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篮
结果到一天,你就不觉得了。有一个感觉压在你心里,你如果一直违背它,到了一个时候,你就不觉得了;因此,你就失去和神的交通,就失去和神的接触。你和神中间有了隔膜,就是因你对于负担悖逆了,你没有按着神所要你作的去作。
所以,所有的工作,不管是向人说的也好,是向神说的也好,都得有负担才能作,同时有了负担,就要按着那一个负担去作;你如果不去作,结果就叫你死了,因为你违背了神的旨意。负担,是神在工作上的要求。所以我们一有负担就得去作。
叁
负担是神给我们的,负担就是神的旨意。同时我们还要提起一点,就是知识支配负担的起点。神在我们身上,有的时候有例外的工作;有一次祂忽然叫你记念着某件事,叫你觉得要为这件事祷告;或者有一次叫你半夜起来,为着一个在远方的弟兄祷告;在我们的经历中有这样的事,可是这不是经常的,不是神每天所作的事。许多时候,神在近处找不着一个人,神就在远处抓一个人,但这是例外的。在平常的时候,神是用知识来叫人作祂的事。所以我们信,知识支配负担的起点。不过有了知识,却不一定有负担。有的弟兄姊妹,他们的情形我们知道,他们有什么事我们也知道,但是,我们听了没有事,我们里面没有事。知识是有,却没有负担。所以负担并不是从知识来的,可是许多时候,知识支配了负担的起点。
比方:神叫你知道某一件事,神就在那里给你负担,要你祷告,要你尽力去帮助,这样,负担就来了。所以说,负担是以知识作起点的。可以说,大多数的负担都是以知识作起点的。神很少不用知识作负担的起点,可以说是例外。有的时候,神给你一个负担,要你为着一个弟兄祷告,或者他是有病,或者他是有事情,你一点都不知道,你没有从什么地方得着什么消息,但是神给你一个负担要为他祷告。结果也许过了几周、几个月,你接到他的信,果然他有病,或者遭遇了什么事情。这样的事是有,不过是例外,也许在千百次之中只有一次。一般的负担都是以知识作起点的。可是这并不是说,知识就是负担。
肆
祷告是基督徒的职事,是要紧的职事。现在有一个问题是说,里面有负担,压得很重,要祷告,在那一个时候,是用有声音的话来发表它好呢,或者安静不出声,在神面前默默的来背起这一个负担好呢?
我们信,你如果有负担,神就是要你发表。神的要求是发表。你在神面前如果只有零零碎碎的几句话,就用零零碎碎的几句话把它说出来。所有的负担,只有用发表来解决。你如果光是在神面前安静,你看见这个负担不能离开你,并且越过越重。弟兄姊妹,你要看见一件奇妙的事,就是在属灵的世界里有一个原则,那一个原则就是:说话是顶有价值的。神不只管我们所信的,神也管我们所说的;神不只管我们心中的意念,神也管我们口里的说话。主耶稣对那个妇人说:『因这句话,你回去吧;鬼已经离开你的女儿了』(可七29)。主是因着那妇人的一句话而作了事。固然我们在心里也可以求,可是说出来就更有益处。好像神要求我们说出来。
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是一个大的祷告,这一个祷告,主是大声祷告出来的。我们不是劝人必须大声祷告,有时用不着大声。但是如果你里面的负担够重,你祷告的声音就要与里面的负担相称才行。里面负担没有那么大,而外面声音那么大,就不过是声音。如果里面负担够重,你的声音就要够把它发表出来。如果在你所住的地方不宜于大声,你可以找一个能出声的地方把它发表出来。像我们的主,有时是到旷野去祷告(可一35)有时是到山上去祷告(路六12)。如果不能到旷野,也不能到山上,那就在你所在的地方轻轻的祷告也可以,要紧的是要说出来。如果你的负担是那么大的,你总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去祷告。神要我们将祂所给我们的负担说出来。你如果没有把那一个负担说出来,那一个担子就还在那里。也许有人说,我已经默默的祷告了,担子是不是卸去却没有关系。这没有用处。一个人如果他手里的事情没有作,他就不能再作别的事情了;照样,如果你有了负担而没有卸去,神也不能给你另外的负担。所以我们要用话发表出来,叫神能给我们新的负担。
但是难处在这里,许多时候觉得有担子要祷告,跪下去又不知道怎样祷告。里面有负担,但是不知道怎样祷告。灵里有负担,但是不知道祷告什么。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负担是灵里的事,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是头脑的事。当我们的灵和我们的头脑有接触的时候,我们就能领会灵里的负担是什么事。灵和头脑接触的时候,两边都清楚,灵里有负担,头脑里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人所以觉得有负担而又不知道是什么事,这就因为他的灵和他的头脑没有接触,所以灵里有负担,头脑却不知道是什么负担。
怎样叫灵和头脑有接触呢?这很简单。比方:你要去找一件遗失的东西,怎样去找?如果这一件东西在西边,你却往东走,什么时候你才能找得着它?你要绕地球一周才找得着它。也许它只离开你一里路,你却要绕地球一周才碰得见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你自己的地方当作中心点,你一圈一圈的走,从中心走向圆周,一圈一圈扩大的走,这样,四面八方都走到,就最容易找到这件东西。照样,当你的灵和头脑失去接触的时候,你也要这样作:你跪下去祷告,不要先抓住一件事情祷告,那是朝一个方向走,那不容易找到。起头的时候,要祷告许多事,要从多方面祷告。你为着一件事祷告两三句,觉得不对,就把它放下,再摸第二个题目,再摸第三个题目,再摸第四个题目;也许到第二个题目,你就知道了;也许你提起五、六件事,到末了一件,你里面好像透一口气似的,觉得就是这一个,你的头脑和灵就连起来了。然后你专一的在这件事上祷告,把你里面的负担说出来。你祷告了,你这一个人觉得轻松了。你卸去了第一个负担,你就能再接受第二个负担。
伍
有许多弟兄姊妹在祷告的事上神不能用他,就是因为他全身都是负担,因为那些负担他从来没有发表过。神给他一个负担要他祷告,他也许知道是为着什么事,他的心思和灵是接起来的,可是他不祷告,让这个负担越过越重,压得他背都背不动了,背到后来没有负担的感觉了,不能祷告了。哦,弟兄姊妹,神如果得不着自由的灵作器皿,神的工作就受限制。好像你要请一个人帮你作一件事,他的手里却满了东西,你的事情就没有法子请他帮忙作。如果你把负担压住在身上,神就没有法子再托你作别的事。所以我们的负担要卸掉。卸去负担的结果,叫我们作一个轻松的人,然后神可以再给我们负担。如果不是这样,你就不能在神面前作祷告的职事。祷告的职事要求一个自由的灵。灵里一有负担,你若不为着那一个负担祷告,你就没有法子作第二件事。如果在我们身上有一个负担,而我们不忠心,不祷告,不在神面前负起祷告的职事,于是第一天觉得重,第二天觉得很重,第三天觉得更重,过几天反而不觉得重了,到了那一个时候,祷告的力量就失去了。
所以,有了负担而不祷告,结局就失去祷告的职事。所以我们应当划出时间来尽我们祷告的职事。最好是两个人以上一同祷告,才叫你不会变作一个『个人』的人。有许多人还没有学会和别人一同祷告。和别人一同祷告,不只需要用口祷告,并且需要用耳朵听别人祷告。当我们学习祷告的时候,上面所说的那一种『螺旋式』的祷告,从中心到圆周的祷告,就有用处。在祷告上,你能够卸去神所给你的负担,叫你有一个自由的灵,作一个轻松的人,叫神能再给你新的负担。今天,神总得在地上得着祂的教会与祂同工。祷告就是与祂同工。但愿神的旨意有出路。
第六辑 第六篇、祷告的窍
读经:马太福音七章八节,以赛亚书六十二章六至七节。
在基督徒属灵的生活中,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祷告。每一个真实的基督徒,都知道祷告的重要,也常在那里祷告。但是,有的时候,有的人祷告来祷告去,总是祷告不通,好像找不着祷告的门路似的。这没有别的,就是因为没有摸着祷告的窍。
我们知道,人无论作什么事,无论作什么工,都应当先知道那个窍在哪里,那个秘诀是什么。比方:我们要开门进到房子里去,门上有锁锁着,我们如果没有钥匙开那把锁,就没有法子开那个门。比方:两个人抬一张桌子要通过一道门,有的人很顺利的抬过去了,有的人东撞西撞,就是抬不过去。桌子的大小是一样的,门的宽窄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抬的人,有的人找到抬的窍,有的人没有找到抬的窍。凡是找到窍的人,就是善于作事的人,就是善于作工的人。找到了窍,就事半功倍;找不到窍,就徒劳无功。祷告也是如此。马太福音七章里说到祷告的原则,其中有一个原则是,『寻找的,就寻见』(太七8)。寻找,是要花工夫的。一个人粗枝大叶,随随便便的寻找什么,是不容易寻见的。寻找什么是要耐心耐烦,仔仔细细在那里寻找,才能寻见的。我们的祷告如果得不着神的答应,我们就必须耐心耐烦,仔仔细细的把那个窍找出来。
已往的圣徒,他们的祷告能得着神的答应,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知道祷告的窍。像那个办孤儿院的慕勒先生,你如果读他的传记,你就能看见,他真是一个会祷告的人,他一生不知道有多少的祷告,都得着了答应,他懂得祷告的窍。今天,有许多基督徒是很热心的在那里祷告,哇啦哇啦说了许多话,但是,没有得着神的答应。祷告的时候,话语是需要的,但是话语必须中肯,好像说到神的心坎上了,话语把神抓牢了,以致神非答应那个祷告不可。话语的中肯,就是摸着了祷告的窍,就是恰恰合乎神的旨意,神因此不能不答应。我们要看几个圣经里的例子,来学习摸着祷告的窍。
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的祷告(创世纪十八章十七至三十三节)
当神将祂要作的事──审判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向亚伯拉罕透露之后,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亚伯拉罕开口祷告了。他的祷告不是口口声声说,神啊,怜悯怜悯所多玛和蛾摩拉;他不是苦苦祈求说,神啊,千万不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他抓牢了神是公义的神(创十八25)这就是他祷告的窍。他谦谦卑卑、诚诚恳恳的,一步一步的求问神。他的祷告是一直在那里问,他的问就是他的求,他是站在神的公义一边来求。当他问到:『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创十八32)。底下他就不再问,不再求了。他问过这一次之后,『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创十八33)。亚伯拉罕没有抓住耶和华不放,亚伯拉罕没有再求下去,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有的人想,亚伯拉罕应当再求下去,不应当求到只有十个人就止住。但是圣经给我们看见,亚伯拉罕认识神,亚伯拉罕也有祷告的窍,他已经听见了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创十八20)。一个城如果十个义人都没有,这个城像什么城!神是『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来一9)的神,祂不能庇护罪恶,祂不能不审判罪恶,所多玛和蛾摩拉的被毁灭,是他们罪恶太重的结局,是神公义的彰显。当神这样审判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时候,祂没有冤枉一个义人,祂『搭救了那常为恶人淫行忧伤的义人罗得』(彼得后书二7)。亚伯拉罕中肯的祷告得着了答应──神没有不公义,神没有『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创十八25)。我们在此要敬拜神,要赞美神。
约书亚为艾城的失败求问神(约书亚七章)
以色列人攻打艾城,『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艾城的人击杀了他们三十六人;从城门前追赶他们,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杀败他们;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以色列人在大胜耶利哥城之后,竟然在艾城如此大败,原因何在呢?约书亚不能不俯伏在神面前,一直求问神,等候神,仰望神给他找出失败的原因。约书亚固然为以色列民面临的危险担忧,但是他更担忧的是:『那时你为你的大名要怎样行呢』?这是他祷告的窍,他尊重神的名,他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