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段而已。过了这个阶段还有斯陀含 sakadagami ( 一还果 ) ,然后是阿那含 anagami ( 不
还果 ) ,然后是阿罗汉 arhant 。从这里你应当了解到,佛陀是不能解脱任何人的。阿难也17
深明正法 : 他教导成千个人成就了阿罗汉,然而他继续服侍着佛陀,却无暇精进。
因此大迦叶尊者去找他并说,既然佛陀已过世了,阿难应有时间了。而且身为一位 老
师,他对方法非常娴熟。他要求阿难用功修成阿罗汉来参加集会,因为他将是会中的宝 贵
人材。阿难欣然同意 ; 他将修持数日,成就阿罗汉来共襄盛举。
他斗志高昂地精进,立志成就阿罗汉。在当老师时,他劝诫人家不要长养自我,因 为
它是危险的障碍。但往往老师修行时,却忘了自己的教诲,而这就是此时发生的情况。 他
的志向是 : 「我必定要成为阿罗汉」。他毫无进展。大迦叶尊者来告诉他说,次日集会就 要
开始了,如果必要时将不再等他。如果他不是阿罗汉的话,他们将另觅他人。他再次整 晚
用功 … 「我必定要成为阿罗汉」。夜晚过去,旭日东升了。他用功得筋疲力尽,决定要休
息。他没哭,他有这个好品德。现在他并不志在成就阿罗汉。他全然接受自己只是须陀 洹
sotapanna ,而非阿罗汉 arahant 。就像一位优良的禅修者,保持着觉知感受的生起灭去, 他
休息了。现在他的心不再攀缘未来,而只在当下的实相上。就在他的头碰到枕头之前, 他
成了阿罗汉。
这就是中道。过度松懈,你无所成就。过于费劲,心无法平衡。阿难尊者参加了集 会 。
现在阿难尊者确切地被问及佛陀教说了什么,如此全部的佛陀教导就编篡而成。共 分
三个部分,称之为三藏 Tipitaka。 Ti 的意思是「三」, pitaka 一般意谓「篮子」,然而也意 指
「经典」。第一部分是经藏 Sutta…pitaka ,公开的开示。
第二部分是律藏 Vinaya…pitaka ,是对比丘和比丘尼演说有关行为规范和戒律的开示。
对于在家众,五戒已经足够,但对比丘和比丘尼,就有二百条以上的戒律。这就是老比 丘
所反感之所在。
第三部分是论藏 Abhidhamma…pitaka (阿毗达磨),高级的法,有关自然法则的高深 真
理,一般人不易理解。是对整个身心范畴的分析研究,细述身( rupa 色 ),心( ( citta 识 ) ,
和心理因素、心的附随物、心的内涵( cetasika 心所)的实相。它完整解释它们如何交互
作用及互为影响,身心两者如何激发而共同及各别的生起,以及在内心深处的关连、流 动
及交流。只有透过内观的深入修持,而非单靠阅读阿毗达磨 Abhidhamma ,这一切就会变
得清楚。阿难尊者被要求背诵经 Sutta 及论 Abhidhamma ,而另一个戒行圆满的阿罗汉, Upali
优婆离尊者,则被要求背诵律 Vinaya 。
这个开示出自经藏。
阿难以 Evam me sutam 「我是这样听说的」开场,因为他是亲闻自佛陀的。他也对该18
经产生的场合做了说明。「有一次,世尊住在( viharati ) Kurus 拘楼国剑磨瑟达磨城中
Kammassadhanmmam ,与拘楼人在一起」。在印度,通常 viharati (住在)只用在觉悟的 人
或修习正法的人身上。拘楼国是那时北印度十六个城邦之一,现在称为哈理雅纳 Haryana ,
靠近德里及旁遮普的地区。佛陀称呼在场的禅修者为比丘们,并演说。
拘楼国 Kuru
佛陀为一个原因而在拘楼国演说这部经。不只是佛陀,乃至其它人都很尊敬拘楼国的
人民。在印度的另一传统中,薄伽梵歌 Bhagavad…Gati 开头的字句是: Dharmak ? hetre;
Kuruk ? hetre; 意思是在「正法的园地,拘楼的国度」。在另一个开示中佛陀宣说,拘楼国
人上至国王下至黎民,如何遵守戒律过道德的生活。这是很不寻常的,而今日所谓的戒 法
sila…dhamma ,在当时就叫做拘楼法 Kuru…dhamma 。道德就是他们的天性。
那时,在佛陀过去的一生里,当时的菩萨是拘楼国王。卡令伽 Kalinga ,现今的奥瑞
沙 Orissa ,是另一个国家,连年遭受着干旱和饥荒。时人相信,当人们不过道德的生活 时 ,
就会发生这样的饥荒,因为国王本人没过道德的生活。于是卡令伽的长老们谏请国王持 守
五戒,让全国人民仿效并予遵守。而遵循的戒必须取自戒行圆满的人,这点也很重要。 他
们所推荐的是拘楼国王,一位完人,其全国的臣民都过着道德的生活。
有两个婆罗门大使被派遣出去。他们告诉拘楼国王整个原由,并请求他将戒条写在 石
板上 : 他们会代表他宣读,那么人民就会开始持守而脱离痛苦。拘楼国王拒绝了。虽然 他
过着完好的戒律生活,但他觉得自己曾犯过一个小错。他把他们送往他年迈的母亲处。 她
也说自己曾犯过小错。于是他们又被送往大皇后处 ; 如是依次地到国王的弟弟,首相, 税
务大臣,大商人,甚至到战车的驭者和大门的警卫处。他们全部都说曾经犯过小错。
然而这些错真是微不足道。例如,国王曾经表演他的射艺。有一枝箭落入了水池没 浮
上来。它可能剌穿了一条鱼。实际是否如此,让人怀疑。拘楼国人就是这么的小心谨慎。
戒律的基础很重要。然而,在两佛之间,正法的其它部分遗失了,而这就是那时发 生
的情况。佛陀所传授的正法是圆满而清净的 …kevalaparipunnam; kevalaparisuddham… 没有
什么要增添或去除的。随着时间的过去,重要的部分遗失了。智慧 Panna ,最困难的部分
最先消失 : 只有智力上的智慧留存下来。然后纯净的定 samadhi 没了 : 只留下想象,但实
相的觉知却没了。虽然戒律还在,但当其它的步骤都沦落时,它就被过分强调,并滥用 到
极点,而使心失去了平衡。现今的印度同样的事情也发生 : 人们变得极为不平衡,而无 法
正确地修习定 samadhi 和慧 panna 。19
佛陀一向谴责戒禁取 sila…vata…paramasa 。 Vata 是誓言。 Paramasa 是执取。没有了正 确
的定及慧后,人们就发愿只来滥用一条戒,以为如此就能使他们解脱。戒及誓言并无不 妥 ,
两者皆很重要。誓愿过午不食有益你的禅修,或断食一日使你健康。但当它被滥用时, 人
们断食到一个月,只为了要证明他们的法,那么它的实质及目的都丧失了。
这就是那时的拘楼国的状况。他们的戒很好,但被滥用了。虽说那样不对,但守戒 必
定比不守戒要好得多。他们在正法中欠缺的,可以从方法上补足。因此,经文中并没有 谈
戒律,因为这个坚强的背景已具足了。有了这样的基础,拘楼人能更容易地理解方法的 细
节。所以佛陀在拘楼国讲述这部经。
然后他向比丘们发表演说。在印度的普通话里, bhikkhu 是比丘,隐士的意思,但在
所有佛陀的教导中,比丘意指任何修习正法教导的人。因此它是指禅修者,不论其为男 女
在家人,还是比丘或比丘尼。
导言
Ekayano ayam; bhikkhave; maggo
这是唯一的道路。
Sattanam visuddhiya : 使众生清净。这是在心理的层面。洗涤身体的外表无法净化 心 。
这清净的结果会导致 :
Soka…paridevanam samatikkamaya :克服愁叹 soka ,与它所表现出来的哭泣和悲叹
parideva。 当你修行时,它会浮现到表面,而你只观察,就能超越它 samatikkamaya 。
Dukkha…domanassanam atthangamaya 。在更微细的层面上,心中仍有不愉悦的感觉
domanassa ,同时在身上有不愉悦的感受 dukkha 。这些也都去除了 atthangamaya 。
Nayassa adhigamaya。 Naya 是真理的意思。如果你以冥想或想象来用功,是达不到这
种效果的。只有心的表层得到净化而已。只有当你观察身与心及其相互的关连,从粗重 的20
表面实相到最微细的究竟实相时,最深层的痛苦才能拔除。由佛陀所体证的真理只能解 脱
佛陀。佛陀只能指示道路,路却要你自己走。 Nayassa adhigamaya 是解脱的最佳途径。
Nibbanassa sacchikiriyaya 。涅盘 Nibbana 必须经由实相的观察 sacchikiriyaya 去体验、
体证。你必须达到身与心最微细的实相,然后超越之而见证超然。整个身和心的范畴是 无
常的生和灭。在粗显的层面上,它生起,好似驻留了一阵子,然后灭去。在较微细的层 面
上,它以极快的速度灭去。而在最微细的层面上,则只是振荡而已。超越究竟实相的领 域
是无所生无所灭。它是超越身和心,超越整个知觉,感觉的范畴的。涅盘的体验可以是 几
个剎那,几分钟,几小时 ; 情况不定,但体验回来之后你判若两人。你无法解释它。当 然
人们能够做冗长的智力阐述,但在涅盘中,感官停止了作用。它们无法用来解释涅盘。 所
以正法的六特质的最后一项是 paccattam veditabbo :涅盘必须由各人在自身中直接亲证。
Ekayano maggo ,「这是唯一的道路」,似乎胸襟狭窄。还没有走上这条正道,或还没
有走上一段路的人,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对已经走上了这条正道的人而言,这是唯一的 道 ,
是清楚不过的了。它毕竟是普全的自然法则。它必须由任何宗教或任何国家的每个人去 体
验的。火会烧伤任何人的手。不论你是佛教徒或基督教徒,美国人或澳洲人,如果你不 想
被烧,你就必须将手移开。不论有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都在。有无爱因斯坦,相对论 都
存在。同样的,有无佛陀自然的法则仍旧长存。它就是因与果的关系。两份的氢和一份 的
氧合而成水。如果在星球上两者任何缺一,则就不会有水。这是 自然的法则。这就是正 法 。
当你迈进,并且修习得更深入时,你就会了然于此。如果你不要痛苦,你就得去除原因。
那么衍生的痛苦就会自动去除。
如果你想会有某个超自然的力量,自你所有的不净染污中解救你,那就是一厢情愿 的
想法。不会发生的。你必须依自然的法则来用功。你现有无明反应的根深习惯模式,导 致
你不断地经历痛苦,这必须要改变。
在这层意义上,它就是 ekayano maggo 唯一的道路,接着,佛陀更进一步的描述。
… yadidam cattaro satipatthana :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在这个阶段要知道,如何有四
个念住,或四个以智慧而安住觉知的方法。第一个是:21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n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持续地就身体观察身体的实相。以非常精勤、勤奋的方式
( atapi ) ,以了知生起和灭去的智慧 ( sampajano ) ,并以觉知 ( satima ) 来修习。不涉 及
想象,是具足了智慧而颇为直接的全幅觉知。关于身体的实相就在身体内加以观察、体 验 。
这样去除、远离 ( vineyya ) 对身心现象 ( loke ) 的贪瞋 ( abhijjha…domanassam ) 。
Vedanasu vedan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第二个是 vedanasu vedananupassi viharati :持续地就身体的感受观察实相。再次的没
有想象。以同样的方式直接的体验,在身体的感受内观察实相。
Citte citt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同样地,第三个是 Citte cittanupassi viharati :在心中体证心的实相。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第四个是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ati :就法则中,心的内涵 ' 诸法 ' 中去体证 心
的内涵 ' 诸法 ' ,自然的法则的实相。观察的方法一样。
这四个念住,观察身体,或感受,或心,或心的内涵 ' 诸法 ' 的实相,都要本着实际
的体验。智力的理解会给你启发,并指引你如何修习,但只有体验才会有成果。在我们 继
续讲下去时,这点是要明白的。
现在你正以当下的实相,如其本然的,进来的或出去的,深或浅的呼吸在用功。你 也
尝试对鼻孔以下,上嘴唇以上这个身体部位的感受时时呈现的实相,维持觉知。观察的 对
象是身体的这个部位。要日以继夜地尝试维持不间断的觉知,除非你深睡了。大部份的 时
候你的心会跑开。你会忘失,你阻止不了。但一旦你察觉到了就把心带回来。别产生失 望22
或沮丧。就接受心已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