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此情,仅为各个自证智【116】之所觉受,在胜义上无实体可得,不能以心思量,不能
以言语表达,为除世间迷昧,故就世俗名言上立名离戏,或名为不二、双运、无修等等
,这就是自心本相。如此实相,遍于轮回涅磐一切诸法。自己的本体自己不能认识,则
名为轮回,若能认识则名为涅磐,轮回涅磐仅是就悟不悟之上而个别安名,实相本面,
轮回虽恶,又别无可断,涅磐虽善,亦别无可成,若能善自通达即名为轮回涅磐无别见
。总之,此觉性明空无执,永远未曾散乱【117】,亦无可修习,不须功用,自然而住
。
此因位时之法身,心性无修本分天真;道位时之法身,心性无作任运保任;果位时
之法身,即明现赤露无修之心性,此即安名为佛。实际,除心以外别无佛可成,息灭戏
论之相所显妙智,则名为佛。就胜义言实无佛可得,一切见、修、行只是随着行人的根
器不同而个别安立之名言而已。综上所述:决定一切境相为心,心亦是仅现故如幻,幻
亦是由缘起而生,缘起无自性,故是空,空非完事,断空顽空,空而又能幻现,幻成空
,空而又幻,此幻又以本元心而为依据,本元心既不可认知,又离言说,说空说有皆不
成,皆是边执【118】,故名离言,此唯有凭佛语师教可以得知。
又萨迦认为密宗还有不共之见,即由灌顶和修生圆二次第所生无过妙智,方能拨出无始
以鼓动妄想之业风,此则名为道位上之明空无别见,认为此见是最高、最超越之见,实
即指引生乐空俱生智【119】之见,显教之见未拔无明种子之毒,故为有毒之见。据萨
迦派看法,乐空之见才是拨毒之见,彻底解决生死流转【120】的问题。
三、萨迦派的特点
萨迦派是最早的新译密咒派,它的创立正是阿底峡入藏噶当派的兴盛时期。萨迦的
衮乔杰布就依止阿底峡的大弟子桂·枯巴拉孜学习显教。他的儿子衮噶宁布依止噶当派
僧丈底·达玛宁布等学习龙树的中观和慈氏的诸论,所以受噶当派的影响很大。后来住
持萨迦教法的高僧如雅楚·桑结白和绒敦·玛畏僧格都是游学阿底峡及门俄敦·桑浦之
门【121】。所以萨迦教法的特点,就是融有噶当的教授从显入密,本派有名要门《道
果》就是以显教打基础,以密法为究竟的法门。根据众生的根器说法,极重修道的次第
。在见上先以小乘的出离,大乘的唯识中观之见,然后再导入密乘的最高之见--轮回
涅磐无别见;在修法上也是先修显教的修心和止观法门,然后是入密法的生圆二次第。
在行持上极重律戒也是从小到大。《三律仪辨别论》就是萨班提出来的。
关于萨迦之见,他们也承认格鲁派的应成派见,认为一切诸法皆是缘起性空,但他
们又同觉囊派一样,不承认只是毕竟空,认为胜义世俗均应有根,作为依据,所以承认
胜义有即如来藏作为万有之依。承认如来藏是胜义有,则属承认有真常本性。这一点他
们与格鲁派的应成见完全相反,与噶举派、宁玛派则颇为相合。
他们和觉囊派见也接近,但不完全相同,萨迦、觉囊都是从唯识上发展起来的,但
他们都否定唯识派认为“识”不是胜义有,“识”是杂染是世俗有,轮回法有生灭的;
认为如来藏是“智”,是清净的,是涅磐法,无生灭的才是胜义有。但不管世俗和胜义
、轮回和涅磐、识和智,都是一个根,是一体的两面,故轮回涅磐无别,世俗胜义无别
,则是二谛双融之见,但觉囊派承认胜义他空,本身不空,世俗自空【122】,这样就
把世俗和胜义隔为两截,又觉囊派说如来藏是胜义有,偏着一边则着相。萨迦说如来藏
是离戏,既不说它是有,又不能说它是空,其体不可认知,不可以心想,不可以言表,
是非空非有,远离有、无、断、常诸边,故名离戏。此见与宁玛等派相同。
本来说真性是非空非有,这种说法不好理解,用《神会语录》上的话来解说“体空
无相,不可为有,用之不废,不可谓无”。真性体空是本无一物是“毕竟空”,然而真
性非如一块木石,其用为明,能有照用,又是“胜义有”,空是体,有是用,空有二者
结为一体,这是自然规律,也即是法尔如是。
同时,萨迦派同宁玛、噶举一样,承认众生有佛性,此性即离戏,即是轮涅无别。
不过萨迦派认为现在众生只是有佛因,是凡夫,佛性被烦恼荫蔽很深。故现在的心是识
,还不名为智,要从凡夫因位起修,通过许多修心方便,先小后大,先显后密,逐步通
过各种方便才能转识为智。所以他们认为识转为智要渐修,不主顿悟,这是他们与宁玛
、噶举的不同之处。
又萨迦特别强调乐空双运之见,认为是一切见中最高之见,此见是修 生圆二次第
、修风脉明点,求见本性光明,现证三身。这颇与噶举派、觉囊派相同,但与宁玛派则
异。宁玛派认为最高见为大圆满,顿悟本元,是全无功用法门,属无上瑜伽中之阿底瑜
伽。走方便道的路子是有功用法门,易出偏差,只相当于宁玛派之麻哈瑜伽和阿鲁瑜伽
【123】。
以上将萨迦派之见总括起来,如同《密乘要集》中所说“偏计,依他皆非有(空),
园成实性本非无(有),分别有无离断常,善演上师恭敬礼”(原书159页)。所以萨迦派
的最高之见--轮涅无别见,仍然是属于真常本性论【124】。
注释
【1】旧派:即宁玛派,或称前译密咒派。
【2】莫古隆:在后藏拉孜县芒喀河谷内。莫古隆寺系卓弥·释迦耶协1043年建。
【3】卓弥·释迦耶协:卓弥,地名,释迦耶协生于993年,他是受阿里王扎西孜巴
首批派遣留学印度的青年之一,学成回藏翻译大量密乘典籍,称为新译密咒派,萨迦的
《道果》法门便是由他传出。终年八十二岁(公元1074年)。
【4】 桂·枯巴拉孜:桂,家族名,他是阿底峡的大弟子。公元11世纪时人,属噶
当派法系。
【5】《道果语教宝法》:即萨迦派主要密乘不共法门,为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所
传,他依经《喜金刚续》作了《金刚偈句》等教授要门。
【6】奔波日山:在日喀则专区西南萨迦县境内。
【7】萨钦·衮噶宁布:萨钦,意为萨迦大师,是尊号。衮噶宁布是萨迦教派的创
始者和法座的住持者。最初住持萨迦法座的有五祖,认他为初祖。
【8】白衣:萨迦住持法座的最早有五祖,前三祖都是在家俗人,衣白衣,后二祖
即出家沙门,衣红衣。合称为萨迦的三白二红。
【9】八日译师:他与噶举派的米拉日巴约同时代,早年游学印度,博通显教,曾
为萨迦衮噶宁布之师,时衮噶宁布年幼,他曾担任过萨迦寺座主。
【10】仗底·达玛宁布:为饶·赤桑拔弟子,噶当派僧,公元10世纪时人。
【11】琼·仁钦扎:噶当派僧,为俄·罗敦四大弟子之一。
【12】朗·卡乌巴:他是宁译师的弟子,属萨迦派的前辈。
【13】向敦·却八:为卓弥译师大弟子。
【14】瓦巴:译言法护,印度僧,萨迦派的《道果》法门和十四种不出寺围之金法
皆是由他传出的。
【15】康巴·阿森:朵康人,噶玛·都松钦巴曾从之学《时论》和《道果》的讲解
,道果笔记《阿森玛》即是他所作。
【16】降森·达瓦坚赞:公元12世纪时人,噶当派僧。
【17】班智达:印度语,博通五明人的尊号。
【18】克什米尔班钦:即班钦释迦室利,公元1204年应古格王拉德之请来藏传授戒
律。朗达玛灭佛后,佛教又得重光。他的传戒系统,称为班钦律传。
【19】西凉阔端王:西凉,今甘肃武威地区,为蒙古皇子阔端王的领地。公元1244
年曾迎萨班到该地区议定西藏地区归入祖国版图事宜。
【20】十三万户:元朝在卫藏地区划分了十三个万户,南北拉堆二万户,曲米·甲
措二万户,霞鲁、香二万户,以上为藏六万户;亚桑·帕笔二万户,甲玛·蔡巴二万户
,止贡·达隆二万户,以上为卫六万户;加上卫、藏之间羊卓万户共为十三万户。
【21】雅楚·桑结白:公元14世纪时人,他博通显教,曾住持萨迦寺任法座。
【22】绒敦·马畏僧格:四川嘉绒地区人,继承萨迦法座。公元1435年他在前藏澎
波地区建那烂陀寺,并开办讲学院。
【23】绛钦·然绛巴:绛钦指日喀则专区仁邦县一带。然绛巴是博通经教人的尊号
。
【24】吐丹朗杰寺:在日喀则专区南木林县的达那河谷内,郭让巴1473年建。
【25】班钦·邦查松巴:班钦见前注,邦查松巴亦是尊号,传说他一月中能熟读《
般若十万颂》故有此称号。其所建寺在萨迦的西南。
【26】德顿巴·丹巴绕赛:德顿巴亦是尊号,意为通七部经论之法师。其所建寺在
前藏贡噶县境内多吉扎寺之西,寺建于公元15世纪。
【27】却柯伦布寺:在热瓦麦寺之东,朗饶河谷内,属贡噶县境。
【28】释迦乔丹:此人学识渊博有“班钦”之称,早年信奉萨迦派法,后改信觉囊
派。其所建寺在西藏日喀则南,建于1469年。
【29】孟推鲁珠:为桑结培的再传弟子亦曾参拜过刹钦之门。他得刹钦的《道果》
,对徒说极密要门的传授。据说刹钦只传两人,一人为孟推,一人为降仰钦则旺布,称
为一对日月。
【30】中观应成派:中观论中一个派别。主张“从色法到佛陀皆是缘起无自性,假
名安立,名下无实义可得”,否定自性有,常用应成如何的论式以破敌方,故名应成派
,或名随应破派。
【31】艾旺却丹寺:在日喀则专区的纳塘和霞鲁之间。鄂曾任萨迦寺座主,后建鄂
寺,自成系统,称为鄂派。鄂寺内分十八个扎仓,五个拉章,寺宇规模极大,为萨迦派
最大的密宗道场。
【32】具足戒:即此丘戒。
【33】沫钦·衮乔坚赞:沫是部落名兼地名,在后藏昂仁县境,他是鄂钦的大弟子
,得到绛曲森巴(大菩萨)的称号,继承鄂寺法座,后自建桑登寺和达摩林卡寺,弘传鄂
钦所有教授。
【34】宗穹巴·安羌:宗为地名,安羌是一种尊号,意为掌密乘教主,他是喇嘛当
巴的弟子白丹楚逞的及门。
【35】大乘法王衮噶扎西:明史作昆泽思巴,封大乘法王,属萨迦拉康拉章系统。
【36】吐敦·衮噶南杰:生于拉萨市尼木县的吞地方。依止宗巴得萨迦嫡传教授,
三十二岁时(1464)在前藏贡噶县境内建多吉丹寺,成为萨迦教法在前藏弘传之大道场,
由于他系宗巴法统,故称宗巴系,或称贡噶系。
【37】刹钦·罗赛嘉措:刹,地名,在萨迦的芒喀隆巴西。初信仰格鲁派,在札什
伦布寺出家,后依止多仁巴,改信萨迦派,获得各种不同教授,建芒喀吐丹根培寺,弘
传萨迦教法,自称一系,称为刹系。
【38】五世达赖:名洛桑嘉措,格鲁派僧,又是过去西藏地方政府的创建人。1643
年蒙古固始汗消灭了藏巴汗,扶持他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
【39】《三律仪论》:即《三律仪辨别论》为萨班所作。三律仪:别解脱戒、菩萨
戒和密乘戒。
【40】新译密咒派:公元11世纪佛教后弘期由仁钦桑布译师和其后的译师所译密乘
典籍称为新译。
【41】噶当派:译言教诫派,公元11世纪时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来藏将所有教授传
与仲敦巴,由他弘广,成一派系,名噶当派。
【42】俱舍论:全名《阿毗达磨俱舍论》,公元5世纪时世亲菩萨所作,通常列为
入佛门必修之课。
【43】龙树的中观诸论:龙树为公元3世纪时印度人,为中观学派的开创人,中观
学中主要讲诸法缘起性空之理。他的著作有《大智度论》、《七十空性论》、《中论根
本颂》、《菩提资粮论》、《六十正理论》、《十二门论》、《回诤论》、《空行王正
论》、《法界赞》等。
【44】慈化诸论:慈氏又称弥勒菩萨,主世俗空,胜义有论。相传他传与无著菩萨
的诸论有:《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宝性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
》和《瑜伽师地论》等。
【45】律论:梵名毗奈耶,为专讲持戒授戒之典籍。
【46】量论:讲因明或逻辑之典籍。
【47】四续部:即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续。无上续中又分父续、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