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精要
(2)。坐禅能否治病?答:坐禅能否用于直接治病,尚无确切的依据。但坐禅对于加精神有关的一些疾病,确有相当良好的减轻、减缓,甚至消除的效果。譬如失眠、焦虑、神经质、慢性胃肠病、高血压等,另外,坐禅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坐禅能强化血气的运行,能逐渐减轻受伤的筋骨所引发的疼痛。
(3)。学坐禅是否须要其他的助缘?答:需要,学坐禅除了本书所谈到的调和工夫外,依智者大师所论,尚需要具足五缘,呵除五欲,弃舍五盖及行五方便,连同五事调和,称为二十五方更法,这修止观坐禅的前方便,可参考「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或「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
(4)。如何选择坐垫的材料?答:坐垫的填充材料有棉花、茶叶、兰草、艾草、决明子、雏菊等,现在一般较常用的是棉花,但以木棉为佳、草棉太热,易出汗。也有少部份用茶叶的,坐起来很凉爽,听说有降血压的功能,但茶叶容易粉碎,用久了会变硬,而且潮湿后,就立刻生虫,处理很麻烦,所以有的人改用兰草或艾草,效果也不错。艾草的针毛,用于针灸的灸法上,有疗病的功能,改成坐垫后,是否也可治病,就很难说了。另外,还发现有的人使用泡棉,这个材料稍徵软了一些,而且又是化学物品,坐久坐热以后,会起化学变化,也许对身体不太合适,尽量少采用。坐垫的外部,一般要缝两层,一层装填材料,一层和身体接触,可随时拆开洗净,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这通常是用含棉质较重的布来做,切忌不要使用尼龙布,因尼龙布不透风,容易长痔疮。
(5)。坐禅的地方,一定要在室内吗?答:初学的人,容易受风,或受到惊吓,以安静的室内较佳,若久修的人,在外面坐也无所谓,如古代的苦行者,也有在水边树下,旷野露地而坐的,但现在环境复杂,要选泽能露地而坐的地方又在不多,最好还是在室内就可以了。
(6)。要坐多久。才能达到入定的地步?答:只管打坐,个人的机缘不同,不必去推论,若心中存有要入定的念头、反而不易得定。
(7)。坐禅应一天坐几次、或坐多久为佳?答:不一定。但宜每天坐禅即可。坐禅是一种耐力和恒心的训练,一个能每天坐禅的人,日久他的忍苦能力和做事情的果断力一定会增加,同时自信心也相对的提升。至于次数多寡,应看自己的时间和环境来冲量,每坐的时间最好能在半个小时以上,若能坐一个小时则效果更佳。因刚入座的前几分钟,心念、气息尚粗,属于调和的阶段,到了能专注收摄心神之时,才有坐禅的效果。当然,如禅定功夫好的人,很快进入定中,便不需长时间坐禅了。
(8)。有人说,坐禅的时侯,不可胡思乱想,是不是?答:这是一句空话,坐禅没有这个道理,讲这句话的人,连坐禅是什么都没弄清楚,才会如此瞎址。坐禅即是坐禅,有它一定的方法,依法而坐,不能用己意来忖测坐禅的问题。凡是初学坐禅的人,没有一个不胡思乱想的,但随著调和的工夫愈来愈好,胡思乱想的状况就愈来愈少,念头也就愈来愈安定,到最后只剩一念存著,到最后连这一念也无,浑然一片。若说是无念,又能起观照,能遍知一切法,如此不可思议,又岂能用有念无念来分别?更何况随便说一句:「不可胡思乱想」,就算数的呢?
(9)。何谓参话头?什么情形下才能参话头?如何参话头?答:话头就是话之头,一句话未说之前叫话头,已说之后,就成了话尾。由于说话时必须运作心念,可知说话与心念同步进行,因此,话头就是念头,就是一念未动之前的那种状况。所以,参头等于看念头。从前六祖慧能向惠明禅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恁么时,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是要惠明体证那「念头」是什么?禅宗曾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念头,如「本地风光」、「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等,但未实际说出那个念头究竟是何物,凡能说出的,便又成了念尾了。早期的禅宗并无参话头的方法,只是很单纯的修习禅观,时节因缘一到,即便悟入。如初祖达摩教人「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到了一切「无有分别,寂然无为」的时候,就自然能「与理冥符」了,三祖僧璨将此无自他分别的境界,说为「一切不留,无可记忆」,不可用心识思量测度,却能无所不包的「真如法性」,这个「真如法性」不是参得的,是自然显露的,不论凡夫或圣人的真如法性都完全相等,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一切的动静施为,言谈应对,穿衣吃饭等,六根运作,无非真如法性的妙用。所以修行人只要明白真如法性是什么就对了,不是去找那个真如法性。到了后来,一般的修行人大都「不解返源,随名逐相」,弄得「迷情妄起,造种种业」,你跟他说一切法都是真如,他绝计不肯信得,于是只好拈出一个障眼法,教人「参话头」,参「念佛是谁」,「这拖死尸的是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等,把修行人的妄想心,散漫心收摄起来,专注在一个目的上去参研,如果能一念这些「话」,不被「话」束缚、迷惑、就能澈见「话之头」,原来就是真如,就是不动不摇,不生不灭的本心觉性。须知,这个话头的话,并无任何特殊之处,譬如,参「吃饭的是谁」,「走路的是谁」,「说话的是谁」,重点在那个「谁」,只要看明白了是谁当家作主,就开悟见性了。但是,参话头并非人人可行,若无真实的禅定工夫,与正确的佛法知解,只一味地拈出一个话头来参,恐将误入歧途,寻不著回家的正路,这是禅者首应明悉的。至于参话头要怎么参,必须由具证明眼的禅师现场指导,一则监别禅者的根机如何,一则析出一个下手处,再研判应以何种法门修行。如果采用参话头时,也是由禅师提议,并先作一段试参,勘验禅者自我的身心反应状况,如确实可行,便可持续参之,否则,亦可更换话头,或舍弃话头,另行别法,这才是参禅的活法,不是死板板的以为别人怎么参,我就怎么参,别人参什么话头得益,我也依样划葫芦来参那个话头。无论如何,参话头不过是一块敲门砖,一但进了门,就宜弃之不顾,譬如登岸舍舟,又如以指指月,得月忘指,不可认指作月。禅者慎之!
(10)。坐禅中突然被音声惊吓,应如何处理?答:坐禅最好有一处较清静的场所,如家中设有佛堂或禅房者最佳,否则应尽量来道场参加共修,以免受到种种的干扰。尤其是初学者,只要一点声音即可能会吓了一跳,而导致心神不宁,无法继续入坐。当已经受到惊吓时,可视自己身心的状况决定要不要继续坐。如认为坐不住了,亦勿立刻起身,应慢慢地左右摆动身体,做完全部按摩动作之后,坐在座垫上休息一下,然后再站起来。如认为自己尚可继续,最好还是勉强而坐,否则,以后会成为习惯性,往往稍微的声音就坐不住,甚至没有任何声音,但潜意识中似乎有担惊受怕的情形而无法安定下来。这意思是说,不管有没有声音,或者有否受惊,既然要修学坐禅,就应抱著不忧不惧的心态,放舍身心,无间断地坐下去,才能对治六尘境界的障碍。
(11)。坐时,突然感觉像有蚂蚁在爬,或体内有热流,或突然全身冰冷,这是什么原因?答:若得定心,便是初禅发相,若不得定心,便是禅病,于此不作分别,只要不管任阿现象,都能继续坐下丢,有禅病治禅病,无禅病,就继续得定。
(12)。有人说,坐禅的时间应该在子时最佳,是真的吗?答:这是某种道术,或称做通灵术的坐禅方式,其实坐禅除了一些特别的禁忌外,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有些坐禅工夫深的人,还用坐禅来代替睡眠呢!若是有空,平常可以多练习,不一定是要规定什么时候来坐,若是没空,能在临睡前,或早晨起床来坐,可以睡得更安稳,而且使一天之内充满精神活力。
(13)。听说半夜坐禅容易受鬼神或邪物侵扰,可有此事?答:这是不谙坐禅学理者的说词,佛法中所谓鬼神入侵之事,就是业报发露的意思,万法一切唯心造,所以有「疑心生暗鬼」、「疑则生怪」的情形发生。坐禅,是放舍身心,对一切六尘境界均不执取,岂有反受外来鬼神邪物侵扰的可能?除非此人欲得神通,心起害人的邪念等错误的知见,致引起精神上的错乱而颠狂,否则,在任何时间坐禅均是无害的。
(14)。半夜睡不著觉,便起来坐禅,忽然全身起鸡皮疙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答:有人说,半夜坐禅容易招致鬼神入侵骚扰,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须知鬼神为另一道众生,其时空的觉受与人道不同,就像大海的两岸没有任何工具可以横渡一样。只有一种情形是你和某鬼神有宿怨,合该今生偿还,当机缘成熟时便得此鬼神报,而这个报应的时间随时都会发生,不一定在晚上,或半夜。但是,传统的说法认为半夜的鬼神较多,实际上是因夜晚一片黑暗,令人心生恐惧而产产生的联想。也由于此种联想,所以在坐禅时潜意识已隐藏那个鬼神入侵的现象,只要心境相接,蒙胧中感觉有些异样,便起鸡皮疙瘩了。
(15)。听说坐禅会走火入魔,是真的吗?答:有三种情形容易走火入魔,
(1)。练习不倒丹,长坐不卧的人
(2)。没有老师指导,盲修瞎练的人
(3)。想从坐禅中获得神通的人。其余的人,再怎么坐,都不可能走火入魔。有些从未坐过禅的佛学通,修道通,动不动就危言耸听,劝人不要乱坐,或者乾脆说:「不要去学坐禅,坐禅会走火入魔!」这些话听起来,今人喷饭,真不知他们的经典是怎么研究的,历史是怎么读的,要不然,为什么睁眼说瞎话,连历史书上唯一的佛陀─释迦牟尼佛是以坐禅在菩提树下悟道的都不明白,连许多高僧大德苦修坐禅也没听说过。当然啦!悟不在坐,光学坐禅是不可能成佛的,一定要六波罗密具足,才是修学佛法的真正法门。而坐禅,是为了对应劣根的人,教你先坐下来,不要乱动,不要到处攀缘尘境,要摄心净念,要调曲心,变直心,调乱心,变定心,然后才能进一步修习大乘法门。如果说坐禅就会走火入魔,那么一部中外古今的佛教史,甚至道家史,瑜珈史,都要重新改写了。就以现在来说吧!全台湾目前学坐禅的有这么多,如果每个人都走火入魔的话,岂不是要恳请政府扩建无数的疯人院或伤残院吗?仔细想想!事实没有,所以谣言不攻自破,劝某些人不要再外行充内行了。**********************************************************************【录自:中华佛教法性宝林文化协会】
实修纪要_密宗破瓦法
西藏密宗漫谈
--破瓦法刘立千著
说明:本文是我1949年写的。破瓦法是迁识法,或译往生法。藏密关于这方面的修法很多,总分为高、中、低三级。文中所谈的迁识法,是属于比较高级的法门,是为即生就要解决生死和成佛的问题,属于无上瑜伽的修法。当时没有谈清楚。其实所迁的“识”(识种)就是众生的生命点子,密乘说是最微细的风和心二者的结合物。迁移干什么?就是要把最细的风转成幻身,最细的心转成佛智、身智双运,即身可以成佛。这风、心结合物,又名本元风心。是由业力把它和众生的躯壳结合在一起的,只能在一期业尽,人死亡时四大收摄,它们二者才能分离,分离后四大转化了,它不能转化,又以之投生他趣,所以又叫不坏明点。密乘就是利用这个道理,不消极等待死亡,用甚深方便从现在起就再现人临终时那种收摄情况,使不坏明点分离,把再现过程作为修法过程,去体验它、熟认它,以便掌握它。不过精神和肉体分裂时,要经过一个假死阶段,若是对生起圆满二次第没有坚实基础是不行的。就广义说,噶举的《那若六法》,觉囊的《时轮六支行》都是属于这种修法。
作者
1995。8。28。
不管科学怎样进步,对于“死”这一件事仍属神秘,尚无人能研究了解它,不过世上活着的,都要死,这是我们可以用常识去测定的。至于我们何日会死?由何致死?死后又到什么地方去?……这些便都是我们不能知道的事了。因此人们对于死,便起恐怖,便生苦恼。然而人世上也无别的途径,我们对于死是没有办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