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问答
(2)善业生不善法果有二果:士用、增上二果。
除异熟:果是不善,非异熟生。
除等流:善、不善非同类。
除离系果:不善果非择灭无为。
(3)善业生无记法有三果:士用、增上、异熟果。
不善业生善、不善、无记法之果(有二、三、四果)。
(1)不善业生善法之果有二果:士用、增上二果;
(2)不善业生不善法之果有三果:士用、增上、等流;
(3)不善业生无记法有四果:士用、增上、等流、异熟,除离系。
(有等流果,因为不善遍行因能产生坏聚见、边执见的有覆无记法。)
无记法生善、不善、无记法之果(有二、三、三果)。
(1)无记法生善法有二果:士用、增上;
(2)无记法生不善法有三果:士用、增上、等流;
(有等流果,因为坏聚见、边执见能生苦谛见断的不善果。)
(3)无记法生无记法有三果:士用、增上、等流。
475、 自地、他地、有学业、无学业分别各可产生多少果?
答:一、自地业产生自地法有四果,除离系果,不为地摄故。
二、他地业产生他地之果:
可能有三果:如依无漏一禅生无漏二禅有增上果、士用果、等流果(九地之道互为同类因);无异熟果,无漏业不引异熟;无离系果,因离系果不为地摄。
可能有二果:如有漏二禅生有漏三禅有增上果、士用果(以前之因力而生后果);无异熟,非自地故;无等流,有漏非自地非为同类因;无离系果,不为地摄故。
三、有学业生有学法、无学法,非有学非无学法各有三果。
(1)生有学法三果:士用、增上、等流果;无离系果,有学法中无抉择灭;无异熟果,有学为无漏法无异熟。
(2)生无学法三果:士用、增上、等流果;无离系果,有学法中无抉择灭;无异熟果:无学法无漏;无异熟。
(3)生非有学非无学法三果:士用、增上、离系果,有离系果,因为抉择灭属非学非无学法;无异熟,有学法无漏,无异熟;无等流,有学业无漏,非学非无学 法无为有漏。
四、无学业生有学法、无学法、非学非无学法各有一、三、二果。
(1)生有学法一果:指阿罗汉退失说,唯增上果,不障有学法生,有学法是增上果;无士用果,并非以无学无漏法为因,而有力能引起有学无漏法;无等流果,无漏法等胜为因,无学法胜,有学法劣,无学不可为有学同类因。无异熟,无离系。
(2)生无学法三果:增上、士用、等流;无异熟;无离系。
(3)生非学非无学法二果:增上、士用;无离系,无学不再断惑,无有无间道;无等流;无异熟。
五、非学非无学生有学法、无学法、非学非无学法,各有二、二、五果。
(1)生有学法二果:士用、增上;无离系;无异熟;无等流。
(2)生无学法二果:士用、增上;无离系;无异熟;无等流。
(3)生非学非无学:五果。
476、 见断、修断、非所断各产生各果时,各有多少果?
答:一、见断业生:见断、修断、非所断,各三、四、一果。
(1)见断生见断三果:士用、等流、增上果。
无异熟:异熟是无覆无记,非见所断。
无离系:无为法非见所断。
(2)见断生修断四果:增上、士用、等流、异熟。无离系果,因为抉择灭非修断。
(3)见断生非所断一果:增上果。
二、修断业生见断、修断、非所断,各二、四、三果。
(1)修断生见断二果:士用、增上。
无异熟:见断无无覆无记之异熟;
无等流:修断无遍行能缘见断惑为因;
无离系:见断是随眠,非无为抉择灭。
(2)修断生修断四果:除离系外其余四果。
(3)修断生非所断法三果:离系、士用、增上。无异熟,无等流。
三、非所断业生见断、修断、非所断,各一、二、四果。
(1)非所断业生见断一果:增上果;
(2)非所断业生修断二果:士用、增上;
(3)非所断业生非所断四果:除异熟。
477、 什么是合理业,非合理业和非二者业?
答:合理业是指善业;非合理业是指染污性的自性罪不善与有覆无记业,因为由非理作意所生之故。另外有上师说:从佛制罪的衣食住行等世间共称仪轨中退失,相违而行亦非理业,非二指除上二者。
478、 什么叫做引业和满业?请举例说明引业和满业的差别,并以有部、经部观点分析富楼那供养缘觉的公案。
答:引业:以宿世之业引有情至今生而为人等,此宿世之业即引业。
满业:生而为人等,直至最后死亡,招感其中种种苦乐之业是满业。
喻:画家先素描,可喻引业;他人以各种颜料填满可喻满业。
公案:富楼那尊者曾为一割草人,见缘觉便以顶上鲜花作供养。以此业而于三十三天转生七次,转轮王转生七次,后于佛教法下证果。
关于此公案有部认为:并非是一引业引多世。而是以其供养之业令尊者转生于第一个天界,然后其回忆前世之业的功德又造善业,以此而第二次转生天界,乃至造第七次转生之业。另外也有说于供养时所同时具有的净信心、恭敬心、欢喜心等而生多业,以此等业而引多世异熟果报。
而俱舍论自宗同意经部:一引业可以引很多世,如上尊者一次供养之业可引多世善果,一引业引多世,多引业引一世,多业引多世都成立。
479、 请说明关于引业和满业,善不善方面的四类。
答:(1)引业善,满业不善:如欲界中具痛苦的人、天(引业善,人天为善趣;满业不善,具痛苦)。
(2)引业不善,满业善:如阎罗法王(属饿鬼界)及财丰龙王之子(恶趣;受用丰富)。
(3)引业善,满业善:如帝释天王等(善趣;受用圆满快乐)。
(4)引业不善,满业不善:如地狱众生(恶趣;恒受痛苦)。
480、 一个业能否引多世?以及多业能否引一世?对于引业、满业,有部、经部有什么不同观点?所有的业都是引业吗?
答:有部:一业只能引一世,不能引多世,说引一世,是说得一个同类,而此同类的圆满须由多满业;多业亦不能引一世,因为此一世中的一个同类不会有多业所引,如果是多业引一个同类的话,这个同类上就会出现种种差别,而不成为一个同类,所以说一个同类即一世唯是一业所引。
经部:一引业可以引多世,多业亦能引一世。
不是所有的业皆可为引业:
(1)无心二定非引业:灭尽定、无想定有异熟但不是引业,因为无有心而与心不俱生的业力微弱,二定虽非引业,但是满业,此二定之异熟果有顶天与无想天是满业所感。
(2)得绳亦非引业:得绳与业共存,却不是引业,得绳是心不相应行,是无心状态中顺便产生,力量微弱。得绳与业是异体,如树与树皮,但有漏善法与不善法得绳均是满业。
另外圣者相续中的有漏业与加行道四顺抉择分也是满业。除了这些业之外余一切皆通引业满业。
481、 经中所说的业障、烦恼障、异熟障是什么?它们到底遮障什么?
答:业障:即五无间罪;
烦恼障:由于猛烈的烦恼由小到中,由中到大连续不断产生而得不到依对治法断除的机会,因此称烦恼障;
异熟障:三恶趣众生、无想天众生以及转生北俱卢洲的众生具有的障碍称为异熟障。因为是依宿世牵引而成为恶相续者之故。
称此三是障,是由于它们对圣道与暖相等圣道加行善起到遮障与阻碍的缘故。
482、 这三障是什么样的众生身份具有?什么样的众生不具有?
答:一、业障:三洲中具有,北俱卢洲及其他趣中不存在。
(1)恶趣中无五间罪:因为意乐不稳固,并业果已现前。
(2)天人无杀父母等情况:因为不具恶劣意乐,并业果现前,相信因果。
(3)北俱卢洲无五间罪:因为他们自然具戒,性情善良,并无佛教;不会有杀阿罗汉、出佛身血。
(4)三洲中随欲、两性黄门不会造无五间罪:
a、从父母而言:未生出身根俱全的他们,并缺少慈恩;
b、从晚辈说:也缺乏对父母的知惭有愧心。
二、异熟障:唯无想天众生、北俱卢洲人、所有恶趣众生有,余处无。
三、烦恼障:一切众生均有,五趣中都存在。
483、 按有部观点,什么是破僧?如果造两三个五无间罪,则所感受的是顺次生受业还是顺后生受业?
答:有部说:破僧是指破法轮僧,指双方僧团不和睦关系实有存在的一种不相应行。若造了两三个五无间罪,仍成立顺次生受业,但只有一世转生无间地狱,于这一世中根据业的数量,将在无间地狱中身体成两倍等,变成庞然大物与柔嫩的身体,所感的痛苦也成为两倍等,以此而脱离了非顺次生受业及造业大小无差别之两种过失。所造的这些无间罪,前面的一个是引业,后面的是满业。引业是顺次生受,满业感地狱中成倍的痛苦。
484、 具有什么样条件的人在什么样的地方,被什么样的僧众,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才构成破和合僧?它持续多久?
答:比丘、见行者、持戒者,在佛所住之处以外的地方,破凡夫僧众和合,令其远离佛陀与佛陀制定的道,而亲近提婆达多,同时堪忍提婆达多制定的不享用酸奶、断肉、不使用盐、穿着未裁剪衣与住于城内经堂中五条学处等。这时已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只会持续一日。
485、 破法轮僧与破羯磨僧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破法轮僧:即破僧,乃至僧众分裂未得以和解之前任何众生相续中都不会生起圣道,于佛灭度后不会出现。破法轮僧是无间罪,其他破僧不是无间罪。佛住世之南赡部洲有,余洲无,九个比丘以上才能实现破法轮僧,每方僧众各四位以上,破僧者亦是比丘。
破羯磨僧:除北俱卢洲以外的三洲都存在。在一个界限内以不和之心作长净等羯磨而分开僧众。不需要其他挑拨者,八位以上便可。
486、 破法轮僧在哪六种时间里不会出现?为什么?
答:破法轮僧在以下六种时间里不会发生的:
一、最初佛转法轮不久时不会出现,因为当时所有众生均生喜悦之情而和睦相处;
二、佛陀接近涅槃时也不会出现,原因是认识到佛实在难遇,生起无常观念,由此普遍内心极度悲伤;
三、在佛教见解与戒律没有出现损害之前也不会出现,因为佛教无损而住世之故;
四、在二大尊者之前也不会出现。这是因为分裂局面不会持续很久,需要他们来调解,否则无有能调解者;
五、佛陀涅槃后也不会出现,原因是所竞争的佛陀已不在世;
六、未作大小结界也不会出现,因为在一个界限内不存在破法轮僧。
487、 关于提婆达多破僧与佛也感受曾为五通仙人时所造业的报应这个问题上,大小乘有何不同解释法?
答:小乘经典:此破法轮僧罪,唯于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才会出现,其他佛教法下不一定出现,因为释迦佛曾为五通仙人时在两僧团中说离间语,破僧和合,成佛后,乃受此报应,于其教法下出现提婆达多破法轮僧,其他佛教法下不一定会出现,因为这是释迦佛的前世业力所感。
萨迦派果仁巴大师分析说:这只是小乘的一种说法而已。实际上佛陀早已圆满了所有功德,断除了所有的障碍,断证圆满的佛陀,不可能受业的报应,若还有受,则说明佛还有未得到成就等的许多过失。这只不过是小乘的一种说法而已,实际上佛断证圆满过后,出现提婆达多破法轮僧并非是业报。所以,于其他教法亦可出现这种破法轮僧的情况。
关于提婆达多:
小乘:其是专门在佛教法下搞破坏的一个业力深重的僧人,而且亦是他往昔的恶愿成熟;
大乘:《大密方便经》、《妙法莲华经》等经中说,其是佛陀的化现,并无真正一个这样的人。于地狱中,阿难去安慰提婆达多,而提婆达多亦说“本性中无来无去”等的教言。由此可见,他是佛陀化现出来引导不同根基众生的。
488、 为什么杀父母、阿罗汉等成无间罪,而杀其他众生则非无间罪,若杀变性之父母是否也犯无间罪?
答:杀父母成无间罪:因为父母生育了自己相合解脱的身体,所以是利益之田。
杀阿罗汉、僧众、佛陀成无间罪:因为他们是殊胜功德的福田。若存心舍弃并杀害他们则成无间罪。
其他众生非是以上二种殊胜对境,虽杀害亦不成无间罪;
杀变性父母亦犯无间罪:因为他们是生育自己殊胜身体之人。
489、 若杀不是父亲也不是阿罗汉的男人也会有犯五无间罪的现象吗?为什么?
答:有。母亲变性为男,若杀之则亦犯无间罪。因为他是生育自己殊胜身体之人。
490、 关于造无间罪者能否今生得果方面,大小乘有何不同观点?请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