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言的缘起安立而有,非是实有,而是性空。然应成派亦曾说除去烦恼实执则显出
空性,空性即清净心,证清净心即成佛,可见亦是承认有心的,而非绝对的空。

    归结起来,格鲁派认为成佛证涅槃即证诸法法性、空性,为胜义谛;宁玛、噶
举、萨迦、觉囊认为成佛为见佛性、见自心本性、本有,为胜义谛。在世俗谛上
各派均同为缘起性空论,在胜义谛上则两种观上尖锐地对立,一主空,一主有。
这空有这争在印度也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来,说“
空”是佛说的,说“有”也是佛说的,各有经论作为根据,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
年,在早期他说的四法印:苦、无我、无常、不净,在涅槃时又一反前说,说常、
乐、我、净。可见既同为佛说,即应皆是佛教而非外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龙
树在前,无着在后,其间相隔一二百年。既有龙树的空宗,何以又来无着的有
宗?空、有二宗,号称二大车乘,可见二宗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就是结
论。

注释
【1】宗喀巴:本名洛桑扎巴。宗喀是青海湟中的藏语名称,因为敬重他,不直呼
     本名而称为宗喀人。一般也不称宗喀人,只称为“吉仁布齐”,译言为救主
     大师,是他挽救了西藏的佛教和众生,功德很大,故有此敬称。
【2】甲琼寺:在西宁的西南,黄河北岸的一座噶当派寺庙。
【3】德瓦坚:在拉萨西南聂塘附近,为噶当派讲学显教上下两大院之一,此为上
     院。宗师依该寺座主耶协僧格学经。
【4】桑浦:在拉萨西南内邬地方,1073年噶当开山祖师阿底峡的大弟子俄·勒比
     协饶在此创建内邬陀寺,成立研习显教经论大学院。此又为德瓦坚的下院,
     为当时佛教教理最高学府。
【5】聂塘:在拉萨西南,属曲水县境,噶瓦·释迦旺秋所建,为噶当派主寺。阿
     底峡曾在此讲学,居住9年,直至圆寂。
【6】纳塘:在日喀则专区境内,距札什伦布寺约一日程。纳塘寺为公元1153年噶
     当僧仲敦·罗朱扎巴建。这是噶当派有名的大道扬,纳塘印经院亦最驰名。
     宗师在此止该寺座主顿桑巴学量论,依衮噶坚赞学中论。
【7】玖莫隆:在拉萨堆龙德庆县内,宗师在此依堪布噶希巴·罗赛学《律经》。
【8】扎巴僧格:聂塘寺座主。1373年宗师从之学显教经典。
【9】耶协僧格:德瓦坚寺座主。
【10】聂温·衮噶白:为觉囊派僧,大师曾从之听讲《时轮金刚》经疏。
【11】顿桑巴:噶当派的译师,亦是纳塘寺座主。大师从之学《量论》和《俱舍》。
【12】噶希巴·罗桑:噶希巴译言为四难论师。四难论师是学位名称,凡精通《律
      本论》、《现观庄严论》、《因明论》、《中论》四大论典,并能从之立宗
      答辩者,就得此学位称号,大师从之学律经。
【13】仁达瓦:萨迦派孜塘寺座主,大师从之学《俱舍》和《中论》
【14】《道次第导引》:即噶当教授派所传出之《菩提道次第导引法》,由噶当僧
      洛扎大堪布南喀坚赞讲授。大师从涅·扎郭寺大堪布却郊桑布又听受此教授。
【15】依止多师学习密教:主要依止布敦大师弟子琼布勒巴学习四部瑜伽,其次还
      从衮桑瓦、却吉白、德庆巴、坚赞扎巴等学过密法。大师博学多闻,不分门
      第。此外还依止萨迦派的仁达瓦学《道果法》,依噶举派的邬坚巴学《那若
      六法》和《大手印》,依觉囊派的巧勒南杰学《时轮》的经续讲解和要门。
【16】僧人争夺政权:指从公元1272年起帕木竹巴派与萨迦派的贵族僧侣为争夺政
      权进行战争。直到1349年帕主绛曲坚赞彻底推翻萨迦的统治,另建帕木竹巴
      政权以代替之。
【17】甘丹寺:在拉萨东达孜县境内,1409年宗喀巴兴建,后来成为格鲁派之祖庙,
      宗喀巴为座主。宗师圆寂后,由大师亲弟子甲曹吉和克珠吉相继续承法位,
      弘扬大师教法。
【18】噶当六论:噶当派内分教典派和教授派。教典派主张学习六论:《本生经》、
      《集法句经》为起信之本;《菩萨地》、《大乘经庄严论》为修定之本;
      《入菩萨行》、《集菩萨学论》为行道之本。教授派有修见行,见为十二缘
      起、四谛、二谛;行为修菩提心、七义修心、八座法。见行双重的为《菩提
      道炬论》。
【19】甲曹吉:本名达玛仁钦(1364-1431)。为第二任甘丹赤巴,他保持宗喀巴的
      教规,远离垢污,对于本派之发展功劳很大。
【20】哲蚌寺:在拉萨市西郊更培伍子山下,为大师弟子降仰却吉建于公元1416年。
【21】色拉寺:在拉萨市东北郊,为大师弟子降钦却吉建于公元1419年。
【22】札什伦布寺:在后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大师弟子根敦朱巴建于公元1447
      年。
【23】上下密乘院:上密院初由宗师弟子喜饶森格(1382-1445)之徒吉·衮噶顿朱
      于公元1416年在前藏墨竹贡卡县境建寺,称为局扎堆巴。1485年迁拉萨市小
      昭寺内,故小昭寺又称上密院。下密院在拉萨麦如寺西面,公元1433年由喜
      饶僧格创建。
【24】克珠吉:宗喀巴第二大弟子(1439-1504),他继承札什伦寺法座,后被追认
      为班禅第一辈,他又是继甲曹吉后担任第三任甘丹赤巴者,因此通常把宗喀
      巴、甲曹吉和他称为法主三师徒,唐卡画中常画他们三位在一起。
【25】甘丹赤巴制:甘丹赤巴是甘丹寺的座主,是宗喀巴的继承人,常住甘丹寺,
      任期7年,凡考取拉然巴格西,又经上下密院学习升甘丹寺强孜扎仓或夏孜扎
      仓的堪布后,按资历顺序等待担任此职,其宗教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选
      任赤巴以保证大师宗师风不变,从此形成制度,称为甘丹赤巴制。
【26】根敦朱巴:为大师弟子(1391-1474),建札什伦布寺,把格鲁派的势力扩展
      至后藏。
【27】固始汗:蒙古族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汗王(1582-1654),原驻牧天山北路,
      后迁至南路,袭据青海。于1640年消灭康区白利土司,1641年回兵至西藏,
      推翻藏巴汗的统治,扶植五世达赖建立甘丹颇章政权。
【28】洛桑却季坚赞:(1567-1662)四岁即在札什伦布寺坐床。1640年闻大清已接
      帝位,劝达赖往朝,受封。此时札什伦布寺已建立班禅系统的活佛制,他本
      人是班禅第一辈,因承认他是该寺的首任座主克珠吉的转世,从克珠吉到他
      已是四辈,所以又算他是班禅活佛的第四辈。
【29】扎仓:僧院或僧学院。
【30】鄂钦:名衮噶桑布(1382-1456),萨迦派高僧,1429年建鄂寺,弘传萨迦教
      法自成一派,称为鄂派。他是中兴萨迦教派而又是鄂寺的开山祖师,故称鄂
      钦。
【31】果释迦:名释迦乔丹(1428-1507),此人博学多闻,有班钦之称,果是其出
      生地名,1468年在后藏建森多坚寺,自任座主。
【32】伦布孜寺:有两寺,一在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一在曲水县。
【33】僧格孜:在日喀地区萨迦县境内。
【34】都迦瓦、都拿巴:二人均为第一辈达赖弟子,属协饶僧格的密法法统,称为
      色举系。
【35】色浦隆:在日喀则地区西南雅喜地方。
【36】举巴扎仓:举巴,密乘的经典叫“举”。举巴扎仓即学习密乘经典的学院。
【37】达磨寺:在阿里地区境内,堆·协饶桑布所建。
【38】桑噶、谷格、咱让等:桑噶在阿里地区内,即今普兰县,协饶桑布所建。谷
      格,今阿里扎达县。咱让,即今乍布朗,在扎达县境。
【39】昌都寺:原属噶举派类伍齐下院,1417(1437?)协香桑布改为格鲁派等院,
      由转世活佛帕巴拉继承寺主法座。
【40】长春科尔寺:即今甘孜自治州理塘县之理塘寺。约在公元16世纪时格鲁派发
      展到了康区,在康南建立的第一座寺院,传说为第三世达赖亲自主持修建的。
【41】甘孜寺:公元17世纪时,霍尔·阿旺然吉在康北修建的第一座格鲁派寺庙。
【42】十三寺:习称为霍尔十三寺,有甘孜寺、大金寺、白利寺、东谷寺、扎龚寺、
      桑珠寺、苦马寺、觉日寺、灵崔寺、惠远寺、则书寺、更萨寺、寿灵寺。据
      说这些寺庙都是公元17世纪固始汗的和硕特部统治者为了发展黄教帮助兴建
      的。固始汗部藏语称霍尔,故十三寺均贯以霍尔之名。
【43】塔尔寺:在青海湟中县境内,此地原为宗喀巴诞生地。1560年建寺,后不断
      扩建,至1577年建成格鲁派在青海的最大寺院。
【44】拉卜楞寺:在甘肃夏河地方,1645年降仰协巴多吉建。
【45】郭隆寺:或称郭隆降巴林,即土观·洛桑却季尼玛住持的青海佑宁寺,在青
      海互助县境内。1604年建,1723年罗卜藏丹津乱寺火毁,十年后又重建。
【46】色阔寺:又名甘丹当却林,在青海大通县境内,1649年顿朱嘉措建。
【47】多伦诺尔寺:蒙语,意为七湖,在今内蒙多伦县。18世纪时拉卜楞寺格丹嘉
      措建,由章嘉活佛及其转世作该寺寺主。
【48】《元史》引自《元史·列传》15-4585页。
【49】《青史》引自该书第300页。
【50】《土观宗派源流》引自该书第79页。
【51】见行:佛教所谓见,即是观点,对宇宙人生的看法;行即行持或操行。
【52】顿门:主张顿悟,顿悟一心的法门,承认智慧是自心本具者则主顿悟,承认
      智慧是由修中得来者则主渐修。
【53】三藏:经、律、论三藏。一切佛语和诠解佛语之论典的总名。
【54】分别师:只重空洞的推理而无实证之人。
【55】无上密:密乘把密经分为四部,即作、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无上密即
      无上瑜伽。
【56】三昧耶戒:梵语译言誓言,三昧耶戒,在本尊前允诺的誓言,要坚持不违。
【57】恶道:佛教说众生此死彼生有六道,生为地狱、饿鬼、畜生的众生即称三恶
      道。
【58】黄帽:后弘初期复兴律教的贡巴饶色为鲁梅传戒时,贡将自己的黄帽赠送给
      他,且嘱咐他,你戴此帽,可忆念我。后来凡持戒的人都戴黄帽,象征佛教
      的中兴。大师弘传律戒也作为标志,故又称格派为黄教。
【59】戒就是约束身心的,身心不约束则心散乱不定,心不定则不能生起思考明辨
      之力。
【60】先小后大:就是先由小乘的发出离心,然后到大乘菩萨的发菩提心和修六度
      行。
【61】法相学:研究诸法名相的一种学问。《俱舍论》是佛教法相学入门之书。
【62】因位修学:即由凡夫因地从头学起。
【63】一切智:即佛。
【64】《律经》:学习《戒律本论》,全论分两部分,解释戒律有关之十七事,概
      括为三科:①未得戒时如何得戒;②既得戒后如何守护;③如有违犯如何按
      律还净。
【65】《现观庄严论》:又称《般若经论现观庄严颂》。藏语简称“帕钦”。弥勒
      菩萨作。主要讲述三智、八事和七十义。叙述从一个普通凡夫循序修持达到
      成佛境地的过程。全书分八品。前三名释应明之“境”,次四品释应修之“
      行”,末一品释证得之“果”。
【66】中论:主要学习《入中论》,月称著。从发菩提心起到佛果功德。全书分十
      品,依波罗密(六度)配释十地的行法,其中第六地释慧度,抉择二谛广破唯
      识(胜义有论)为全书重点,也是格鲁派立宗之主见。
【67】因明:主要学习《释量论》,此书是法称解释陈那的《集量论》的。
      全论分四品:自利比量品、成立品、现量品和利他比量品。阐明因明八要义,
      前四种要义为利自能领悟之道,立四量,即真现量(直观或直觉)、真比量(推
      理)、似现量、似比量。前二者为正确的,后二者为不正确的;后四种要义为
      利他,即使人领悟之道。亦有四量:真能立、真能破、似能立、似能破。前
      二者为正确的,后二者为不正确的。
【68】俱舍论:或称《对法藏论》,全论分八品,初二品释世间与世间共法(世界缘
      起);次三品释轮回流转之因果次第;后三品解释证得解脱法之次第。
【69】格西:格鲁派僧人学法后考取的学位名称,?