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篮
羰尽⒍鞔透唤兴侨ィ诔抢镉幸晃恍∶磐窖悄媚嵫牵锤嫠咚米鞯氖隆R院蟊B匏阅芪鞔笥茫耸且蛭铣龃邸V髂且幻嬉恢庇芯旃耍庖幻嬉恢背龃邸K砸饔檬强加谥鞯木旃耍芪饔萌丛谟谖颐强喜豢铣龃邸?br />
人若答应主的呼召,他所出的代价,实在是无限的。没有一个人在今天能说,他出的代价已经够了。连保罗也是一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直到有一天连命都舍了。保罗到了写提摩太后书四章的时候,可以说他的代价差不多都出完了,但是他仍旧往前去。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主的眷顾,并且我们所蒙到的眷顾都是相同的。但是我们在主手中的用处却有差别,这就是因为我们出的代价不同;保罗出的代价比别人更多,所以他的用处比别人更大。虽然说,主要怜悯谁就怜悯谁,但这话的意思是指还没有蒙眷顾的那些外邦人说的,就如同法老这样的人。我们这些蒙恩的人,已经是蒙主眷顾的人了。所以现在我们不是蒙眷顾不蒙眷顾的问题,乃是肯不肯出代价的问题。我们在主手中的用处,就看我们出的代价如何。出的代价多,用处就大;出的代价少,用处就小。
六千年来的眷顾已经够多了,叫主叹息的就是我们出的代价太少!所以今天主的工作进展缓慢,主还不能马上就来。圣经明显给我们看见,主是一直等人来出代价,答应祂的使用。以赛亚书六章八节的话,我们领会得实在不够深。那里的含意是说,主在宇宙中有一个大的心愿,要等候人来答应祂的呼召。祂在每个时代都要作工,但是缺少人答应出代价。什么时候在地上,有一个人肯出代价答应主的使用,祂就必定使用他。人的答应有多少,主的使用也就有多少。
上山的意义
圣经里面记载,第一个上山的人就是挪亚。他是在方舟里面,经过洪水而达到亚拉腊山上。洪水的审判不重在审判罪,乃重在审判顶撞神的世界。挪亚的上山,就是象征从审判里出来,脱离一切反叛神的情形。当他到了山上,一切反叛神的情形都成为过去了。所以圣经中说到人在神面前上山的意义,第一就是脱离背叛。整个世界都落到反叛神的里面去,只有上山的人是从反叛中出来。第二就是从死里复活,高升到天上。挪亚上山以后,因为是脱去了背叛,并且是死而复活,结果就能在一个新时代里,代表神在地上的权柄。所以挪亚上山的意义,就是代表所有后来的人在神面前上山的意义。每次神要人上山,都是要人脱离背叛,经过死而复活,而在地上代表神的权柄。这是人上山意义的总纲。
但是以后在圣经中的上山,还有一面的意义,就是得着启示。从亚伯拉罕上摩利亚山起,直到约翰在拔摩岛上的上山止,都是重在启示。亚伯拉罕上摩利亚山,虽然是为着奉献,但是最终还是为着启示,叫他一面认识神是耶和华以勒,一面认识神在地上的工作。因为神在那里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是祂在地上要作的工作。此后摩西、以利亚他们的上山,也都是得着启示。到了新约,主带门徒们上山,也是为着启示。最后约翰在拔摩海岛的上山,更是为着得到启示。约翰的上山,就把上山的意义完全说出来了,就是脱离背叛,死而复活,完全在地上代表神的权柄,并且得到极奥秘的启示。
上山而得到启示的意思就是说,要得到启示,就必须出代价。换句话说,上山就是出代价。马太福音五至七章山上的教训,是接续在会堂的教训之后的,也是在会堂的教训之外的。会堂的教训是平常的、普通的,是许多人听见的;但是在会堂教训之后,主就上了山。在山上的教训是天国的教训,是高的,是专一的,是只有少数跟着主爬上山而到主跟前来的人,才能听见的。上山,就是出代价;到主跟前,就是亲近主。历代很少人能领会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教训,因为很少人肯这样出代价。我们若要得启示,就必须下决心,肯出代价,里面还要亲近主。这是上山得教训的基本条件。亚伯拉罕、摩西、主的门徒们,都是这样出代价亲近主,而得到启示的。尤其是约翰在拔摩海岛上,更是当他出代价,并在主日亲近主时,得到启示的。所以我们今天都应该学习这一个功课。
福音书中的代价
福音书里多次提到主呼召人。认真的说,主的呼召还不重在叫人得救,大部分都是重在叫人跟随主。就像『来跟随我』,『要撇下一切跟随我』,『要变卖一切,来跟随我』,『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这些圣经节,还有许多其它地方的圣经,都给我们看见,跟随主的人要出的代价是多么厉害。
在福音书里,主向我们蒙召的人唯一的要求,就是撇下一切。『一切』就是『所有的』。有五千的出五千,有五万的出五万,这两个都是出了一切的代价,在主看,他们出的代价都是相等的。那一天主称许投下两个小钱的寡妇,因为她是把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所以不一定投钱最多的人才是出代价,乃是投上一切的人才是出代价。主从来不计算我们出了多少,主乃是计算我们是否出了一切。
福音书里所要求的『一切』,乃是我们原有的一切。我们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房屋、买卖、学问、地位、名利、爱好、雄心、习惯、性命,这一切的一切,就是福音书里所要求的代价。比方:今天我们还有许多人,没有完全断绝亲人的关系。这不是说要在作人上断绝关系,乃是在心情上断绝关系。总括一句说,要把我们原有的一切都撇下,这是主最厉害的要求。
无论什么时候,你一碰着主,主就定规向你有要求。没有一次你真摸着交通,而主没有要求的。主对我们所付上的代价,是永不会满足的;祂一碰着我们,就向我们有要求。主最明显的同在,就是当祂向我们有要求的时候。就我们而论,当我们失去交通的时候,才没有感觉到主的要求。但就主而论,只有等到新天新地时,主向我们才不再有要求。今天是主用人的时候,是主要得着人来为祂作工的时候,所以今天主一直向我们有要求。而且每次在交通里的要求,都是很细微的,以后逐渐的越要求越大,越要求越深,越要求越厉害。我们若把要求的感觉压下去,那是最吃亏的事。那就会叫我们失去交通,并且久而久之,主在我们身上走不通,就只好转到别人身上去。我们若答应主的要求,学习顺服,肯出代价,越过就越有敏锐的感觉;学习到一个地步,几乎整天都会感觉到,主一直向我们有要求。
我们若是不答应主的要求,不肯出代价,就会有两个结果:第一,就我们而论,是忧忧愁愁的走了;第二,就主而论,主在我们身上就不能显出用处来。所以弟兄姊妹,宁肯顺服错了,也不要不顺服;宁肯顺服太过,也不要顺服不及。另一面,我们若答应主的要求,也会有两个结果:第一,满有喜乐;第二,显出用处。
我们要看见,为主用的基本条件,就是答应主的要求。这样的人,即使道理明白得不多,还能为主所用;即使祷告不多,也还能为主所用。因答应要求出代价而得的能力,往往远胜过祷告多时而得的能力。答应要求出代价而得的能力,也常常远胜过圣灵浇灌的能力。今天许多人注重圣灵浇灌,却没有看见当日五旬节得到圣灵浇灌的人所出的代价是多大。他们是撇下一切,来到耶路撒冷楼上的人。今天许多人想要得着圣灵浇灌,却不学习出代价的功课。所以许多工作是作了,却看不见工作持久的存在。要工作能存在,作工的人非学功课不可。工作能存留多少,是看作工的人功课学了多少。工作的能力,是在于学功课。要学功课,就必须出代价。人在主面前的用处,是根据他在主面前出的代价有多少。谁都羡慕保罗、彼得这些人在主面前的用处,却忽略了他们在主面前曾经付出极大的代价。今天我们在主面前若没有多少用处,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不肯出代价,不肯答应主的要求,不肯撇下我们原有的名誉、学问、地位、前途、和我们的一生。因此我们没有多少主的同在,也难得在交通中遇着主,自然在主的面前就没有多少用处。
腓立比书中的代价
腓立比书第三章的代价,和福音书的代价不同。福音书的代价,是我们原有的一切;腓立比书第三章的代价,乃是重在那些能叫我们事奉主的一切。例如腓立比书第三章的『万事』,就是我们在事奉上所有的『能』。我们能事奉、能讲道、能作见证、能探望、有口才、有经历,这些都是腓立比书第三章所要求丢弃的东西,腓立比书第三章乃是追求经历基督,得着基督。保罗是丢弃万事,为要得着基督。换句话说,就是丢弃叫他能事奉神的那些『能』,为要得着基督来作他的『能』。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口才,我们的道理和信息,都要摔在一边,让基督来作我们的能力,作我们的口才,作我们的信息。只有这样出代价,才能得着基督。
举例来说,比方我们常常出去探望,慢慢的对探望的事就学会了,就以为有经历了。但是这一个探望的经历,若是不肯为基督而丢弃,结果探望就不能叫我们经历基督。因为我们一直保留我们的『会』,基督就没有法子进来。当我们丢弃自己经历的时候,以后再去探望,就不再靠自己的『会』。从前是把『会探望』当作有益的,如今因基督却把它当作有损的。虽然我『会』,却把『会』丢弃如粪土。这样就换来基督,经历基督。
腓立比书第三章的代价,并不是一个基督徒开头和初期的代价。基督徒开头的代价,乃是福音书的代价。腓立比书的代价,是在福音书之后的。没有出过福音书代价的人,绝不能出腓立比书第三章的代价。福音书的代价,是用不着资格的,是开头的。腓立比书第三章的代价,却是有资格的。人在福音书里出了代价,才能在使徒行传里有事奉。人在使徒行传里有事奉,才有经历,才有资格出腓立比书第三章的代价。人出了福音书的代价而有事奉的经历,如果他一直保留着这些经历,不肯丢弃,结果就没有新鲜的经历,就不能更多的经历基督。所以保罗说,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从前的经历不管怎样好,都是背后的东西,都要把它忘记。即使从前讲道救了三千人,也要把它丢弃如粪土,才能得着活的基督。已往的经历若不丢弃,就不能经历基督,就没有新鲜的经历,在事奉上就没有新的用处。有的人在主面前的用处是陈旧的,不够活,就因为他不肯出腓立比书第三章所说的代价。
腓立比书第三章的代价,就如同亚伯拉罕把以撒献在祭坛上。以撒原来是神所应许的,是从神得来的,但还得摆上。照样,连我们已往在主面前所学的功课,都得摆上;这就是腓立比书第三章的要求,这一个要求是更高的。福音书的代价,乃是初期跟随主的人,在开头所付上的;到了腓立比书信这里,这一个人已经有相当的事奉,也相当认识主、相当属灵、相当有得着、相当有经历了;这时,腓立比书第三章就要求他把这些『相当』丢弃。这些『相当』虽然都是好的,都是以撒,却都是背后的东西,所以必须忘记,必须当作代价付出去,才能有新的经历。我们必须这样,在事奉上才会有新的用处,有活的用处。
启示录里的代价
圣经另外一处说到出代价,就是启示录三章第十八节。这里提到三个『买』:要买火炼的金子,要买白衣,要买眼药。这些『买』都是代价的问题,都是主吩咐我们出的。
这里的金子重在神的性质,神的成份。老底嘉的教会里面泥土多、金子少;换句话说,在他们中间,神之外的东西太多,神自己的成份却太少了,所以主就劝他们买金子。这里的白衣,白是指纯洁、不杂,衣是指生活为人。所以白衣的意思,就是生活为人显出神自己的纯洁。第三件说到眼药,就是要擦眼睛。因为眼睛有病,看不见光,所以要买眼药来医治,眼睛才会明亮。在正常的情形中,基督徒里面的性质该是纯的,外面的生活该是洁白而又明亮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买,需要我们出代价。-受
第九辑 第十二篇、以诺的拾遗
我现在讲一点关乎以诺的事,好像拾遗一样。我不知道以诺是何时悔改的,以及他六十五岁以前的为人究竟是怎样。但知道他与神同行的起点,是在他六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