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来烦去:让你的生活工作放轻松
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世界,我们的母亲才是最伟大的,在我们迷失方向时,在我们落魄时,母亲永远为我们开启着一扇门。无论何时何地,那个能赤着脚为我们开门的只有母亲。母亲,是我们应敬的佛。
受伤女孩的感悟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梦想成名最后堕落风尘的女孩子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教。她离开了家,决心要做世界名人。可在经历了多次挫折打击后,她日渐沉沦,终于只能走上街头,开始出卖肉体。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这期间,母女从没有什么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
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贴在这儿,好吗?”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几个月后,没有什么变化。桀骜的女孩懒洋洋地晃进一家收容所,那里正有一份免费午餐等着她。她排着队,心不在焉,双眼漫无目的地从告示栏里随意扫过。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会是我的母亲吗?
她挤出人群,上前观看。不错!那就是她的母亲,底下有行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她站在面前,泣不成声:“这会是真的吗?”
这时,天已黑下来,但她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是凌晨了。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终于她敲响了门,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不好!一定是有贼闯了进去。记挂着母亲安危,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睡觉。她把母亲摇醒,喊道:“是我!是我!你的女儿回来了!”
母亲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娘儿俩紧紧抱在一起。女儿问:“门怎么没有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这个历尽了沧桑的女孩子,她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无论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我们是优秀还是普通……父母永远是爱我们的,家门永远都会为我们敞开。
娇孩子告诉你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关于娇生惯养的孩子,被严厉的父亲教育好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很勤奋的木匠,但他的儿子很懒惰,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睡觉。木匠有劲干活的年月里,家中生活还过得去,可是等到他年迈力衰了,生活就变得十分穷困。
一次,木匠把老伴叫过来说道:“我们真倒霉,养了个坏儿子,是个一无所长的懒汉。要是他再不学着干活,我们的产业就得让他坐吃山空,他自己也得饿死。我和你年老体弱,应当让他挣钱糊口了。从今天起就得着手教他。”
母亲很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会赚钱。她很心疼自己的儿子,于是她给了儿子一个硬币,说:“出去找个地方过一天,晚上回家,把这个钱交给你爹,就说是你自己挣来的。”
儿子依葫芦画瓢地按母亲的意思办了。
父亲接过他的钱,在手中挥动了几下,又用鼻子闻了闻,就扔进壁炉里,开口说道:“这不是你亲手挣的钱。”
次日,母亲又给了儿子一个硬币,嘱咐说:“出去吧,一整日别回家,多跑跑逛逛。晚上回家疲倦了,这样你爹就信以为真,认为钱确实是你自己挣的了。”
儿子又按照母亲的嘱咐行事,晚间回家,把钱递给了父亲。父亲接过来,又挥动几下,接着扔进了壁炉里。父亲说:“你又骗我了,这钱不是你亲手挣的。”
母亲明白了,溺爱儿子是无济于事的。父亲扔钱时,孩子脸上的肌肉纹丝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挣钱是多么艰难。
于是母亲对儿子说道:“你爹是骗不了的,你明白吗?别让他生气了,找个地方干活儿去,学点手艺。不管挣几个钱,都要交给你爹。让他知道,你能自食其力。”
儿子走了一星期,不知去向。
他帮人干家务,又帮人下地干活儿。一会儿向这个师傅学手艺,一会儿又向另一个师傅学技术。就这样挣了一把钱,带回家来交给了父亲,满心希望能获得父亲的夸奖。父亲把钱从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闻了闻,就又把钱扔进了壁炉里。
“我不相信这些钱是你挣的。”
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他一头扑进了壁炉,从灼热的灰烬中把钱币一个一个地掏出来,并大声嚷道:“你干什么!为了挣这些钱,我从早到晚干了一星期的活儿,可你却把它们就扔进了炉子里。”
父亲看了看儿子,笑了:“现在我真相信了,这才是你自己挣的钱,也知道这钱来之不易。别人给的钱,你是毫不可惜的,可为了自己挣的钱,就一头扎进了火里去。我再不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羞耻了。”
我要说的是,父爱就是这样严厉,也许我们有时候不能体会父亲的苦心,但是父亲的冷酷和严厉,恰恰是在教我们学会谋生的本领。这个娇孩子不珍惜金钱,是因为未付出努力,因为他没有亲自去挣钱,不知道金钱的真正价值。其实,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无论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挣的,都应该珍惜。这就是父亲要告诉他的,告诉他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告诉他要珍惜劳动成果,不要再坐吃山空;告诉他要学会生存的本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禅来烦去》 禅是女人美容最有效的一种护肤品 心理美容和心灵美是两个概念
第五章禅是女人美容最有效的一种护肤品
女人,如水如花如月,世界上几乎所有形容美丽的词语都给了女人,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倾国倾城之相,天下没有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生得如此楚楚动人的。然而岁月催人老,日月不留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总是那般地容易流失,我们美容,护肤,不惜花去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那些化学的所谓天然化妆品有效吗?能让我们美丽起来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常常听到从医院、美容院走出来的女士们很自信地说:“我真的年轻漂亮了耶!”是的,你知道你为什么感觉自己美丽了吗?那是因为你的心理作用,你从心理上充满了自信,你的心情是阳光灿烂的,所以你的脸上也是阳光灿烂的,心理,才是你美容最有效的护肤品,所谓“一笑倾城”,请问“不笑”能“倾城”吗?笑,正是从心里自发出来的,而禅,恰恰能让我们抛弃生活中所有的烦恼,让我们开心地笑对生活,让我们更加美丽动人。
1心理美容和心灵美是两个概念
依依的烦恼
依依这一天愁眉苦脸地来找我,说:“小黑师傅啊,有件事真的非常羞于启齿,说出来恐怕你说我太虚荣,可是我确实因为这件事情非常烦恼。”我笑笑。依依又说:“你知道我们做女人的,很注重形象的,我最近发现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了,我在一个美容院办了月卡,三千多块钱呢,可是觉得效果不是太明显,我不想这么早就变成老太太,可是又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你有吗?嗨——你看我问得傻不傻?你一个出家人,怎么会懂得这些女人的事情?”我又笑笑。依依说:“小黑师傅,你怎么老是笑啊?是不是耻笑大姐啊?”我依然笑,说:“依依大姐啊,你一点都不傻,你问对了,虽然美容是一桩非常技术性的事,我对美容的技术性问题一窍不通,但是有人懂。”
小黑的故事
依依喜笑颜开,说:“是吗,小黑师傅?那可太好了,是谁啊?你能给我说说吗?”
我依然笑,然后说:“依依大姐,其实你已经不需要知道他是谁,也不用听了,你基本上已经学会,并且变美了。”
依依说:“别逗我了,小黑师傅,哪有那么快?”
我说,那好吧,既然这样,我就给你说说他的故事。
一天我的朋友接到一位编辑的约稿信,上面写着:“每次去编务处取信,都没有您的来稿,心里空落落的,不免有些伤感。也真应了‘名家的稿子难约’这句话。我是山里来的孩子,委实不懂这些,我还在等着。窗外飘起了雪花,记得给您写第一封信时外面的树叶是绿色的,现在都已飘零。”读这信时,他的妻子恰好走过他身边,忽问:“你怎么了?”她一般是不过问他这类事的。我的朋友觉得奇怪,反问她:“你觉得我怎么了?”她说:“以往你拆看这些约稿信时,很少现在这个模样。”我的朋友再问:“现在模样怎么了?”她说:“脸上线条柔和多了!”他妻子的话,给了他灵感。
为什么我的朋友读了这位编辑的信,脸上线条柔和了?很显然,是心理活动使然。可见,美容除了医学技术层面和美学理论的层面,恐怕还有个心理的层面。一个竭尽了一切技术手段进行了美容的人,倘若他或她的心理状态不佳,甚或很坏,那么,形于色后,给人的总体印象,恐怕很难是美的。因此,心理美容,也就是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能坦然地直面现实,善意地周旋于人际,从容地对待得失,宽容地吸纳异见,保持对大自然的欣赏力,以及对所有小生灵的怜爱,等等,都是重要的。当我们心中求真、向善、寻美的意愿充沛时,纵使我们在技术性美容上稍差一些,往往也还是能给人以相当的愉悦感。
依依的感悟
依依说:“我明白了,小黑师傅,外貌美与心灵美应当统一,你是在强调心灵美吧?”
我说:“不,依依大姐,你误会了。心灵美是个比较大的概念,与具体的美容问题相衔接好比把大象、小鸟并列议论,不大容易说清。我们还是在心理活动这个层面上来说说美容。”
依依非常高兴,当然脸上比刚来的时候美丽了许多。
我说:“比如说,在社交场合,即使你在美容的技术层面上已然‘天衣无缝’了,可是,倘若你在心理调节上失之于粗陋,那么,你的容颜风度还是有可能大打折扣。心理调节、容颜养护、心灵善恶组成了形象的总体。心灵美的人倘若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注意适度美容,外在形象上也很可能不佳;心灵美的人即使也很注意美容,倘在临场的心理调节上控制失度,也可能影响到他或她在别人眼中的总体形象。这样说来,所谓的心理美容,也有某种可操作性,亦即技术性了。比如,在社交场合聚集交谈时,有人很粗鲁,甚至于有点幸灾乐祸地指出你说错了一个年代,或念了一个白字,这时,你倘若心理上不能承受,立即反唇相讥,以牙还牙,那么,你纵使化妆很美,脸上的线条也一定会大变形,令旁观者感到你没有风度,也就谈不上什么美丽了。”
依依说:“小黑师傅说得真好,那么,你说我该怎样调节心理,进行心理美容呢?”
我说,这样吧,我照例给你讲个故事。
百货商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一个大约四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说:“可是,妈妈,我仍会微笑的。”
我每想起这件事情,就会被那个小男孩所感动。
如果你在生活的摄相机前也像那个小男孩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一无所有,你能坦然而从容地微笑吗?
我想起认识的一位旧书摊主。
因我生性爱书,除去书店买新书,更多地去买旧书,经济又实惠。摊主是位五十开外的男人,头发已有点白了,虽然他看上去满脸疲倦,但他脸上却始终挂着一种温暖而平和的微笑。他的生意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好,但他脸上的微笑从没因此收敛片刻,依然笑对每一位从他书摊前经过的人,犹如一道令人心动的风景。
时间长了,我便与他混得很熟。后来从他口中得知,他原来在这座城市里一家有名的企业上班,不巧的是他下岗了,更不幸的是妻子又遭车祸,至今仍躺在床上,本是小康的生活顿时跌入贫困的深渊。再加上女儿正在读高三,也正是花钱的时候。没办法,只好出来弄点旧书卖,成本不高,周期很短,能赚多少算多少,只求能把这个家支撑下去。他还讲了自己生活中其他一些颇令人心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