坐禅是否须要其他的助缘?答:需要,学坐禅除了本书所谈到的调和工夫外,依智者大师所论,尚需要具足五缘,呵除五欲,弃舍五盖及行五方便,连同五事调和,称为二十五方更法,这修止观坐禅的前方便,可参考「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或「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
  (4)。如何选择坐垫的材料?答:坐垫的填充材料有棉花、茶叶、兰草、艾草、决明子、雏菊等,现在一般较常用的是棉花,但以木棉为佳、草棉太热,易出汗。也有少部份用茶叶的,坐起来很凉爽,听说有降血压的功能,但茶叶容易粉碎,用久了会变硬,而且潮湿后,就立刻生虫,处理很麻烦,所以有的人改用兰草或艾草,效果也不错。艾草的针毛,用于针灸的灸法上,有疗病的功能,改成坐垫后,是否也可治病,就很难说了。另外,还发现有的人使用泡棉,这个材料稍徵软了一些,而且又是化学物品,坐久坐热以后,会起化学变化,也许对身体不太合适,尽量少采用。坐垫的外部,一般要缝两层,一层装填材料,一层和身体接触,可随时拆开洗净,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这通常是用含棉质较重的布来做,切忌不要使用尼龙布,因尼龙布不透风,容易长痔疮。
  (5)。坐禅的地方,一定要在室内吗?答:初学的人,容易受风,或受到惊吓,以安静的室内较佳,若久修的人,在外面坐也无所谓,如古代的苦行者,也有在水边树下,旷野露地而坐的,但现在环境复杂,要选泽能露地而坐的地方又在不多,最好还是在室内就可以了。
  (6)。要坐多久。才能达到入定的地步?答:只管打坐,个人的机缘不同,不必去推论,若心中存有要入定的念头、反而不易得定。
  (7)。坐禅应一天坐几次、或坐多久为佳?答:不一定。但宜每天坐禅即可。坐禅是一种耐力和恒心的训练,一个能每天坐禅的人,日久他的忍苦能力和做事情的果断力一定会增加,同时自信心也相对的提升。至于次数多寡,应看自己的时间和环境来冲量,每坐的时间最好能在半个小时以上,若能坐一个小时则效果更佳。因刚入座的前几分钟,心念、气息尚粗,属于调和的阶段,到了能专注收摄心神之时,才有坐禅的效果。当然,如禅定功夫好的人,很快进入定中,便不需长时间坐禅了。
  (8)。有人说,坐禅的时侯,不可胡思乱想,是不是?答:这是一句空话,坐禅没有这个道理,讲这句话的人,连坐禅是什么都没弄清楚,才会如此瞎址。坐禅即是坐禅,有它一定的方法,依法而坐,不能用己意来忖测坐禅的问题。凡是初学坐禅的人,没有一个不胡思乱想的,但随著调和的工夫愈来愈好,胡思乱想的状况就愈来愈少,念头也就愈来愈安定,到最后只剩一念存著,到最后连这一念也无,浑然一片。若说是无念,又能起观照,能遍知一切法,如此不可思议,又岂能用有念无念来分别?更何况随便说一句:「不可胡思乱想」,就算数的呢?
  (9)。何谓参话头?什么情形下才能参话头?如何参话头?答:话头就是话之头,一句话未说之前叫话头,已说之后,就成了话尾。由于说话时必须运作心念,可知说话与心念同步进行,因此,话头就是念头,就是一念未动之前的那种状况。所以,参头等于看念头。从前六祖慧能向惠明禅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恁么时,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是要惠明体证那「念头」是什么?禅宗曾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念头,如「本地风光」、「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等,但未实际说出那个念头究竟是何物,凡能说出的,便又成了念尾了。早期的禅宗并无参话头的方法,只是很单纯的修习禅观,时节因缘一到,即便悟入。如初祖达摩教人「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到了一切「无有分别,寂然无为」的时候,就自然能「与理冥符」了,三祖僧璨将此无自他分别的境界,说为「一切不留,无可记忆」,不可用心识思量测度,却能无所不包的「真如法性」,这个「真如法性」不是参得的,是自然显露的,不论凡夫或圣人的真如法性都完全相等,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一切的动静施为,言谈应对,穿衣吃饭等,六根运作,无非真如法性的妙用。所以修行人只要明白真如法性是什么就对了,不是去找那个真如法性。到了后来,一般的修行人大都「不解返源,随名逐相」,弄得「迷情妄起,造种种业」,你跟他说一切法都是真如,他绝计不肯信得,于是只好拈出一个障眼法,教人「参话头」,参「念佛是谁」,「这拖死尸的是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等,把修行人的妄想心,散漫心收摄起来,专注在一个目的上去参研,如果能一念这些「话」,不被「话」束缚、迷惑、就能澈见「话之头」,原来就是真如,就是不动不摇,不生不灭的本心觉性。须知,这个话头的话,并无任何特殊之处,譬如,参「吃饭的是谁」,「走路的是谁」,「说话的是谁」,重点在那个「谁」,只要看明白了是谁当家作主,就开悟见性了。但是,参话头并非人人可行,若无真实的禅定工夫,与正确的佛法知解,只一味地拈出一个话头来参,恐将误入歧途,寻不著回家的正路,这是禅者首应明悉的。至于参话头要怎么参,必须由具证明眼的禅师现场指导,一则监别禅者的根机如何,一则析出一个下手处,再研判应以何种法门修行。如果采用参话头时,也是由禅师提议,并先作一段试参,勘验禅者自我的身心反应状况,如确实可行,便可持续参之,否则,亦可更换话头,或舍弃话头,另行别法,这才是参禅的活法,不是死板板的以为别人怎么参,我就怎么参,别人参什么话头得益,我也依样划葫芦来参那个话头。无论如何,参话头不过是一块敲门砖,一但进了门,就宜弃之不顾,譬如登岸舍舟,又如以指指月,得月忘指,不可认指作月。禅者慎之!
  (10)。坐禅中突然被音声惊吓,应如何处理?答:坐禅最好有一处较清静的场所,如家中设有佛堂或禅房者最佳,否则应尽量来道场参加共修,以免受到种种的干扰。尤其是初学者,只要一点声音即可能会吓了一跳,而导致心神不宁,无法继续入坐。当已经受到惊吓时,可视自己身心的状况决定要不要继续坐。如认为坐不住了,亦勿立刻起身,应慢慢地左右摆动身体,做完全部按摩动作之后,坐在座垫上休息一下,然后再站起来。如认为自己尚可继续,最好还是勉强而坐,否则,以后会成为习惯性,往往稍微的声音就坐不住,甚至没有任何声音,但潜意识中似乎有担惊受怕的情形而无法安定下来。这意思是说,不管有没有声音,或者有否受惊,既然要修学坐禅,就应抱著不忧不惧的心态,放舍身心,无间断地坐下去,才能对治六尘境界的障碍。
  (11)。坐时,突然感觉像有蚂蚁在爬,或体内有热流,或突然全身冰冷,这是什么原因?答:若得定心,便是初禅发相,若不得定心,便是禅病,于此不作分别,只要不管任阿现象,都能继续坐下丢,有禅病治禅病,无禅病,就继续得定。
  (12)。有人说,坐禅的时间应该在子时最佳,是真的吗?答:这是某种道术,或称做通灵术的坐禅方式,其实坐禅除了一些特别的禁忌外,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有些坐禅工夫深的人,还用坐禅来代替睡眠呢!若是有空,平常可以多练习,不一定是要规定什么时候来坐,若是没空,能在临睡前,或早晨起床来坐,可以睡得更安稳,而且使一天之内充满精神活力。
  (13)。听说半夜坐禅容易受鬼神或邪物侵扰,可有此事?答:这是不谙坐禅学理者的说词,佛法中所谓鬼神入侵之事,就是业报发露的意思,万法一切唯心造,所以有「疑心生暗鬼」、「疑则生怪」的情形发生。坐禅,是放舍身心,对一切六尘境界均不执取,岂有反受外来鬼神邪物侵扰的可能?除非此人欲得神通,心起害人的邪念等错误的知见,致引起精神上的错乱而颠狂,否则,在任何时间坐禅均是无害的。
  (14)。半夜睡不著觉,便起来坐禅,忽然全身起鸡皮疙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答:有人说,半夜坐禅容易招致鬼神入侵骚扰,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须知鬼神为另一道众生,其时空的觉受与人道不同,就像大海的两岸没有任何工具可以横渡一样。只有一种情形是你和某鬼神有宿怨,合该今生偿还,当机缘成熟时便得此鬼神报,而这个报应的时间随时都会发生,不一定在晚上,或半夜。但是,传统的说法认为半夜的鬼神较多,实际上是因夜晚一片黑暗,令人心生恐惧而产产生的联想。也由于此种联想,所以在坐禅时潜意识已隐藏那个鬼神入侵的现象,只要心境相接,蒙胧中感觉有些异样,便起鸡皮疙瘩了。
  (15)。听说坐禅会走火入魔,是真的吗?答:有三种情形容易走火入魔,
  (1)。练习不倒丹,长坐不卧的人
  (2)。没有老师指导,盲修瞎练的人
  (3)。想从坐禅中获得神通的人。其余的人,再怎么坐,都不可能走火入魔。有些从未坐过禅的佛学通,修道通,动不动就危言耸听,劝人不要乱坐,或者乾脆说:「不要去学坐禅,坐禅会走火入魔!」这些话听起来,今人喷饭,真不知他们的经典是怎么研究的,历史是怎么读的,要不然,为什么睁眼说瞎话,连历史书上唯一的佛陀─释迦牟尼佛是以坐禅在菩提树下悟道的都不明白,连许多高僧大德苦修坐禅也没听说过。当然啦!悟不在坐,光学坐禅是不可能成佛的,一定要六波罗密具足,才是修学佛法的真正法门。而坐禅,是为了对应劣根的人,教你先坐下来,不要乱动,不要到处攀缘尘境,要摄心净念,要调曲心,变直心,调乱心,变定心,然后才能进一步修习大乘法门。如果说坐禅就会走火入魔,那么一部中外古今的佛教史,甚至道家史,瑜珈史,都要重新改写了。就以现在来说吧!全台湾目前学坐禅的有这么多,如果每个人都走火入魔的话,岂不是要恳请政府扩建无数的疯人院或伤残院吗?仔细想想!事实没有,所以谣言不攻自破,劝某些人不要再外行充内行了。**********************************************************************【录自:中华佛教法性宝林文化协会】







 
实修纪要_密宗破瓦法






西藏密宗漫谈
--破瓦法刘立千著
  说明:本文是我1949年写的。破瓦法是迁识法,或译往生法。藏密关于这方面的修法很多,总分为高、中、低三级。文中所谈的迁识法,是属于比较高级的法门,是为即生就要解决生死和成佛的问题,属于无上瑜伽的修法。当时没有谈清楚。其实所迁的“识”(识种)就是众生的生命点子,密乘说是最微细的风和心二者的结合物。迁移干什么?就是要把最细的风转成幻身,最细的心转成佛智、身智双运,即身可以成佛。这风、心结合物,又名本元风心。是由业力把它和众生的躯壳结合在一起的,只能在一期业尽,人死亡时四大收摄,它们二者才能分离,分离后四大转化了,它不能转化,又以之投生他趣,所以又叫不坏明点。密乘就是利用这个道理,不消极等待死亡,用甚深方便从现在起就再现人临终时那种收摄情况,使不坏明点分离,把再现过程作为修法过程,去体验它、熟认它,以便掌握它。不过精神和肉体分裂时,要经过一个假死阶段,若是对生起圆满二次第没有坚实基础是不行的。就广义说,噶举的《那若六法》,觉囊的《时轮六支行》都是属于这种修法。
                  作者
  1995。8。28。
  不管科学怎样进步,对于“死”这一件事仍属神秘,尚无人能研究了解它,不过世上活着的,都要死,这是我们可以用常识去测定的。至于我们何日会死?由何致死?死后又到什么地方去?……这些便都是我们不能知道的事了。因此人们对于死,便起恐怖,便生苦恼。然而人世上也无别的途径,我们对于死是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