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使命:布什总统的信仰
虑椴⒎侨绱恕!?br />
不是英雄,就是狗熊(1)
布什家族的一个朋友有一回说小布什变得很虔诚,因为他不断跟大家说上帝拯救他脱离了石油业。不管这种说法对不对,有些人认为他们确实看见,1986年,上帝真的祝福了小布什的事业。
那家原先叫做亚布斯托的公司,因为被太多人戏称为“破产公司”,所以小布什将公司更名为“布什探油公司”(Bush Exploration pany),但这家公司的业绩同样难有起色。1983年,这家公司在德州的石油产量排名第993名。一位投资者叹息说:“那家公司真的很惨,但小布什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上帝没有把石油埋在那个地方罢了。”1984年,石油业崩溃,小布什的公司和“七色石油公司”(Spectrum 7)合并。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两位来自辛辛那提(Cincinnati)的投资者,其中一位是耶鲁校友小威廉·狄威特(William O.De Witt Jr。),另一位是莫西·隆纳兹(Mercer Reynolds)。这家合资公司也经营不善,到1986年时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同年,达拉斯的“哈肯能源公司”(Harken Energy)想主动买下“七色石油公司”。这场交易根本就是一盘赌局。有些内部人士怀疑“哈肯”看中的其实是布什的名号,而不是这家公司本身。“七色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保罗·瑞(Paul Rea)告诉《华盛顿邮报》:“小布什是公司的一项资产,因为他的名号够响亮。他们想要他成为董事。”生意成交之后,小布什得到了一项“令人满意的交易”。“哈肯”以年薪十二万的价码聘用他,并分配给他市值530380美元的认股权。
小布什与“哈肯”的关系永远会遭人质疑。“哈肯”在并购“七色石油公司”、聘用了小布什之后,不久就得到一个利润很高的合约,取得了在波斯湾的巴林开采油矿的权利。但是,“哈肯”非常缺乏海外探油经验,所以观察家认为是小布什的人脉和关系促成了这笔交易。1990年,小布什卖掉大部分股份,获利848560美元,然而两个月后,“哈肯”公布公司亏损超过2000万。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没有查出其中有任何不法行为,但证交会主席曾任小布什父亲的助理。一直到现在,这件事还在遭人批评。
与“哈肯”的交易,让小布什可以回应父亲的征召,成为他的助手。此时,里根的执政期即将划上句号,入主白宫的竞赛已经起跑。里根的副总统想承接老板的政治遗产,希望儿子小布什和杰布在总统大选期间,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为此,小布什举家搬迁到华盛顿特区的马萨诸塞街,开始上起班来。
父亲曾对他说:“你不需要头衔,因为每个人都认识你。”他说得没错,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却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每个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差不多都和罗宾逊的看法一样:年轻、历练不足、贪图享乐、没有人生方向。小布什的助理珍娜·穆琳丝(Janet Mullins)有一次说:“1987年第一次见到小布什的时候,我认为他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人物。套用共和党竞选大师艾瓦特(Lee Atwater)的说法,不是英雄,就是狗熊。”
在首都华盛顿的精英分子中,小布什算是个怪胎。幕僚人员记得他坐在布什位于十五街的竞选总部的办公室中,大大咧咧地把牛仔靴摆在桌上。每天他都会准备一个保丽龙杯,供他吐烟草汁。战略会议通常是在一连串敲打保丽龙杯底部的声响中准时开始的。
如果小布什曾将米德兰风格和棒球文化带入首都的话,那么他也将自己新发现的宗教信仰带入了其中。1988年的选举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幕僚很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小布什的好感。幕僚团开始下起赌注,赌这两个人会不会发生婚外情。小布什直接了当地跟这个女子把事情谈清楚,完全不留情面。后来,一位资深的竞选班子成员气呼呼地走进小布什的办公室,说小布什羞辱了那个女孩。
这位先生说:“她很难过,你真的伤害到她了。”
小布什却平静地回答:“很好。我是个已婚的人,我很高兴她收到了这个讯息。”
为了确保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小布什出差旅行时通常会带着一位男助理,并且要男助理待在他的房间中直到深夜,以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桃色新闻的攻击。他不愿意离开妻子和女儿超过两天,常常从竞选地点直接飞回家,只为了和家人共度夜晚,隔天再飞回竞选地点。幕僚人员说:“他要大家知道,自己不会发生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这不是他故意表演给别人看的。小布什有一天晚上和一位联邦参议员、一位联邦众议员共乘一架飞机。这两位男士边喝威士忌、汽水,边吹捧自己如何让情妇不被太太和记者发现。他们喝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布什听他们说了一会儿,说道:“我是个幸运的男人,因为有劳拉做我的太太。”参议员和众议员马上安静下来,小布什很高兴地继续:“让我们为劳拉干杯!”于是三个大男人举起了酒杯,副总统那个读圣经的儿子和两名淫乱的政治领袖,一起为一位德州卫理公会的图书馆员干杯。
不是英雄,就是狗熊(2)
幕僚人员对这位总统候选人的儿子肃然起敬,也很珍惜小布什带给整个竞选活动的价值观。他是大家的“忠诚温度计”,帮助整个竞选团队各就各位,大家称他为“执法者”。他对同僚和记者口下毫不留情,也是人人皆知的,大家常用“横眉竖目”来形容他。在整个竞选活动中,他为这个团队提供了道德力量。也许正因为如此,驯服聪明绝顶、桀傲不驯的政治策略家艾瓦特的工作,就落在他的身上。他们的合作关系为两人都上了重要的一课。
全垒打孕妇
不喜欢棒球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小布什一心想要掌握这个“国家余兴节目”。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如果棒球不曾代表过人生一切的美善,如果棒球未曾教导过他人生最宝贵的功课,他们当然就不会像小布什一样看重棒球运动。要想了解小布什对棒球的热爱,我们必须追溯棒球在他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想像这种与他人生历程息息相关的运动,几乎成了他的一个信仰。正如要了解小布什这个人,就必须了解米德兰一样,棒球也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角色。
想想看:小布什的祖母桃乐丝是一个脾气暴躁、个性好强、信仰虔诚的女人,对他的影响很深。她每天清晨大声读圣经,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因为老二态度不好而严厉责备他——即使他当时已贵为美国总统。这位女士怀老二的时候,还在参加一场家族棒球赛。比赛到一半时就开始阵痛起来,可是她拒绝放弃。轮到她打击的时候,一棒挥出一支全垒打,然后跑回本垒。直到踩到本垒包,她才肯进医院生小孩。那是1922年,孕妇能打全垒打,还跑回本垒这种事在当时简直是闻所未闻。
想想看:小布什早年接触到的男子汉形象多少都与棒球有关。他祖父是耶鲁棒球队的明星球员,父亲也是。这支球队曾经两度赢得NCAA的全国比赛冠军。他舅公巴克是纽约大都会队(New York Mets)的老板之一。儿时的小布什常常见到许多小孩只能远远崇拜的人物,像斯腾格(Casey Stengel)、罗杰·霍斯比(Rogers Homsby)。
想想看,当他还是个米德兰的小男孩时,他曾计划收集全城中最好的棒球卡,这些都会点燃一个小男生的棒球梦。他把棒球卡寄给了许多棒球明星,要他们在球卡上签名,然后寄回给他。他先后收集到曼托(Mickey Mantle)、威利·梅斯(Willie Mays)以及许多伟大棒球员的签名卡。虽然他的收藏在今天的价值已超过数千美元,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藉此向大家夸耀,满足他的棒球梦。
再想想看,休斯顿的透明圆顶棒球场(Houston Astrodome)刚刚破土动工的时候,他只是一个青少年,这项工程对他而言,一定很了不起。工程师说这个建筑物的设计不佳,有一天可能会倒塌,但当时气势凌人的球队老板霍夫亨兹(Judge Roy Hofheinz)叫那些不认同该计划的人滚到一边去,独排众议,愣是把棒球场盖了起来。他不仅盖了一间世界级的运动殿堂,同时也盖了自第6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以来最大的一个室内运动场,跻身世界第八大奇观。这种因为运动的缘故而表现出来的大胆作风和创造力,足以震慑一个17岁的少年人。
可小布什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去打棒球,但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打得不够好。他的球技不仅不如父亲,也打不进学校棒球队,更不会是明星球员。如此热衷于一种运动,却只是表现平平,他一辈子都只能崇拜那些棒球英雄。因为不想带着怨恨的心情离开棒球,所以他对这项运动产生了一种莫明的敬意,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
小布什难以割舍对棒球的情缘,如果不了解他热爱的棒球,就很难了解他的信仰、政治哲学以及个人喜好。例如,在政治上他是个传统主义者,相信过去的成就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在棒球上,他也持同样的信念。在对一群学生演讲《何为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时,他说:“棒球应该在户外打,在草地上打,用木头球棒打。”他这样说,不完全是开玩笑。
棒球信仰
棒球启发了小布什。当他谈到棒球的时候,总是变得很有哲理。棒球是他天生的信仰,或者可以说这项世俗的运动揭露出了他的神秘意念。我们来听听他自己怎么说——
谬斯(Muses)的灵感来自于棒球。棒球不受时间限制,除了每局都有三个人出局以外,它没有所谓的结束期限。真正的棒球迷喜欢球赛中的胶着场面,因为这些时刻能容许你去思考,去纪念,去比较现在与过去。我内里的那个争强好胜之人也喜爱棒球的挑战,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挑战,因为棒球是给普通身材的人打的。前捕手、播报员乔·加拉吉瓦拉(Joe Garagiola)说:“棒球能给你机会成为伟大的人,然后又给你施加压力,证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它永远不会拿走那个机会,也永远不会挪去那些压力。”
专栏作家乔治·威尔(George Will)写道:“希腊哲学家认为运动是一种宗教与公民的道德活动。他们说运动是一件道德上严肃的事情,因为人类最高尚的目标就是用爱去思考有价值的事物,例如美与勇气。通过见证身体之美,灵魂能够钟爱并了解美。公平、勇敢的竞争可以培养人的热情,让人得到解放。”或许那些不热衷棒球运动的人可以接受这个说法,棒球的意义乃是该运动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这真的是一种解放,一种高贵自信的美丽。从这个层面来说,棒球已经变成了一种宗教,一种对看不见事物的热情。这也是小布什信仰的一部分。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会容易明白为什么当他有机会成为“德州游骑兵”的老板时,小布什马上搬回德州,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促成这笔交易。卖方要价八千万美元,卖主是一位老朋友埃迪·切尔斯(Eddie Chiles)。切尔斯当时已高龄八十多,虽然这支棒球队的表现一直很差劲,但他还是很爱他的球队,希望能把这支球队转到合适的人手上。他告诉小布什:“我想把球队卖给你,可惜你没钱。”
事实的确如此。想要谈成这笔交易,小布什就必须找人投资。他从全国各地招聚了一批有钱人,募到所需款项。但是当他去找大联盟主席彼得·乌比洛斯(Peter Ueberroth)时,才知道乌比洛斯希望至少有半数的投资者是德州人。这也不是问题,小布什重新调整了一下,问题迎刃而解。乌比洛斯批准了这项交易。买下这支球队一共花费了小布什60万美元,大概是他净资产的三分之一,而这支队伍“过去25年来,年年输球,观众垂头丧气,球场又其烂无比”。但是小布什非常热爱棒球,所以他觉得这比交易很划算。
投资者认为小布什应该负责球队的日常运作,所以1989年整一年,他都在学习如何经营一支球队。事实上,德州游骑兵的问题很多。观众席原本就是为小联盟球赛而设计的,球队似乎注定了场场皆输。他们的纪录实在不光彩,以致许多人怀疑投资者在买下这支球队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球队的真实光景。
然而,这支球队却拥有光荣的历史。“德州游骑兵”是美国棒球史中最有名的球队之一,其历史要追溯到早期的华盛顿参议员队的时代。该队曾有过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威蒂·赫泽格(Whitey Herzog)、比利·马丁(Billy Martin)和瓦伦泰(Bobby Valentine)等传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